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三十条”:条条落实差点啥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末,由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以下简称“减负三十条”)重磅出台,剑指中小学课业负担重这一痼疾,对校内、校外、家庭、政府四方面减负工作全面明确责任并提出要求。
  在全民教育焦虑的当下,“减负三十条”能否改变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现状?能否破解“校内减下来,校外加上来”的尴尬局面?
  校内减负仍有难点
  30条政策中,第1条到第12条强调“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出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等十二方面内容。重申了杜绝“非零起点”教学、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等要求。
  记者在广东、辽宁、湖北等省份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教育部门多次下发减负令,校内减负形势向好。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减少作业布置、减少考试、学生每天“阳光一小时”等政策在各地绝大部分小学得到落实。但在中学阶段,因面临升学压力,学校其他课程为主科“让路”、学校持续开展晚自习补课等现象仍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政策第2条中的杜绝“非零起点”教学、第3条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以及第7条采取等级评价方式等,成为落实的难点。
  “期末考试,部分中小学校已经以等级评价的方式公布考试成绩,但仍然有少数学校公布了排名和分数,还有的学校表面上不公布分数,实际上要求家长下载App查分查排名查试卷。”一名家长说。孩子读初二的周女士反映,班上每周都有大小考,考完后老师按成绩排名给孩子安排座位。“因为成绩不理想,我的儿子总是坐在最后两排。”
  点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指出,当前仍是分数决定一切:对教育行政官员的考核是看地区分数排行,校长的晋升是看学校升学率,老师的绩效是看班级平均分……以升学率为标准的分数制度,造成一切为成绩服务。对此,应像治理环境一样拿出“硬手段”,如果哪条政策不能落实,也应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
  校外减负易遭软抵抗
  “减负三十条”第13条到17条强调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提出了校外培训机构要依规登记诚信经营、严禁超标培训、严格教师聘用、严禁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等五方面内容,特别强调“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等,有些规定非常详细,如“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一直是培训机构的招生法宝。面对一波接一波的重拳治理,一些深谙家长心理和市场规则的培训机构见招拆招,不仅生意依旧火爆,甚至学费还纷纷上涨。
  当下,治理校外培训机构难度较大,培训机构有多种注册、运营模式,超前超纲很难界定;同时,部分家长有让孩子提前学习的潜在需求,进而带动家长群体,如何引导也是一大问题。
  点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超纲教学是培训班的教师和学生的私下行为,缘于当前仍然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建议进一步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建立高校多元化招生模式,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自身条件,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家庭减负知易行难
  “减负三十条”第18条到第21条强调家庭要履行教育监护责任,提出了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家庭交流互动、引导孩子健康生活等四方面内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高于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只要逼不死,就往死里学”。记者寒假在很多校外培训机构看到,有的小学生一天要奔波于几个地方补课,课间或中午有很多家长陪着孩子在教室、走廊叫外卖吃盒饭。
  全民教育焦虑的当下,大部分家长无奈被裹挟前行。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家长欧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今年报了一个网上课堂,她觉得已经足够了。但跟别的家长一交流,她发现有的孩子一年级就上网课。“这样一个大环境,哪个家长能淡定?哪个家长还能继续佛系?” 欧女士说。
  点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高政等教育专家指出,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群众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需求会一直存在,这种强烈的需求会让很多出发点良好的政策失效或者收效甚微。只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教育目标,真正办出让不同群体都满意的教育,才能避免政策陷入“头痛医头”怪圈。
  政府监管还应持续推进
  从第22条到第30条,强调要强化政府管理监督,提出了政府要克服片面评价倾向、严格活动竞赛管理、规范培训机构监管、深化考试招生改革、支持做好课后服务、广泛接受社會监督、开展减负督导检查、切实抓好贯彻实施等九方面内容。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陆续发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去年以来,上海、江苏、辽宁、广东陆续开展弹性离校、晚托服务、开设校内拓展兴趣班等,孩子下午3点半后的需求和去向日益多元。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地方存在检查、惩治“蜻蜓点水”“一阵风”,治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一些地方抓在职教师补课行为,年年寒暑假都开展各种整治工作,通报典型案例并给予处理,但到下一个假期情况依然如旧。
  另外,“严禁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民办中小学校招生纳入学校审批地统一管理”等规定虽也在逐步推进,但效果并不明显。
