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石斋藏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组合的题名为“有情人终成眷属 ”,石头将这一动人的过程记录了下来。求婚男孩手捧玫瑰跪地的身姿 以及女孩含情应答的侧脸,直到最后在婚姻殿堂留下倩影,幸福的意味都被石上画面表露无疑。
  几方石头,一段深情,皆是永恒, 久远地留在心底珍藏。
  —— 路 飞
其他文献
在西南,很多小景点都堪游历,但往往山水渐入佳境处,路边就开始出现黑眉白脸,身体僵直的神像,不知是什么人制作,什么人供奉的。我知道这些令我每每见到便仓皇而逃的神像,一定也是寄托了美好的人生祝愿,然而 —— 阿弥陀佛 —— 实在面目可憎!  这让我想到了石头的事,总有那些难看到无以复加的东西,被人当做“神”来供奉。就因为它像佛像人,或像虎像犬。不是“像”不好,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都像
期刊
小品组合的配件十分多样,而追求『至简』的风格是『水浒传小品系列』中的另一特色。  在系列组合中,以泡沫充当雪景、以橡皮泥充当人物底座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物经过藏者的加工,巧妙演变成点活整局的关键物。在组合中节省了成本的同时,更传达给普通藏者或者初学者一些有效信息:小品组合也可以更易上手。或繁杂或华丽的配件,一旦没有合适的主石搭配,对于整体的效果只能是画蛇添足。  而看似平常的配件却是经过藏者精心
期刊
赏石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层面的,如天人合一的赏石理念。哲学层面的,也是人文的,是作品的内容。没有了内容的赏石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玩的只是技巧。  看了赵德奇先生(以下简称:作者)关于赏石艺术内容与形式问题的文章,我很感慨。石界一直提倡文化赏石,而引起如此热烈讨论的文章不多见。作者是上海颇有影响的赏石家,笔者对其很仰慕,但对此观点却有不同意见。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方家一阅。  笔者的观点:赏石艺
期刊
苏轼这里讲的“怪石”,按照我们今天字面理解的应该是造型千奇百怪、鬼斧神功的石头;或许是灵璧、太湖、英石一类以造型夸张多变著称的石头。不然怎么能叫怪呢?  其实不是。  苏轼这里的怪石,是指“石似玉者”,是齐安江里的鹅卵石,有红黄白三色。“与玉无辨”,石质应该是石英,现在江河里的此类卵石很常见。“文如人指上螺”,纹理应该类似今天玛瑙里的缠丝,纹理巧妙者虽绘画犹不能及,这个有点像当代人玩的画面石的意境
期刊
1、黄白黑路过重庆,听说吕庄园那里摆龙门阵,就跑去凑热闹。  2、吕庄园果然很热闹。郭玩形、黎养神、吕兼备从左到右挨个开讲。  3、黄白黑觉得今天没有白来,就忍不住得意起来,不想这一笑,被郭玩形看到。  4、黄白黑不想附和谁,只好硬着头皮胡说一气。  5、郭玩形、黎养神、吕兼备神色都不好看了。黄白黑看着气氛不对,赶紧开溜。
期刊
悠悠的长江,源源千万年,淘洗出了这皮色出众的尤物:绿意脆嫩的青,如披一江春潮,生出触手如肤的细腻润滑。水流冲出的曲凹回弯,如鳞甲护身,掩不住的桀骜威猛;半昂的姿态,如啸九天,行云布雨状然。石人取『龙首』为名,当是行龙施雨,天降祥瑞之愿。
期刊
百岁者,青衣慈目白髯轻扬,高额阔袖显道骨仙风,堪比南山松涛、东海红鹤。踏歌行,酒千杯,求日月永明,福寿绵长。
期刊
玛瑙十二生肖
期刊
阳春画面石欣赏
期刊
时间总是往前走,从不会后退,而跑展的队伍里,人来来又去去,回溯过去,从普通的跑展人身上可以看到石界的一些缩影,市场的起起落落,石种的起起伏伏。窥一斑不一定会知全豹,如果能领略这“一斑”的意味,也是收获。  2005年冬天开始跑展,石头以哈密、鄯善的风凌石等为主。第一个地方就是银川,利群市场。那时候是有选择的跑,跑一个月,回来再干些别的事情。  2006年在风凌石的基础上,主卖色彩漂亮的新疆三彩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