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令其能够乐于探究课程内容,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依照该要求,需要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融合新策略,通过科学实验、游戏、比赛等活动,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策略
有些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对课程内容的探究积极性不强,对教师讲述的内容兴趣不高,导致科学实验、理论教学举步维艰,这就需要教师设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将学习作为有趣、重要的任务,从而扭转教学现状,促进学生进步。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数小学生对科学的了解程度不深,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懈怠、懒惰的现象,如果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令其使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科学现象,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有利于促进科学教学开展
在以往的科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仅用语言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科学知识,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来说记忆效果不强,容易出现“隔日忘”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其他有效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令其能够在实践中获悉科学知识,使其记忆更加牢固,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结合科学实验,学习课本内容
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展开科学实验,这既有助于活跃科学课堂,又有助于更加精确地讲解科学现象,促使每位同学都能够主动探究、学习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关于影子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插入科学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日影变化的规律。教师需要准备好素描纸、笔杆、手电筒、长吸管等工具,学生需要准备直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在课堂教学开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组分发手电筒、素描纸等工具,要求各组成员相互配合,一人拿着素描纸、笔杆等工具,另一人拿着手电筒,第一次打开手电筒时,不用手或笔杆挡在素描纸前,观察此时的日影,第二次打开手电筒时,用手挡在素描纸前,观察此時的日影,第三次打开手电筒时,用笔杆、长吸管等工具挡在素描纸前,观察此时的日影,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制作表格,记录三次影子的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影子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而认识影子形成的条件。然后,假设手电筒为太阳,将教室内的窗帘拉在一起,使得阳光无法直射进入教室,要求各组学生在素描纸上,用直尺、三角板画出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在纸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用胶水将笔杆粘在直线的相交点处,随后一人用手电筒在不同的角度照射笔杆,另一人观察笔杆的影子变化情况,讨论问题“影子长短、方向与太阳有什么关系?”进而认识日影变化的规律。
(二)设计科学游戏,组织学生探究
科学游戏是集趣味性、探究性、自主性于一体的课堂活动,一方面能够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强化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次性纸杯、毛线、铜线等工具开展“设计千里耳”的科学游戏,给每名学生分发两个纸杯、一条毛线、一条铜线,要求学生自行制作“千里耳”:用圆规的针尖在纸杯的底面中心位置扎洞,先将毛线穿入两个纸杯的洞中,在杯内打成活结,或者用胶带粘住杯底和毛线,与其他同学通过纸杯进行对话,随后拆掉毛线,用铜线将两个纸杯串起来,再通过纸杯相互传话,通过两次通话声音的清晰度,然后让学生思考产生区别的原因,令其了解材质越好,传声效果越好。
(三)设计探究比赛,鼓励学生探究
在教授完成一个单元后,教师可以单独挪出一节课,用于开展探究比赛,将本单元中包含的所有重点知识融入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回顾课本内容,继续探究知识点,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完关于电的知识后,可以依据单元内容,在课堂中创建“电知识大赛”活动,要求两人或多人组成参赛小组,相互配合、快速答题,随后利用多媒体提出关于电的问题,如“当代生活中最常用的发电方式有哪些?”“可以用金属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这样的说法正确吗?”要求各组看到题目后,迅速作出判断,根据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说明缘由,如果答对题目,给小组记1分。比赛结束后,给得分较多的小组以表扬或奖励,从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课程中,探究能力对学生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发挥足够的引导力,指引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探究中,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课本知识、参与科学实践,增长学生的科学认识,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志芳.科学研讨,提升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探究能力[J].教师,2020(33):105-106.
[2]邢春飞.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