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解读有多重渠道,教师在引导时需要有语境关联意识,对学生进行更多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语境之中,并在关联性思考中建立文本解读认知。内容语境、情境语境、文本背景语境,都是可以选择的思考角度,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组织学生进入语境中展开阅读学习,以提升学生文本解读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细读;语境;解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106-02
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建立语境意识,唯有在语境层面展开文本解读,才能获得更为贴近文本内涵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展开文本阅读,能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观,使学生自然形成完善的文本阅读认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借助内容语境解读、情境语境解读、文本背景语境解读,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感知文本的机会,让文本解读逐渐深刻起来。
一、借助内容语境解读文本
文本内容具有系统性,在文本解读时,需要对上下文进行关联性思考,特别是对一些典词佳句的解读,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唯有上下对接思考,才能形成科学的解读认知。
1.从情节角度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在记叙文中,特别是叙事性文本,有丰富的情节,唯有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才能形成完善的文本解读认知。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提示学生从情节连贯性角度进行思考,以便获得最有价值的解读信息。情节内容具有关联性,教师让学生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性阅读,自然能形成文本解读认知。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骑鹅旅行记》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并要求学生进行复述。学生阅读文本,对故事内容进行了解。在复述环节,很多学生都不能完整记住情节。为此,教师可将文本分成三个片段,要求学生分部分进行解读,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小人,与很多动物打交道,但他总是忘记自己的身份,从而形成一些矛盾冲突,在叙述时需要体现这个情节。学生再度进入文本阅读,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逐渐把握了故事情节。
2.从人物角度感知文本
教师关注文本中人物的表情、手势、体态等内容,以此作为文本解读提示,能够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之中,并通过对文本人物的鉴赏形成阅读认知。特别是写人的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是核心。在文本解读时,从人物形象分析形成突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需要让学生熟悉文本情节,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设计很多情节,這些情节对表现人物非常重要。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可设计如下阅读问题:鲁滨孙陷入孤岛之上,他是如何面对困难的?除了文本介绍的这些困难外,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从鲁滨孙身上能学习到哪些精神?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提示展开深度阅读,对主人公鲁滨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逐渐建立文本认知。这篇课文是小说节选,教师从人物分析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解读,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切入点,确保文本解读顺利推进。
二、借助情境语境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中,词句、修辞鉴赏是重要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有关联意识,不仅要联系上下文进行解读,还要关注文本主题和作者情感等因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文本解读认知。
1.从词句角度鉴赏文本
从词句角度鉴赏文本时,教师要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逐渐找到词句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文本大多有经典片段,在鉴赏思考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找出典型词语和句子,对这些词句进行针对性分析。典型词语大多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教师可从表达作用方面进行引导。句式可以考虑长短节奏、主动性、被动性、语体色彩等。
语言鉴赏带有专业性特征,教师在引导时,要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顺利进入鉴赏环节。例如,在教学《匆匆》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最为典型的词语,体会其表达作用。文本内容很短,学生很快就找出一些典词。比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中的“滴”字。特别是最后一个“滴”字,将时间流逝无形无声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了。教师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给学生以启迪。教师让学生筛选典词佳句,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以此展开关联思考,形成文本解读认知。
2.从修辞角度辨析文本
学生掌握的修辞方法不是很多,教师在语言鉴赏时,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积累修辞方法。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对鉴赏程序进行设计,让学生先找出修辞方法的运用,然后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这样才能形成完整鉴赏。
如《腊八粥》属于经典散文,其语言富有个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可要求学生找出修辞方法的运用,通过对修辞表达效果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生开始阅读文本,逐渐深入其中,找出不少修辞方法的运用。比如:“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写出腊八粥是充满灵性的,表达“八儿”的盼望心情。再如:“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分明是夸张的手法,目的是表现“八儿”喜悦的心情。教师从修辞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进入文本情境之中,对人物情感进行感知,自然能形成较为丰富的文本解读认知。
三、借助文本背景解读文本
文本有特定的文体和历史背景,教师借助文本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解读,能激活学生思维,自然形成深刻的文本解读认知。
1.从背景角度阅读文本
文本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往往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古诗文、名家小说、散文等,大多有特定历史背景。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文本历史背景信息,帮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升学生文本解读品质。 文言文是特殊文体,在解读时,需要先进行文字梳理,解决字词障碍,然后才能进行内容解读。如有必要,教师还需要对文本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对文字进行梳理,在扫除文字障碍后,教师为学生做背景介绍:孔子是古代的圣人,是大学问家,却被两个小孩的问题给难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对相关情节进行梳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了正确的理解:每一个人都有不懂的问题,都存在知识短板,需要不断学习。
