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产业精神的源头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胡塞尔现象学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即是“还原”,只有进行“还原”,排除各种预先存在的设定,才能使我们直面事物的本身,看清事物的本质。本文即以汽车产业为例,尝试对其所蕴含的产业精神进行现象学还原分析。
   【关键词】现象学;还原;汽车产业
  Trace the Source of the Spirit Industry
  ZHANG Rui
  (School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41)
   【Abstract】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Husserl’s Phenomenology is“reduction” ,use“reduction” we can eliminate pre-existing and make the fact to the things , see the true things . This article take automotive industry for example And try to make clear the spiri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by the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reduction .
   【Key words】Phenomenology;Reduction;Automotive Industry
  
  我们知道,产业精神因为结合了产业所涉及的经济学、社会学范畴,又兼及意识层面问题的讨论。因此,需要我们采用一个全新的视角、一种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
   1.理论背景
  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20世纪的一种主要西方哲学思潮,现象学的内容除了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点是克服以亚里士多德的“个体的形式问题”和“现象的本质问题”为最初形态的二元论困境。其理论背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康德试图超越唯理论和经验论之争所做的努力。
  (2)布伦塔诺的经验主义心理学式的“意向性”理论。
  (3)弗雷格和罗素的数理逻辑。
   2.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现象”这一称谓在现象学中所指的既非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客观事物的表象,也不是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在胡塞尔看来,我们所见的经验事实是靠不住的。他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例如,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立方体时,我们获得的是关于这一立方体的不同外观的影响,按照传统思维的观点,我们通常会认为这些所获得的关于这一立方体的知觉都是那个立方体的种种外观,但胡塞尔却明确表示,必须要摆脱这种非反思的、常识的看法,因为知觉并不能以其连续的侧面图形告诉人们有关立方体的真实的本質。所以他认为应该采取另一种方式进行分析,即我们应当在脑海中中止对这一客体存在的信念,而是通过集中精力于具体现象,直观其本质。这种暂时“中止”对客体存在的信念的态度和方法,就是“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也就是说从感觉经验返回纯粹现象本身。简单地说既是把外部世界“加括号”,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其失去作用。具体做法就是,就是主体先把立方体看作不存在,以便能专注于自身的经验和对这些经验的体验。
  “这种方法和这门科学的职能在与,为一门严格的科学的哲学提供原则性的工具,并且通过始终一贯的影响所有科学有可能进行一次方法上的变革。”[1]现象学对于避免心理主义先入为主的概念对本质事物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步骤:“①一般“现象学还原”,即“悬置”。② 本质还原。③先验还原” [2] “悬搁”和“还原”并不是完全相同,他们之间还是有区的。“‘悬搁’是一个表示对一种朴素的形而上学态度的突然悬置,它最终可以被比作进入哲学的大门。与之相对,‘还原’是一个表示我们对主体和世界之间的相关进行主体化的术语。这是一个引领我们从自然领域回到其先验基础的漫长而困难的分析过程。”[3]
  胡塞尔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追寻事物的本质,但他没有在意向性意识的现象本质处停住,而是进一步走向了主观的领域。这样,现象学就达到了遭致广泛非议的“先验性还原”阶段。按照他的说法:头两步的还原可以使我们从事实的经验普遍性向本质普遍性进行推移,而最后的“先验性还原”则是从现象中根本排除事实性。
  前面对现象学还原做了一个浅显的介绍,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具体的运用。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分析对象是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之所以存在,依赖于它的存在方式、它的场域、它的世界。总而言之,依赖那些不在场的东西。在此物的显现中,在场与不在场始终是动态的关联的,而且使此物得以显现的本质始终先于我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从现象学角度进行分析,那些表面上看来互不联系的对象,实际上可能处在一个隐蔽的场之中,只有把握住这个场,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这个对象的是其所是。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因为一切的现象始终都有一些预先被给予好的本质。因此,现象学的使命就是去寻找这些本质,从而直面事物的本身,发掘事情的真相。由于现象学思想的路径是对“预先”的发掘,因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反思性分析。在这种反思中,现象学如同逻辑分析和经验概括一样可以提供新知,而且,现象学所提供的新知严格意义上并非“新”知,相反倒是“旧”知,是我们所忽略的、所没有认识到的事物的本质。但是,因为这个内在固有的“旧”知始终处于隐蔽状态,所以发现它却是异常的艰难。正如柏拉图所认识的,一切真知识都只能是通过“回忆”才能得到。而所谓的“回忆”,指的也就是知识事先以某种方式为我们所知但我们又不自知(即遗忘)。所以回忆也就是把预先给予的但又处在隐蔽状态的东西,明示出来。
   3.以汽车产业为例的产业精神研究
  胡塞尔:“哲学方法—这里指通向认识真理的一条道路,一个过程。”[4]的确,通过哲学的思考可以为我们直面事物的本身、认识事物本质搭建一座桥梁,提供一条道路。回首人类发展的历史,无数发明创造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研究好这些发明创造背后蕴含的本质精神,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据。因此,在这里选择最有代表性汽车产业,尝试对其所蕴含的产业精神进行分析,追溯产业精神的源头,指导我们更好的进行研究。
  我们知道,早期的车就是一种生活、生产工具,车在刚开始出现时是指用轮子在地面上行驶的交通工具,我们可以通过甲骨文中对车的记载来进行初步的了解。如下图:
  图1-1 甲骨文中车字
  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象形文字所展示的是古代的车,它主要由轮、舆(车轿)、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等部件组成。
  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车,出现在公元前3300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考古专家在乌尔(Ur)国王巴尔基的坟墓发现了绘有苏美尔战车的镶嵌画。在画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车身、车轮。可见,车在当时已经开始使用了。
  图2-1 苏美尔战车
  在佛罗伦萨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历史上的第一辆自我推动的“汽车”,这辆汽车根据达·芬奇所记录的设计草图组装而成。它以发条牵引为动力来源,最初计划用于在重大典礼上制造特殊效果。
  图3-1 达·芬奇设计的汽车模型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苯茨(KartBenz)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苯茨专利机动车,这是一辆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它已经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自此,现代的汽车产业已经基本形成。
  图4-1 苯茨专利机动车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实验性的发明,而是转变为关联产业最广、工业技术波及效果最大的综合性产业。福特、通用、宝马、奔驰、丰田、本田等汽车产业领域内的巨头相继崛起,引领起汽车产业一轮又一轮的进步,现在的汽车已经与古人所使用的车有了天壤之别,但从汽车产业的发展之中,从车的演进历史之中,我们能否发现一些不变的东西;能否从中抽取出汽车产业所蕴含的精神呢?
