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对百岁夫妻长寿之秘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21日,第五届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揭榜仪式在北京召开。相比于百岁的个人,百岁夫妻似乎更让人好奇,那么,这些长寿夫妻的养生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少食多餐 不怕吃亏 住在河南省禹州市的平木虎和张新妞夫妇年龄总和215岁。夫妻俩一直务农,只吃自家种的菜,食肉不多;少食多餐,待人宽厚,不怕吃亏。
  儿孙孝顺 不喝凉水 住在河南省封丘县的李清宪和郭秀荣夫妇年龄总和212岁。夫妻俩生育儿女9人,如今五世同堂,子孙共计120多人,儿孙孝顺。夫妻二人常吃粗粮,不喝凉水。
  玉米糊糊 吃八分饱 住在河南省淮阳县的高德贤和曹虎英夫妇年龄总和212岁。夫妻俩相互关爱,平日喜欢唠唠家常。爱吃面食,吃自种蔬菜,喝玉米糊糊,每顿八分饱。
  米醋配饭 天天红薯 住在海南省万宁市的吴廷亿和梁金容夫妇年龄总和210岁。夫妻俩喜欢吃米醋配米饭,每天都吃红薯;爱干农活,从不闲着;感情和谐,喜爱聊天。
  练习书法 乐于助人 住在河南省沈丘县的谢云峰和谢韩氏夫妇年龄总和210岁。上过私塾的谢云峰满腹诗书,他自称长寿有三宝:每天练气功;一辈子练书法;乐于助人,积德行善。
  胃口很好 爱吃山楂 安徽省阜阳市的解怀银和解高氏夫妇年龄总和210岁。俩人胃口都很好,饭量大;爱吃山楂,睡眠时间长,晚辈孝顺。
  起居有常 两顿正餐 住在海南省万宁市的罗开明和吴关凤夫妇年龄总和208岁。夫妻两人每天起床、吃饭、睡觉都严格按照时间表,非常规律;一天只吃两顿饭,只吃自家种的蔬菜。
  农活锻炼 喜欢阅读 甘肃省平凉市的杜继儒和陈根娥夫妇年龄总和207岁。夫妻俩吃饭以素食为主,从不挑食;把农活当运动,不爱闲着;喜欢阅读,传播知识;为人厚道,积德行善。
  互相洗脚 粗茶淡饭 海南省临高县的王爱刚和王不二夫妇年龄总和207岁。夫妻俩爱拌嘴,但最终都以阿公包容阿婆结束。夫妻俩坚持睡前泡脚,而且互相洗脚;粗茶淡饭,爱吃萝卜和木瓜。
  少谈是非 很少吵架 四川省南部县的宋开良和郭勤英夫妇年龄总和207岁。夫妻俩很少吵架,心态平和,从不谈论别人是非。饮食清淡,每天一两酒。
其他文献
丰隆穴名字出处  “丰隆”是雷神的名字。这个穴位能清除一切痰饮及一切令人昏蒙不清的东西,就像惊雷能够冲破云层一样,所以中医就把这个穴位比喻成惊雷,因而用雷神的名字“丰隆”来为它命名。这个穴能够调动胃气,带走痰饮,一穴两得,是人体重要的调胃、祛痰的效穴。  丰隆穴位置  归经:足阳明胃经。  解剖结构: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血管是胫前动脉分支,神经主要是腓浅神经。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
期刊
英国老妪罗西·斯韦尔·波普历时将近5年独自徒步走过3.22万公里,成为单身完成徒步环球行年纪最大的奇人。  齐欢呼  罗西当时61岁,丈夫克莱夫·波普2002年因前列腺癌去世。为唤起公众重视癌症早期诊断,罗西2003年10月2日从家乡威尔士滕比出发,开始她“失控后的有趣之旅”。  罗西2008年8月25日高举拐杖冲过粉色终点线时,数百民众为他们心中的女英雄欢呼。手握一杯香槟,罗西说:“我不敢相信你
期刊
河北省十二大名医、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教授赵玉庸年逾古稀,仍身体康健、思维敏捷。问其养生经验,他自谦地说并没有养生秘诀,只要能做到生活规律与顺其自然两个“基本点”就能身体健康。  赵教授一日三餐很有规律,只要条件允许,基本上做到定时、定量,无论饭菜是否可口,进食量在七八成饱左右,做到食不过饱,未饱先止。他说,老年人活动量少,新陈代谢较低,加之机体调节能力减退,有时多吃一口就会引起血糖升高,正
期刊
