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新常态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漠视与无知令人担忧。深圳市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道德标准存在偏差,仅有37.5%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仁、义、礼、信、忠、孝、廉、耻”当作自己的道德标准;二是对传统文化兴趣弱化,传统节日是学生相对最感兴趣的,也只占47.0%,其他如农业文化、中国戏剧,感兴趣的学生仅占12%和14.4%;三是对四大名著、四书五经等知之甚少;四是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渠道单一,以学校为主。
  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集体无知和漠视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风东渐,人们原本熟悉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新进入的洋文化所吸引、所掩盖;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剧了传统大家庭的解体,导致传统文化继承“断路”;三是网络的普及挤占了原本并不宽敞的传统文化学习空间,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多元化和其所构建的虚拟社会,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使得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认识偏差。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从来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自觉承担起这一重任。当前,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要求学校弱化如圣诞节等外来文化。据媒体报道,温州教育局大力度禁止学生过圣诞节,要求“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典”。有校长反映:“以往圣诞节,学生都会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组织班级活动,今年却在接到短信后取消了活动。”当然,作为学校,仅仅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一、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在中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校须进行顶层设计,并由校领导组织实施,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并层层推进。如学校可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分管教学和政教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可由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及团委书记等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教育计划,并组织、监督实施。
  同时,团委应负起舆论宣传的主力军作用,可以利用广播台、黑板报、讲座、演讲比赛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宣传在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政教部门应该把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抓,利用集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利用学校资源建设“书香校园”
  在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浓厚氛围的基础上,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书香校园”,让校园里“书声满屋,书影满园”,形成人人爱读书、处处可读书的良好局面。
  一是学校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定期开放,组织学生阅读。同时,可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对爱读书、读好书的学生、班级实行奖励。
  二是可建立小型开放式书架,实行图书漂流制度。为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可在校园公共场所,如楼道转弯、寝室大厅、食堂等地设立开放式书架。图书来源主要是教师、学生、社会捐赠等,书架由指定班级负责管理,全校学生随阅自取,阅后放回。这样,既可方便学生阅读,又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三是可建立传统文化墙,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块砖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学校可利用空白的墙壁,制成传统文化墙,上面画上名人贤达画像,写上名言警句、励志故事等。如“勤”字墙: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因为“业精于勤”,又有多少人事业败落,也是因为“荒于嬉”。又如“积”字墙(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志”字墙(志当存高远,真诚写春秋……)等。
  三、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选择教育内容应秉持“就近、合适、足用”三原则,尽量考虑中学生特点,切合学生实际。
  一是可以从乡土文化教育入手,培育学生的良好德性。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笔者所在的三门为例,三门人杰地灵,物产丰茂,乡俗众多,其中就有很多民风民俗积极向上,很适合培育学生良好的德性。比如三门传统小吃“糟羹”,就跟戚继光抗倭有关,很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三门农历正月十四有“迎龙”习俗,亭旁的“杨家板龙”为三门一大文化名片,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中华龙文化传统。
  二是可组织学生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中寻找传统文化元素,变冷冰冰的条例为温馨的文化熏陶。如“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姿势端正”这一条,我们可以联系电影《少林寺》里一句话: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讲“尊敬老人”,我们可以引用三门的俗语:敬重田地自有谷,敬重老人自有福;讲“不迟到不早退”问题,我们可以用“宋庆龄冒雨赴小学生之约”的故事;讲“守信”,我们可以用曾参杀猪的故事;讲“爱惜粮食”,我们可引用《悯农二首》。这样的教育使得硬冷的条条框框变得活泼、有趣,学生也更愿意接受。
  三是可向学生推荐经典美文作为课外必读书,如《三字经》《弟子规》《诫子书》《孔雀东南飞》《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与古圣先贤成莫逆。
  四、以校为主,放眼社会
  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学生也不可能永远圈在学校里,成为象牙塔里的幼苗。学校可利用周边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给学生提前打预防针,尽早培养免疫力。
  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观,摒弃一上网即玩游戏的坏习惯。网络是工具,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分辨网络上良莠并存的现象,学会选择,让网络为己所用,绝不能沉迷网游而成为网络的俘虏。
  二是可成立各种志愿队,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义工组织、青年志愿队,定期到社区、敬老院等地开展服务,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三是应畅通家校联系渠道,把学生在家庭、社区、村庄的表现列入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孝子孝女”评选活动的依据,避免出现学生在校表现良好而在家庭表现恶劣的现象。
  四是可鼓励学生品尝、参与制作传统美食,了解中华美食文化,熟悉美食背后的故事,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洋快餐,养成健康、科学、传统的饮食习惯。
  五是须教育学生理性对待洋节日,不盲目跟从,不随大流,要学会洋为中用,借西方节日的外壳,过中国节日的传统内涵。
  综上所述,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形势所迫,更是教育的理性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应该冷静看待洋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自觉站在中华文化传承的第一线,把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作学校教育内容的常态。
其他文献
为研究黄颡鱼bmp2a与bmp4基因的功能及其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采用RLM-5′RACE方法确定bmp2a与bmp4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通过hiTAIL-PCR方法克隆bmp2a与bmp4基因启动子序列
一、师德观念认知的“工具化”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从心底对教师的要求或对教师的“影像”是美好、神圣的,如教师是“人之模范”“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换言之,关于教师职业形象的认识,人们有着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将其视为道德化身,且常常以理所当然的心态视之。而与此不同的是,当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教师形象还存在着一种相反的功利性界定,往往以教师物质经济收入或社会地位的“低弱”而将其视
<正> 吴忠红牛是我区正在培育的兼用型新品种。杂交繁育已有28年的历史,主要采用日本短角牛(肉用)&#215;内蒙古草原红牛(乳肉兼用)&#215;土种黄牛(役用)三元杂交繁育而成。目
羧酶体是由致密的外壳蛋白包裹着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和碳酸苷酶形成的细胞内蛋白质小体,是蓝细菌二氧化碳固定的场所。为解析羧酶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功能,本研究构
为了尽快控制和消灭鸡新城疫,兽医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免疫方法不断改进,防疫密度逐步提高。尽管如此,近几年鸡新城疫发病死亡率还是很高。由于所需生物药品全部
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教师培训的重心由单纯的学历达标向教师内在专业素质提升相转换。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与各省(市)教育部门纷纷出
随着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品油库正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逐步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总结了当前国内智能化油库技术现状,提出了未来智能化油库的构想和改造建议,
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位于柯桥区南部山区,地处小舜江水库源头,会稽山纵深腹地,著名的古建筑、"越中三庙"之一的舜王庙就坐落在这里。每到农历九月廿七,这里总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和
【目的】分析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及果枝果节与成铃的关系,研究南疆早中熟棉花品种果枝数、果节数选择指数,为棉花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如果把学校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学生管理无疑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有学者认为,“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