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性别平等,是指不同性别者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他们在权利、机会和责任方面的平等。从幼儿园开始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能让幼儿学会尊重两性平等的权利和价值,营造和谐的性别关系。文章提出了开展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途径:加强学习,增强教师反思意识;丰富形式,开展性别平等活动;精心准备,营造性别平等环境;阅读绘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家园合力,提高性别平等意识。
关键词:幼儿;性别平等教育;教学途径
具体地说,性别平等就是不同性别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两性关系和家庭生活中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在社会生活中的机遇、竞争和选择面前是平等的,最后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开始,将性别平等意识根植于幼儿的心里。
一、开展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意义
作为拥有漫长封建历史的文化古国,我国性别不平等观念由来已久,“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社会和生活中总会存在一些形式各样的性别歧视,有关男女价值、能力和角色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于一些人的观念和行为中。从幼儿园开始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不仅能够将性别平等观念根植于幼儿的幼小心灵,融人他们的认知起始,在幼儿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让刻板观念无处“落脚”,从根本上破除“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落后的性别文化,还可以让幼儿学会尊重两性平等的权利和价值,让男生女生和谐交往,营造和谐的性别关系。
二、开展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学习,增强教师反思意识
儿童阶段是性别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幼儿性别观念的形成。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游戏中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教育行为有所不同:困难情境中教师对男生的帮助少,认为男幼儿就应该勇敢、坚强;对女生的帮助多,认为女生总是比较柔弱、娇气。教师更注重男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女生艺术能力的发展。以上种种教师的性别刻板观念使幼儿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为克服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树立性别平等观念,我们在工作中通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论文总结等方式观察、記录、反思,使教师能在以前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发现和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在平时的语言、行为举止及在一些日常活动中注重性别平等。如:学校的舞蹈队员和足球队员都有男生和女生,在活动中可以用“朋友”来称呼幼儿,让幼儿觉得性别平等,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因此产生歧视。这样既能减少幼儿对性别的定义的固化,又能让幼儿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二)丰富形式,开展性别平等活动
真正的性别平等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还应该存在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例如:在光荣的升旗手、礼仪小天使、小小值日生、我们真棒、快乐足球、我爱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尽量做到女生和男生一同参与,快乐游戏。在游戏中对男生女生尽量做到要求一致,不偏袒女生,不歧视男生,对他们给予同样的鼓励与赞赏。在集体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互动游戏、绘本故事等一些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开展专题课活动,从而改变幼儿对性别固有的印象和看法。
(三)精心准备,营造性别平等环境
为了给幼儿营造和谐的性别教育氛围,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我们在投放自主游戏的材料时,尽量避免给幼儿提供带有明显性别色彩的玩具。比如在角色区中,幼儿正在玩“开饭店”的游戏,一些男生很自然地说“我要当老板”,而女生就只能当服务员。笔者走过去轻声问:“为什么男生不能当服务员呢?”男生齐声说:“哪里有女的当老板的,再说这个服务员的花布条扎在我头上好看吗?”这时笔者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不应该用花布条这种带有明显性别色彩的材料,而应该制作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服务员”三个字,这样或许男生就不会认为服务员必须由女生来扮演了。 我们还把玩具手枪、汽车模型和芭比娃娃都放在一起,让男生女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性别刻板印象适当引导。比如:当有男生想玩芭比娃娃时,有些女生总是会笑着说:“芭比娃娃是女生玩的!”这时教师可以问女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呀?”大部分女生会回答:“平时家里都是妈妈照顾宝宝的,是妈妈帮我梳头发的,是妈妈帮我换衣服的。”所有这些都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关,也和家庭中父亲不常参与家务活有关。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开展了“家务活谁来干”这一主题活动,让爸爸妈妈还有幼儿一起参与家务活,给幼儿营造一个性别平等的环境。
(四)阅读绘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阅读性别平等的绘本,一方面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其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例如:在阅读绘本《我的妈妈》时,其中一幅画面上是穿着西装、梳着短发的当老板的妈妈。幼儿看到这幅画就乐了,几个幼儿窃窃私语:“这是男的,怎么是妈妈呢?你见过你的妈妈穿西装吗?你的妈妈是这样的发型吗?”在幼儿的印象中,电视剧或者是现实生活里面当老板、穿西装的大多时候是男性的形象,所以当他们看到穿西装的当老板的妈妈的形象时,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男性的形象。这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幼儿:妈妈也可以穿西装,有好多衣服都是中性的,男女都可以穿,妈妈也可以当老板,男女在选择职业时是平等的,社会中的角色和工作,不该受到性别的制约。
(五)家园合力,提高性别平等意识
按照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教育子女通常是母亲的责任,负责接送幼儿的也大多是母亲。当幼儿有事情时,教师更多的是联系幼儿的母亲。但是,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或多或少地持有性别刻板印象,这关乎幼儿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因此,我们打破了只与母亲接触的模式,尽量做到与父母双方保持更多的沟通和联络。例如:家长会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运动会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平时布置的小任务也要求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完成。我们通过微信、家园手册、家访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性别平等教育的知识,帮助家长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提高性别平等的意识。
性别平等教育,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要多措并举,注重细节,将男女平等意识渗透于幼儿幼小的心灵,带领幼儿向性别刻板印象勇敢说不,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将彼此放在平等的位置,做好自己,尊重他人。
■参考文献
[1]贾丹.瑞典幼儿园性别平等教育简介[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06).