2.从文体角度解析文本
文本体裁是阅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虽然小学阶段没有对文本体裁进行分类,但让学生认识不同体裁文本特点,对提升学生解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体裁。
学生大多没有文体意识,教师在具体引导时,最好不要使用专业用语。如《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政论性文本,属于议论文范畴,教师在阅读引导时不要提及论点、论据等,可让学生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分几部分进行说明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跟进指导,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教师从文本的主要观点入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能有效提升学生解读品质,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解读认知。
总之,文本解读需要关联性应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进行思考,符合文本解读基本要求。内容语境、情境语境、文体背景语境,都对文本解读形成制约,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文本解读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语境中逐渐走进文体核心,形成科学、丰富、深刻的文本解读认知。文本解读是阅读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官秀平.细读,让阅读走进文本深处[J].小学教学参考,2019(11).
[2]黃建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8).
[3]陈丹.让学生在语境中领悟词语意蕴——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新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2).
[4]班曼.小学语文修辞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Close Reading: Reading Strategies Focusing on Context
Wu Zongzeng
(Pant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Pucheng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3414,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ultiple channels for text interpretation. Teachers need to have contextual relevance awareness when guiding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naturally enter into the context and establish text interpretation cognition in relevance thinking. Content context,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text background context are all optional thinking angles. Teachers need to carry out targeted design, organize students to enter the context to carry out reading lear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ext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context; interpretation of quality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细读;语境;解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106-02
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建立语境意识,唯有在语境层面展开文本解读,才能获得更为贴近文本内涵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展开文本阅读,能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观,使学生自然形成完善的文本阅读认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借助内容语境解读、情境语境解读、文本背景语境解读,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感知文本的机会,让文本解读逐渐深刻起来。
一、借助内容语境解读文本
文本内容具有系统性,在文本解读时,需要对上下文进行关联性思考,特别是对一些典词佳句的解读,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唯有上下对接思考,才能形成科学的解读认知。
1.从情节角度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在记叙文中,特别是叙事性文本,有丰富的情节,唯有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才能形成完善的文本解读认知。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提示学生从情节连贯性角度进行思考,以便获得最有价值的解读信息。情节内容具有关联性,教师让学生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性阅读,自然能形成文本解读认知。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骑鹅旅行记》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并要求学生进行复述。学生阅读文本,对故事内容进行了解。在复述环节,很多学生都不能完整记住情节。为此,教师可将文本分成三个片段,要求学生分部分进行解读,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小人,与很多动物打交道,但他总是忘记自己的身份,从而形成一些矛盾冲突,在叙述时需要体现这个情节。学生再度进入文本阅读,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逐渐把握了故事情节。
2.从人物角度感知文本
教师关注文本中人物的表情、手势、体态等内容,以此作为文本解读提示,能够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之中,并通过对文本人物的鉴赏形成阅读认知。特别是写人的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是核心。在文本解读时,从人物形象分析形成突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需要让学生熟悉文本情节,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设计很多情节,這些情节对表现人物非常重要。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可设计如下阅读问题:鲁滨孙陷入孤岛之上,他是如何面对困难的?除了文本介绍的这些困难外,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从鲁滨孙身上能学习到哪些精神?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提示展开深度阅读,对主人公鲁滨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逐渐建立文本认知。这篇课文是小说节选,教师从人物分析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解读,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切入点,确保文本解读顺利推进。
