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置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考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a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也要在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基层组织设置上应本着有利于党务工作和学校工作开展为原则。优化民办高校学生支部设置,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更是民办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基层党组织;优化设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38-02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存在的问题
   调整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相结合的趋势。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学分制等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发展,党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表露出了一些不适应性,如:“同学不同班”;毕业生离校后学生党支部撤消;学生党支部的特色、传统不能延续;同专业、学科党员之间缺乏专业知识交流、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助推作用等现象。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真正落实“灵活性”的原则。本文就以学生党支部设置为例说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借鉴的模式。
   通常情况下,办学规模大、党员队伍大的民办高校,党组织设置一般采用党委-分黨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模式;而办学规模相对小、党员人数相对少的民办高校,党组织设置一般采用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模式,或者党委-党支部模式。由于民办高校自身性质的原因,在机构设置上实行精简,如笔者所在学校,规模较小,就直接采用了党委——党支部模式,以系(部)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学院共有在校生4269人,其中正式党员492人(含教工党员),一共设立了7个党支部,该设置模式对于党委而言,便于教育和管理,但对于各系党支部来说,有很多困难,有的系就存在这样的情况:一名正式党员要负责十几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全程培养考察工作,而且学生工作党支部的书记、支委以及党员大多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党员干部和辅导员,他们日常事务繁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的质量,也影响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二、优化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的原则
   主要是灵活设置基层党组织。第十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高校办学体制、内部管理、投资主体、党员队伍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都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调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不断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如前面提到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7个党支部已经明显不适合新时期的工作需要,从本学期开始,学院已经对基层党支部设置做出了调整,具体采用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模式:以系部为单位成立党总支,党总支下面再灵活设置党支部。这种设置模式已经得到了各支部和党员的认可。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将党的部门与行政部门合署办公,党的基层党总支或支部与行政基层单位合署办公,但党务工作干部非常精减。另外在学生党支部设置方面,可以尝试多种模式,比如在学生生活区建立党团组织(也可以是虚拟的组织),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可以考虑党团组织配套联动。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努力开创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局面。还要考虑到90后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比重较大,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年基本上都不在学校,所以,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学生党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水平。
   三、较小规模民办高校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
   (一)垂直专业模式
   传统学生党支部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由于缺少专业、学科背景的共同点,不利于学习上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专业模式是将一个学院里相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组合在一起,成立支部,大多数由辅导员直接担任支部书记。这种模式在专业上体现了高年级对低年级在学习上的传帮带,前任党支部学生成员带助新一批成员开展工作,老党员带领新党员开展活动,新党员帮助积极分子进步,以此类推,良性循环,形成了工作、学习、思想“传、帮、带”。这种模式好处较多,如有利于纵向发展,有利于学生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促进不同年级学生的交往;保证了党支部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激发支部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专业支部一旦建立就长期存在下去,不会因学生的毕业而消失。也有利于支部间的横向比较和均衡发展。纵向组建党支部,将大的专业实行分化,实现了各党支部党员数量和结构的基本均衡,避免了党支部人数低年级过少、高年级过多的奇特现象,以每个辅导员带200个学生为例,学生党员比例10%左右,则每个支部20人,结构比较合理,为支部工作深入细致的开展创造了相对有利的条件,激发了各支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支部建在学生生活区
   这是指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最基层生活的学生宿舍,以宿舍楼为单位建立支部,在学生社区中成立“党员之家”或“党员活动室”等。大学生大量课余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同学之间在宿舍里探讨问题、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而且,与班级集体相比,同宿舍同学的关系更密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宿舍里也表现得更真实。宿舍区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成长,对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002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陈至立曾指出:“党支部、团支部要进公寓,政治辅导员也要进公寓。把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与学生品德鉴定、优秀学生评议以及奖学金的评定结合起来。”这就凸显了宿舍区作为的党建工作新载体的重要功能,突出了党建工作进学生生活区的必要性。目前不少学校都在这个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经验相对成熟的有广东城建学院(民办高校)和广东韶关学院(公立本科学院)。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新问题,各学校通常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应对之策。说明此种模式无论是公立本科学校还是民办高职学校都可以大胆借鉴和实践。
   (三)支部建在学生社团
   由于学生社团具有参与的自愿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在校园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学生的成才也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它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阵地,这也是在学生的业余时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尝试。“党建进社团”只要是指在社团中建立临时党支部或者党小组,选配好“社团党建指导员”,对社团内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建立考察教育制度,并及时反馈给二级学院,定期召开党团小组会议,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活动等。通过“党建进社团”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好苗子,培养好种子,锻炼好队伍,使每一位参加社团的学生都能获得“艺术技能”和“思想品德”双丰收,最终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提升。此种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的社团,如果是民办高职院校,正式党员比例小,可以考虑把入党积极分子集合在一起,将他们的表现作为入党考核的指标之一。
