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新理念、呼唤新实践,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这需要教师去探索新的教学路子。新课程教学观与学生观强调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条件,把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激发学生积极性,加强师生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通过教学平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 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政治课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在当前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政治课,特别是理科班的学生甚至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认为政治课学习占用了他们学习高考科目的时间,如果不是为了应付会考,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去学政治课。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对政治课没有多大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没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学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说教。
  《课程纲要》设定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第三条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表明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好现有政治课资源的同时,拓展政治课教学的渠道,不能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使教材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单纯的知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既不能夯实基础,更培养不出能力,还会导致学生厌学。所以只有把时代的活水引进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才会有生命力,只有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剖析,批判基础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才会拥有生命的源泉,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事实,学生印象才会特别深刻,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与震撼,材料新鲜自然,可信度高,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接受,才富有教育意义。所以以情感人、以趣引人、以理服人,课堂氛围才活跃,学生才兴致高,要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教学要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化教学,让生活走近教学,让教学走进生活,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2 “读、思、议、讲,记、练”——突出主体地位
  
  《课改纲要》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者,而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传统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实现由“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所以,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就是要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眼动、心动、手动,不断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双手,放飞学生梦想、开启学生才智。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意味着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更高,教学中通过“读、思、议、讲、记、练”突出教师教学主导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读”,俗语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及提高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正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思”,课堂教学应以启发性思维为主,需要我们设置一些悬念,制造一点“障碍”和“麻烦”通过设疑导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适当点拔,层层引导,让学生得出科学结论。“议”,适量的课堂讨论,可以带来各种思想,观点的相互撞击,也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看法,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获得进步且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有一个展示的我,放飞自我的平台。“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学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还需要通过教师在问题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精讲作用,起到课堂教学画龙点睛之效。“记”,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科学的记忆有利于打好基础,形成基本技能,有利于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所以死记硬背,并不否认记忆,是要做到死知识,活运用。“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车要躬行”,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应是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学生实践机会的主要途径是完成精心设计的课后作业,作业既要立足课本,又要放眼课外社会,给学生提供思考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扩展性、灵活性、发展性和独创性。
  所以,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就不再是课堂主人,而是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被动接受者。
  
  3 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关注现实,了解现实,学习现实,以求不断充实自身,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反思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应随着教材的改变而改变,知识结构随着教材的更新而更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因此,教师要与教材同发展、同进步,在教学中学习、实践、积累、总结、再实践、再积累、再总结。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教学,而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前的构思与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还有教学后的课后反思。短暂的一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悉心备课精心设计,实施教学,但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漏和失误等问题,从而使教师产生缺憾,如果教师只注重教学实践,不进行教学反思,那么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不会长进,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甚至会出现滑坡,所以需要对课堂教学反反复复思考,努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很主要的一点在于前者能有效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如:是否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否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真正的主动思考;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是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和失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就是教师解剖自己的课堂教学,寻求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我们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发展!课后反思有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是教师课堂构思更加完善的有力补充。
  虽然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针对的对象不同,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等等,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就能让学生在每一天的学习中有所收获,让教师从每一天的教学中得到成长,让教育的每一天都变得有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我觉得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  [关健词]精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说真话;落实作文指导;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  刚接触到作文教学时
期刊
什么是学校环境呢?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走向社会花的重要土壤,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  学校环境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如果说学校中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学校的常规管理以及教学设备、周边环境等是硬环境,那么,学校中客观存在的,主要由教师控制和把握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如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就是“软
期刊
[摘要]临近小学毕业,学生的个性心理日渐成熟,独立意识、自助意识空前增强,学校给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加大了不少。每天除了复习也是复习,不免会出现不用心学习,上课爱讲话,作业不按时完成,思想不稳等倾向。对进入中学既期待又畏惧,思想状况复杂,学习和思想表现的两极分化更为严峻。因此,加强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改变其厌学现象,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从生理
期刊
近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作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真实把握提高学生有效阅读水平,通过培养习惯、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口语训练等多种方式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中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
期刊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话、说话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话、说话与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听话、说话能力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听话应该做到听得准,理解得快,记忆得牢,并具有一定的品评和组合能力;说话要用普通话,说得清楚明白,说成段的话时,还要有中心,
期刊
所谓“文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本概念就是指某种文件,如某个条例或者协议被译成了中、英、法三种文本。广义的文本指语言符号系统、现象系统及其内容。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语言成分,指一个句子、一本书或者一个观察现象的内容所构成的认识对象;另一种是超语言形式,指话语的意义和内容所组成的记号复合体,它反映语言外的情境。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里的“文本”笔者认为就是指学生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  1.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一是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二是弄清本文的主要内容,节省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摆在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明确“读”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
期刊
彩色的集本就是学生自己为自己的作文编写的集子。实践证明指导学生编写自己的作文集本,能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能激发学生对作文更大的兴趣,编写集本的过程,又是一次生动活泼的读写训练。下面是我的做法和体会。  1.指导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作家给自己的集子写的序言,介绍一些名家集子书名的意思,以引起他们对自编集本的兴趣。  2.启发学生自己拟定集名  我介绍了鲁迅的《野草》《热风》,郭沫若
期刊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