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语言之海”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辞书人物志】
  摘 要 大槻文彦是日本近代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词典《言海》的编纂者。他还完成了修订版《大言海》的大部分,被奉为日本近代辞书第一人。《言海》的问世一方面是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大槻身上所具有的和、西、汉三种学术背景以及其个人境遇的体现。
  关键词 大槻文彦 言海 大言海
  
  大槻文彦是日本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词典《言海》的编纂者。他倾注了17年心血,独力完成了这部彪炳千古的词典,其后还参与了这部词典的修订工作,完成了《大言海》的大部分,被奉为日本近代辞书第一人。
  大槻文彦是参加《厚生新编》[1]翻译的江户时期兰学家[2]大槻玄泽(盘水)之孙,明治五年(1872)进文部省,编纂英语词典,翌年起就任家乡宫城师范学校校长。明治八年(1875),他被召回文部省,奉明治政府之命,确切说是受命于时任文部省报告课(后改称编辑局)课长的西村茂树(1828—1902,明治时期启蒙思想家),开始编纂《言海》,当时他才28岁。明治政府此前曾召集了10名国语学者编纂国语词典,名为《语汇》,属于官修辞书。由于每个学者对编纂什么样的辞书思想不统一,对词语的收录标准也有分歧,甚至对词语的释义方式等也都持有不同意见,故此只编到“エ”字部分就停顿了下来。明治七年(1874),明治政府放弃了《语汇》的编纂。大槻在接受任务之初以为只需把美国韦氏词典中的词语替换成日语就万事大吉了,可是后来发现远非如此简单。明治十五年(1882),他完成初稿,收词近4万条,有两个助手帮他誊抄,再加以补订,明治十九年(1886)三月始告全部完成[3],遂上交文部省审查。文部省迟迟没有回音,明治二十一年(1888)十月承蒙“下赐”稿本许可自费出版。本来预定为翌年九月完成出版,但最终于明治二十四年(1891)问世,比预定的时间晚了近一年半,距他动手编纂该书已历经17个寒暑。其间大槻经历了种种苦痛和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在命运面前低头。《言海》一出,好评如潮,风靡一时,多次重版,这是对大槻长年辛勤劳动的最好酬报。
  《言海》共收录词语39000条,分为4册,在当时算得上是鸿篇巨制。所收词条按照历史假名、五十音图的顺序排列。在词语的释义上参考了《和英语林集成》[4]和未完成的《语汇》,义项分(一)、(二)、(三)的顺序排列,对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词语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言海》是日本辞书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词典,它的问世在当时是一件大事,为纪念《言海》编纂和出版的宴会是在东京芝公园的红叶馆召开的,当时出席的贵宾有伊藤博文(枢密院议长)、大木乔任(文部大臣)及贵族院全院委员长、众议院副议长等要员。伊藤博文还在会上致了祝辞,表示了明治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的态度。大槻文彦本人在《广日本文典》的“序言”里说:“一国之语言,对外象征着一个民族,对内则有凝聚同胞一体之公义心的作用,即语言的统一是独立之基础,为独立之标志。”这与美国词典编纂家韦伯斯特的思想十分相似。韦伯斯特说过:“一国之语言乃一国之统一的标志。”二人虽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对于编纂词典之于语言统一的意义则有相通的认识。明治之初,国家新举,百废待兴,主张一切向西方看齐的政府高官们自然就极为重视辞典的编纂。此前,明治政府曾计划出版《语汇》,后因编纂者思想不统一而作罢。编纂《语汇》的意义用辞书研究家山田忠雄的话说,当局者“恐怕与编纂《日本书纪》[5]是基于同样的考虑吧”,即编《语汇》可看作是明治政府为了巩固近代国家地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事实上《言海》的缘起最早应上溯到柳河春三(1832—1870,明治时期洋学者,日本报刊创始人)于明治二年(1869)向政府(具体说是文部省前身)提交的《关于应紧急编纂图书之建议书》。他在该建议书中写道:“方今制度更始文运兴隆之际,应以三件事为急务。第一,撰国史;第二,撰风土记;第三,撰日本辞书。”之前日本的辞典多为汉和词典,如《下学集》、《节用集》,即以汉字为单位立目,其编排也是按照汉字的偏旁部首,或按照意义分类等,不便于检索。在收词上,江户时代编的《和训NF678》、《雅言集览》,或专收枕词[6]或方言,或给出词源不给释义。此前难产的《语汇》虽初具现代辞书的面貌,但缺少关于发音和词类的标记,并且把专有名词混在了普通名词之中,甚至还拒收俗语。