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手帕剪了之后……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案例:激起阵阵涟漪
  这是个老的话题,本来想写些教师成长方面的文章。然而,一次活动改变了我的初衷。
  笔者在受聘担任县小学美术教师“一、三、五”工程考核评委时,听了一位年轻美术教师的说课。在他的说课内容中,要求学生对手帕的设计,不仅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还可以粘贴、剪纸等形式出现。对于采用绘画和粘贴的创作形式,大家都表示可以接受,但对于采用剪纸的创作形式,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争议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剪纸的形式不行,因为“如果手帕制作后的成品像剪纸的话,那么这手帕还具有手帕的功能吗?”一派则说“手帕的制作形式丰富多样,这是非常大胆的想象和创意。”……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给予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挖掘深刻,这是非常好的,我们要给予鼓励。
  事后,我翻阅了教科书,在前面的课程内容里面,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了适合纹样等图案知识的学习,本课的学习要求也是通过对手帕的制作,进一步巩固适合纹样等图案知识。我们的教师遵纲循本固然是可以接受的,也没有错。美术教学,并不是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更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在看来,似乎我们仍然没有完全理解。
  善待案例:这个案例很新鲜
  一直以为这样的观念已经不再新鲜,甚至有点陈旧。可是,在经历了以上的事件以后,我忽然觉得这样的观念很新鲜。
  由此我感到,许多美术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的理解,竟然只是“手帕的功能不能丢失”——学生的标新立异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我看来,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学习,如果学生以常规的思路学习美术知识,那就是剥夺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权利,折断了他们能想象的翅膀,而应该鼓励越新奇越好。因为,我们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这也不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师的任务。退而言之,即使我们的专业美术人士,如果没有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大胆设想,怎么会有后来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呢?
  若以正常的思维考量,理所当然地得出的结论是“色彩鲜艳的手帕、奇形怪状的手帕”。对学生这么好的创意不加以表扬,而大谈“能用、耐用”,是不是想做个裁缝师傅带出一群机械劳动的小裁缝呢?教师如此的教学行径,岂不是对美术教育、对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杀戮呢?
  追溯案例:手帕剪了之后将会有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我一下子难以回答了。如果没有当时几位评委的争辩,我想不会在意这个细节,即使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案例。手帕剪了是充满新意的,然而手帕剪了之后将会有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对于普通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时间的保障,要想使美术的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程度只能是一种奢望。尽管美术学习很难形成大多数的学生持久的知识记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形成的观察方法、价值观和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样将通过学习迁移的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手帕剪了,会有人说是窗花,是剪纸。那么我也可以说是大山,是江河,是湖海。也许有人会说,你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我们教学生学会了剪手帕,并不仅仅就是剪几个手帕而已,而是教给了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享受。才有了“镂空”手帕,而不会只有“能用和耐用”的手帕。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会吸灰尘再利用的粉笔”,“会根据不同视力自我调节明暗的台灯”,“自己会射门的足球”等富有创意、大胆独特的构思和更多无限的思索空间的出现。
  手帕剪了,不仅仅是窗花、剪纸,理所当然还会是大山、江河和湖海了……
  思量案例:手帕应该“剪”给学生什么
  这样的案例对于教师而言,决不应该是“剪”的大胆和有创意,而应该是“剪”开了我们美术教育固守的城池,“剪”出了我们对美术教育的再思考。
  回顾这几年的美术教育改革,我们的美术课程是否真的适应义务教育的现实状况呢?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案例现象?美术教育理论家常锐伦教授指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经历九年的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并未掌握,更未形成能力。这就使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反省。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是从‘专业美术’那里选择其基础构建呢?还是以美术为本源从中汲取素材加以全新编制‘教育美术’内容呢?答案是后者。”
  正如尹少淳教授在《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中说的一样: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只能是一种“走马观花”的体验性活动。我想,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这才会真正契合现阶段美术教育的旨意。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和具体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84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
基于情境感悟,基于案例分析,基于问题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好学,从而激发学生这一主体真正参与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并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如何实现这些问题,除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情境创设也很重要。下面,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情境创设应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  新课程倡导课堂
摘 要:本文以“四川省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关系”为主题情境,将问题式教学应用于单元教学,在3课时中依次讲述四川省交通从“蜀道难”到“蜀道通”、从“蜀道通”到“蜀道畅”再到“交通强省”的转变故事,让学生从运输方式、不同空间尺度上深入认识交通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从发现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提出并例证了课时情境间要有关联性、课时问题间要结构化、课时问题间解决途径要多元化等问题式单元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是一个看似很抽象的课题,如何在阅读与鉴赏中将“民族心理”化抽象为具体并进行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在教学《我心归去》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
〔关键词〕山西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麦田项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特别指出,要加快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事业
在学校里,德育课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通过德育课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以爱国主义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可见,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但是,德育课又是一门不易上好的课程,德育课教学所面临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既是“言传声教”的工具,又是表情达意的桥梁,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做到以情感人,以声动人,要做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必须要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让自己的语言像蜜一样,能粘住学生。  [关键词]准确 形象 幽默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有人说老师是“吃开口饭的
重庆清华中学代丽教师回答:  学困生即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学生。对于地理课而言,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淡薄、基础知识较差、上课效率不高、学习方法落后、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位中学教师都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认为地理学困生走出“困境”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制定有效学
进入21世纪,历史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必须引起历史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泛历史”倾向    在研究性活动中,历史本身被边缘化、模糊化。新课标颁布以来,历史教学出现了研究性活动,这种活动设计是根植于历史本身的活动元素,是历史本身的实践性质、综合性质的教学体现,它的最终研究“主题”应该是历史本身,“历史”是历史教学研究性活动设计永恒的追求和基本原则。但是现
以“3H:高品质(High quality)、健康(Health)、诚信(Honesty) ——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2亚太金融高峰论坛暨九鼎奖颁奖典礼8月11-12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贵州省人民政府金融办、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贵州监管局、中国证监会贵州监管局、中国保监会贵州监管局联合主办,久银投资基金管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