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能力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行为,不能告诉,不能灌输,不能复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体验。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在品词品句中感悟
  许多文章,粗粗一看,语句平淡无奇,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细细品读词句,就会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例如人教版《触摸春天》中有这样一段话:“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两句话要抓住“竟然、奇迹、神奇的灵性”几个词语来理解、感悟。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童要想捉住一只蝴蝶是非常不容易的,安静却将蝴蝶拢住了。所以作者用“竟然”来表示事情的出人意料,用“奇迹”来形容这件事的不可思议。这个“奇迹”就是安静身上所特有的“神奇的灵性”,那么“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读课文找答案。有的学生说是指小女孩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神奇的力量;有的学生说是指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身上具有浓郁的花香,像一位花仙子,蝴蝶愿意和她做朋友,欢喜的落在她的手心。老师再次基础上引导学生:这种“神奇的灵性”来自哪儿呢?从而让学生悟出小女孩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预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要求学生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学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例如人教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部都是对的。”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懂,才能将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交流,有的学生说:“我读的时候强调‘亚里士多德’,是因为他是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而伽利略却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结论是错误的”;有的学生说:“我读的时候突出‘大’和‘全部’,是为了说明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权威,但他有时候也会犯错误,伽利略敢于怀疑大哲学家的结论很了不起。”有的学生说:“我读的时候‘大’、‘也’、‘全部’这几个字,是为了表达大哲学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其他人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盲目崇拜一个人。”学生在通过多次诵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来回答“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个问题时,理解,感悟就会透彻的多了。
  3.在放飞想象间感悟
  有时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缺乏可感性,这时可以借助人的想象,创造出更生动的画面,更好地理解、体会文本。例如人教版《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许多场面,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难忘的一个场面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读读整篇课文。老师恰到好处的挖掘课文语言的未定点,凭借这些极具内涵的未定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
  4.在联系现实中感悟
  叶圣陶说:想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握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情景,唤起学生的回忆和想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例如人教版《猫》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它(猫)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对于“丰富多腔”、“变化多端”这样的词语的理解创造情景,让学生模拟猫的叫声。当猫吃饱喝足,心情满意的叫一声;当猫听到主人召唤,短促的叫一声;当猫打架时,粗吼一声;当有人给他挠痒痒时,非常受用,细叫一声;学生在模拟猫叫的过程中,形象的感知理解了“长短不同、粗细各异”,那么“丰富多腔”、“变化多端”也其义自现。让学生体会到猫是有灵性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总之,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让学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吧!
其他文献
【摘要】文题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  【关键词】文题入手,有效教学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
期刊
【摘要】都说教育工作者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党和国家塑造人才,为每一个家庭培植希望。因此,教育工作者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者在教坛中无私奉献,勤劳付出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尊重,“人民教师”由此而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数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为国家培养无数栋梁之才,但也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师德败坏的利用手中职权去谋取利益,违背教育廉洁,无视党“反腐倡廉”的号
期刊
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的口语交际提出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总结听话、说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
期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教育中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目前,小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社会环境的利诱已成为诚信教育最大的困难。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
期刊
最近,我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作了一些观察和研究,在某日的一个上午,预备铃响后我发现:有几个教师已经夹着课本端庄地站在教室门前,注视着教室里的动静,等待着上课的铃声;有几个教师在预备铃敲响后,开始离开办公室,慢慢向教室踱去,他们估计在上课铃打响前一定能够“提前”到达教室,所以显得“从容不迫”;两分钟的预备铃结束了,上课铃刚响,还有几个教师突然冲出办公室,大步流星地赶向教室,似乎也能踏着铃声的“尾巴”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者经常会遇到差生。究竟什么是差生?一般情况下,差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德差,或品学俱差的学生,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呈现偏态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这两个方面,着重于思想品德。要教育转化差生,首先,就是应当了解差生形成的原因。形成差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根据。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差生心理状态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差生转化工作并收到实效。  1.差生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在求知中成长,在快乐中生活。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品德,快乐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
期刊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人的价值和尊重的重要体现。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如今的教育已成为一门科学,“尊重”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自觉地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应有的责任,更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那么“为什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什么?怎样尊重学生?”等问题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讨论一番了。  1.为什么要尊重学生  1.1
期刊
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洞察着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剖析着现象背后的原因。基于一个坏习惯,诸如横穿马路闯红灯,它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无序,可能是一起交通事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个好习惯,无论大小,也许只是去食堂排排队,也许只是公共场所不讲粗口,也许只是一个微笑,都将让你终身受益等原因,学校经过反复的论证,将“学生习惯的养成与强化”确立为德育工作的突破点,将“理念决定方向,习惯成就未来,好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确
期刊
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迄明毅宗朱由检1644年亡国,明朝纪统二百余年,传世十有六帝。由太祖至宣宗朱瞻基(1636-1435)的近七十年间,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创业守成之略,卓乎可观;典章文物之规,灿然大备。”但这个全盛的局面为时甚短,由英宗朱祁镇至穆宗朱载垕(hou,厚)(1436-1573)的中叶时期,由盛转衰,内忧外患并起而日炽,亡国之种已播。此后历神宗、光宗、熹宗、毅宗四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