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油画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画艺术自明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后,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为:在创作上不仅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题材,还特别钟情于少数民族题材;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构图、线条和意境等方面。
  关键词:油画创作题材;民族化;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4014704
  一、创作题材的民族化
  (一)自然与社会风俗题材的表现
  油画的题材就是油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或者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历史故事、宗教故事、静物、风景等都可以成为画家的题材。成功的作品之所以引起观者的共鸣,题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国人对于自然题材的热爱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基础,历代的大量歌赋和绘画作品中都有对中国名山大川的描绘,乡土传统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对山水等风景题材的表现是和中国人的哲学思想、精神信仰密不可分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油画家,如徐悲鸿、董希文、陈逸飞、陈丹青等都非常重视表现自然题材。陈逸飞尤擅江南山水题材,运用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手法创作的《家乡的回忆——双桥》,就描绘了江南的小桥流水。美国石油大王哈默访华时曾将该作品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寓意为架起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之桥。油画家苏天赐的作品也大多取材于江南的山水,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如代表作《早春》,画面中飘渺的远山和绵延千里的江水相互映衬,融为一体;画面左下角的绿树中点缀着几处错落有致的民居,使用传统中国绘画技法绘制的树干在画面的右下角交相呼应,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江南的绿韵 [1] 。周碧初不仅是名扬海内外的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还是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以故乡的风景见长,有非常明显的民族气韵,《梅园新村》、《沙浪岸村》和《春色》等代表作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
  当代社会题材的表现也是油画民族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农耕文化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中国来说,乡土题材是表现社会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当属罗中立和罗尔纯两位油画艺术家。罗中立在布面油画《巴山夜雨——洞房夜》中用放松的笔触和简化的色彩描绘了农民的生活。他的作品立足本土,并一直坚持油画艺术的乡土立场。罗尔纯的《傍水人家》描绘了湖南的红土丘陵地形和民族特色的民居,作品的选材是背着孩子的苗族女子,整幅画面充满了湘西少数民族风情。这和画家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出生在湖南农村的罗尔纯,他的画作中出现的总是家乡红色的土地和纯朴的乡亲,蕴含着浓郁的乡情气息[2] 。
  (二)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
  中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各地迥异的民族特点和地方风貌共同组成了这个独具人文景观特色的大国。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多元性为油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灵感,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是当代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艺术现象。在祖国的广阔天地中去寻找创作题材,并结合西方油画创作技法,表现中国的民族特色,从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这是民族题材创作的灵魂所在 [3] 。
  油画自欧洲来到中国以后,在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民族题材的表现一直伴随着它在中国的成长和变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受到战乱的影响,艺术家们纷纷内迁到祖国的腹地,而地处内地的西南地区的多民族的人文生态,恰好给了艺术家们新的创作灵感,庞薰琴、司徒乔、吴作人、赵望云、常书鸿等画家常常深入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寻找新的创作题材,他们是第一代少数民族题材的开掘者。随后,中国民族题材的油画在新中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中国油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者如董希文的布面油画《哈萨克牧羊女》就取材于哈萨克族人的日常生活。
  不同时代、不同的艺术家反映的民族风情也各不相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油画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民族题材油画创作高潮迭起。詹建俊的《高原的歌》《旭日》等,就是他深入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藏区进行采风的结果。笔下所呈现的是另一番雪域景观:晚霞中的藏女引吭高歌,落日余辉映衬出她逆光的身影,壮丽的画面传达出画家对藏族人民顽强生命力的颂扬。与董希文相比,靳尚谊的《塔吉克姑娘》在使用西方油画表达手法的同时还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将少数民族的少女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些作品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将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题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些老艺术家的带动下,少数民族题材开始受到重视,中国油画界一时间出现了大批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王赞的《高原红》、张江舟的《磕长头大转经》、李乃富的《苗岭三月》、李昂的《苗水》等都是这时期的杰作 [4] 。