换言之,《语汇》是一本仍具有雅语词典性质的词典。而《言海》要完成的是记录和描写现代日本普通词语的任务,即像韦氏英语词典那样,给出词语的“发音、词语类别、词源、释义、出典”等诸多信息。当然,这部词典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基础是此前的《节用集》的现代化、汉语辞书的流行、雅俗语对照辞书的残存;同时在词义解释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继承了《语汇》。当时对大槻来说,编纂现代国语辞书至少有两个困难:一是释义上没有可供参考的日语词典;二是为每一个词标注词性时,必须自己建立起适当的语法体系。前者大槻主要参考韦伯斯特的英语词典,后者则靠他独立学习和研究得来。他认为词典和语法不能分家,但他不是随意地将西洋的语法照搬到日语中来,而是切合实际地研究日语语法。他在《言海》的卷首附上了“语法指南”,后来他还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扩充为独立出版的《广日本文典》,对日语语法进行了初步的阐释和说明。《言海》的现代性不仅体现在对词目的词性进行标注及附有词例上,还表现在收词和立目的创新上。同《语汇》相比较,即可发现《言海》的收词主要限定在现代日语中的常用词,同时还增加了一些《语汇》不收的新词。比如,《语汇》中从词典正文开头的“あ”到“あいだてなき”间共有38个词目,而《言海》与之重复的有15个,另外新增加了3个,如“あい(爱)”、“アイゼン(爱染)”、“あいそづかし(爱想尽)”。二者之间收词数目相差很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言海》对词目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如把具有复合词性质的词目或者包含相同词语的短语放到主条目下面,前者如“あいぎやう”这个词下面列有“こぼる”、“こぼす”、“づく”、“なき”,后者如“あいそう”下面有“がつきる”、“がなき”、“がよき”、“をつかす”。这种编排在当时属于全新的尝试,要求编者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之相关的是,日语用言在使用时需要活用,《语汇》将不同的活用形式分别立目,而《言海》则统一到一个词目中,然后再具体给出其不同活用形式,这样使词语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具有现代辞书的特点。另外,《言海》没有收入词目词的古典书证,取而代之的是给出作者自撰例(日语叫作“作例”),这种添加自撰例的做法在先于《言海》出版的英和词典中就已出现,作者显然是借鉴了诸如《和英语林集成》(第三版)等英和词典的做法[7]。这是《语汇》、《大日本国语辞典》以及《辞苑》等中都没有的。
  大槻本人既非国学家,亦非语法学家,而是一位具有西学背景的学者,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历史选择了大槻文彦。具体地说,选择他担此重任是因为他个人身上具备了“和汉兰”三种素养和才能,特别是“兰”才即西学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在当时三者皆通的学者不多。前述《语汇》本来由多人编纂,现委于一人,可见当局非常看重他,特别是注重他的洋学背景。据调查,大槻个人就搜集有日欧对译词典32部,包括日本第一部日俄对译词典《和鲁通言比考》。西学的背景使他具有了前瞻性和现代性。所以,他的入选绝非偶然。
  《言海》问世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出版社富山房社长建议大槻文彦对《言海》进行修订。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槻将编纂所迁移到自己家内,在距《言海》初版21年之后他又开始着手修订《言海》,这就是后来的《大言海》,此时他已经是66岁的老人了。为完成《大言海》,在去世前的17年间,他闭门谢客,每日笔耕不辍。又是一个17年的跨度,和他编纂《言海》所花费的时间是一样的。大槻于昭和三年(1928)去世,在此之前,他完成了“ア、カ、サ”三行,4册中完成了前2册,第3册基本上完成,第4册没有完成,最后由大久保初男等人于1937年完成(加上索引卷,共5册)。这样从开始编《言海》到《大言海》的完成,前后跨度约50年。按照日本国语学家、《岩波古语词典》编纂者大野晋的经验,编这类词典一天至多编三个词条。若按这样来算,一月编90个词条,这是很理想的,一般只是80个词条左右。《大言海》收词10万,50年10万词条,那么一年必须完成2000个词条左右,可见工作量是非常之大的。
  较之《言海》,《大言海》不仅增加了收词量和词例数,条目数达到了10万,还在很多方面作了明显的改进,比如在词源考证方面编者尽了全力,这一点在作者序言和新村出撰写的序言中都已提及。另外,《大言海》还进一步完善了出典,在这方面国语学家、《广辞苑》主编新村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说:“时间完全用在了对出典的考证和例子的增补上了。”《大言海》对后世的语文词典编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言海》还以日本辞书史上唯一的不仅供查检、而且还可以阅读的辞典而闻名,至今为学者们所看重。
