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萨特

来源 :时代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zhe1479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读者不会对萨特感到陌生。
  1955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女友波伏娃应邀访问中国45天。1955年9月29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新落成的宴会厅招待包括萨特、波伏娃在内的外国代表团。宴会上,萨特和波伏娃见到了周恩来。波伏娃记述说:“周从这桌走到那桌,不停地与客人们碰杯,交换微笑……他特地给卓娅的母亲鞠了个躬。卓娅是每个中国青少年知晓的苏联英雄。”
  当晚,萨特与波伏娃来到长安街。平时安静的街道热闹非凡。故宫红墙边的人行道上,许多小商贩摆起了摊子:卖大碗茶,卖水果。他们还看到了排练的彩车。
  10月1日,萨特与波伏娃等作为贵宾走上了观礼台。波伏娃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就站在他的画像下。他像平常一样,身着灰中带绿的上装,戴着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他不时取下,向欢呼的人群挥舞。”
  她写道,在长达4个小时的活动中,游行的人们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成就。彩车上是火车模型、发电机、联合收割机,甚至还有水果和小麦等。队伍中的人们看起来非常快乐———他们或微笑,或放声大笑。在中国呆过很久的新西兰记者艾黎问波伏娃:“你能说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吗?”波伏娃据自己的观察认为,这是装不出来的。人们在欢庆节日,因为他们想要欢庆。
  作为哲学家的波伏娃说:“在这些脸庞上,你看不到奴性,在他们眼里,你也看不到空洞的注视,你看到的是情感。”人群中发自内心的欢乐,感染了外国友人,这些各界名流表现得很克制。他们一边观看活动,一边偷瞥其他外国人。当萨特和波伏娃听到波兰物理学家因菲尔德的话时,才知道大家都被感染了:“当你看到这些,你再也不想做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了。”波伏娃认为:“新鲜就是进步中的中国的显著特点。这种新鲜不时给予人类生活雨后晴空的亮泽。”
  当天晚上,萨特与波伏娃被邀请到天安门观看焰火。因为是作家,他们与茅盾夫妇被安排在同一桌。除去彼此间交谈外,他们都注意到正在向大家问候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东也是一样地问候每桌的朋友,他信步从容。中国领导人最迷人之处,就是他们毫不做作。”
  当然,萨特和波伏娃也看到了中国人的一些毛病,不过他们更愿意以另一种角度来解释它:“中国几千年来都有吐痰的习惯,他们觉得在公共场合吐痰很正常,即使在十分正式的谈话中,就像我们经常拧鼻子一样。如果我非得挑一件我在北京最常见的典型物件带回家,我会选择痰盂和热水瓶。”
  有一次,波伏娃与女作家丁玲共同进餐。当波伏娃看到丁玲工作台上有支画笔,便问她是否在作画,但丁玲只笑笑,什么也不回答。其实,这在中国非常正常,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但波伏娃不太理解,因为在她看来不够礼貌。
  几位受到外国友人直率性格感染的中国人说:“我们有时不知道怎样表达内心的情感。人们常说我们中国人就像热水瓶,外面冷,里面热。”这一点,萨特和波伏娃也有体会。波伏娃认为:“中国人平易近人,能与我们建立牢固的关系。”
  1955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刊发了萨特《我对新中国的观感》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萨特这样来表达他看到的中国发展速度:“这个伟大的国家正不断地在转变。当我到达这里的时候,我那些从中国回到法国的朋友所讲的情况已经不再完全正确。”
  确切地说,在当时,萨特和中国,彼此都是陌生的。对于这次访华,萨特除了在11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我对新中国的感受》,以及在法国《观察家》上发表《我所看到的中国》以外,只接受过一些专题采访,而没有多作评论。
  从另一角度来说,萨特的部分作品,包括《墙》、《房间》,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陆续被译成汉语。但了解的人毕竟有限。50年代,存在主义思潮在国际上的声誉虽有所下降,鉴于萨特与苏联的微妙关系,中国仍然对他抱有友好态度。因此,我们可以想见,在当时的国人眼里,萨特更多地是一个“革命者”,而不是哲学家、思想家和作家。相传萨特在北京与茅盾等人会面时,由于不了解彼此的作品,只好谈论美食。
  对于萨特而言,这45天的中国之行,也许只算得他访问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段插曲,既不比他与前苏联的复杂纠葛,也不比他在古巴演讲的激昂澎湃。他大概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个遥远的中国,将会有整整一个80年代的年轻人把自己当成了精神的依托。他们反复体味“他人就是地狱”、“自我选择”、“我们是痛苦的,因为我们自由!”。长久以来,恐惧、孤独、失望、厌恶第一次宣泄而出。他们充满悲观,又渴望自由。他们试图弄清楚“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试图读懂艰涩的“存在与虚无”的内涵。
  有趣的是,二十年以后,这一代人中有不少人不约而同地声称当年“错爱上了萨特”。青年时代的激情难免缺少理性和明智,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斜视”而让人不易看透的萨特。更有人说,进入90年代以后,萨特在中国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被“打回了原形”——打回原形岂非是针对妖孽的说法?