  陈丹青先生的《西藏组画》是民族题材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西藏组画》分别由《母与子》《进城之一》《进城之二》《洗头》《康巴汉子》《牧羊人》《朝圣》等7幅作品组成。画家从人性的视角描绘了藏区人民的生活,让西藏群像带着一种高原气息,用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形象和色彩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从而将民族题材从地域风景、民风民俗的描绘上升到了歌颂人性的高度。这一时期民族题材的油画作品,不仅能够表现祖国各民族地区的风景和各族人民的生活风貌,而且能够从情感的角度表现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21世纪初,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专门表现民族题材的画家和一些优秀的代表作。如龙力游的《蒙古系列》,甘肃画家李宝峰的表现甘南少数民族的《岁月》《草原情》《祈盼》等,丛瑞轩的苗族文化题材作品《牯藏节》,徐唯辛先生的维吾尔族题材作品《馕房》《西部民谣》,藏族油画家阿旺扎巴的《三月风》《蓝月亮,红经幡》《金瓶掣签》等。这些作品都充分表达了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和风土民情,成为中国油画发展的点睛之笔。
  对于民族题材的现实主义创作来说,画家首先必须具备对时代和人文精神的洞察力,并以此为基础去审视中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画家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认识并理解不同民族的特点,在当下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还要关注各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   二、油画艺术的民族化表现形式
  (一)线条的运用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艺术绘画大都用毛笔勾勒的方式来表现事物的外在轮廓,正锋与侧锋交错使用,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在创作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手法,呈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底蕴。可以说,笔墨的运用为油画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并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早期艺术家林风眠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壁画中汲取营养,抛弃了西方绘画中的三维透视法则,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运用到油画创作中。从用笔来看,画家使用有韵律感的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通过简洁的线条传达出画家的个人情感,他后期的绘画作品不仅如此,还吸取了传统瓷器绘画的用笔特点,突破了传统文人写意画的线描法规,将传统绘画中的画面元素大大简化,不拘泥于西方点、线和面等基本要素。在他数十年的民族化探索中,创造出了“林风眠格体”,即 “西画之格,表现出中国画之魂”,《荷花》就是这一艺术思想的最好注解。
  另一位画家朱乃正的《雷林雾峰》就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绘画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用笔技巧,或大笔饱墨、或细笔轻描,将祖国的广阔天地、大好河山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以绿色为主色调,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焦、重、浓、淡、清等技法融入到作品中,将山谷幽静、空灵的神秘之感表现得很逼真。
  王悦之被誉为“中国西画民族化的第一人”。他将油画与中国画相结合,开创了以线造型的油画技法,正如王子云先生所言:“……(他的画作)在表现形式上,首先是突出了笔触,突出了色调,着重于形体轮廓线的描写,多数作品运用了中国画线描法或晕染法,把油画与国画糅和在一起,表现了油画民族化的创新才能。”他的作品极具中国画的笔法韵味,同时又不失油画的厚重之感。此外,他还积极尝试直接在绢上进行创作,表现东方人对于线条的独特审美。
  (二)意境的运用
  意境从来都是中国绘画要表现的最高艺术境界。南齐画家谢赫的“六法”被后代画家广泛推崇,后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的评价标准,“六法”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气韵生动,而气韵生动就是从意境的角度来评判作品的。用绘画表现事物,画家应当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即“神”的表达,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古人对意境的描述有“境生于象外”之说,准确诠释了中国人对于具象和意象之间关系的认知。
  西画抽象表现手法与中国文人写意画很相似,它对虚实的处理就借用了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绘画中的意象、意境、泼墨等特有元素都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画家不拘泥于山水、静物等具体形象的表现,主要表现他们自身对绘画对象的理解和自我情感的传达。而西方绘画从写实主义发展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再到抽象表现主义,内在精神都越来越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想契合。