  点评: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认为,政策关键在执行,进一步压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针对培训乱象,建议建立多部门间联动合作机制,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相关行为严肃处理,彰显改革的决心、政策的力度。
  (来源:半月谈网 王 莹 郑天虹 廖 君仇 逸/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其他国家是如何应对的呢?  爱沙尼亚:全面引进侦测软件防学术剽窃  爱沙尼亚全国高校系统自2013年起,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全面引进了软件“剽窃侦测系统”,以侦测教育及学术界的剽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  据介绍,这个侦测软件可以对高校教育和学术数据库内的各类考试论文和学术研究论文进行单一或群体的智能化侦测,并得出是否剽窃的结论。  被侦测的论文包括那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中小学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在线教学和线上答疑,这是全国教育系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上线课程最多、参与师生最广的线上教学。为深入了解疫情期间普通高中的线上学习情况,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大数据中心在学校复课前,开展了“全国疫情期间高中在线学习状况调查”,北京、福建、江西、河北、四川、辽宁、广东、山东、安徽、广西10个省份164所高中的33 194名学生和5 667名教师通过线上填写问卷
期刊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童年,不同的乐趣,不同的留念。时过境迁,可如今我每每想起小时候的往事来,总有些小激动,令我难以忘怀。  弹麻栗果  麻栗树的叶子,差不多有一个巴掌那样阔大,肉嘟嘟的。有些在山上劳作的人,没有碗盛饭,摘一片来,把饭扒在树叶上,麻栗叶当碗,就这样捧着饭吃。树枝上会结出一些小坚果,大的比大拇指还要大,泛着红亮的光泽。捡到这样的果实,我们很高兴,把它叫做“老子”,意思是大头子,在果实中称
期刊
好友文娟将为孩子们寄来几箱书,得知这个消息,这群二年级的孩子只要一见到我,都会抬起好奇的脸问:“书到了吗?”过了十多天,书终于到了。  一下课,孩子们争抢着把书搬到教室,直到上课铃响结束,还把我围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把他们赶回座位上,一个个却站起来、身子前倾伸长了脖子,眼里露出明亮期待的光。先拿到书的孩子,得意地把书举高,在其他同学面前晃。  很庆幸,我们班级图书角的书又增多了,教室外鸟儿鸣唱,翠
期刊
扶贫脱贫的关键是贫困人口能力的提升,不仅包括生计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的提升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扶贫脱贫才具有可持续性,脱贫的质量才会提高,才会减少“返贫”现象。因此,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离不开教育,要将教育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提升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感觉自己掌控了课堂重要,还是学生不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下、真正地在学习重要?”“我们的教学,究竟追求学生‘一样’,还是学生‘多样’?当学生的想法都一样时,这是否是一种异样?”……近日,贲友林在其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里发布了一篇教学反思,从一道数学题说开去,发出的这一连串追问,让同为数学名师的华应龙感叹“快让人窒息”了,却让人一步步体悟他推崇的“学为中心”教学思想。这位南京的小学
期刊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这是2月1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玉滚的颁奖词。  张玉滚,现任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2001年,大学毕业的张玉滚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
期刊
翟天临学术不端风波不断。这缘起于近日他在微博中晒出一张《北京大学博士后录用通知书》。根据该通知书,32岁的翟天临被录用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員。但在此前有网友在直播中提出,博士论文能否在知网中查到时,翟天临接连反问:“知网是什么东西?”此举被公众质疑其博士学位“掺水”。  就学位论文的审核情况,记者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摄影系、制片系和动画学院的多位在读学生了解到,由于学校大多数专业实
期刊
知识竞赛是一个手段,让我们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轮美奂,看到青少年的激情燃烧。  知识竞赛是一道窗口,让我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青少年的热血风采。  知识竞赛是一个平台,让我们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看到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知识竞赛是一条跑道,让我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看到青少年的茁壮成长。  云南省“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自开办以来,各方回应积极
期刊
我常常梦见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家里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只有台黑白电视机,节目少得可怜。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伙伴们在村子里游荡,到处疯玩。我们有时骑自行车绕着村子转圈,有时去林子里找树杈做弹弓,有时去沟渠里捕鱼、捉虾、抓螃蟹……  那些年月,虽然物质贫乏,但快乐却是无边的。尽管有些事对当时的自己来说,是酸楚,是伤心,是委屈,是烦恼,但现在回头去看,一切都令我回味,大概是因为那些事造就了我的成长,而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