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闪耀理性思辨的光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a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的各地高考作文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对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注重引导考生反思生活,审视现实,洞察社会,学会批判,提升思想认识境界。例如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命题者给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让考生进行评判,这就需要考生具备去伪存真、激浊扬清的思辨能力。写作者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丰厚的生活积累,更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诸如常见的逆向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
  一、反弹琵琶,转换思维角度
  学生敢于对司空见惯的或完美无缺的事物大胆质疑,从相反于常理的角度拓开思路,这样标新立异的文章,大多是思辨性较强的文章,也是容易引起关注的文章。我们来看下面这些观点:
  其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对吗?撞钟是和尚的职责,他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精神的体现,应该大加褒奖。
  其二,当我们习惯于对韩信“胯下之辱”大加赞赏时,作者对韩信这一做法是有贬而无褒的。如:“我所敬仰的是不惜牺牲生命维护自己信仰、自由和爱的尊严地活着的人。而韩信,尽管对别人的侮辱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但我认为他是为了功利、为了世俗,而向侮辱低头,他无视自己的尊严,应该说是无视自己的价值,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胯下之辱的苟且,变成一种自我奋斗的佳话,误导人们因为利益而使尊严让步。忍耐是一种涵养,然而过分的忍耐是一种怯懦。”
  凡此种种,克服思维定势,另辟蹊径,发前人之所未发,犹二月之花一枝独放,从而显露新思想,塑造新形象,即为逆向思维,也即通俗说的“唱反调”。因为唱反调确实能使文章走出新的好路子,难怪学生要热衷此道。但从写作实践来看,这个反调并不是那么好唱的,唱得不好就要跑调,以至于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学生写这类文章常会出现下列问题。
  1.为“奇”而奇,随意翻新,立意荒谬或消极。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已成定论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不顾其背景,妄加评论,随意褒贬。例如,有的学生从《过秦论》中翻出这样的观点:秦始皇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因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有的学生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翻新出别里科夫也是受害者的观点。如此种种的翻新都反映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限,态度也不够谨慎,这样,反调也就难以唱准。
  2.主观武断,对传统观点全盘否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传统观点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多数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很难令人信服。例如,对“有志者事竟成”,唱反调为“无志者事竟成”,即使有个别事例论证,也不能成为新的观念。“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开卷未必有益”,“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怎样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写好反弹琵琶的议论文呢?因为中学生的理论水平有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还处于提高阶段,要写好唱反调的议论文就必须作思想理论上的准备。除了从课文中吸收新观念,使他们见多识广外,还要引导他们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思想武器,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分析问题。
  二、一分为二,增强思辨色彩
  运用辩证思维能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全部,看到事物的发展,有力地矫正单一地、片面地、割裂地、静止地看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用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观点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注意它的反面,使立意深刻独到,富有思辨性。例如这个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苏轼云“高处不胜寒”,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大部分同学会抓住题干中杜甫诗“会当凌绝顶”为含义,表现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直接立意为《登高望远》、《大丈夫,登高峰》、《仰望高峰》、《勇攀高峰》、《高峰之上风景独好》。而一些同学体现出较强的思辨性,有的同学从反面立意:《拒绝高峰》、《高峰不高》、《不只是高峰有风景》、《人生无高峰》、《高峰不一定美》等;有的同学一分为二地分析话题,写出“低谷也有高峰”、“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居安思危(低调、谨慎)”、“不必追求别人的高峰,人生应活出属于自己的高峰”、“摒弃伪高峰的追求,追求心灵的高峰”等立意不凡的文章。
  同时也要注意,运用二分法不能把事物的两方面同等看待,应该明确指出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并对主要一面作重点论述,对另一面只稍带几笔,这样才能避免模棱两可、片面,使观点鲜明。例如,以“勇攀高峰”为题,应该侧重于强调“高峰”的积极作用,但点到一味的“追求高峰”,不择手段的“追求高峰”又是不可取的时,应该是次要方面,不能犯了“两个拳头打人”两个分论点平均用力的毛病。因为运用二分法最忌“平分秋色”,“各打五十大板”。我们在辩证性思维的过程中,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但在写作过程中,有时也很难两面俱到,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就“一面”谈深谈透,文章也可以同样具有思辨性,但这就需要作者在审题时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
  三、由此及彼,展开多元联想
  发散性思维,即联想和想象,指的是由某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思维,由事物的一个角度引起对另一个角度的思考。在审题的过程中,就是要由此及彼,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从而寻找出其特点,然后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联系实际,确立中心。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中心进行比较、分析、权衡、抉择,从而确立一个“最佳”的立意,这就是发散立意的要领所在。例如下面这个题目:
