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动物,刷人脸?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isn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看个动物,要识别人脸”?动物园将入园方式从按指纹改成“刷脸”,因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该案也成为国内消费者起诉商家的“人脸识别第一案”。
  2020年6月15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脸”受不受保护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郭兵说,自己起诉的目的其实不在经济补偿,他认为这是“对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一种斗争”。
  “人脸识别第一案”
  2019年4月底,杭州市民郭兵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下称动物世界)办理了一张1360元的双人指纹年卡。为了方便公园进行身份核验,郭兵在办卡时录入了姓名、手机号、指纹等个人信息。每次入园时,都需要在闸机上录入指纹。
  10月17日,他收到动物世界发来的消息,“园区年卡系统已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即日起,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
  然而,从事法律工作的郭兵认为,这种入园方式的改变或许会损害自己的权利。他承认人脸识别技术的先进,也不排斥自主选择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但是在他看来,人脸识别背后的安全风险也极高。
  郭兵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他认为,“必要”一般指的是要达到某一个目的,采取的方式对权益受影响的这些人(消费者)的损害应该最小。而动物世界现在采取的方式显然对消费者有非常大的权益侵害可能性。因为人脸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者被非法获取了,或者一些工作人员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这些信息泄露了,怎么控制?
  于是,郭兵跟动物世界的工作人员协商,要求退还年卡费用。协商无果后,他将动物世界诉至法院。
  2019年11月1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此案被称为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
  焦点:“脸”受不受保护?
  看个动物竟让“交”出“人脸”,是否有依据?“人脸”受不受保护?
  2020年6月15日,富阳区人民法院開庭审理了此案。据了解,目前,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散见于网络安全法、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尚在立法过程中。本案中,郭兵及其代理律师援引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定。案件案由为服务合同纠纷。
  最初,郭兵提交的诉讼请求是由动物世界退还年卡费用并承担本案诉讼费。案件受理后,他将诉讼请求又增加了6条,包括:确认年卡办理及使用相关告示中关于指纹及人脸识别的部分内容无效;确认去年10月动物世界向其发送的人脸识别相关短信内容无效;要求公园删除他去年4月办理年卡时提交的全部个人信息;以及要求赔偿诉讼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成本。
  在他看来,如果法院能够在判决中回应新增内容,甚至是支持这些内容,那么他的诉讼就不只保障了他个人的权益,也间接保护了动物世界其他年卡用户的个人信息权益。
  对此,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士国表示,人脸识别信息属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今年5月28日审议通过的民法典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被明确纳入个人信息范畴,其处理受到法律保护。
  尽管民法典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生效,无法在这一案件中适用具体法律条款,但是条款背后的法理是可以参考使用的。
  庭审结束后,富阳区人民法院表示该案将择期宣判。
  无论判决结果如何,正如当事人郭兵所说,自己起诉的目的其实不在于经济补偿,而是出于一种公益目的,为了提高更多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警觉性。他认为这是“对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一种斗争”。
  追问:便利与隐私只能二选一?
  现如今,出入小区、去居民楼下的便民超市购物,或许都可以实现刷脸进出、刷脸支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逐渐增多,其便捷性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
  据《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正式开启了刷脸支付的“新元年”,国内刷脸支付用户达到1.18亿人。预计到2022年,刷脸支付用户规模超7.6亿人。
  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的质疑,也从其诞生以来伴随至今。
  以此次案件为例,动物园要求人脸识别,其是否具备相应采集公民人脸敏感信息的资质?如果任何一个商家主体都可以随意采集人脸信息,那么人脸识别固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该如何得到保障?
  今年2月,一家美国AI创业公司被爆出泄露客户超过30亿人脸数据的丑闻。回到国内,新冠肺炎期间,“上万张戴着口罩的脸部照片在网上被贱卖”的资讯也见诸报端。
  据公安部4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已经对1522名网上传播涉疫情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人员进行了治安处罚。
  去年11月,有媒体报道,西安市曲江新区某小区对门禁进行升级,贴出公告采用“人脸识别”,却遭到业主质疑、担心人脸数据泄露。此外,在APP下载应用、员工上班打卡等场景下,也存在强制应用人脸识别的现象。而且很多应用软件,存在用户授权不到位、超范围收集、申请权限目的不明、滥用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
  “在某些需要用户检验、支付的场景下,一个显示屏直接拦在你面前,用户只能选择同意,其选择权形同虚设,这种行为涉嫌违法。但目前来看,这类情况比较普遍,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庆峰表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个人隐私权是缺乏重视的。”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说,“但值得期待的是,即将生效施行的民法典专章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特别将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保护范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如何对技术滥用喊停
  “其实,‘人脸识别第一案’本身只是一起合同纠纷,但之所以引发这么多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敏感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赵虎表示,“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应该警惕技术‘升级换代’外衣下对消费者的侵权行为。”
  在李庆峰看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须遵循客观需要,为“炫技术”“赶时髦”而用是本末倒置,公民对于人脸信息是否该被采集有着选择权。
