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考试已经成为教育评价、反馈、调控的一项重要途径,并在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课程考试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教育事业 课程考试 新建本科院校 管理工作
  一、课程考试的概念
  高校的课程考试是对当下受教育者接受情况的一种衡量方式,实现对其已学知识的测量,主要是针对教育领域而存在的。高校课程考试以高校为主体,确定考试大纲为考试参照标准进行的具体教育测量。如果单纯地根据考试的作用划分,那么高校的考试则属于学业检测,并不在甄别和选拔的范围之内,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检测、监控,获取一些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善自我。
  考试作为一种系统,具有特定的范畴,高校的课程考试也遵循这样的原则。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凡是系统,都具备一定的功能与机构,而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聚合而成的方式就是所谓的结构,在这种状态下,要发挥特定能效,就要从功能入手。
  高校课程从具体的结构分配上,分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三个因素。其中,人流是指考试当中组织考试、参与考试的人或集体,不仅包括考试设计的需要人员、监督的主要人员,还包括被检测的学生。物流是指可以完成课程考试所必备的硬件设施,例如考场设备、物品及相关的场地。信息流是指在考试整个系统中,由人为要素有序地对考试活动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对考试目标的确立、内容的制定、考试方法的应用及成绩、评价的反馈。这些都是考试运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考试系统的三大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制约整个考试,只有保持平衡的关系,课程考试才能够稳定地发挥作用。
  在当下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中,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教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检测、激励、反馈和调控等方面。通过考试检测,对当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让这部分主体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努力,由此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通过考试,分析考试的过程、成果,充分研究其中的不足,对其进行教学、学习的基础信息反馈,通过这样的反馈让教育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整个教学系统进入一个可控的系统当中。
  考试的教育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对已学知识的梳理与规整,通过查漏补缺,实现二次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考试课程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双向作用,有效地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并对二者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高效的课程考试系统改革和管理问题值得继续挖掘,建立更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大势所趋。
  二、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
  1.具有浓厚的功力色彩
  由于受市场经济作用的影响,人们在做任何经营活动时往往先参考的是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课程价值取向同样也有这样的参考标准。例如,某个课程的知识应用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和质量。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更是一片茫然。原来处于专科或者三本层次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如果不愿意直接就业,还热衷于找一种逃避就业的途径,例如考研和专升本等道路,这是一种间接的就业途径。新建本科院校的考试课程设置上,有着明显的功利性色彩。升学竞争、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让学生在选择间接就业、公务员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这类院校的学生考核方式通常比较重视考查课程,而选修课程常常被人忽视。这种扭曲的课程价值是应试教育留下来的偏见,它是违背高等教育办学的初衷的,不利于实现人才构建、人才全面发展和培养的目标。
  2.考试形式单一
  新建的本科地方院校通常都是在专科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它的教学理念随之要更新和转变,包括办学的思路、方法及教学的基础设备,这些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容易受到过去观念、硬件条件不够的束缚,在传统的课程考试中,通常以笔试、闭卷的形式进行。随着文科和理科不断增多,这样的课程考查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综合能力都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检测功能直接影响课程的反馈作用,这就阻碍课程考试对教育的导向功能,甚至很多闭卷形式的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由此形成的错误的学习观念与方法,对考试的目的造成误解,歪曲课程考查的本质,会进一步影响下一次的教学目标制定,随之形成恶性循环。
  3.考试内容僵化
  当下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数量大幅增长,使得学校的师资力量及上课的场地有了明显的不足,为了保证课程都可以正常开设,合堂课程越来越多,为多个专业开设合堂命题,往往不会考虑学生的专业问题,而是制定统一的考试标准。由于教学理念、教育水平等限制,对于同一课程,在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时,不会考虑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的学生情况,没有进行差别对待,考试的目标、内容方面的制定同样有这样的缺陷。这些做法使得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方面受到无差别对待,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本意及高校教育改革的思路,对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
  4.缺乏试后管理
  课程考试通常都是在学期的期末进行,为了防止学生在试后因为没有课程而在学校里无所事事,所以,一旦考试完后,学生就被宣布放假。在考完试的几天时间里,学生就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等到教师批完卷子,也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集合,不能有效地完成反馈工作。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教育工作把考试的重点放在了成绩上,认为一旦公布出来了成绩,整个考试管理工作就结束了,考试具体的反馈与导向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一些教师虽然根据规定作了些许试后分析,但是因为主观思想上的欠缺,仅仅局限于对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等数据的考量,没有更进一步地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而最后的考试经验总结,对今后教育工作的改革更是无从下手。考试过后缺乏管理,教师对考试情况的分析和调整都成为空话,很多内容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   三、新建本科院校的考试改革优化策略
  1.更新管理理念
  思想作为行动的驱动力,它决定实践的方向和效果。要彻底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从思想入手,将应试教育渐渐转换为素质教育,明确考试在教育中的价值和方向,进一步理清学校、考试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三者正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管理者要更新以往的管理观念,从以往的重视成绩排名为选拔的目标转变为考核人才的综合素质、实力,梳理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课程考试评价方法,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课程考试优化模式,不要让学生都变成考试下的傀儡,成为高分低能的人。