   (四)支部建在网络上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实行弹性学制的民办高校。如笔者所在学校实行的“2+0.5+0.5”的培养模式,学生第三年基本上不在学校,而是因专业而异进行生产见习或者毕业实习,导致了对三年级学生党员管理的难度加大。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流动期限超过一学期这成立临时党支部,要求短期流动党员通过党建网络会议系统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和思想汇报。学院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党支部“的联系载体,开辟“党支部论坛”,及时互通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党支部也可以借助论坛,开展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开设“网上党校”,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学生也可以在网上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等。民办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前瞻性和渗透性两个基本原则。通过这种形式把流动党员聚集在党组织周围,也使党组织能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填补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空缺,为流动党员的自我发展营造了环境,探索性地推动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实质性进展。
   四、结束语
   总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供复制,如何优化本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必须在主动上下工夫,主动参与理顺学校与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主动协调党政工团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3.
  \[2\]中组部\[2000\]7号《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Z\].2000-6-6.
  \[3\]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党的建设\[M\].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民办高校分会,2009,(12).
  \[4\]高校党员先进性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156.
  \[5\]余孟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J\].湖湘论坛,2008,(2).
  \[6\]章清.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理论学刊,2003,(5).
  
其他文献
摘 要:情绪表达是大学生释放心理能量、实现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对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重视,采取同情式倾听、教育其理性表达、引导其合理宣泄和转变其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并给予必要的精神抚慰。   关键词:消极情绪;情绪表达;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6-02      消极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有时因无法消除不良
期刊
摘 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如何在巨大压力面前挖掘自身优势,规划及应对形势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7-01      一、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   (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教师权威的形成与我国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教师权威下的师生冲突存在着无法跨域的鸿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师权威面临诸多挑战。然而教师权威与师生关系的和谐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以教师权威从形式走向实质为重要基础。   关键词:教师权威;师生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实习工地难找、指导教师匮乏、实习经费紧张等,这些问题将影响生产实习的效果。我们应通过加强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组织方式改革、实习资料建设、实习的过程管理及实习考核等方面来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实现培养土木工程高级工
期刊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存在专业化与非专业化、能动式与灌输式、人本主义与事本主义和全面性与片面性等差异性,传统高校学生工作方式不足明显。然而,两者具有角色重合性、对象相似性、价值关联性和功能一致性等契合点。因此,笔者尝试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嵌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之中,实现两者从契合到结合再到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们学习、求知的神圣殿堂,其具有良好求知环境与氛围。对大学生来讲,有着特殊作用与意义,也是他们的第二课堂。我们现从图书馆的职能出发,对其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及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
期刊
摘 要: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综合类大学与研究类大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相应带来的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课程设置都会产生转变。由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相对于综合类和研究型大学对的辅导员,在其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方面就会产生较大的不同。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辅导员素质;角色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本文从研究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查阅相关资料,首先从我国历史纵向分析维度梳理了其历史进程、其次结合当前研究现状从横向分析维度对其意义、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在上述基础之上,最后对其研究前景趋势进行了展望。笔者想通过上述努力为我国相关部门开展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综述
期刊
摘 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有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激发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生态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有助于加强人与其他生命体关系的关注;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有助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统筹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在德育教育的课题上,价值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它在大学生教育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部队学员德育课程中,价值观引导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学员处于青春的冲动和懵懂期,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也在慢慢形成。这就要求部队在培养未来干部体能和智能的同时,注重学员的价值取向,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学员;价值观;积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