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的河道,不仅承担防洪排涝的功能,也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一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保障着广大市民的生活品质和生存环境,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中,依靠有效的生态化解决方案,解决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人与自然隔绝的现象,创造一个以水清岸绿、虫叫蛙鸣、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水岸环境为目标的河道生态化建设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关键词:城市河道;河道整治;生态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河道治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不能治河只看见河,应当看到与河道相联系的周边区域环境,要与沿河整体风貌相协调,力求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统一。
2、统筹兼顾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河流生态、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人们亲水、赏水、玩水活动的安全。
3、经济适河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不是投资越多越好,而是应当治理措施与河道相适应。在河道形态规划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制宜、节能高效;在建材选用上,尽可能就地取材,节省投资,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在处理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上,要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自觉扭转重建轻管的倾向,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4、尊重自然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不能盲目地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自觉尊重河道自然生态平衡规律,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对物种的选择及配置也应坚持以本土种为主,构建符合自然河道发育的水生态系统。
二、传统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传统水利观念“工程水利”主导者水利建设者的治河思想,为改善流域的水环境,提高河流的防洪标准,各地都大力进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注重了河流的防洪和排涝功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河道裁弯取直,修建统一标准的梯行断面河道,大量使用混凝土和石质材料,清理河道沿岸的野生植物和树木,硬化河道护岸,不断增加河道防洪墙的高度,甚至有的城市在河道里鋪上水泥板,水体和土壤的联系被割断,水生生物和岸上生物无法直接接触,切断了河道的天然食物链,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城市水资源、河流的水质、生态等保护以及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河流成为纯粹的泄洪通道,直接破坏了水生生物、河岸植被的栖息环境,形成了人工化、沟渠化、硬质化的灰色景观,原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等功能完全丧失或得不到充分发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景观多样性和美学价值遭到严重破坏。
三、生态河道治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防止弱化河道生态功能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防止弱化河道生态功能的关键,是尊重河道生态发育生长的规律,不要为了蓄水而大面积防渗河底,阻断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要用透水材料筑堤,要选用乡土适河植物栽植和绿化堤岸,打造自然的河流带状景观,培育适合自然河道的多样化生物,维护和提升城市河道生态功能。
2、防止河道渠道化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人们往往以土地利用为由,裁弯取直,用水泥浇筑堤岸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河道缩小河长,坡降加大,还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和敷衍环境。河道的自然流势和弯曲,是经过千万年的行洪动态变化形成的,已经同流经地的地质地貌构成一个稳定的统一体,人为改变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必然会加大了洪水的流速和冲刷力,并对河道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应当自觉防止河道渠道化,宜直则直,宜弯则弯,随弯就势,以保证河道行洪与河道生态的稳定性。
3、防止降低泄洪能力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与河争地的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在河道治理中随意缩小断面,降低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给城市安全带来新的防洪隐患。治河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兴利服从防洪,把防洪安全放在第一位,根据各河道实际情况,校核和确定防洪标准,以满足河道不同设计断面情况下的泄洪能力,使河道在流量、宽度、深度等方面实现动态平衡,正确处理城市化建设与防洪安全的关系,不可随意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确保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
四、河道形态景观设计
1、滩地改造设计
在对河道进行设计时还应重点考虑滩地改造设计。由于滩地形态多样性的原因,应该因地制宜地对滩地进行设计。
1.1自然生态保护区
改造滩地时,对于主要考虑提供给生物栖息的场地,常为淹没状态下的滩地,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保护,维持原生生物群体。保护滩地既可以为野生动植物创造更多生活环境,又美化环境。
1.2亲水公园
