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戴达罗斯青年时代的欲望成熟历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写的半自传体小说。描写的是青年斯蒂芬的成长历程。青春期的欲望使斯蒂芬困惑,又没有得到恰当的沟通和引导,斯蒂芬迷失在欲望中。在教会的帮助下,斯蒂芬暂时抑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但他发现自己的本性也被抑制了。随着斯蒂芬的成长,他的欲望得到了升华,并点燃了他的艺术生涯。从欲望的角度探讨斯蒂芬的成长历程,画像将不再是一张纸,而是他的欲望曲线。如果设定斯蒂芬的情欲和欲望为参数,欲望曲线既被放纵的欲望、失控的欲望、压抑的欲望及升华的欲望划分为四部分,既他成长中的四个重要阶段。
  关键词:斯蒂芬·戴达罗斯;欲望;教会;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2
  简介: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中许多细节是基于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生活,所以主人公斯蒂芬和作者乔伊斯有很多相似之处。乔伊斯是20世纪现代主义先锋派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极度地压缩对话,并运用了意识流叙事风格和自由间接叙事风格。“尽管《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叙事技巧和审美距离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答,但相对而言,很少有评论家会反驳休·肯纳关于这本小说是‘天才之作’的说法”[1]。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小说的核心是关于青年史蒂芬的成长过程。“斯蒂芬对自己的信仰和对天主教的忠诚感到困惑,对自己对性的渴望感到内疚,他决定加入神父行列,但最终还是拒绝接受这个职业,接受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召唤。” [1]如果从欲望的角度看斯蒂芬的成长历程,肖像画将不是“一张确定的纸,而是欲望的曲线”[5]。如果设定斯蒂芬的情欲和欲望为参数,欲望曲线既被放纵的欲望、失控的欲望、压抑的欲望及升华的欲望划分为四部分,既他成长中的四个重要阶段。
  一、放纵的欲望
  青春期是身心成长过程的自然阶段,但与大多数安全度过这一阶段的青少年不同,斯蒂芬被青春期的欲望迷惑、折磨。导致斯蒂芬放纵的欲望原因有四方面。首先,对于初恋艾玛,腼腆的性格使得斯蒂芬退却,郁郁寡欢的爱情催生了色情幻想,并为自己不纯的幻想感到内疚,所以他隐藏了自己的爱,远离了艾玛。然而,欲望愈是压抑,愈是强烈。二是是他没有足够亲密的人来沟通,尤其是父亲,因为斯蒂芬“既不知道与他人交往的快乐,也不知道粗鲁的男性健康或孝顺的活力”[1]。另一方面,因为眼镜坏了,而没能在课堂上写出文章,斯蒂芬受到多兰神父的惩罚和侮辱。斯蒂芬到校長处寻求正义,他的“这种正义的渴望不仅与道德习俗有关,而且与爱尔兰的历史情况有关,爱尔兰的历史以极端沙文主义、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帝国主义的不公正为特征”[2],。求之不得,使得他开始怀疑教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最后一个原因来自他的偶像查尔斯·斯图尔特·帕内尔,爱尔兰民族领袖。但是,教会指控帕内尔通奸,出卖了他,侮辱了他,毁灭了他。在民族英雄和教会之间,史蒂芬选择了帕内尔,在某种程度上他认同帕内尔。帕内尔是否通奸并不重要,但在这个时期斯蒂芬却无意识地否认通奸是一种严重的罪行。当“他的童年逝去,他的灵魂能够享受简单的快乐”[3],他徘徊于妓女之间,丝毫不关心“无关生死的罪”,而且“除了内心野蛮的欲望,他意识到他所优思的重要的东西却是无关神圣的”[3]。
  二、失控的欲望
  斯蒂芬的“坚强、无畏、自信”没有持续多久,他的欲望又开始摆脱控制,使他陷入恐惧和痛苦。即使在妓女吻他的那一刻,史蒂芬也感受到了一种未知而胆怯的压力,比罪恶的昏暗更黑暗。史蒂芬感觉到“一种清醒的冷漠统治着他的灵魂” [3]。在斯蒂芬完全沉溺于他的欲望并犯下“第一宗暴行”之前,他担心“身体或灵魂会因纵欲而残废” [3]。然后,他感到“一股生命力之波从他身上消逝”,同时这种“生命力之波把他从自己的胸膛里带出来,当它消退时又重新回来” [3]。因此,斯蒂芬相信“他的身体或灵魂的任何一部分都没有残废,而是在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黑暗的和平”[3]。这种放荡侵蚀和摧毁了他的情感和灵魂,他变得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麻木不仁,无感情的欲望泛滥开来,并超越他的控制。