其他文献
从毛线个体户到国内户外广告业的霸主,贺超兵用了十二年。  1994年底,贺超兵以其著名的“快半步”策略涉足户外广告领域,创立了大贺企业。短短五年间,他带领大贺人开垦15%的市场占有率,使客户的全国性户外广告投放成为可能。  进入广告业之前,贺超兵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毛线商人。1994年,南京一家加油站找他做标识,贺超兵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做了三十多个方案。虽然对其中一幅很满意,对方却迟迟不付款,并提出
期刊
书画家董寿平先生以其高尚的人品、丰厚的学养和精湛的书法造诣,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敬重。也许是受恩师董寿平的影响,王兴虎对“四君子”中的竹情有独钟,为看董寿平画竹,又怕打扰恩师,王兴虎曾在寒冬腊月伫立在董老窗前达数小时,此事让董老感慨万分。数十年寒暑,师徒二人成了忘年之交、莫逆之交。在董老逝世前的日子里,王兴虎一直陪伴其左右,悉心照顾。董寿平弥留之际,仍惦念着王兴虎,爱徒的无欲无求,让董老带着慰藉溘然长
期刊
阎振堂:笔名长通、印真、陶然等,1935年9月生,山西文水人,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    十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如约来到阎振堂的家中,利用他写材料之前两个小时进行采访。一进房间,我们便被一股淡淡的香气包围了,是花香——阳台上,大大小小的植物正在夏日的阳光里恣意地生长、绽放;不只是花香,还有墨香,那是从书房里飘出来的陈玄(古时绛州所产之墨)所特有的味道。若有若无的香气中
期刊
1927年1月中旬,一张大字报贴到了南京晓庄的村头。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踮着脚的,指指点点的,喜笑颜开的……  原来,这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内容如下:  培养目标:(一)农夫的身手;(二)科学的头脑;(三)改造社会的精神。  考试科目:(一)农务或木工操作一日;(二)智慧测验;(三)常识测验;(四)作文一篇;(五)五分钟演说。  本校准备:(一)田园二百亩供学生耕种;(二)荒山十里供学生造
期刊
2005年4月7日,世界粮食计划署向中国提供的最后一批小麦运抵深圳港,对中国长达25年的粮食援助就此划上了句号。    粮食问题是中国的老大难,大家都很熟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那句话:“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粮票的日子    1949年以前,中国连年战争,农业生产大受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有所发展,但农民远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跟需求的增长比起来,粮食增产幅度很有限
期刊
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梁启超    晋商因为抓住机遇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富甲海内,人人敬重;500年辉煌之后,晋商又因为没有抓住机遇,失去了继续发展、再造辉煌的可能。    走出杀虎口    走西口走的就是杀虎口。  在雁门关以北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个叫歧道地的村子,村边有两条路,一条
期刊
“山西人具有卓越的商才和大企业精神,有无比优越的计算智能,有发达的数量意识和金融才华”,认为“中国人好比犹太人,而山西人更像犹太人。”    东界太行,西有吕梁,北亘恒山,南耸中条,中立太岳,山西春秋时期为晋国,故称晋,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  称山西“海内最富”的是龚自珍。中国乃泱泱大国,几十个省,为何说财在山西?  所谓财在山西,指的是从清初康熙年间到清末光绪年间的300多年时间里,天下财
期刊
身份的斡旋    为什么偏偏是朱棣文,这个没有什么政治经验的学者成为奥巴马政府的能源部长?他身上的什么特质让奥巴马宁可忽视他缺乏政治经验这一点,也要将其纳入麾下?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的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演说中向选民们许诺,他当选后,要促进执政团队的多元化,推动多元族群的和谐,为美国社会的变革共同努力。因此,朱棣文被任命,被看做奥巴马向选民兑现诺言之举,也是奥巴马开始推行“促进执政团队
期刊
同仁堂不愧为天下中药第一堂,344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年龄还长107年。    江湖郎中的理想    唐末,一个叫做乐仁规的太医令因避祸迁居至浙东,以其医术代代相传。传至明永乐年间的乐良才,已经是浙东一带小有名气的铃医(走方郎中,又称走方医、草泽医,指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又称“铃医”)。  大凡盛世,人口多向城市流动,乐良才所处的便是这样的时代。在家乡小有成就的他,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便举家迁至北京
期刊
晋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有个富商在北京开票号,兼营一家当铺。一年,有个外省人在他附近也开了一个当铺,为了把对方挤走,他每天都拿一个金罗汉去典当,一直典了3个月,使得对方当铺不得不关门,这个富商就是纵横中国500年的晋商的一员。  岁月悠悠,留不住过客匆匆,经历了5个世纪,晋商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今,我们已无法看见他们当年的辉煌,只能推开一个个大宅门,去窥视一下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