  在今人看来,一个人能独立坚持17载编纂词典,这简直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这里面固然包含了各种因素,但支撑大槻的是一种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的敬业精神。大槻说:“吾殉职于人所弃之事业。”这种精神来自他对于自己所编辞书的价值抱有很强的自信心和执著的信念。他在题为《语言之海跋》的那篇著名跋文中说:“后世无论出现怎样的学问家,无论编纂怎样体例的词典,《言海》的体例都必定会成为编纂的依据;另外,倘若有人记述词典的历史,那么一定会记上一笔。”这种自信来自于大槻丰富的学养和作为西学家的家学渊源, 也来源于他个人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此外,大槻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不凡的意志完成《言海》,后来又全身心地投入《大言海》的编纂,国语学家大野晋认为还有其不幸的家世境遇这一因素。大槻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侍奉日本东北仙台藩。在倒幕运动中,仙台藩站在了幕府一方,到了明治时代,他们一家因此无法出人头地。他父亲还一度被抓捕,险遭斩首,大槻四处周旋,终于救出父亲。大槻对仕宦有着清醒的认识,认定只有编纂辞典才是值得他倾毕生精力去做的事业。在跋文中,作者提起妻子的死,说:“在此前后数日,我甚至连提笔的劲都没有了。勉强伏案面对草稿,可憎的是竟让我碰到了属于‘ろ’字头的‘ろめい’(露命[8])这个词,不觉潸然泪下。”物集高见(1847—1928,国学家)等人编的国语词典动手晚,却出在了他的前面,拿到了很高的报酬,可他的手稿却被政府搁置了两年。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击了大槻,但始终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战后,日本颁布了“常用汉字”、“现代假名拼写规则”等条令,富山房遂决定改订《言海》,由新村出担任负责人。1982年《新编大言海》问世。正如大槻所预示的那样,《言海》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用无法估量,以致形成了“言必称《言海》”的局面,《言海》和《大言海》被视为现代日本国语词典之滥觞。甚至有人认为堪与英国约翰逊的《英语词典》媲美。《言海》在当时和后来不断重版重印,还出了缩微版和袖珍版,昭和二十四年(1949)已重印1000次。
  《言海》的跋文里说,“言海”的书名来自于《续古今集序》中的后京极(即藤原良经,1169—1206,镰仓初期的歌人)的和歌“敷岛ややまと言叶の海にして拾ひし玉はみがかれにけり”(意思是敕撰和歌集堪称是和歌之海,是从众多的和歌中采集钩沉、不断锤炼得来的)。其后附有英文“There is nothing so well done,but may be mended”。大槻附上的这段英文暗示词典的编纂没有止境,需要不断完善,他投入后半生精力修订的《大言海》便是他这种在事业上谋求不断完善精神的具体体现。
  
  附 注
  [1]江户时代出现的日本第一部全文翻译过来的欧洲百科全书,是从法国《家庭辞书》的荷兰语译本《日用类百科辞典》转译而来的。
  [2]日本江户中期以后主要通过荷兰语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文化,由此形成的学问体系被称作“兰学”,兰学是日本锁国时期唯一的了解和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窗口,其间诞生了前野良泽、杉田玄白、大槻玄泽等兰学家。
  [3]在此之前,《语汇》一书分别于1871、1881、1884年出版。
  [4]美国人黑本编纂的和英词典,1867年出版,1872年和1886年出第二版和第三版。
  [5]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敕撰史书(720年成书),系模仿《汉书》、《后汉书》等中国史书而撰。
  [6]古代主要用于和歌的修辞法,冠于特定的语句前,起到修饰或调整语调的作用。
  [7]这种加入“例解”的苦心后来被时枝诚记编的《例解国语辞典》所继承和发扬。
  [8]喻生命譬如朝露,朝不保夕。
  
  参考文献
  1.山田忠雄.三代の辞书:国语辞书百年小史.东京:三省堂,1967.
  2.福本和夫.私の辞书论.东京:河出书房新社,1977.
  3.大野晋.语学と文学の间:本居宣长の场合.∥「図书」编集部.図书.东京.岩波书店.1978.
  4.高田宏.言叶の海.东京:新潮社,1978.
  5.惣郷正明.辞书漫步.东京:东京堂出版,1987.
  6.高田宏.国家と国语辞书.∥岩波新书编集部.辞书を语る.东京:岩波书店.1992.