  意境也是许多当代油画大师的不懈追求,为此他们不断从中国传统美学中吸取灵感。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兼容中西、个性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他是“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开拓者、实践者 [5],在油画、中国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他开创的写意风景油画,就是受到了中国文人水墨画的启发,把中国传统水墨的构成形式、线条的应用以及图案造型等手法运用到油画当中,并与西方绘画中的色块相有机结合。他创作的油画作品,有中国美学的气韵,如《江南春》《苦瓜》等代表作。吴老运用意象的表现手法取代客观的写实手法,不单纯拘泥于形似,简洁明快的色彩将意境表达得更为深远,充满了浓郁的中国色彩。在采用大片泼墨的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精致的线条勾勒,充分体现中国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他的绘画作品虽然是以油画为主体,但是却承载了中国绘画的写意韵味。
  (三)传统元素的运用
  中国传统元素极大地拓宽了油画创作的发展空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各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建筑、绘画、金银器、瓷器等艺术作品中的装饰和图案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这些传统纹饰不仅是重要的艺术文化元素,而且也是传统绘画精神和审美价值的承载者,它们是当代油画家民族化创作尝试的重要依托。
  林风眠先生是在中国传统画裂变中把西方绘画融入中国绘画的探索者,他一生致力于创作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绘画艺术作品,绘画题材主要有仕女人物、风景以及京剧人物等,晚年创作的戏剧人物作品,借京剧人物抒发情感,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色彩。
  著名画家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油墨山水”、“手卷形式”等元素巧妙地运用到油画创作中,结合西方绘画技法中对构图、光线、色彩的运用,融入了意象与具象的表现形式,这幅作品被美术史家称为吴冠中艺术生涯的一座丰碑[6] 。
  中国木板年画有悠久的历史,和宫廷画师的创作不同,它形成于民间,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不仅如此,它还对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影响很大,正如《浮世绘》一书所言:“17世纪初年,由日本长崎带入的带有插图的明朝刻本是激发日本木板插图发展的重要原因。”这里提到的日本木板插图正是浮世绘艺术。顾黎明,一位将中国传统版画和油画创作相结合的重要艺术家,他创作的系列油画《门神》,不是简单地将木板年画进行拼贴和拷贝,而是重新解构了人们非常熟悉的门神形象,将木板年画在拓印和制版时产生的错版和漏版进行艺术提炼,刻意强调画面的分割构成,在运用传统木板年画的构成元素和色彩的基础上,削弱了传统门神图案的艳丽色彩,将常见的绿色和红色用灰色调代替,认为“灰色调的渲染力可以做表达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感。我可以把描绘的对象推向追忆的色彩空间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不仅仅是传统年画的喜庆色彩,我还把中国传统陶瓷的粉彩、青花、唐三彩以及民间纸扎、玩具中的彩绘和笔力等传统因素揉入其中,营造出不同的文化寓意气氛。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色彩,我都是运用年画的用色口诀来搭配色彩,使不同的符号色彩遵循我的文化态度——灰色的距离感,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民间特有的艳俗对比用色关系,又把这些大红、大绿的色彩压缩在一种灰暗的色彩空间,这会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神圣、悦目的传统寓意被时间和冷漠所遮掩。”[7]   三、结语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自油画传入我国后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主张主动追求民族化,将西方艺术和中国文化相融合;另一种则认为油画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门类,这个体系仍然属于西方,只要在进行油画创作,就是在西方背景下产生的油画观念中进行,它要求作品具有国际风格,无需刻意去融合中国文化。虽然如此,更多的艺术家还是主张要主动追求民族化,并有意识地将西方艺术和中国文化相融合。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绘画技法融合的探索过程中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事实上,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并不是简单地用西方的绘画理念和形式技法去表现中国的题材,更不是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技法强加到油画创作中。民族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为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但必须以自身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为底蕴,在与当今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中,创造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的作品。
  在踏入21世纪后,油画家正在创造民族色彩与时代精神俱进、个性特征鲜明的中国油画。弘扬民族审美特色是油画民族化的责任,中国的油画家一定会紧跟时代,以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立足点,使油画站在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前列,迈向油画艺术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3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二十世纪中国油画[M].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84.
  [3]刘文斌.少数民族油画主题创作[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145.
  [4]孔群芳.21世纪中国油画民族性的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55.
  [5]张祖英.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油画——关于中国精神文化的思考[J].鲁迅美术学院学报,1996(3):76.
  [6]李建忠.油画民族化与西方油画的传统[J].美术观察,2003(8):40.
  [7]顾黎明. 借“他山之石”攻“传统之玉”——我“画”木板年画[EB/OL].(20110901 )[20140610].http://guliming.artron.net/news_detail_187497.