  三、压抑的欲望
  在无控制的欲望和徒劳的自我拯救无果之后,史蒂芬终于回头请求宗教拯救。在痛苦中,斯蒂芬感到“上帝召唤了他”,然后“他被审判”,最后“上帝仍然饶恕了他”[3]牧师的布道中,那些“用金钱购买非法乐趣的贪婪,对那些追逐的恶行者的嫉妒,对虔诚的喃喃诽谤”[3]关于贪欲的词句,震撼了斯蒂芬。斯蒂芬臆想牧师发现了他的罪,在批评他。他更是对教会的智慧升起敬意。只是,斯蒂芬极端的虔诚源于他对自己无法控制的欲望的恐惧和悔恨,所以他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功利主义的天主教徒”[8]。为了说服自己,他是多么虔诚和纯洁,斯蒂芬使“他的每一个感官都受到严格的监管”[3],几乎是一种病态。然后,斯蒂芬意识到“这个世界尽管有其全部的实质和复杂性,作为神力、爱和普遍性的定理,但对于他的灵魂来说,已不再存在”,他的生活变得苍白、停滞。作为一个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年轻人,史蒂芬忍受着这种没有感情的神圣生活的压抑。
  四、升华的欲望
  随着史蒂芬的成熟,他知道自己不适合当牧师,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史蒂芬放纵欲望的一个原因是摆脱百无聊赖的枯燥。现在枯燥的出现意味着宗教不能解决史蒂芬对爱和欲望的迷茫。与“严肃、有秩序、没有激情、没有物质关怀的生活”[3]相比,斯蒂芬宁愿堕落并生活在“世界的陷阱”[3]。“错综复杂的虔诚和自我克制”被打破,斯蒂芬作为艺术家的潜力在他逐渐成熟的精神中逐渐显现出来。史蒂芬压抑的欲望又被释放了出来,但它不再是无法控制的,而是升华的,因为史蒂芬建立了正确的爱情观和欲望观。在海滩上,史蒂芬看见了一个女孩。“她的胸膛像鸟儿的胸膛,又软又细,又细又软,像深色羽毛的鸽子的胸膛”,“她的金色长发像少女,又像少女,她的脸庞被凡人的美貌所感动”[3]。与“悠闲香水”的女人和穿越“家家户户”的女孩相比,对沙滩女孩的感觉是单纯的美的体验,不再是欲望的。   当童年逝去时,斯蒂芬那份天真烂漫的艺术天赋也随之被埋葬。青春期伊始的欲望没有被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所以它是不受控制的。尽管宗教曾经镇压过斯蒂芬无法控制的欲望,但他的诗性敏感也因之而压抑。直到,压抑的欲望超越了苍白神圣的纪律,斯蒂芬压抑的欲望被升华,并且根据自己成熟的爱情观和欲望观,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蓄意反对色情”[4]的美学理论。最后,斯蒂芬的“灵魂从童年的坟墓中升起”,并且“将凭借着灵魂的自由和权力而自豪地创造,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个有生命的存在,崭新、高耸、美丽、无形、不朽” [3]。
  结论:
  作为一个敏感、腼腆、顺从、诗意的男孩,压抑的初恋燃起了斯蒂芬青春期的欲望。但是成长中,在缺乏家庭的温暖、父亲成长的指导、教会信仰的引导,又被偶像遭遇所误导等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斯蒂芬被青春期的欲望和痛苦迷惑,放纵欲望,徘徊于妓女中,用欲望释放的短暂肉体快感麻醉灵魂的躁动与煎熬。逐渐,欲望变得无法控制,斯蒂芬意识到灵魂的崩塌。只是,在徒劳地从不受控制的欲望中自我解脱无果后,斯蒂芬回归教堂,并在教会的帮助下,暂时控制了欲望,过了一段相对平静而神圣的生活。在欲望压抑的同时,斯蒂芬的真正的自我也随之压抑,然而,二者无时无刻不在挣脱束缚。随着他的成熟,欲望不再无法控制,而是逐渐趋于升华,斯蒂芬的艺术天赋也随着重建起的欲望观与爱情观而苏醒。斯蒂芬找到了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戴达罗斯,照亮了自己对艺术的渴望。“尽管几个世纪后天主教会在爱尔兰广泛存在,对斯蒂芬·戴达罗斯来说,三叶草中仍然有与宗教、身体和艺术特性相关得蛇”,斯蒂芬还是毅然离开他的家庭、宗教和国家,前往欧洲,追求他的艺术人生。
  参考文献:
  [1]Centola, Steven R. The White Peace of the Altar’: White Imagery in James Joyce’s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J]. South Atlantic Review ,1985.