[2]冯继有.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幼儿;性别平等教育;教学途径
具体地说,性别平等就是不同性别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两性关系和家庭生活中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在社会生活中的机遇、竞争和选择面前是平等的,最后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开始,将性别平等意识根植于幼儿的心里。
一、开展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意义
作为拥有漫长封建历史的文化古国,我国性别不平等观念由来已久,“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社会和生活中总会存在一些形式各样的性别歧视,有关男女价值、能力和角色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于一些人的观念和行为中。从幼儿园开始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不仅能够将性别平等观念根植于幼儿的幼小心灵,融人他们的认知起始,在幼儿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让刻板观念无处“落脚”,从根本上破除“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落后的性别文化,还可以让幼儿学会尊重两性平等的权利和价值,让男生女生和谐交往,营造和谐的性别关系。
二、开展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学习,增强教师反思意识
儿童阶段是性别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幼儿性别观念的形成。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游戏中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教育行为有所不同:困难情境中教师对男生的帮助少,认为男幼儿就应该勇敢、坚强;对女生的帮助多,认为女生总是比较柔弱、娇气。教师更注重男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女生艺术能力的发展。以上种种教师的性别刻板观念使幼儿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为克服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树立性别平等观念,我们在工作中通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论文总结等方式观察、記录、反思,使教师能在以前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发现和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在平时的语言、行为举止及在一些日常活动中注重性别平等。如:学校的舞蹈队员和足球队员都有男生和女生,在活动中可以用“朋友”来称呼幼儿,让幼儿觉得性别平等,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因此产生歧视。这样既能减少幼儿对性别的定义的固化,又能让幼儿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二)丰富形式,开展性别平等活动
真正的性别平等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还应该存在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例如:在光荣的升旗手、礼仪小天使、小小值日生、我们真棒、快乐足球、我爱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尽量做到女生和男生一同参与,快乐游戏。在游戏中对男生女生尽量做到要求一致,不偏袒女生,不歧视男生,对他们给予同样的鼓励与赞赏。在集体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互动游戏、绘本故事等一些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开展专题课活动,从而改变幼儿对性别固有的印象和看法。
(三)精心准备,营造性别平等环境
为了给幼儿营造和谐的性别教育氛围,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我们在投放自主游戏的材料时,尽量避免给幼儿提供带有明显性别色彩的玩具。比如在角色区中,幼儿正在玩“开饭店”的游戏,一些男生很自然地说“我要当老板”,而女生就只能当服务员。笔者走过去轻声问:“为什么男生不能当服务员呢?”男生齐声说:“哪里有女的当老板的,再说这个服务员的花布条扎在我头上好看吗?”这时笔者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不应该用花布条这种带有明显性别色彩的材料,而应该制作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服务员”三个字,这样或许男生就不会认为服务员必须由女生来扮演了。 我们还把玩具手枪、汽车模型和芭比娃娃都放在一起,让男生女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性别刻板印象适当引导。比如:当有男生想玩芭比娃娃时,有些女生总是会笑着说:“芭比娃娃是女生玩的!”这时教师可以问女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呀?”大部分女生会回答:“平时家里都是妈妈照顾宝宝的,是妈妈帮我梳头发的,是妈妈帮我换衣服的。”所有这些都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关,也和家庭中父亲不常参与家务活有关。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开展了“家务活谁来干”这一主题活动,让爸爸妈妈还有幼儿一起参与家务活,给幼儿营造一个性别平等的环境。
(四)阅读绘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阅读性别平等的绘本,一方面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其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例如:在阅读绘本《我的妈妈》时,其中一幅画面上是穿着西装、梳着短发的当老板的妈妈。幼儿看到这幅画就乐了,几个幼儿窃窃私语:“这是男的,怎么是妈妈呢?你见过你的妈妈穿西装吗?你的妈妈是这样的发型吗?”在幼儿的印象中,电视剧或者是现实生活里面当老板、穿西装的大多时候是男性的形象,所以当他们看到穿西装的当老板的妈妈的形象时,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男性的形象。这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幼儿:妈妈也可以穿西装,有好多衣服都是中性的,男女都可以穿,妈妈也可以当老板,男女在选择职业时是平等的,社会中的角色和工作,不该受到性别的制约。
(五)家园合力,提高性别平等意识
按照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教育子女通常是母亲的责任,负责接送幼儿的也大多是母亲。当幼儿有事情时,教师更多的是联系幼儿的母亲。但是,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或多或少地持有性别刻板印象,这关乎幼儿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因此,我们打破了只与母亲接触的模式,尽量做到与父母双方保持更多的沟通和联络。例如:家长会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运动会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平时布置的小任务也要求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完成。我们通过微信、家园手册、家访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性别平等教育的知识,帮助家长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提高性别平等的意识。
性别平等教育,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要多措并举,注重细节,将男女平等意识渗透于幼儿幼小的心灵,带领幼儿向性别刻板印象勇敢说不,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将彼此放在平等的位置,做好自己,尊重他人。
■参考文献
[1]贾丹.瑞典幼儿园性别平等教育简介[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06).
[2]冯继有.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