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内容不简单的教学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看上去都很简单,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就能掌握,有的甚至不教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比如低年级段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中年级段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高年级段的有关可能性方面的知识等等。这些内容老师们常常觉得缺少给学生带来思维挑战的能力点,真的这样吗?对这些简单的内容学生就真的很清楚了吗?其实不然,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些节点,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那么面对这些简单的内容,我们该如何来把握?怎样才能让简单的内容发挥出它应有的不简单的作用呢?就低段教材中的一些简单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对“简单内容”的教学我们需要把握:
  一、弄清学生的起点
  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知道20以内的数,都能比较熟练地顺数,甚至还能倒着数,对于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彼此之间的大小关系也都基本清楚。这些都源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积累。但学生对于这些数的建立机制“十进制”计数法的具体规则,却并不了解,“10个1”、“1个1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10个1”就要看成“1个10”……这些问题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所没有的。而这些问题都应该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而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往往都把关注点停留在“会数”“会用”的外显层面,并未能够有效地把握“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断裂之处。上出的课都是简单顺畅但低效的。因此,把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弄清教学的链接点
  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相关联的。如三上的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是二上简单排列与组合的延伸与拓展。有二年级的基础,三上的排列与组合看上去就非常的简单。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两册教材的链接点,就很容易将二上的内容要求拔高,三上的内容变成二上内容的简单延续,甚至重复。那么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链接呢?我觉得二上的内容应把重点放在规律的寻找上,不用把要求拔得太高。而到三上时,学生已对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已有所掌握,我们就应该把重点放在经验的总结,方法的提炼上,甚至可总结成公式。而不是仅仅是从两件衣服两件裤子的搭配变成三件衣服三件裤子的搭配。在教学时我们在出示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后,对于搭配的方法和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用符号、图形等来表示在二上时已重点探究过,在上这一课时只需稍作提及,不必再做重点研究了。那么重点放在哪里呢?我觉得可放在搭配可以用算式表示:2×3=6或3×2=6,并且理解算式的意义:上装的件数乘每件上装可搭配的次数或者下装件数乘每件下装可搭配的次数,而后通过增加上装和下装的件数,提炼出公式,并初步渗透乘法的原理。再如我们老生常谈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果我们不能使之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打通联系,学生就不能从“所有数的加减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这一高度去理解计算法则。
  三、要善于寻找简单教学内容的思维点
  对于简单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往深处挖掘、往广处拓展,不能做到这一点,数学课就会索然无味,就不能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判断性、灵活性等落到位。再以11--2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材中,是先通过一、一累加小棒,引出“10个1是1个10”这一规则,再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该规则清楚地摆出11--20各数,从而让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建立初步框架。应该说,这是站在知识客体的角度,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先定规则,再运用规则进行编排的。它所遵循的是知识的逻辑。在教学中,知识线索因其显性特征,常常成为教学逻辑的主线,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除了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关注学生的思维特征,找准学生的思维点。在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经历建构十进制计数方法基本规则的过程,从而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而不是简单的将规则告诉学生,再让学生运用这个规则。所有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先通过数12根小棒,再提炼出“怎样能比较清楚地看出12根”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在化繁为简的目标指引下,经历构建十进制计数法的规则过程。数出12根小棒,当提出怎样摆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是12根的问题时,学生会出现多种方法,如“左边6根,右边6根”、“两根两根的摆”、“左边10根,右边2根”等等,有学生可能会提出10根堆在一起,也不能一下看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里再一次引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告诉学生,在数学上,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把10根小棒合起来捆在一起。教师演示,之后让学生也演示一遍。理解“10个1就是1个10”。然后逐步抽象11--20各数表示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找准了简单内容的思维点,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规则,会用规则,更让学生经历的规则的构建,让简单的内容变的生动、变得深入,变得宽广。
  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的上过就好了,简单的教学内容更要求我们教师找准学生的起点,把握知识的链接,拓宽学生的思维。更需要我们设计开放自主的课堂、合做交流的课堂、探索发现的课堂,只有这样,“简单的教学内容”才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变的不简单。
其他文献
【摘要】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正日渐深入人心,并且已经体现或渗透在中小学教育的各门学科以及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之中了。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仅决定了语文学科与生命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还决定了它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关键词】生命教育;智障儿童;语文教学  一、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  生命教育从
期刊
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务必要求生物教学目标除了应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训练,还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为此方面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而要完成此教学目标,常常要求跨学科或泛学科的。在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中能把生物学知识与古文学艺术有机的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生物学知识更体现着人文的
期刊
【摘要】数学的知识教学不是不加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孤立的知识,而是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加工组织,让学生形成知识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重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课本增加了说明文的数量,使本来就已经是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任务之一的说明文教学被重视。然而说明文教学,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教学来说,内容显得平淡无味,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在说明文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使说明文教学富于趣味性,这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说明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从实际运用角度入手。那么,英语单词的教学也就得从实践练习上来突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有二:①构建词群、创设语境、教授单词;②合作探究、短语渗透、教授单词。这两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境”的语言学习效果,从而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识记单词;认知单词;词群;高频词;高频词汇;蛛网图    词汇是
期刊
目前,部分学校教育教学中,为片面追求教学成绩,提高升学率,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脱离旧的教学巢臼,旧的教学模式继续沿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学无兴趣,满堂灌让学生不知所然,没有重点,一言堂使学生独特见解不能发表,久而失去创新能力。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无所得,结果成绩反而低下,各种素质能力难以提高,不能服务于社会,适应于生活。面对此种现象,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
期刊
学校管理中,校长和副校长是核心,是灵魂,是统帅。校长和副校长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行为举止对管理参与者、被管理者,甚至周围的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学校的兴衰、发展及其生存也与历任校长的理念、学识、人品、性格、处事方式、生活小节有很大的关系。校长和副校长是学校管理工作中办学目标的制定者、管理措施的策划者,参与者,执行者,监督者,那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如何扮演小学副校长的角色,有怎样的作用呢?
期刊
【摘要】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学好地理课,可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人口素质;地理知识;环保;人地关系    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quality  Wang Yanping
期刊
多年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下面谈谈我在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  一、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信念  在教学工作中,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我当班主任把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作为培养目标。有了目标和信念,才有动力和支柱,工作才有方向。  二、科学管理,实现“以德促教”目标  我
期刊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关怀终其一生?我觉得成功的教学不是把学生送上大学,也不是有多少升学率;而是当一个学生在学校毕业时,都能带着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身地燃烧下去。  现今的应试教育已严重地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使一部分学生过早的把自己与“差生”挂钩,那种渴求知识之光也随之泯灭了,这不是教育的悲哀吗?应试教育必然使教师面向差生,而教育实质是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应试教育出现“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