1.越瘦的人,寿命越长。  答案:错误。太胖和太瘦的人都比体态正常的人短命,事实上微胖人抵抗疾病的能力更强。  2.要长寿,每天得睡够8小时。  答案:错误。研究表明,每天睡6-7小时的人,比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或大于8小时的人活得更长。  3.早退休让你减少工作压力,从而长寿。  答案:错误。研究发现,65岁退休的人比55岁退休的人活得更长。  4.爱吃糖果的人更长寿。  答案:正确。哈佛大学研究
期刊
30岁:  好好散步就养生  20-30岁进入人生的成年时期。这时候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已经发育完备,其功能也达到最佳状态。全身的肌肉发达、结实,血脉充盈满盛,所以表现出举止沉着、步伐稳健,“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在这10年进行。由于这个阶段压力很大,所以养生也显得很重要,而这个年龄段的人适合行走。  散步是最适合的运动。30岁前,可以快步、大步幅地行走。到了30岁以后,最适合人的运动是散步,散步时要
期刊
夏锡五先生是清末的宫廷御医,20岁就被选入上驷院绰班处学习正骨按摩。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北京市中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因医术精湛,逐渐形成了“正骨心法”学派,治愈了无数患者。以下是夏氏正骨传承人之一王红伟医生,介绍夏氏正骨的另一项保健手法——捏脊。  “夏氏捏脊最初应用于宫廷,非常适合不方便吃药或扎针的小孩子,对成年人免疫力低下、消化不良、睡眠质量差、颈椎病等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王红伟说,“其
期刊
父亲是能工巧匠,不仅精通木工、瓦工,还有一手理发的好手艺。在业余时间,他就喜欢用自己手中那把剃刀,为家人及街坊邻里义务理发。  小时候,我的头发都由爷爷剪,后来爷爷去世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父亲。最初父亲给我理发,手艺还不熟练,第一次就在反复修剪后,把我要求的平头理成了一个秃瓢。后来,父亲在不断实践中日臻掌握了这门手艺,我也才安心让父亲为我理发,直到现在。  在我们这,有“二月二剃头”的习俗。每到这
期刊
我买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动父母和我一起到城里转转。虽然母亲唠叨说油钱太贵,父亲抱怨说开车兜风太奢侈,但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他们还是同意和我一起出门。路上,我专心开车,车后座的父母亲,一直在议论路边的风景,商店的招牌,还有路边经过的行人,尤其是母亲,因为腿脚不好,她已经好久没有出过门了,这次出门,母亲像孩子一样兴奋,一直说个不停。  带他们去了公园,有老人在舞剑,还有的老人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母亲
期刊
孙子从小聪明伶俐,勤思考,很会观察长辈的举止言行。他爸爸经常带他去书店买课外读物。他专门买旅游方面的书籍。开始我们没有注意。次数多了,他爸爸就疑惑地问他:“你为什么总是买旅游方面的书呢?”孙子回答说:“你还没有看出来,我爷爷很喜欢旅游,重大节日,他总是带我去市郊周边景点游览,但爷爷对一些线路、景点都不大清楚。我要多学些旅游方面的知识,暑假时,我们去外地,我给爷爷当导游。”他爸爸笑了,说:“你真是个
期刊
前几天,老同学帮我也建了个微信群,好家伙!一触即发,40多年的老同学,一个个前来“报到”,并立即开始隔空对话,从晚上7点多开始,一直到夜里近12点才结束,各种神聊,不亦乐乎。同学们从风华正茂,到鬓染白霜,虽然人生阅历和心灵修炼都不同,但每个人说起话时的特色,唉,还是从前那“德性”——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宛如面对面,疑似少年时。只是没有每年几次聚会中的酒席。一个人发上来什么,大家立即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