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扬鞭自奋蹄 笨鸟先飞早入林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和《语数外学习》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考科学备考名师论坛”语文组会议共举行了一天半。会议的内容是两位语文专家分别解读考纲和复习策略,讲解专题突破,省招生杂志社的一位专家讲析近年的招生形势和高考走势,并且提到了新课改下老师们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大会还安排了参会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演讲。专家们的讲解精彩独到,让参会教师获益多多。
  作为一名参会者,我有很多感悟,下面主要从这次大会专家们的精彩讲解阐发开去,谈谈我关于复习策略的几点思考。
  华师一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胡茂良老师分析湖北试卷基本特色一是“总体保持稳定,循序逐渐推进”。
  “总体稳定”是指试卷的体例和结构被基本稳定下来。为什么湖北高考命题会有这个特点呢?我想原因有两个:①湖北今年九月份实行新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考试卷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如何调整,湖北高考命题还处在逐步过渡和摸索观望阶段。所以形式上的稳定是万全之策。即可保持高考各方面的稳定,又可避免走弯路。②湖北卷从2005年自主命题以来,正在逐步趋向成熟,在过渡阶段,稳定这种局面也足以让湖北卷暂时在全国各省市试卷中稳住脚根,所以今年的高考试卷形式相对于去年的不会有多大变化。
  但我想2009、2010年的毕业班教师和学生就不会再这么幸运了,因为新课改的实行是必然的,高考试卷体现新课改精神也是必然的;再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事物要发展必然要添加新活的东西。所以,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把视角投注在新课改区的高考试卷上,从中获得备考启发。目前实行新课改的实验区有15个省市自治区,山东、宁夏、广东、海南、福建、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天津等等。
  胡老师总结的湖北试卷基本特色二是“强调内容创新,突出能力考查”。相对于形式上的基本稳定来说,湖北卷的内容是不断创新的。因为命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往年的试卷具有一些缺点,如:古文局限于考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诗词鉴赏大多选择唐诗宋词,考查形式单一,导致许多地方的老师学生猜题;默写的考查太简单化;语言运用题往往做一些与现实脱离的无聊的文字游戏;试卷与课本知识没有丝毫联系等等。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湖北卷不断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如,古文方面,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高考试卷仍一如既往地选入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为考查文章的情况下,湖北卷2005年选入的是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武技》,2006年选入的是杂文《涉务》,2007年选入的是叙事散文《先祖事略》。文体丰富多变,为高考试卷的园地增色不少。无独有偶,2007年安徽卷的古文是杂文《古砚说》2006年的湖南卷收入的是书序《〈湖南文征〉序》。这带给我们什么信息呢?我们的文言文专题备考要选择各种文体,为学生讲解各种文体的行文特点、解读要领,而不是局限于那本抄来抄去的备考资料。还有要结合书本读本复习,这点我在后面再详细谈。那么今年的古文会是什么问题呢?分析近三年的文体走势,我认为考查说理或抒情性的散文可能性要大一些。当然这只能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又如诗词鉴赏方面,湖北的高考卷在近三年里,无论是选文还是考查内容形式都有突破。2005年选的是元杂剧《汉宫秋》第三折中的一段,2006和2007年都采用了比较阅读的形式。专家说比较阅读的形式是很好的,估计今后会延续下去。这是一种很好的备考参考。那除了注意训练比较阅读的形式外,我们还要在诗词鉴赏备考中注意什么呢?我想就是不同文体的诗词的阅读训练,诗词赋曲,而且作为对文学常识的备考,对不同文体的常识也应该讲解到。当然还可以贯穿在课文的复习中。另外,2005年天津卷的诗歌鉴赏题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它的第二小题是将选文的一句“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进行情感比较。这种课文与试卷结合考查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回归课本,考查与教学靠拢的命题思想。
  再如默写方面,近三年的背诵默写都注重理解性的记忆,但实际上为了降低难度,都还是给出上句或下句,所以学生复习中关键还是做到熟记考纲要求背诵的篇目。2005、2006年考查的都是诗词赋,2007年考查文言文《过秦论》中的一句“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说明去年的命题组已经注意到前两年对古文考查的缺漏。今年我想古文的记忆考查恐怕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在学生复习记忆中,要化整为零,并进行意义整理归纳,而不是让学生笼统地落实考纲要求背诵的篇目段落。文学常识在近两年都是与默写一同考查,考查的都很基础,就是限于书本中有的作家与作品对号入座,我认为只需学生把六册书本文学性强的课文标题与作者都记流水账地记忆一遍就可以了。
  再如语言运用方面,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纷纷在这块试验田里种植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也结出了累累果实。创新题大量涌现,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且时代气息、地方风味十分浓厚。2005年湖北卷考到了图文转换、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2006年考查了端午节、主持人串联词、版面宗旨,2007年考查了八艺节宣传标语、为奥运会写歌词等等。创新的题型,时代的气息,地方的风味充盈在这个百花园里。那如何备好这一块呢?我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入手。①扎实搞好基本功。无论怎么考,它都是考纲要求的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手法的运用。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是基础,还是要分版块地逐一训练。其他的创新性题目都是对这些基础能力的综合性考查或者是变相考查。②了解训练近几年的新题型。因为各地的高考题是互相借鉴的,好的题型总会在下一年其他的试卷中见到,语言运用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从高考题中入手了解新的题型,以应对高考中的千变万化。③多多关注鲜活的时代。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多多关注新鲜的时事,新鲜的语言现象,新鲜的思想等等。并坚持为学生介绍,每天抽点时间为学生读读报纸,介绍名著名家等。因为没有生活做基础,是无法做好如今的语言表达题的。
