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人口构成使得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表现出与内地区不同的情况。尤其是墨玉县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落后,接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人多地少,墨玉县人均耕地仅1.2亩,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于土地,已成为墨玉县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加快墨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
  一、墨玉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及特点
  和田地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人多地少、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方式落后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墨玉县经济的发展。墨玉县人均耕地面积各仅1.2亩。该县在业人口中大概有97%以上从事农牧业劳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但从2002年开始,墨玉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迅速初步形成规模。2009年,劳动力转移的人数达到128541,外出务工带来的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之一。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由起步进入加速阶段,经济效益明显
  从转移规模看,墨玉县转移的劳动力数量从2000年才开始逐步增多,至2002年初步形成,规模达到了21850人,2003年后增幅迅速扩大达到45160人,相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2006年外出务工的人员达到79681人,相比2002年增加了4倍。2009年外出务工的人员达到128541人,是2006年的1.6倍。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从2002年的18.72%扩大到了61.3%(见表一)。随着墨玉县采取促进劳动力转移措施,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资源来源:墨玉县2003-2009年统计年鉴和劳务输出办公室相关资料
  (二)农村劳动力收入状况
  从收入来看,2000年农民通过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为26.2元,仅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3%,2006年人均纯收入中有187.27元来自于劳务输出,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25%。2009年劳务输出人均收入691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28.62%。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资源来源:根据墨玉县2000-2009年劳务输出办公室相关资料做成
  (三)劳动力转移地点以新疆内部为主,分布相对集中
  从空间分布来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新疆内部,近几年来在疆内务工人员始终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9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在疆内的分布以阿克苏、库尔勒、乌鲁木齐等地为主,分布在和田地区的比例呈不断缩小的趋势。2004年阿克苏吸纳的劳动力占疆内的43.18%,乌鲁木齐为25.93%,库尔勒为12.79%。到内地务工的劳动力人数较少,分布范围较广,多集中在北京、天津、济南等省会城市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79681人,内地务工人员仅占8.31%。
  
  
  
  
  
  
  
  
  
  
  
  
  
  
  资源来源: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四)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为主
  从表3可以看,虽然墨玉县三次产业结构一年比一年优化,但是第一产业还在为主,大部分人从事农牧业。2009年墨玉县第三产业比新疆第一产水平高于3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于34.6个百分点。说明墨玉县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发展迟缓的二、三产业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
  二、墨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有些机构作用不明显
  1、政府有关部门重视不够,领导认识不到位
  第一 多部门主管,管理权限分散,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出现重复培训现象,没有一个专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管理机构部门;第二 认识不到位,领导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提高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对上级的政策法规研究不深,工作措施不力,培训规模较小
  2、培训机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培训供给增加,但是由于其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需要,培训机构的工作还有待加强。第一,在培训观念上,存在以会代训,搞搞形式,走走过场;第二,在培训目标上,专业设置盲目,就业率不高,作为培训单位,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过程简单,培训效果不高,重点不突出。
  3、城乡分制,体制滞后
  和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起步较晚,但仍然要面临许多困境。其一,长期以来,国家把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城市,就业资源向城市居民配制,農民就业长期受到忽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一直离于国家就业体制之外,很少享受国家就业资源和政策。其二,传统的户籍制度使和田农村人口很难向城镇转移,和田的农民本身就受文化、技能、语言等条件的制约,向城镇转移有一定的难度,加上现行的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篱笆墙”,农民外出就业要办理的手续繁多,使大量想进人城市务工经商的和田农民心有余悸。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摩擦力
  1、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缺少职业技能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比较落后,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制约着劳动力转移行业和地点。劳动力的转移行业只要集中在设施农业、干果销售、烤羊肉、工程建筑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缺乏劳动技能。新疆农村人口中少数民族农牧民居多,南疆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苏、阿克苏四地州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占农牧民总人口的95%以上,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劳动技能,难以向城镇二三产业移。
  2、较高的交通成本制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新疆距内地长达数千里,疆内城市之间除乌鲁木齐和昌吉州距离较近,其他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均在100公里以上尤其是墨玉县。城市与城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距离遥远,交通工具落后,交通成本较高。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民家庭贫困,很多劳动力因无力支付首次外出务工尤其是到内地务工的路费而放弃了外出的机会。落后的交通和较高的路费成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道门槛。
  3、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制约其转移的自由度
  少数民族劳动力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语言等与转移地并不相同。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在地域上一般呈点状分布,目前的空间组织形式主要依靠“三缘”关系形成固定的打工群体,来解决其打工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这就不可避免的制约着劳动力转移的地点和行业的选择。受传统观念影响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大多不愿意放弃土地,因此出现了外出务工和就业随农忙季节的钟摆型摆动的情况。这种兼业性,使得务工人员不停的转换工作,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和成本,导致就业的短期性和不稳定性。
  4、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参加培训愿望不迫切
  由于中国农村受长期的自然经济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胆识与谋略,导致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恋土恋乡不愿外出打工,对培训以后的工作预期不明确。
  5、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
  新疆的小城镇农业占主导地位,作为城镇所需求的二、三产业在城镇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从表4可以看,墨玉县城镇化水平几乎停止的状态、非常低,吸纳农村劳动力非常弱。产业结构的低层发展对小城镇经济具有弱质性,对人口和产业吸纳力不大。
  
  
  
  
  