宽阔是滩地最明显的特点。因此进行设计时,修建公园等措施可以将滩地建成较为开放的空间。岸滩的另一个特点为高低起伏不平,可将河滩板块设计地更丰富一些。对于以开阔草坪为主的滩地植物景观,应布置灌木林,因为这些灌木林对泄洪影响不大,同时为人们的游玩提供一个风景怡人的环境。
1.3亲水平台
在滩地边可以设置一些供市民垂钓、散步、休闲的亲水平台。若亲水平台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做成广场,广场上配置一些雕塑、座椅类设施,同时再布置适当的绿化可以达到更好的使用以及视觉的效果。
1.4停车场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停车状况甚为严重。将滩地修建为停车场是一个较好的决策,不但符合城市规划需求,同时还能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停车场地面最好采用透水结构进行铺装,缝隙间种植花草。这样既满足了透水功能,同时还绿化了地面。
2、河道剖面设计
根据城市河道的自然形态,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列的挡水建筑,产生水面的落差模仿瀑布的效果。水面落差产生的落水声也给市民提供了一种音乐享受。在挡水区上游为水上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在下游区形成观赏性的急流区。河道的不同区段不同效果塑造出一种美丽的河流景色。此外,水面的落差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这有利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效果。采用特殊的材料(如橡胶材料)建设挡水设施,既可以挡水也可以在汛期防水,不影响泄洪的需要。
3、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在对城市内河道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因“河”制宜,尽可能保留城市河道原味,避免把本来曲径通幽的河道设计成折线或者直线的形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保留河流原始的断面形状、形态的丰富性,不应过分强调整齐、平行等宽。沿河道两侧可以多修筑一些有实际作用的蓄水湖池,比如可以用于防洪也可以用于娱乐,是城市河道治理中很实用的设计思路。有效地除掉河道中的瓶颈,改善河道流水情况,且尽量保留河道原始的自然弯曲形态。自然弯曲的河道有其特别的自然景观,如凹凸不一的位置出现浅谈或深潭,这是自然造就的最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在改造中应尽量维持。采取措施将整个城市的河道水系统连通,将死水变为活水,这些措施有益于构建河流的生态系统,同时有益于优化配置水资源。
结束语
河道是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洪排涝、供水取水、交融航运等是其主要功能,是城市中流动的血液、灵魂。然而,许多城市在建设初期忽视河道的生态规划,导致现在阻碍着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城镇居民对舒适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重视其休闲、娱乐、生态、景观等功能,努力打造成亲近大自然、崇尚纯生态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做到人水和谐”已成为现今城市河道治理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孟素秀,高雪芹,王春琛,李其林.浅谈城市河道生态治理[J].河北水利,2013,10:34.
[2]郑学文.城市生态水域河道节能施工的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1:101-102.
[3]王宁,贾敏敏.城市河道生态防洪的措施[J].珠江水运,2014,02:82-83.
[4]张菲.浅析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7:173.
关键词:城市河道;河道整治;生态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河道治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不能治河只看见河,应当看到与河道相联系的周边区域环境,要与沿河整体风貌相协调,力求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统一。
2、统筹兼顾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河流生态、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人们亲水、赏水、玩水活动的安全。
3、经济适河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不是投资越多越好,而是应当治理措施与河道相适应。在河道形态规划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制宜、节能高效;在建材选用上,尽可能就地取材,节省投资,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在处理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上,要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自觉扭转重建轻管的倾向,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4、尊重自然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不能盲目地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自觉尊重河道自然生态平衡规律,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对物种的选择及配置也应坚持以本土种为主,构建符合自然河道发育的水生态系统。
二、传统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传统水利观念“工程水利”主导者水利建设者的治河思想,为改善流域的水环境,提高河流的防洪标准,各地都大力进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注重了河流的防洪和排涝功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河道裁弯取直,修建统一标准的梯行断面河道,大量使用混凝土和石质材料,清理河道沿岸的野生植物和树木,硬化河道护岸,不断增加河道防洪墙的高度,甚至有的城市在河道里鋪上水泥板,水体和土壤的联系被割断,水生生物和岸上生物无法直接接触,切断了河道的天然食物链,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城市水资源、河流的水质、生态等保护以及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河流成为纯粹的泄洪通道,直接破坏了水生生物、河岸植被的栖息环境,形成了人工化、沟渠化、硬质化的灰色景观,原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等功能完全丧失或得不到充分发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景观多样性和美学价值遭到严重破坏。
