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新课程里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把阅读与写作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有效推动小学语文的改革。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一体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70-02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里,每一个学段的学习目标都明确列出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读与写是最重要的两个,而在语文教学中,这两者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恰恰学生在学习中,这两个方面是最薄弱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相结合在一起,是有利于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把读写一体化是很有必要的。
一、什么是读写一体化
读写一体化,简单理解就是把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往外的?‘发表’,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阅读和写作的整体性关系。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教学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两方面,往往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把读写一体化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兴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写作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
(一)图文并用促读写一体化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相关的插图,这些生动形象、色彩丰富的图画,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文和插图相结合,作为读写一体化的契机。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一课,在导入环节中,通过提问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对猫的印象,接着讲授课文介绍猫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可以从动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一些实例的写作方法来介绍一种动物,进而指导学生用这些方法来写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这样学生动起笔来就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
图文并用,还可以是指通过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网络视频、图片等资源,挖掘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素材,给学生营造更好的阅读以及写作氛围。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这一课,学生通过阅读“潮来时”片段,感受潮水来时的壮观是比较单一的,并不能直观形象地去感受这次语句。因此,我们可以搜索一些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潮来时”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再让学生读通读透片段,接着分享更多描写河、水的优美段落,从而让学生积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写作素材,提升相关的写作技能,当教学单元习作:推荐一個好地方,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品读重点词句促读写一体化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经常会有词语搭配不当以及语句错乱、白话化等问题,追根到底,还是学生的语文基础功底薄弱,造成问题的原因就是阅读少,缺乏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好词佳句,达到积累素材,巩固语文基础,从而掌握写作方法。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一课,引导学生阅读介绍爬山虎的脚“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部分片段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并品读片段中的比喻句,正是用比喻手法,让句子显得更生动、形象。再来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再如《蝴蝶的家》一课中,引导学生阅读片段“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这部分片段,让学生读通读透,从“喧嚷”、“震撼”两个词中,感受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体会到作者心里的着急。通过这样品读教材钟的重点词句片段,学生更容易掌握明白准确用词来描绘事物的特点。
(三)丰富课外阅读促读写一体化
除了重视语文教材的运用来实现读写一体化,我们还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名著、美文等,丰富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拓展视野,继而仿写,达到促进读写一体化的目的。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以“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为主题,通过学习几篇神话故事,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神话故事本身就是情节生动神奇,想象丰富,文章中有神奇的经过,也有神奇的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感受神话所带来的魅力,引申到课外,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神话的其他故事去,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一些中国神话故事,如《大禹治水》、《神农氏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体会神话故事的特征,感受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品读这写课外故事时,提问学生:“假如让你和其中一个人物在一起过一天,你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畅所欲言,再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尝试把这些奇思妙想写下来。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丰富课外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面开阔了,也就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量,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物可写,有感可发,实现读写一体化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能落实读写一体化,强化阅读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之,通过让学生正确运用词句进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实现读写一体化,无论采取哪种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学习。而在这个读写一体化的实际教学中,也肯定会出现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一线的工作中继续探讨,多思考,该如何进一步改善,达到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策略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071)】
[ 参 考 文 献 ]
[1]陈华英.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对策的探究[J].学周刊,2017(10):137-138.
[2]陈卫花,对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2016(4):21-22.
[3]邢志敏.小学中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03):54.
[4]马艳丽.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5):103.
[5]王莉.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 2019(196):139-140.
[6]苏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读写一体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0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一体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70-02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里,每一个学段的学习目标都明确列出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读与写是最重要的两个,而在语文教学中,这两者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恰恰学生在学习中,这两个方面是最薄弱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相结合在一起,是有利于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把读写一体化是很有必要的。
一、什么是读写一体化
读写一体化,简单理解就是把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往外的?‘发表’,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阅读和写作的整体性关系。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教学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两方面,往往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把读写一体化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兴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写作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
(一)图文并用促读写一体化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相关的插图,这些生动形象、色彩丰富的图画,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文和插图相结合,作为读写一体化的契机。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一课,在导入环节中,通过提问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对猫的印象,接着讲授课文介绍猫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可以从动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一些实例的写作方法来介绍一种动物,进而指导学生用这些方法来写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这样学生动起笔来就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
图文并用,还可以是指通过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网络视频、图片等资源,挖掘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素材,给学生营造更好的阅读以及写作氛围。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这一课,学生通过阅读“潮来时”片段,感受潮水来时的壮观是比较单一的,并不能直观形象地去感受这次语句。因此,我们可以搜索一些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潮来时”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再让学生读通读透片段,接着分享更多描写河、水的优美段落,从而让学生积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写作素材,提升相关的写作技能,当教学单元习作:推荐一個好地方,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品读重点词句促读写一体化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经常会有词语搭配不当以及语句错乱、白话化等问题,追根到底,还是学生的语文基础功底薄弱,造成问题的原因就是阅读少,缺乏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好词佳句,达到积累素材,巩固语文基础,从而掌握写作方法。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一课,引导学生阅读介绍爬山虎的脚“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部分片段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并品读片段中的比喻句,正是用比喻手法,让句子显得更生动、形象。再来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再如《蝴蝶的家》一课中,引导学生阅读片段“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这部分片段,让学生读通读透,从“喧嚷”、“震撼”两个词中,感受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体会到作者心里的着急。通过这样品读教材钟的重点词句片段,学生更容易掌握明白准确用词来描绘事物的特点。
(三)丰富课外阅读促读写一体化
除了重视语文教材的运用来实现读写一体化,我们还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名著、美文等,丰富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拓展视野,继而仿写,达到促进读写一体化的目的。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以“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为主题,通过学习几篇神话故事,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神话故事本身就是情节生动神奇,想象丰富,文章中有神奇的经过,也有神奇的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感受神话所带来的魅力,引申到课外,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神话的其他故事去,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一些中国神话故事,如《大禹治水》、《神农氏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体会神话故事的特征,感受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品读这写课外故事时,提问学生:“假如让你和其中一个人物在一起过一天,你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畅所欲言,再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尝试把这些奇思妙想写下来。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丰富课外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面开阔了,也就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量,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物可写,有感可发,实现读写一体化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能落实读写一体化,强化阅读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之,通过让学生正确运用词句进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实现读写一体化,无论采取哪种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学习。而在这个读写一体化的实际教学中,也肯定会出现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一线的工作中继续探讨,多思考,该如何进一步改善,达到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策略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071)】
[ 参 考 文 献 ]
[1]陈华英.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对策的探究[J].学周刊,2017(10):137-138.
[2]陈卫花,对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2016(4):21-22.
[3]邢志敏.小学中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03):54.
[4]马艳丽.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5):103.
[5]王莉.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 2019(196):139-140.
[6]苏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读写一体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