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离不开的神奇小棍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Sp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准备办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说“好好筹划一下”;当我们赞美古代一位有谋略的人物时,又常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来形容。“运筹”“筹划”这两个词中都有一个“筹”字,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什么是“筹”吗?
  筹又叫策、算子、算筹,它是我们祖先的一个重大发明。从春秋时代到明代中晚期,算筹存在了两千多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文化等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连大名鼎鼎的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也是用算筹进行运算的。然而,这么重要的算筹,从外观上看却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一它是由若干根长短、粗细一样的小棍组成的。那么,这种小棍怎么能进行运算呢?
  咱们今天在纸上计算,是书写数字,用手机计算,是点击数字,而古人进行筹算,则是将算筹摆列成当时的数字进行计算。算筹摆列的形式分为纵式和横式两种,具体摆法如下:
  古人用纵式表示个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用横式表示十位数、千位数、十万位数……以此类推。遇到数字“0”,则不摆放算筹,用空白表示。
  算筹的计数严格遵循十进制计数法,够十就进一位,这同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相比,除了数字形式不同,计数的方法是一样的。算筹还可以表示分数、小数和负数。如果是分数,就摆成上下两排,上排表示分子,下排表示分母。如果是小数,就在小数部分的第一位下面,加个“分”字。負数怎么表示呢?聪明的古人借助颜色,解决了这一难题:红色算筹代表正数,黑色算筹代表负数。
  你知道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算筹吗?制作算筹的原料比较广泛,常见的有竹、木、铁、玉、象牙和骨等。最初的时候,算筹可能就是随手可得的小草棍或者小树枝。你知道吗,当年还有专门盛放算筹的算袋和算筒,这就好像我们今天的铅笔盒一样。湖北省荆州市曾经出土了一个汉代的算袋,是用丝线织成的,非常精美,被专家们评定为一级文物。看到这里,你不妨用牙签等材料作为算筹,尝试着摆摆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吧!
  由于算筹是计算工具,所以有的人出行时要将它随身携带。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些人死后,死者的亲人还要将算筹装入算袋,系在死者的腰部,这真称得上是从生算到死呢!
  说到算筹的出土,还颇有些曲折。我国很早就有了关于算筹的文献记载,可由于在宋代,比它更便捷的算盘出现了,所以从明代后期开始,人们就不再用算筹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几百年过去了,知道算筹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竹木等材质的算筹在地下很容易朽烂。于是,考古过程中即使有人偶然发现了算筹,因为人们不认识,往往也就被当成废物处理掉了。
  直到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一座战国时代的陵墓内部,出土了一个竹筐,筐里除了天平、砝码、竹片、毛笔外,还有40根长短一样的竹算筹。这批竹算筹很幸运,没被处理掉,但考古人员并不知道它们是算筹,还在报告中把它们称作“竹签”’。后来,我国著名的数学史专家严敦杰首先确认了它们的算筹身份,让公众知道了它们在数学史上的重大意义。严先生的观点很快得到了史学界的认同,于是,这批竹签成了考古中发现最早的算筹实物。自此以后,就不断有算筹出土的消息传出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正确地认识一个事物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你学到了吗?
  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算筹的知识,现在的你会使用算筹了吗?下面就让我来出几道题目考考你,看看如果你穿越到古代,能不能成为小小数学家!记住答案也要写成算筹的样子哟!