三、生态河道治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防止弱化河道生态功能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防止弱化河道生态功能的关键,是尊重河道生态发育生长的规律,不要为了蓄水而大面积防渗河底,阻断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要用透水材料筑堤,要选用乡土适河植物栽植和绿化堤岸,打造自然的河流带状景观,培育适合自然河道的多样化生物,维护和提升城市河道生态功能。
2、防止河道渠道化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人们往往以土地利用为由,裁弯取直,用水泥浇筑堤岸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河道缩小河长,坡降加大,还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和敷衍环境。河道的自然流势和弯曲,是经过千万年的行洪动态变化形成的,已经同流经地的地质地貌构成一个稳定的统一体,人为改变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必然会加大了洪水的流速和冲刷力,并对河道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应当自觉防止河道渠道化,宜直则直,宜弯则弯,随弯就势,以保证河道行洪与河道生态的稳定性。
3、防止降低泄洪能力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与河争地的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在河道治理中随意缩小断面,降低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给城市安全带来新的防洪隐患。治河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兴利服从防洪,把防洪安全放在第一位,根据各河道实际情况,校核和确定防洪标准,以满足河道不同设计断面情况下的泄洪能力,使河道在流量、宽度、深度等方面实现动态平衡,正确处理城市化建设与防洪安全的关系,不可随意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确保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
四、河道形态景观设计
1、滩地改造设计
在对河道进行设计时还应重点考虑滩地改造设计。由于滩地形态多样性的原因,应该因地制宜地对滩地进行设计。
1.1自然生态保护区
改造滩地时,对于主要考虑提供给生物栖息的场地,常为淹没状态下的滩地,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保护,维持原生生物群体。保护滩地既可以为野生动植物创造更多生活环境,又美化环境。
1.2亲水公园
宽阔是滩地最明显的特点。因此进行设计时,修建公园等措施可以将滩地建成较为开放的空间。岸滩的另一个特点为高低起伏不平,可将河滩板块设计地更丰富一些。对于以开阔草坪为主的滩地植物景观,应布置灌木林,因为这些灌木林对泄洪影响不大,同时为人们的游玩提供一个风景怡人的环境。
1.3亲水平台
在滩地边可以设置一些供市民垂钓、散步、休闲的亲水平台。若亲水平台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做成广场,广场上配置一些雕塑、座椅类设施,同时再布置适当的绿化可以达到更好的使用以及视觉的效果。
1.4停车场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停车状况甚为严重。将滩地修建为停车场是一个较好的决策,不但符合城市规划需求,同时还能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停车场地面最好采用透水结构进行铺装,缝隙间种植花草。这样既满足了透水功能,同时还绿化了地面。
2、河道剖面设计
根据城市河道的自然形态,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列的挡水建筑,产生水面的落差模仿瀑布的效果。水面落差产生的落水声也给市民提供了一种音乐享受。在挡水区上游为水上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在下游区形成观赏性的急流区。河道的不同区段不同效果塑造出一种美丽的河流景色。此外,水面的落差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这有利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效果。采用特殊的材料(如橡胶材料)建设挡水设施,既可以挡水也可以在汛期防水,不影响泄洪的需要。
3、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在对城市内河道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因“河”制宜,尽可能保留城市河道原味,避免把本来曲径通幽的河道设计成折线或者直线的形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保留河流原始的断面形状、形态的丰富性,不应过分强调整齐、平行等宽。沿河道两侧可以多修筑一些有实际作用的蓄水湖池,比如可以用于防洪也可以用于娱乐,是城市河道治理中很实用的设计思路。有效地除掉河道中的瓶颈,改善河道流水情况,且尽量保留河道原始的自然弯曲形态。自然弯曲的河道有其特别的自然景观,如凹凸不一的位置出现浅谈或深潭,这是自然造就的最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在改造中应尽量维持。采取措施将整个城市的河道水系统连通,将死水变为活水,这些措施有益于构建河流的生态系统,同时有益于优化配置水资源。
结束语
河道是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洪排涝、供水取水、交融航运等是其主要功能,是城市中流动的血液、灵魂。然而,许多城市在建设初期忽视河道的生态规划,导致现在阻碍着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城镇居民对舒适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重视其休闲、娱乐、生态、景观等功能,努力打造成亲近大自然、崇尚纯生态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做到人水和谐”已成为现今城市河道治理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孟素秀,高雪芹,王春琛,李其林.浅谈城市河道生态治理[J].河北水利,2013,10:34.
[2]郑学文.城市生态水域河道节能施工的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1:101-102.
[3]王宁,贾敏敏.城市河道生态防洪的措施[J].珠江水运,2014,02:82-83.
[4]张菲.浅析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