  [2]Castle, Gregory. Ousted Possibilities: Critical Histories in James Joyce’s Ulysses[M].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1993.
  [3]Joyce, James.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New York[M]: Bantam Books, 1992.
  [4]Leonard, Garry. The City, Modernism, and Aesthetic Theory in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J]. A Forum on Fiction ,1995,29(1): 79-99.
  [5]Noon, William T. James Joyce: Unfacts, Fiction, and Facts[M]. PMLA,1961.
  [6]Riquelme, John Paul. Uncoiling the Snakes of Ireland in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From the Souls in Hell to Laocoon[J]. James Joyce Quarterly ,2009,18(6),22-28.
  [7]Sporn, Paul. James Joyce: Early Thoughts on the Subject Matter of Art[M]. College English,1962.
  [8]慈繼伟.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一部独特的自传体小说[J],外国文学评论,1987,6(4):74-79.
其他文献
摘要:2017年4月28日,26岁的台湾自由作家林奕含在其卧室自缢身亡。林奕含的自杀,在海峡两岸的文坛掀起了巨浪,此事也成为了2017年两岸文坛的重大事件。林奕含唯一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園》中所体现的创伤记忆引人深思。本文将以《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为例,从林奕含创伤记忆的产生、心灵创伤对其的危害、及其自杀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林奕含;创伤记忆;性侵;家庭暴力;女性地位 
摘 要: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以他敏锐独特的视角、锋锐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女性文学的研究角度出发,以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为研究方法,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刻分析与研究,鲁迅哀其不幸,给予她们关注、怜悯和同情,又怒其不争,批判她们对命运的妥协,可以深刻认识到鲁迅笔下的女性经历了从蒙昧无知到开始觉醒再到奋起抗争的发展变化过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闪古烁今的经典巨作,其五光十色的续书则是已积至近百种之多,蔚为大观。本文以清代续本为主,讨论背后所隐藏的个性特点和探究它们反应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红楼梦;清代;续书  作者简介:蒋上(2000.10-),女,汉族,江苏省苏州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01  一、引言  《红楼梦》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MSX18009。  摘 要:清绝秀丽之乡,滋养了散文家的想象和柔情,也润泽着散文家的文笔和情思。郭风始终在一种恬然澄明的爱的氛围中,以孩子般单纯的心境和美好的想象,全神贯注地感受着、抒写着自然的风物和人情。本文拟从冷暖色调的搭配、词语的锤炼、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清雅留白之韵
摘要:《棋王》是阿城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棋呆子”王一生痴迷下棋的故事,但小说中却处处蕴藏着人生悲剧的淡淡调子。本文将从《棋王》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悲苦、人生经历的曲折与选择、对命运的认同与无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棋王》;阿城;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60-01  《棋王》主要讲述了“棋呆子”王一生的故
摘 要:“距离就是美”,这是人们对这篇小说寓意的通常概括。本文试图以空间里的时间错乱以及时间里的空间变动为切入点,探讨沃尔夫如何构建一种看似清晰实则迷离的时空关系。  关键词:时间错位;持存感;自我确证  作者简介:唐一可(1995-),女,汉族,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
摘要:本文旨在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分析恐怖电影的色彩运用,以香港僵尸电影为例,色彩的独特运用方法能让观众认知恐怖信息、获取恐怖愉悦、产生文化共鸣,色彩独特的运用可以为国产恐怖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恐怖电影;色彩运用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70-01  一、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恐怖电
摘 要:《朗读者》通过虚实两方面将汉娜的“房子”意象与主人公米夏、汉娜本身相联,借由该意象刻画出汉娜外显特质与内心世界的反差,具象化了米夏对于汉娜即战后一代对于二战时平庸之恶的犯罪者的矛盾心理和动态的认知过程,彰显了历史罪责的复杂性  关键词:《朗读者》;意象  作者简介:秦星语,2000年出生,女,汉族,就读于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代性与本土化路径研究(编号:13YJA751039)。  摘 要:方方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讲述了农村人涂自强通过努力考上大学进入城市生活的曲折故事。作为底层人的涂自强想要在城市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倾其一生不懈努力,但命运、个人、生活无法由他自己决定,而是被阶层、时代、困境层层裹挟,最终死亡。他是蜗居群体的缩影,是个人和社
摘 要:源于酒神颂音乐与一种毁灭个体归于太一的情绪和幻象,古希腊悲剧一直在古希腊甚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从广义上讲,它所寄寓的精神与表达的内涵早已超出了文学本身。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与哲学、文学等多角度入手,深入剖析古希腊悲剧盛行并成为一种重要文学形式的原因。  关键词:悲剧;酒神精神;日神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