  教育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状态,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情况,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考试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力量,教育工作者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需求,以学生为教育的根本方针,明确教师的管理作用。整个考试改革要积极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考试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教师在考试改革中作为主要执行者,对考试管理的认识影响到教学组织的效果。首先,要为教师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实践及创新能力,严格落实课程考试改革的有关机制。其次,要让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教学、考试之间的关系,明确考试的目的和环节,起到学与教的中介作用。最后,在考试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在整个活动中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根据自己的经验完善整个改革制度。
  2.完善管理环节
  在考试管理中,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考试大纲是必然的趋势。课程考试作为对教学检验和导向的重要手段,制定的大纲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考虑,由全校教师共同商议产生。课程考试大纲主要包括考试的对象、目标、内容及范围等内容,制订成绩计算的优化方案,涵盖诸多考试环节,成为指导课程考试的中心文件。
  考试大纲的制定、使用方面,要尽可能地减少教师主观性、随意性的成分,确保课程考试的公正、客观。课程考试大纲一旦公布,就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课程信息的了解,进而在教学中就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让教学更进一步地走向标准化。不仅如此,还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实现对课程考试的更新,及时地调整其他内容,确保考试大纲具有科学性和实效。
  3.采用多种考试形式
  打破以往单一的由笔试为主的课程考试,按照学科的不同类别、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条件差异,选择适合的考试形式,这样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试能力。选择考试的形式主要包含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课程论文及小组作业等内容。笔试作为一项常用的考试形式,分为开放式、封闭式两种,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语言组织的表达能力。口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通常是语言类课程惯用的一种考核方式,需要有专业的考试设备,主要考查学生对该语言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考查主要是指一些技能类的考核,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工作技能、动作技能、数据处理技能等。课程论文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有关调查或者研究成果的考查方式,通常比较考验学生的理解、表述与分析的能力。小组作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考试模式,它是新兴于教育土壤之上的一种考试形式,通常由学生集体完成,它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知识水平,而且考验了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对学生今后走入社会的一种历练。
  4.加强考试后期管理
  考试后期管理主要包含阅卷、试卷分析、考试评价及考试反馈等内容,这是考试走向最终阶段的一个整理分析的过程。实现对考试的反馈,对于教育来说有重要的调控、导向功能。在阅卷的过程中,评分结果会受到教师心理因素及环境的影响,为了减少误差,应该采用集体作业、流水阅卷的方式,确保批改工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在登记分数的时候,也要确保分数的准确性,不能允许任何工作人员私自篡改学生成绩,如果发现相关的违纪行为,就应立刻给予纠正和批评。考试评价是指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实现对各项数据、指标的评价,发现学生学习、教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及缺点,及时提出相关的建议。信息反馈的途径有小班课堂、座谈会及校园网络等。
  加强对考试的试后管理,做好反馈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学校部门可以根据考试的反馈信息,作为课程调整与规划的依据,指导教师在教学方面大纲、方法及考试改革的应用。不仅如此,而且可以充分地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让他们明白自身有哪些不足。为了确保考试具有公正性和一定的可信度,确保考试具有多元化功能,需要加强试后工作的管理,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建立科学的反馈体系。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及,我们不能仅仅关心教育的结果,还要关心教育产生的过程。实现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它影响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工作中,教师需要发挥主体性作用,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促进这项工作的优化。学校可以采用项目建设的形式,鼓励教师实现对相关工作的改革和研发。
  参考文献:
  [1]王伯杰.学分制下专升本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04:167-169.
  [2]胡晓云.新建本科院校考试管理工作中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32-33.
  [3]郑卫英.加强新建本科院校考试管理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7:34-35.
  [4]冯莎.新建本科院校考试管理制度的反思[J].长治学院学报,2014,06:101-103.
  [5]唐伟军,陈四国,王集杰.关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加强考试管理的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6,04:113-115.
其他文献
期刊
铅铝体系为典型的非溶混体系,两组元比重相差悬殊,用普通方法很难获得微观结构均匀的材料.本文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用MA法获得A1-10vo1℅Pb的纳米晶粉末,经XRD、SEM、EPMA、TEM
根据机械合金化引起固态反应非晶化(SSAR)机制,取等原子成分合金的形成焓△Hf和自扩散激活能差△Hs为参数坐标建立坐标系统,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多元非晶态合金的形成条件.在总
该文以多年试验示范的生产实践为依据,论述了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在旱作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增产机理,阐述了该项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对今后
该文论述了甘肃省机械化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提出要着力抓好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示范工作,加大推广力段。
中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尤其是说的活动)时,往往感到有限的英语知识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产生一种紧张、忧虑和畏惧的感觉,即“焦虑心理”。处于这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