  “根须的思考”:
  1.根须与树干、枝叶的关系:根须埋身地下,默默地为茎、叶、花、果提供养分。据此,盛赞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2.须根、侧根与主根的关系:根须能抓住大地,擎住枝繁叶茂的大树。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那众多的侧根和无数的须根都紧紧围绕着主根,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宠大的根的网络。据此,阐发我们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全国人民必须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创祖国美好未来。
  3.根须与地面的距离:根须之所以强大有力,擎起参天大树,还由于它不断地向地的深层进军,根深方能叶茂。据此,我们可以领悟: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支撑起社会主义的大厦,必须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4.根须对土地的依赖:根须由于吮吸了大地母亲的“乳汁”才变得粗壮、结实,才支撑起了参天大树。据此,阐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哺育的道理。
  5.根须对土地的回报:土地的最大悲哀在于流失和干裂。而根须却伸出了它们无数的坚强手臂,抓住泥土,保住水份,紧紧拥抱和护卫着大地“母亲”。据此,挥毫讴歌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深沉的爱国主义事迹和情怀。
  这样多元化的联想,将话题分解成若干小点,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一方面为选择最恰当的角度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为揭示问题实质做好思维上的准备,使人心明神爽。任何一则材料、一个话题、一个题目,都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切入,在思路开发方面可以力求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力争做到“面面俱到”,把自己对材料的见解尽可能地挖掘出来,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感。但是落实到具体写作过程中,则只能“抓住一点,不及多余”,选取其中最有创意的立意作为行文的切入点,切入点越具体越深入,表达出来的见解才会越深刻。
  四、开阔视野,关注社会生活
  思辨能力源于一定的思想、文化积累。思想、文化积累是需要长期積淀的,不是短期就可以具有的,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多读书、读好书,多多阅读那些闪烁着人类思想智慧光芒的名家著作;更要关注自然世界,关注历史文化,关心社会热点,关心社会的变革,把握时代的脉搏,做生活的有心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年都会有很多感动我们的时事热点,值得我们去挖掘、去运用。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从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对新闻时事的见解和情感,写出发自心底的精彩激昂的文字。关注现实生活并不等同于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和记录,更不是无病呻吟式的虚情假意。关注不仅是一种思考和勇气,而且是一种态度和责任,彰显作者思辨的力量。
  《这也是一种问题》中作者近乎是痛苦地呐喊:“好一个‘国家免检’!好一个‘妈妈最好的选择’!当数以万计的妈妈们兴高采烈地买下这些奶粉时,阴霾便笼罩在她们的头顶。若干年后,当越来越多婴幼儿肾结石的病例被发现时,心力交瘁的母亲们终于发现头顶的阴霾上赫然地写着两个字‘三鹿’!”
  媒体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生活,高中生不是缺乏生活经历,也不是缺乏对丰富多元生活的体验,而是缺少对自我的关照和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辨能力。考生应当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真正激活自己的思辨能力,善于概括,提升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表达自己独特新颖的感悟和思考,显示出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
  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有创新的思维,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愿语文教师以创新思辨为引擎,以生活为驱动,为中学生插上思维与语言的双翼,助他们越飞越高。
其他文献
荟萃全国对外广播精华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评奖,1月对日至2月1日在唐山进行。国际台各发稿中心、各语言部和记者站共选送110篇稿件参评。这些稿件是国际台1996年度43种语言对外
最近一个时期,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并重提毛泽东主席“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论述,引起了全党的高度重视和警省。
加强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问题。“人本”管理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本”管理是企业性质所决定的、“人本”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员工素质、“人本”管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失实是新闻采写的大忌。然而,失实的报道却常见诸于新闻媒介。对于失实报道,常听到人们谴责采写者。实际上,除了采写者应受到谴责外,更应受到谴责的
<正>~~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教学中有一些自己的尝试。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满
误区一: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老的汉字,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远记忆,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盈无垠的灵性记录下中华民族睿智的观察、卓越的思考和精确的表现。汉字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语言工具,但是不少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把学生识字当成教师教字,使识字课变得死板而缺乏生动性和情趣性。  对策:挖掘汉字丰富的内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现在中学生写作多数存在缺乏个性的毛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作文难以出彩,千篇一律.实际上很多学生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只要选准角度、选用最佳材料、注重语言锤炼,完全有可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