  胡茂良老师总结湖北试卷基本特色三是“发挥考试导向,适当回归课本”。而且他介绍说他们华师一附中在课本复习上的做法是,没有进行课本复习的,在下阶段做好两个补救工作:①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所有文学作品过一遍;②利用早读高声朗读所有的文言文课文。一星期复习一册,老师分编简单的复习要领。我认为,他们发挥团队力量的作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复习课本中,我先把近几年的高考对课本考查的题目进行了一下统计分析,思考后得出几点看法。①识记性的东西要落实。如字词、背诵篇目、文学常识。②在一篇篇复习阅读中,文学性文章要对其人物形象、情节手法进行再次重点讲解。这样过一遍后,还应对现代文、诗词赋曲、文言文分体裁地整理,整理各自的文体特点、解读方法。③让学生能够较深刻地了解一两位作家或一两部作品。有高考试题为证。2005年全国卷二的20题是推荐一篇高中语文课文;2006年广东卷21题是用生动的一段话介绍一部名著;2006浙江卷23题是向一位喜爱的作家谈谈读他某一作品的感受,并向作家提一个问题;2006年安徽卷20题是从孔子与庄子、项羽与刘邦、李白与杜甫、林黛玉与薛宝钗中选一组,说明喜欢哪一位,并陈述理由。以上种种考查形式不正告诉我们,课本复习的内容和思想拓展性是很重要的吗?2008年就要实行新课改了,在辞旧迎新之际,高考试卷不可避免地要对旧的教材频频回首,这让我们这两年备考不得不重视课本读本。
  会上余天泽老师谈了作文突破问题,他整理了2007年材料、命题、话题三类作文题目,我觉得对于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讲清楚三类作文的划定有帮助。关于作文备考,我觉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不大可能有什么进展突破的了。除了让学生积累素材外,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多积累思想。去年的湖北卷高考题目很实用,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因为时下出现了中国人运用外语比运用汉语要好的现象。那我想,在往年高考作文题过多地涉及个人修养的话题后,关注社会,关注文学的主题应该是新的作文方向。
  在如今灵活性、开放性较强的高考题面前需要我们教师付出十二分的汗水,哪怕只有一分收获也是值得和难得的。正如余天泽老师所说,高考前这段时间,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3至5分就是突破。为了这微渺的突破,我们广大高三教师,尤其是普通中学的高三教师要不弃不馁,策马扬鞭,笨鸟先飞。
  【作者单位:襄樊市田家炳中学】
其他文献
编者语:文言词汇丰富,文言句式灵活,文言典籍浩如烟海,文言复习却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样纷繁复杂。在下面的文章里,王老师为我们解析文言考点,预测命题趋势,指导备考方法,勾画出了文言文复习的清晰轮廓。文末附《高频文言实词常用义项例举》,里面的3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经过了王老师的精挑细选,是文言文复习的基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命题特点    全国高考湖北省的自主命题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稳中求变是其主旋律,在语言运用题这一个板块,“变”的特点尤其突出,但疏理全部题目,我们还是不难发现一些规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病句辨析题中一些容察觉的语病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被排查出来后,还有一种病症——“成分赘余”深深隐藏在病句题中。很多同学碰到这种语病纷纷落马,频频失分,我把此种病句类型称为病句题中的“隐形杀手”。  成分赘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文言词汇造成成分赘余    [例1]关于医院乱收费的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  [解析]此句中,“见诸”的“诸”是一个兼词,兼而有“之于”两字的用法及意义,很
期刊
据报载,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日前国务院决定废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有关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内容。  我不禁为国务院的此项决定叫好!它不仅会大大完善我国的质检制度,更重要的是切实做到了关注民生。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交通事故、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前不久发生的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
期刊
长句变短句    [例题展示]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解题技巧]  长句是指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句子,而短句则是指修饰成分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句变短句有
期刊
病句辨析题中,含有并列成分的句子各成分之间关系复杂,容易产生语病。在辨析过程中,仔细审读句中易致病部位——并列成分,往往能快速准确地找出症因,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修改。并列成分导致的常见语病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语序不当    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若随意改动,便会产生语序不当的毛病。句中若有几处并列,还需
期刊
有时候我们感觉痛苦,不是因为获得太少,而是因为拥有太多。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我赖以生存,却又常常会忘了它的存在。  ——题记    我容易感冒,妈妈经常提醒我加衣裳。生病时,妈妈总勒令吃药。妈妈很爱唠叨,我有点烦她。这次妈妈去北京出差,已经走了四天了,而我有点轻微感冒。  晚上我在房间写作文,正写得顺手,突然停了电。我起身去找蜡烛,才走几步就踢翻了椅子,摸索着又走了几步,头一下撞在门框上。黑暗中
期刊
积累实词,意在运用,解答分辨实词词义这类试题常用的方法是:把给出的义项带入相关的句子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实际上这里要求考生具备的是一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推断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例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而行与小人,此治国之常患也。
期刊
有一种期待,无须望梅止渴,却心旷神怡;有一种梦想,不见海市蜃楼,却精神抖擞;有一种执著,无关坚强信念,却斗志昂扬;有一种承诺,不用快马加鞭,却勇往直前。   它没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洒脱,亦没有“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潇洒,更没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气干云,却能令你失败时展露微笑,黯然神伤时勃然奋发。  对,它就是——激情!  人生需要激情。有了激情,斗志才会高昂,潜能才会爆发!有
期刊
《高考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明确要求。纵观1992~2007年的高考试卷,连续十五年的高考都考查了成语的运用。这就提醒着我们复习中不得不重视它,研究它。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要想学好,既要练真功,还须运用技巧,善于巧学。笔者结合十多年高考的实例,归纳了成语复习中应注意的十个方面,以期对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把握关键语素    有许多成语,其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