  资源来源:2007-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6、产业不发达,影响了小城镇发展
  发展迟缓的二、三产业难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近几年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由乡、村转入城镇的劳动力只占全部劳动力的30%左右,平均每个小城镇镇区的非农业人口仅1127人,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经济总体集聚程度较低,这是新疆农村小城镇辐射和集聚功能弱的重要症结。
  7、社会存在歧视
  农民工进入城市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农民进城对他们的歧视显而易见的。一般大量城市犯罪是流动人口引发大(这是事实!)。由于这些与我国的一些政策和不利因素的原因,他们的人格在城市得不到尊重,他们在城市的住宿、生活等条件还较差。进城农民的医疗社会保障,至于农民工参与城市的政治生活,享受城市公民的政治权利更不用再提了。这会导致农民不愿意进城。
  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通过上文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的分析,针对转移的特点以及其约束条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促进勞动力的转移:
  (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重点发展家政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零售、社区医疗、体育健身、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积极培育信息、法律、金融、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深化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同时,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的服务作用。继续加快完善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和贷款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发展县城的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近转移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村劳动力因为受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短时间内实现农民较大区域范围的转移存在很大的困难,应切实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如加强中心城镇的建设,发展特色手工业等民族特色产业等。
  (三)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村转移人口权益的保护
  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城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转移人口的登记和管理。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除了重视舆论宣传导向外,还应重点规范清真饮食和清真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汉语培训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比较落后,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较低。一方面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以解决目前大多数劳动力无一技之长的现状;另一方面应该看到由于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原因,汉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对劳动力需求量比较大。加强汉语的培训将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就业的摩擦力。
  (五)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建设移民开发区的基本农田、人畜用水、乡村公路、电网改造、通讯、广播、电视的建设,重点解决生产生活用水,要努力改善社区环境,提高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搬迁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建议国家在实施的农村公路、农村水利、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保障和农村六小工程建设规划中,重点向新疆贫困地区倾斜,给予大力支持。
  (六)继续推广优生优育人口政策
  在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中,经过长期的宣传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已使新疆广大农牧民逐步树立少生优生的新理念,但受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生二胎及多胎的现象在新疆农村特别是和田地区较为普遍。近年来,新疆农村人口包括农村劳动力数量均呈较快增长势头,这种趋势若长期持续下去,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便可能超过非农化转移数量,使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各地应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遏制农村劳动力未来过快增长的势头,使南疆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七)要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为吸纳农村劳动力提供载体
  要把和田地区小城镇建设同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合理积聚,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把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和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提供有利的载体。
  (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和田地区一些知名的民族传统产业曾经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产业部门如新疆的丝绸业,地毯业等应大力振兴民族传统产业“坚持技术进步”突出产品特色!政府应在促进民族传统产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AH银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包括业务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产品分布等情况,提出了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的未来策略。  关键词: 应收账款融资;营销模式;审批模式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作为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而产生的重要公司金融业务种类,自深圳发展银行提出“1+N”的概念以来,商业银行
期刊
摘要:上海等地2012年开始“营改增”试点。截止目前,企业整体税赋下降显著,但也出现了诸如地方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营改增”,成了管理当局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营改增”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运用定性和数据搜集的方式,呈现试点地区“营改增”的现状,针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协调等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中央和
期刊
摘要:财产保险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很高,因此风险管理和掌控更加重要。本文研究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发展现状,并且引入风险度量方法,选取TailVaR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还介绍了经济资本的概念以及配置,并利用TailVaR方法对于两家财产保险企业的经济资本进行计算,分析了两家公司的各业务线的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TailVaR;经济资本;RAROC  一、引言  保险行业是负债经营
期刊
摘要: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文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各个途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保健投资和教育投资。我们用保健投资和教育投资来度量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人力资本各项投资和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保健投资
期刊
摘要:文章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为例,从商务成本角度分析了总部经济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几年中心城市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大幅上涨,使得周边城市在硬性成本上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因此对制造企业而言,生产制造基地与企业总部的空间分离,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求。最后,针对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商务成本;总部经济;产业转移  
期刊
摘要:通过对宁夏村镇银行的反洗钱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反洗钱 村镇银行 现状 对策  一、现状  宁夏目前共有村镇银行7家,分别是吴忠市滨河村镇银行、平罗沙湖村镇银行、宁夏贺兰回商村镇银行、宁夏中宁青银村镇银行、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大武口石银村镇银行及中卫香山村镇银行,其中:吴忠市滨河村镇银行、平罗沙湖村镇银行和宁夏贺兰回商村镇银行3家银行成立一年以上,其他4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发生了深远变化,商业银行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与结构性投资,用银信合作等方式,使资产和运作方式游离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当前,最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表外业务便是银行理财业务。本文通过了解银行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和定价机制,寻找银行理财产品热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财业务带来的风险,并得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建议  一、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与定价机制
期刊
摘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但总体来看,农村支付环境仍相对落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在深入调研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面临的困难突出表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金融服务产品比较单一、农业弱质性与资本逐利性相冲突、支付知识普
期刊
摘要:实体经济部门需求和金融部门的供给的高度不匹配,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金融市场化的实践,表明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竞争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把过去银行认为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无效融资需求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有效需求,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民企的投资扩张的临界点,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本文在分析这一领域研究成果和统计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以2000-2010年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与灰色关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运行特点与现行经济金融统计制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探索如何构建农村支付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甘肃张掖的个案研究,分析县域支付服务环境特征,为下一步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村支付环境;评价体系;县域  2009年初,甘肃省启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全省各级金融机构、各地方政府部门等积极参与,至2012年9月甘肃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推进会在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