其他文献
利玛窦为何来中国?  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以传教士的身份抵达澳门,开始了他在中国近30年的传教生涯。为了向中国人证明欧洲也是文明之地,而非盛产商人和海盗的蛮夷之邦,利玛窦一方面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通过馈赠礼物等方式,积极向中国“上层人士”介绍欧洲先进的物质文明。机械钟表就是当时很受中国达官贵人喜爱的礼物之一。万历皇帝喜欢什么礼物?  为尽快融入中国“上层社会”,利玛窦以儒生的身份
期刊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你一定看过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吧!当你见到那么多拥有传奇故事的文物,是不是也想成为一名国宝守护人,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机会来了,现在这里就有三件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国宝,它们有着动听感人、荡气回肠的前世故事。现在,请允许我作为我们的001号讲解员,邀请你来一起守护我们的“国家宝藏”!  老将也有雄心在——乌杨石阙  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先映入
期刊
馆长推荐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重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200万年以前,巫山人”就在这片热土上生存、进化了。雄伟险峻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共同组成了地球上最富造化伟力和人文情怀的奇观一长江三峡。接下来,就请你跟我一起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领略山水之城的魅力,感受重庆的悠久历史和长江三峡的灿烂文化!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  出个题目考考你:我们人类是由什么
期刊
要说咱们国家名字最好听的城市,重庆绝对排得上前几名。重庆重庆,双重喜庆,你知道这个名字跟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吗?答案是南宋光宗皇帝赵惇。在公元1189年,他先是被封为恭王,不久便正式继承皇位,于是将原本的恭州改名为重庆,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  重庆的别名有很多。在遥远的商周时期,重庆属于巴国的势力范围,在這里生活着英勇善战的巴人。他们曾经作为敢死队,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冲到最前线,为周朝的建立立下
期刊
你知道吗?北京烤鸭是从南京传来的!  晚上,赵小野一家去吃了北京烤鸭。这种食物真是超级美味,吃的时候用一层薄饼包上帶着酥脆鸭皮的烤鸭肉和蘸着甜面酱的葱丝、黄瓜条,不一会儿,赵小野就抱着肚子靠在沙发上,撑得动不了了。  他突然想起,自己在南京时,在外婆家也吃过烤鸭,南京的烤鸭同样超级美味,但南北两地的烤鸭在原材料和吃法上都有一些不同,南京的烤鸭肉没有北京的那么肥,且南京人还会拿烤鸭皮和烤鸭肉一起蘸特
期刊
我们都知道,乐队就是演奏音乐的队伍。那么你注意过乐队的乐器吗?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乐队来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演奏者是几个憨态可掬的小人儿,他们演奏的都是那个时代很常见的乐器。  这是一组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叫作唐代伎(jì)乐俑(y?ng)这些俑席地而坐,各自弹奏,神态栩栩如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乐器吧!  现代乐队分好多种,有管弦乐队、摇滚乐队等等,但是乐器我就不太懂了。  我知道,
期刊
清代皇帝学习刻苦吗?  和明代皇帝一样,清代皇帝也通过“经筵”“日讲”来接受“继续教育”,此外还会学习大臣们进献的“讲义”。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明代的大多数皇帝,清代皇帝的权力更大、更集中,所以他们学习起来也更加勤奋和自觉。  比如顺治皇帝,他在没有亲政之前读书很少。亲政以后他便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经史子集无所不学。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之前又没有什么基础,每天看这么多书,哪里来的时间呢?据记载
期刊
在重庆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战时首都,重庆在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重庆人民团结一心,为赢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塔上“跳出来”的强大空军  你见过跳伞吗?在你的印象里,跳伞是什么样子的?  从翱翔在天空的飞机上一跃而下,打开背在身上的降落伞,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美丽风景,就这样滑翔在空中,随
期刊
常常有人用白居易的詩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来嘲讽君王的荒唐生活。难道皇帝的生活常常是这样黑白颠倒的吗?在前面一篇文章中看过了乾隆皇帝的一日作息时间表,你一定会回答:不是这样的。  乾隆皇帝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而且每个阶段的事情都是以小时为单位。这让我们不免好奇,在没有手机、电视、石英钟的年代,皇帝怎样精准地确定并安排自己的时间呢?谁来提醒他什么时候该上早朝,什么时候又
期刊
亲爱的小读者,你在生活中可能会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你有试过和几千岁高龄的、操着方言的“老古董”交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向你介绍几位“重量级”的朋友……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刀削面,右手一指揪片儿汤。  啊哈!我们有耳福啦!遇到著名合唱天团——晋侯稣(sū)钟家族!  你好!请问你们为什么名叫“酥”?  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当然是因为我们的声音很“酥”,特别是我!  我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