  “核心还是在于标准和规范。”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表示,对于什么样的主体有权利采集人脸信息、在什么范畴之内使用,目前这一块的规定上还是空白。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起认证标准和审核准入机制。信息采集机构必须在技术或管理上达到这个认证标准,经过审批之后,才有资格进行人脸信息采集。
  对此,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表示,人脸识别应用场景所在行业首先需要具有法律的实名制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申请人脸识别应用,主要应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领域,如金融、交通等行业及政府行政需求等。如果该行业不要求实名认证用户身份,那么其人脸识别技术则应当视为滥用。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同时在企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对这类敏感信息应当着重突出显示,提醒用户注意。
  高艳东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应当以用户自愿为前提,不可强制收集。如果需要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商家或者企业首先要请求获得用户的授权,并提供相应明确的协议,告知用户采集信息的使用用途,保证用户的知情同意权,方可进行。
  此外,高艳东还认为,包含人脸数据在内的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要从根本上遏制信息泄露问题,需要充实个人信息权的内容,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从“国家保护”转向兼顾“私人自卫”,明确个人信息权的内容及赔偿标准,推动个人维权机制。
  作为“人脸识别第一案”原告,郭兵表示,该案对人脸识别的商业应用中存在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起到警示作用,希望未来立法及监管能够对这方面更加关注。
  (《工人日报》《新京报》等)
其他文献
入狱后的几乎每一年,黄光裕都依然停留在胡润排行榜上。“今天你一无所有,但明天你什么都有了,而后天你又回到了起点。”在最风光的时候,黄光裕曾经这样感叹过命运无常。现在看来,这句话成了他前半生的缩影。  6月24日,北京一中院宣布黄光裕已获假释。今年51岁的黄光裕,拥有很多角色。他曾经是国美的创始人,35岁时跃居内地首富。2013年,身陷囹圄的黄光裕仍以人民币200亿元资产,名列胡润百富榜第39位。本
期刊
境外流入,仅手指甲盖三分之一大小,致幻性是传统毒品的数倍,瞄准青少年,透过皮肤就能渗入人体……“‘贴票’后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产生强烈的幻觉。药劲儿过了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严重时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毒品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形形色色的毒品披着动人的外衣,潜伏在我们生活中,不知不觉将使用者拉入吸毒的黑洞中。  自家“涼菜苗” 竟是罂粟  一个月前,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社区民警巡逻发现,辖区一个
期刊
最近,《美国科学院院刊》公布了一例奇特的病例:一位患者完全看不到2至9这几个数字。不仅数字本身在他眼里是乱码,数字还能“屏蔽”周围的其他东西。他可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看不见数字的人。  视觉假象   “眼见为实”这几个字告诉我们,只有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但实际上,我们判断外界的信息并不只是依靠眼睛就能完成的。眼睛本身只是接受了物体反馈而来的光源,但具体要怎么解读还是要靠大脑来完成。而在解读过程中
期刊
在我们通过少量信息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时,依赖直觉比反思有效。“这就好比你手握操纵杆开车,一旦你开始过度思考,就会想不起来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你任由身体的‘自动驾驶’本能带着手行动,反而会没事了。  直觉是高效的,只要你不过度地思考它  众多研究表明,有些时候直觉比思考不仅更快,还更加准确。  以第一印象中获得的碎片信息判断一个人是我们相对擅长的事情。比起对照片短暂的一瞥,或是一次五分钟的交流,长时间
期刊
为获取情报,他们改头换面,“卧底”到采砂办当免费厨师;为“盯梢”执法者,他们专门到酒店开房,架上望远镜时刻监视;为对抗执法,他们跳河、喝农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猖獗的非法采砂,暴利下是难以想象的疯狂。  免费厨师“卧底”在治沙办   1972年出生的罗瑞标,家住安徽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大李村。2016年末,闲来没事的罗瑞标到沫河口鎮治砂办转悠,后又主动帮助治砂办工作人员做饭。   罗瑞标看似
期刊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依法起诉了一起非法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自去年7月起,男子陈某将网购的4套针孔摄像设备安装在4家酒店客房内,并利用App远程观看、录制和存储他人的私密视频,涉案被害人达600多人。此类行为在法律上应当如何定性?  对此,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水表示,公民入住酒店后的行为属于私生活的范围,若这些行为被偷拍偷录,不仅侵犯了公民自身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还可能会造成
期刊
随着淮颍水道治理完成,唐朝以畅通的物资供应,支撑了平定淮西藩镇的战事。而东南丰厚的贸易收入,火热的茶叶交易,也是沿着这条水路贩运四方。可以说,就是这样一条路,给百病纠缠的唐朝心脏“搭了桥”。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有一个公认亮点:命硬。尽管内外交困,唐朝竟挺过了绝大多数的难关,硬是苦撑了100多年。为什么能有如此奇迹?  通海夷道盘活唐朝经济  一场安史之乱,唐朝遭受的一大重创就是被“断血”。作为
期刊
3个师苦战两天,竟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城隍庙?许世友对此大为光火,他决心动用预备队,让13纵37师接替快要拼光了的7纵,并要求务必于当晚全歼守敌。当命令下达到7纵时,成钧一时间血气上涌,准备与敌人拼个鱼死网破。  拔除钉在要害上的钉子  1947年9月18日,国民党军第25师攻占了胶东解放区中心城市莱阳。莱阳的得失关系重大,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决心集中兵力反攻莱阳,拔除这颗钉在要害上的钉子。  
期刊
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刑事法庭2020年6月10日判处曼谷一家海鲜餐厅的两名高管分别1446年监禁,罪名是欺骗公众。  去年年初,这家海鲜餐厅在网上发布广告,向消费者低价销售各种海鲜自助餐。其中一种自助餐每人仅需88泰铢(约合人民币20元)。想要购买这些自助餐的消费者,必须在网上购买,并将钱转到指定账户里。随后该餐厅又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取消自助餐销售的声明,称餐厅也将关闭。约350名消费者为此报警,称
期刊
一场新冠疫情给实体店的小店主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近日,记者采访了来自不同地区、经营不同类型店面的小店主,听他们讲述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援抗疫、积极自救、努力经营的故事,听他们畅谈对未来的打算、对事业的期待。  “困难会过去,保住街坊老味道”  我(店主女儿李彩明)家的小吃店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家本地小吃店,叫“孖记士多”。店不大,但一直很受食客欢迎。这次疫情,我们想了许多办法来渡过难关。之前店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