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由于受陈旧、僵化、封闭的思想束缚,政治课教学没有完全摆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灌输的基本方式,只注重系统知识学习,“以本为本”的本本主义,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便大功告成。学生的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背多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如同“复印机”,除了重复课本的结论之外,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更不要说突破前人的成见,标新立异。由于这种教学缺乏创新,培养的学生往往是眼高手低,应变力、创造力都显得非常薄弱和不足。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必须转变那些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特别是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就为政治课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生创新能力是自身素质重要组成部分,要创新就要打破现状,标新立异,具体表现在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神的基础上,敢于尝试,敢于实践,不管这种实践的成功与否,都能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坚定地迈出自己的步伐。由此可见,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学习和选择,处理和运用上,也不仅反映在对新思想事物新技术的发明上,而且表现在有没有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和综合选择的能力,有没有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因此,创新能力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永远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是教育方针的贯彻者,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自身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敢于打破现状敢于说“不”,善于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现成的教材教法进行反思和改革(1)对政治课教材不能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教学的思考,而要深究教材“为什么是这样”、“怎样编写的”,能不能有新提法等深层次,多维性的教学思考(2)不要认为政治课教材中所出现的东西都要教,要学会抓住课本知识特点和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而实行“一课一得”。(3)不要认为凡是书上所说的(工具书和教材参考资料)就全是对的,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4)不要以为只有学生课堂学习用的课本才是教材,课外学习以及社会实践就不是教学内容。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与课内学习同等重要,老师同样有责任将这些纳入自己的教学范围,其次老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改革:变灌输式为指导式。传统的灌输方法注重知识本身。具体为讲、听、记、教、背、考,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把教学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从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认识各种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实践中改革教法,改善学法。首先要克服政治课单调说教,采取各种活泼有效的教学形式。例如,编排演示课,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原理加以分析;举办演讲会,辩论会。如新闻演讲、评论,辩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演讲、辩论;推出漫画给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等等,激发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挖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给学生的思索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及本质地认识事物,实现由此及彼的迁移。例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以形成概念;创设意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比较辨别,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课堂教学固然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渠道,但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培养人力资源挖掘每个人潜能与相对优势不可缺少的方面。政治课因其自身特点而必须紧跟时代。封闭式的讲课,捧着书本“讲深讲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加上政治课时少,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所有学生都按照统一标准达到同一发展水平,这就需要延伸到课外,通过多种多样,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给予补偿,从而使学生在其本身的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变被动式为主动式。被动式教学就是“满堂灌”,教师既是主导,又是主体,学生被动,消极接受,学生没有交流。而主动式教学是“学生要学”,在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采用开放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重在能力培养。主动式教学的积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布疑、辨疑及解疑能力。以往教学的情况是学生集中精力领会和背诵教材内容,缺乏对疑惑引起的思考。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主要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鼓励学生对教材及教师讲解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创新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如运用新闻照片、漫画、典型人物材料,录像,语言描绘等手段营造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兴趣好奇或解疑的需求,探索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触景去思考,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可按下列步骤,即引发论点→供给材料→设置疑问→引导分析→获取新知→培养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以及求异思维等六法。例如讲“主要矛盾的含义”时,教师在提出论点后,出示如相关材料:“辽沈战役形势图”和锦州战役事例后,设置疑问“在辽沈战役中存在许多矛盾,仅从首次地点的选择来说存在哪些矛盾?在这些矛盾中,哪个矛盾是主要矛盾?起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分析后使学生真正认识了“主要矛盾”的含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情境材料的设计和问题,很感兴趣,能积极思考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如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是创造的萌芽,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妙进行创新的的内部动因,心理学家也认为,好奇心是人认识的内驱力,且可以使人产生探究的愿望,探究又会导致新意识的萌发。激发学生好奇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同时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在平淡处提出新疑,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有学生提出既然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我们为什么又要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高消费,超前消费”?既然宗教和封建迷信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产物,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那为什么我国还要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而对封建迷信活动都要坚决取缔和制止呢?学生能提出这样一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开动了脑筋,拓宽了思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创造性地提出了问题,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求异思维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性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法为例,第一次是预习,给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关键词汇,然后逐段逐节地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会独立获取信息,并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的最后一个新的飞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是立异创新,它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和核心。怎样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求异思维呢?首先要使学生突破从众思维方式,排除从众心理,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并注重听取少数人的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其次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置疑。创新能力是从问题开始的,怀疑的产生正是探讨问题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巧设悬念”,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从而撩拨起学生求异思维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向多维发展。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其他文献
在知识日益膨胀的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而掌握英语则是首选,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继续发挥着它的重要功能,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我们的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往往在改革教学时走极端,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会儿强调它的基础性,一会儿强调
期刊
1、什么是色彩?  色彩不等于是颜色。 牛顿发现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  ①白光照射在水滴上可折射出七种颜色。(白光就含有七种颜色)  ②七种光波合起来为白色,缺一不可  ③白光照在一种颜色上,只反射这种颜色的光波,其余全部吸收  ④光波全部反射时为白光,光波全部被吸收式为黑色  ⑤有光才有色  ⑥最长的光波是红光,最短的是紫色。色彩由光波长短排列  2、色彩与颜色色彩是一个群体,包括冷暖;颜色是一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我觉得,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针对结果进行对策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质健康 调研 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健康问题也一直受到党和国家及社会的普遍关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
期刊
近几年,学校期末由教研室出参考题统一检测的制度基本滞止了,代之以增加学期中间不定期的“抽测”。从及时了解学校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角度看,这肯定是一个好的办法。这种不定期的“抽测”是否真正有利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无分数评价的有效推行和科学实施,非常值得商榷和探讨。先来说一下期末检测:首先从称谓上看,是进步多了,最起码不再叫“考试”了!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仍然把这个“最终”成绩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45~47第1~3题  教材简析: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的标:  1、让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
期刊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
期刊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值得警惕的“流行病”,分述如下:    一、满堂发问、一问到底    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学生被教师繁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提问,问题是“问”得是否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期刊
摘要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维从二维平面上升到三维空间,学生有些困难。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平面问题在空间的拓广,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从平面到空间,有些概念的定义仍然适用,而对有些概念则需要重新定义;对于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在空间或者不再成立,或者仍然成立,但需重新加以证明,或者可以推广成新的定理。注意从平面到空间的拓广,对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很有益。  关键词平面问题;空间;拓广    
期刊
摘要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大脑的高级心理活动技能。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先进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计算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 创新能力 思维教育    一、创新的意义    我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着重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