  现象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解蔽,体现在产业哲学中即是抛弃传统观点、思维模式的束缚,直接面对产业本身。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进路,即在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去分析产业哲学中的问题。使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要求我们突破自然主义思维、现成性思维等思维定式。因为自然主义思维、现成性思维把许多东西视为“理所当然”,对其之“所是”不予置评。所以我们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悬搁”的方式,打破这种“理所当然”,对原本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进行本质还原,找出它之中预先被给予的东西、意义结构等等。
  对于汽车产业来讲,现象学的方法要求我们抛弃一切经验的影响,直面这个产业本身,这就需要我们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将自己置身于各个汽车产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面对汽车产业本身,进行反思性分析。
  针对汽车产业产业精神的具体分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从众多的产品中还原出人们在生活世界中可以原本地和直接地感知的具有奠基性的,最源初的“人造物”这一实事本身。通过对从古至今众多的汽车产品的悬置,得到一个我们能够直接感知的、具有奠基性的“人造物”的概念。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早期的战车、馬车,还是现在的先进的汽车在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由轮、舆等基本元件构成的技术人工物。也就是说,这些就是最初的“人造物”的基本构成。
  进行完这一步的还原之后,我们还要进行下一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次还原。我们要从“人造物”本身追问出制作它们的最源初的想法。具体说来就是要从人的思维方面进行还原。从各种主观的、相对的产品中还原出“人造物”的实事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它只是我们整个研究的起点或基地,我们需要在这一起点或基地上做进一步的还原,还原出在人造物的背后所隐藏着的生活世界,以及组成这一世界的各种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在第二次还原中不仅要悬置人造物身上各种现成的、无历史的属性和结构,而且还要悬置对人造物的各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信仰。这样做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人造物之中的“隐蔽之物”、“非开启之物”。“让看”等于“去蔽”:去掉遮蔽在人造物身上的一切物化的外衣。[5]让我们看到隐藏在人造物背后的,人造物之所以得以生成的各要素和关系。结合到汽车产业实际,这种“人造物”被制作的最源初目的是为了与自然抗争、放大人类手与脚的功能,因而我么可以将其归结为满足自身需要的意识。相应地汽车产业所体现的产业精神可以概括为:制造“人造物”以满足自身需要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78..
  [2]邓晓芒.胡塞尔现象学导引[J].中州学刊,1996,(6):67-69.
  [3]丹·扎哈维.胡塞尔现象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44-45.
  [4]倪梁康.现象学的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8.
  [5]倪梁康.现象学的效应[M].上海:三联书店,1994:196.
  
  作者简介:张锐(198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哲学,曾参与广东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研究。
其他文献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教学中,部分老师缺乏重视,教学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没有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没有注重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结果是少数学生理解了,但部分学生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学生如坠云海。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掌握“把”、字句、“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改成转述句”。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思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语文,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等诸美于一体。语文本应是最吸引学生的,可现实却相反,学生不容易感受到语文之美,普遍不喜欢学语文。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难受。要
【摘 要】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它的异化现象所带来的危害也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本文通过对技术异化现象出现的问题从文化生活、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两个角度进行探寻,通过进一步反思指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技术异化;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     1.技术异化现象的概述  我们都知道科技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改造自然、改
【摘要】中职美术是一门轻松、充满魅力的学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是现在中职美术教师需要去及时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中职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优化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要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对传统中职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优化,通过创设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对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教学,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育,对高中生的古典文学修养,有比较好的帮助。对高中生实行古典诗词美育教育,是新
【摘 要】鉴于ZigBee 技术适合用于数据采集系统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ZigBee 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着重探讨ZigBee 节点的硬件设计及其组网设计。并详细讨论了基于CC2430 芯片的数据采集节点的硬件设计方案,组网设计中的协调器建立网络、节点加入及脱离网络的设计方法,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搭建温度采集ZigBee 网络的实验,证明新方案能取得良好的通信效果。  【
关于中国学生课业沉重的描述已经无须多言,这对于家长、学校、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他们一方面都会在口头上反对,但私下里却对学生课业沉重处于一种欲拒还迎的微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