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柠檬困境”中的市场主体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明显,这既与农产品本身的特征有关,也与农产品生产者素质有关;既与农资经商有关,也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不健全相联系;既与消费者搜寻成本有关,也与政府监管错位有关;这些都促成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柠檬市场。从参与农产品市场主体角度出发,分析造成农产品“柠檬”市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柠檬困境;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2-0065-02
  一、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困境
  信息不对称理论起源于哈耶克的信息不对称思想,斯蒂格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搜寻成本”的概念,阿克洛夫在“柠檬”市场模型中开创了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农产品“柠檬困境”,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买方在不了解质量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压低价格保证自己不会在交易中受损,而卖方为了保持最低利润,会出售劣质产品,结果好的商品逐步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取代好的商品,最终导致农产品市场中都是劣等品,形成那个一个巨大的“柠檬困境”。
  二、农产品“柠檬困境”市场主体分析
  (一)农户
  农产品生产,少不了各种农资要素的投入。农户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成分、性能了解甚少,也无力了解;同时,目前农业生产资料多以增产为目标,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功能较少,甚至对农产品的质量还会有很大的损害,而这些污染和危害只有通过专门的技术和仪器才能检测出来,农户在购买时很难了解其性能,因此农户往往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判断,用哪种药、哪种肥更经济实惠,而并没有科学的知识来指导;在很多农户看来只要是可以增加产量的生产资料,就是优质的,至于有多少农药或者有毒成分残留在农产品中,只要不会明显影响到农产品的价格,他们一般并不在意;而且分散的小农生产经营模式也使信息的搜寻成本变得相对较高,很难搜寻到关于农资性能的相关信息;单个农户也根本没有积极性去搜寻相关信息。这些都造成了农户与农资经销商的信息不对称。
  (二)农资经销商
  农资经销商获得的关于农资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比农户更快更准,这就造成了农资经销商与农户之间关于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单个农户没有能力及时获得信息的时候,农资供应商没有利益驱动去传递劣质农资的信息,他们选择千方百计地掩饰其真实性能,甚至片面鼓吹,导致文化知识少的农户,对农资的了解严重扭曲,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三)农产品加工者
  农产品加工者要想了解到所购原材料的性能,就需要加大自身搜寻力度,但是该信息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同类加工者搭便车的行为较严重,故加工者也一般没有搜集该类信息的积极性;农户与农产品加工者进行交易时,农户对于农作物种子或禽畜品种的选择、培育、化肥、农药的施洒、种植或饲养的方式,对疾病的检测及防治水平要更加清楚,这些方面也构成了农产品隐藏的内在质量信息,农产品加工者仅仅只能通过农产品的外在特性如外观、颜色、新鲜度等进行质量判断,造成了中间商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中间商
  中间商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然后销往各批发市场,再经各零售商,到达消费者手中。其关注的主要是品质状况好、价格低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取较高的收益;并不关心生产环境有无污染,生产过程是否科学,用药是否规范。对农产品品质性状的判断无非是通过外观,或者通过夸大宣传等手段诱导或者欺骗消费者,导致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五)政府
  农户自身不会监管自身,政府监督成本太高,导致生产监管环节失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小农户为主要生产单位,生产分散,品种多,政府部门虽然能够检测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是面对小农户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实施完全监管的成本非常之高,难度极大。政府对非认证农产品的管理仅仅是定期检查或抽查,这种管理方式覆盖面小,随机性强,以致于政府基本不了解这部分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工环境、投入品使用、原料使用等生产加工条件,而且对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添加剂滥用、霉变过期等情况了解很少。
  (六)消费者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为内在品质,消费者很难从外观识别,也很难从消费后感知,到底是否安全不能得知,消费者盲目追求农产品的外观品质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农户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违规种植,在生产中使用廉价高残农药、兽药,从而提高价格,获得利润,而消费者很难了解这些内在品质的信息。加上农产品供应链比较长,收购者关注的是利益能否更多更快的实现,而对农产品内在品质缺少关注,加剧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农户素质
  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素质,不仅要提高他们掌握农业科学积水的水平,还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知道农产品生产者也是一种职业,他们的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自己的收入,也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对他们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掌握较新的沟通和信息传播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知晓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从而指导自己如何种植和经营农产品;对他们进行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知晓农产品经历了哪些环节,跳出自己“生产者”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配合下游的环节,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链,减少信息不对称
  组织化生产有利于农户之间的相互监督,提高组织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农业经济组织,不论是专业协会、合作社还是龙头企业或者专业市场的基地,它们通常负责从农业投入品的购入、使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储藏、运输及销售全过程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这些经济行为一般都是以组织的名义统一完成,因此任何一个成员的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利益。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将极大地加大农户之间相互监督的积极性,毕竟事后的惩罚并不能弥补成员之前的损失。   (三)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减少交易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农产品市场准入,是指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进入市场程度的许可。只有那些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经营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标准的农产品才能进入市场,以此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顿力度,规范市场管理,要建立农产品生产者的备案制度,建立入市凭证和销售凭证制度。有效缓解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市场销售环节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健全法律法规,要重“监”轻“管”
  政府部门联系着农产品市场的各个主体,每一个主体实际都在政府的监管之下。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市场规则制定出来之后,各个市场主体在规则框架内操作,如有违规,政府就会采取惩罚措施;这时候政府不是参与管理,而是监督各个市场主体,使其都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减少柠檬困境的程度,保持整个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高效化。