  Discussion on Chinese Oil Painting Creation Theme and
  Expressive Forms of Chinese Style
  CHENG Xiaochun
  (Modern International Art & Design Academy,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Communications and clashes between cultures are the driving force on art in every period. Since oil painting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over 100 years ago, it has been merged into Chinese culture and been continuously absorbed and improved. This paper is aimed to impose some brief analysis on the history of nationalization of oil painting and some questions emerg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il painting. Some discussions are held over some aspects like what kind of oil painting could better embody Chinese spirit and the expressive forms of Chinese style oil painting.
  Key words:oil painting creation theme; nationalization; expressive forms
  (编辑:李春英)(上接第131页)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al Image in the Content of
  Global Social Media:Based on the Content Mining of Web Text
  XU Xiang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By sampling of important and typical global social media, computeraided crawling and pretreatment of large scale web, this paper filters and selects posts with high level communication in every kind of sampled social media, does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cooccurrence word analysis, 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survey the feature and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figured in hotspot of global social media. Different social media hot spot content has its different focus, which appeals for our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global social media.
  Key words:social media; glob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cultural image; culture outgoing
  (编辑:李春英)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自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有二:一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考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现实并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二是通过对中国具体实践经验的总结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即形成中国化马克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并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为儒家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主干的,以“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使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性、适度与执中、对立与统一、直觉与体悟、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逐渐稳固并传承下来。同样,理
期刊
摘要:关于自然美,在美学研究中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关于生态环境的讨论和研究显得更是重要。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诸多关于原生态自然的理论见解,这些名家论述对唤起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原生态自然美的欣赏都有巨大帮助。为此,在《庄子·齐物论》解读的基础上挖掘其中一些对原生态自然之美有理论支持作用的论述,旨在说明一些原生态自然的审美活动的特点,以唤起
期刊
摘要: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对其中注册并认证的18个“985”高校官方微博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考察高校官方微博的信息发布数量、关注数、粉丝数、注册天数、原创率等指标,并对这18个样本微博进行内容分析,进一步研究大学微博的时间特征和议题特征,发现微博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和普及,微博的应用为推进高等院校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高校官方微博也存在总体影响力和管理能力不高,微
期刊
摘要: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开始应用于IPTV行业,IPTV运营商结合云计算技术不断推出新型服务模式,较易侵犯他人版权。其中,“回看”模式和国外Cablevision案以及Optus案被告提供的云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版权角度对“回看”模式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可以认定“回看”模式提供未经授权作品的行为在我国侵犯了版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实质侵害不大。IPTV运营商在推出新型服务模式前
期刊
摘要:我国科技社团正值发展良机,应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及社会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地方科技社团的进一步发展,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研分析了地方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外部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完善,落实不足;内部表现为承接职能不多造成自我造血功能弱,经费收入少制约社团开展活动,专职人员比例低影响社团能力建设,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阻碍社团民主办会,会员服务意识
期刊
摘要:随着门户网站的快速发展,新闻跟帖已经成为网民针对各种事件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在反映舆情民意上起着重要作用。近两年,雾霾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通过研究腾讯和网易新闻专题栏目中有关雾霾的三个小专题中的新闻跟帖,分析了网民跟帖的特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研究发现当编辑倾向于维护名人时,网民会更多地选择对抗式或协商式解读;当编辑凸显事件危害或批判权威时,大部
期刊
摘 要:对国际社交媒体选取若干种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的媒体进行抽样,通过网络爬虫和文档预处理软件进行网页采集和字段处理,在社交媒体中采集、过滤、选取具有高传播热度的帖子,结合内容挖掘方法和工具进行词频分析、共现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以考察国际社交媒体热点传播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和策略。国际社交媒体的热点内容中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具有关注历史文化、日常文化等若干共同特点,而不同
期刊
摘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缺口、价格水平、供给制度及农民的心理比较对供给效率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道路基础建设、自来水供给、灌溉设施等质量、数量、价格、供给效率、是否征求意见、需求及满意度、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认为:农村公共物品在质量上和数量上的供需缺口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表达机制越完善,农民对公共物品的满意度就越高,供给效率亦越高。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缺口;供给制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中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大幅增加。近年来,农民工随迁子女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生存状况、心理健康日益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媒体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报道,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重庆媒体中对农民工子女的新闻报道进行定量和内容分析,概括了当前报纸对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报道的不足,并对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