  7.仓岛长正.「国语」と「国语辞典」の时代(上下).东京:小学馆,1997.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100871)
  (责任编辑 陆嘉琦)
其他文献
bǎndèng  ①(bench for substitutes[of amatch])原是指球场边上的坐具。因替补队员上场机会少,常坐在板凳上,故而“坐板凳”用来表示“是/成为替补队员”。如《人民日报》1991年4月28日:“27日上午,男子团体B组中国队对德国队的比赛,战表一亮,双方不谋而合。中国队一直坐板凳的于沈潼和王涛出场,德国队也启用没露过面的弗兰茨和沃斯克,跟着名将费兹奈尔迎战。”《人
期刊
摘 要 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既要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也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这种自古流传下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编辑和使用语料库中的语料不乏借鉴之处。  关键词 汉英词典 平行语料库 词目译义 求证    汉英词典的核心工作是译义;译义的基础是词典编者拥有大量的语言材料。钱厚生先生指出:“真正贴切的对应词大多存在于好的翻译材料之中,值得大力搜寻。双语词典编者应当广泛收集翻译材料
期刊
将模特与商品结合在一起,是当下营销文化的一个趋势,由此产生了缩略式的“模”族新词。“模”作为构词成分似也越来越能产。下面几个是常见的“模”族新词。    车模(car model)  chēmó    汽车模特。即为汽车展示、销售工作的模特。如《北京青年报》2000年6月13日:“在8号馆的本田展台上,所有车模集体上台隆重谢幕,引来许多人的围观。”《北京娱乐信报》2002年6月13日:“车展上的模
期刊
中国辞书事业如何持续发展繁荣,中国如何从辞书大国迈向辞书强国,这是每个辞书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中国辞书学会第七届年会召开之际,笔者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想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    辞书编纂与语言文字规范化关系非常密切,从古代的石经、“字样”之书、各类辞书到近现代“成文化”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出现,昭示着时代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130多项语言文字规范标
期刊
一、序言    书语词是现代汉语中常出现于书面语,带有典雅、正式、庄重色彩的一类词。《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下同;以下简称《现汉》)用“”对这类词作了标示,“凡例”的说明是:“一般条目中,标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如:“学子:学生:莘莘(shēnshēn)~(很多学生)。”“嘉许:夸奖;赞许:品学兼优,深得师长~”“凡例”显示标“”的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使用范围是书面语,即口语中一般
期刊
在本人的一本著作中,有“……迄已取得可观的成果”句。我请一位年轻朋友帮助在书中“挑刺”,他阅后指出这个“迄已……”中似乎漏了一个字,似应为“迄今已……”。  《现代汉语词典》对“迄”字的释义如下:  ①到:~今。②始终;一直(用于‘未’或‘无’前):~未见效|~无音信。  按照这些释义,“迄”和“已”就是不能连用的,在义项①上,“迄”后须是时间名词,在义项②上,“迄”和“已”连用意思不通,总不能说
期刊
摘 要 东噶《藏学大辞典》是一部关于藏学知识的百科辞典,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辞书界、民族学界、藏学界的极大关注。全书共收词条1.4万余条,280多万字。本文对东噶《藏学大辞典》分三方面作简要评介:一、指导思想明确,内容观点正确。二、内容丰富,资料精深,释文准确。三、编纂方式有所创新,体例有所突破,科学性较强。  关键词 《藏学大辞典》 百科辞典 东噶·洛桑赤烈 藏文化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期刊
摘 要 文章调查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AABB式词语的情况,指出应该重视现代汉语中的AABB式词语,不仅要重视那些没有相关AB式词的AABB式词语,而且要重视那些有相关AB式词的AABB式词语,确认它们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AABB式 词语    AABB式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下简称《现汉》)收录了一些AABB式词语
期刊
十年前的那场雪灾夺取了爹的双腿,从此爹只剩下半个爹了。  之前的爹英俊,魁梧,嵌在安全帽下的那双黑眸炯炯有神,眨巴几下就能在繁枝茂叶的山林中排查出故障点,然后猴子一样灵活地噌噌窜到十几米高的电杆上,利索地排除了故障。最洒脱的还是骑着那辆载重永久自行车上下班的情境,将电工工具包往车后载一扣,双手紧攥车把子,双臂使劲一撑,然后像一名动作娴熟的体操运动员,整个身子凌空而起,屁股却稳稳地坐在了车座上,一阵
期刊
1  大年初一的下午,小丁同学正坐在沙发上补看央视春晚,突然收到了“老妈1号令”。  1号令  内容:去卫生间“作诗”。  时间:每天18:30开始,18:45分结束。  老妈  “我,我,我……没感觉啊!”  听了小丁同学的辩白,在沙发上陪小丁同学看电视的老爸别过身子偷笑。鹅鹅鹅。鹅鹅鹅。  有什么好笑的呢?完全是幸灾乐祸!  “什么没感觉?没感觉也给我好好蹲着!”  厨房里的外婆和外公忙得叮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