  (五)建立透明化的公众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传播的透明度和速度,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
  建立透明化的公众信息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登录这个信息平台查询农产品信息,包括生产过程、加工环节、销售环节、配送环节等等信息;通过立法强制农产品信息优势主体向信息劣势主体(即消费者)提供信息,这种制度能够以最低的代价增加农产品消费者的信息拥有量,从而增强消费者的决策能力和权利效率。
  (六)降低消费者消费风险,树立消费信心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信息的获得来自媒体,而不是来自农业部、卫生部等政府部门。通常情况是媒体报道出来后,相关部门才出来解释,很少有政府及时进行信息通报,而越来越严重的炒作导致很多没有质量问题的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无辜受损。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畅通的风险交流制度,在发生农产品事件时,尽快向公众解释情况,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冉文江,冯俊文.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化进程的完善[J].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2004,(2):85-86.
  [2] 彭泰中,廖文梅.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农产品市场风险研究——从农民承担的风险视角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5):8-11.
  [3] 张红霞,陶建文.中国农产品的“柠檬”困境及其对策——浅议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2):
  63-66.
  [4] 夏红玉,李玉海.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农产品市场——基于柠檬模型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10):26-30.
  [5] 杨敏,周耀烈.物联网视角下农产品流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1,(4):11-14.
  [6] 孙小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重复学习、空间距离感、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式等影响了《纲要》课教学效果。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浙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194-02  一、问题的提出  “05方案”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极受社会关注的群体。通过对云南财经大学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搜集大学生消费水平、程度以及偏好等信息,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找到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并为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提出建议,为青年一代树立榜样。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影响因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逐渐高亢。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过程注重的是城乡一体化,其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同时要有产业作为支撑,这就离不开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持。因此,通过阐述金融支持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在校大学生一直是新形势下参加社会实践的中坚力量,在下乡传播先进文化与积极参加服务劳动的同时,也是作为对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的一种锤炼与实践教育。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培养,促进了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与社会生活接轨,帮助其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  关键词:高校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
期刊
摘 要:概念语义学关注说话者内在的心智表达,是对语义表达的另一种研究方法。概念结构是其理论核心。对概念结构的研究已经成为概念语义学研究的核心。然而只针对某一概念元的研究凤毛麟角,对某一特定概念元中特定变体的研究几乎为零。通过以[STATE]概念元中BE变体作为研究对象,重新解析其内部结构及层次,进而重构BE变体,解决概念语义学中[STATE]概念元BE变体内有争议性问题,明确BE变体内BE类动词的
期刊
摘 要: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可以实物计量为基础和起点,借助现有市场价格机制,结合国家、地区或当地具体情况建立实物账户估价指标体系,有机整合实物账户与价值账户,全面描述包括具有隐性经济价值在内的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账户和/或价值账户变动情况。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实物账户;价值账户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265-02  国外针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社区旅游的开发研究中,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但仅仅考虑社区旅游开发是远远不够的,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研究内容。因此,将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与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强调社区参与、社区居民利益分配问题、和谐社区建设更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典型案例的社区旅游开发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就是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的。  关键词:社区旅游;社区参与;社区建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法治建设是在一种缺少社会根基的状态下行进的,因而权力一直难以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已面临着思想观念的价值撕裂、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错位运行、社会冲突的随机性迸发、扭曲的拜金功利心态等困境和危机,因此,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推进“和谐中国”“法治中国”的建设,就需要以培育法治的社会根基为立足点,重建价值观体系,重塑体制机制,重组社会结构,塑造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能源消耗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分析我国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定性分析和使用Eviews软件将相关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后,得到初步的模型。对模型及其经济意义进行检验及修正,使得模型通过了异方差和自相关的检验,最终得出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与可供消耗的能源量和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关性较强这一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耗;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检验;
期刊
摘 要:通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探讨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指出在现行的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混合模式下,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有两种不同的效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资金成本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会改变制度约束从而抑制消费。根据2012年中国省际横截面数据实证分析说明,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负面影响,说明人口老龄化可能已经开始削弱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