二、借助情境语境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中,词句、修辞鉴赏是重要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有关联意识,不仅要联系上下文进行解读,还要关注文本主题和作者情感等因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文本解读认知。
1.从词句角度鉴赏文本
从词句角度鉴赏文本时,教师要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逐渐找到词句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文本大多有经典片段,在鉴赏思考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找出典型词语和句子,对这些词句进行针对性分析。典型词语大多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教师可从表达作用方面进行引导。句式可以考虑长短节奏、主动性、被动性、语体色彩等。
语言鉴赏带有专业性特征,教师在引导时,要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顺利进入鉴赏环节。例如,在教学《匆匆》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最为典型的词语,体会其表达作用。文本内容很短,学生很快就找出一些典词。比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中的“滴”字。特别是最后一个“滴”字,将时间流逝无形无声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了。教师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给学生以启迪。教师让学生筛选典词佳句,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以此展开关联思考,形成文本解读认知。
2.从修辞角度辨析文本
学生掌握的修辞方法不是很多,教师在语言鉴赏时,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积累修辞方法。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对鉴赏程序进行设计,让学生先找出修辞方法的运用,然后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这样才能形成完整鉴赏。
如《腊八粥》属于经典散文,其语言富有个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可要求学生找出修辞方法的运用,通过对修辞表达效果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生开始阅读文本,逐渐深入其中,找出不少修辞方法的运用。比如:“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写出腊八粥是充满灵性的,表达“八儿”的盼望心情。再如:“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分明是夸张的手法,目的是表现“八儿”喜悦的心情。教师从修辞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进入文本情境之中,对人物情感进行感知,自然能形成较为丰富的文本解读认知。
三、借助文本背景解读文本
文本有特定的文体和历史背景,教师借助文本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解读,能激活学生思维,自然形成深刻的文本解读认知。
1.从背景角度阅读文本
文本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往往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古诗文、名家小说、散文等,大多有特定历史背景。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文本历史背景信息,帮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升学生文本解读品质。 文言文是特殊文体,在解读时,需要先进行文字梳理,解决字词障碍,然后才能进行内容解读。如有必要,教师还需要对文本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对文字进行梳理,在扫除文字障碍后,教师为学生做背景介绍:孔子是古代的圣人,是大学问家,却被两个小孩的问题给难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对相关情节进行梳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了正确的理解:每一个人都有不懂的问题,都存在知识短板,需要不断学习。
2.从文体角度解析文本
文本体裁是阅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虽然小学阶段没有对文本体裁进行分类,但让学生认识不同体裁文本特点,对提升学生解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体裁。
学生大多没有文体意识,教师在具体引导时,最好不要使用专业用语。如《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政论性文本,属于议论文范畴,教师在阅读引导时不要提及论点、论据等,可让学生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分几部分进行说明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跟进指导,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教师从文本的主要观点入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能有效提升学生解读品质,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解读认知。
总之,文本解读需要关联性应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进行思考,符合文本解读基本要求。内容语境、情境语境、文体背景语境,都对文本解读形成制约,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文本解读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语境中逐渐走进文体核心,形成科学、丰富、深刻的文本解读认知。文本解读是阅读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官秀平.细读,让阅读走进文本深处[J].小学教学参考,2019(11).
[2]黃建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8).
[3]陈丹.让学生在语境中领悟词语意蕴——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新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2).
[4]班曼.小学语文修辞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Close Reading: Reading Strategies Focusing on Context
Wu Zongzeng
(Pant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Pucheng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3414,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ultiple channels for text interpretation. Teachers need to have contextual relevance awareness when guiding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naturally enter into the context and establish text interpretation cognition in relevance thinking. Content context,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text background context are all optional thinking angles. Teachers need to carry out targeted design, organize students to enter the context to carry out reading lear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ext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context; interpretation of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