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感恩边际效应”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次为某人提供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就会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你应该为他做的;而当你不能继续提供这种帮助时,他就会对你心存怨恨。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感恩的边际效应”。即:在受到帮助的人心中,对提供帮助的人的感激会随着帮助次数增多而递减,递减到一定程度时,受助者就会坦然地接受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在教育孩子时,这样的情况也存在——
  一、“凭什么让我多付出劳动?”
  阿梅是某市某公司的企划部门经理,近来工作十分繁忙,正在做一份关乎个人发展的企划书。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年迈的父亲中风卧病在床,母亲因为照顾父亲也累病了。阿梅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实在不能两全,就跟弟弟阿城商量,希望阿城这段日子多照顾父母一些,等自己做好策划书后再替换他。
  阿梅兄妹三个,她还有一个妹妹阿敏。阿敏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国家科研部门工作,近期正在進行一项重点项目攻坚研究,没有时间回来照顾父母。
  弟弟阿城自小被父母惯着,不知道努力,最后上了一所职业中专。毕业之后,父母托人把他安排到了市文联办公室工作。因为没有专长,领导就让他做一些收发文件、整理资料的活儿,平时工作比较清闲。
  阿梅万万没想到,弟弟阿城竟然不同意,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都是父母所生,要照顾父母也该兄妹三人轮流照顾,凭什么让我多付出劳动?”
  阿城的话深深地刺痛了阿梅的心。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都处处依着阿城,也经常跟阿梅和阿敏说,家里就阿城最小,你们要让着他,所以阿城买房、买车以及结婚等这些事情都是父母花费。阿梅和阿敏从来没有埋怨过父母,弟弟结婚的时候还都主动拿出几万元给他办了一个比较体面的婚礼。可如今,阿城说出这样的话,阿梅真的没有想到。
  阿梅没敢跟父母提及阿城说过的话,她很是不解:为什么父母最疼爱的弟弟竟然这样无情呢?
  二、“这是我的红舞鞋,必须给我买!”
  冉女士刚从公司下班,顺路把女儿甜甜从幼儿园里接出来,然后走进超市准备购买些大骨头给婆婆炖汤。她正拉着女儿的手急匆匆地往前走,突然感到女儿试图用力挣脱自己。回头顺着女儿的视线,冉女士看见了一双镶嵌着蓝色蝴蝶的红舞鞋。
  甜甜是冉女士和老公阿松两人的掌上明珠,夫妻俩对孩子疼爱到极致,女儿要什么便给什么,一切都满足她。而甜甜也非常聪慧机灵,对舞蹈特别感兴趣。为了培养女儿在舞蹈方面的才能,冉女士给甜甜报名参加了少儿舞蹈训练班。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她就给女儿买了十几双舞鞋,光是红色的就好几双。
  今天情况有些特殊,冉女士要赶紧熬汤给婆婆送到医院,然后加班做文案,所以心里着急,就轻微地用力拉了拉女儿,意思是提醒女儿跟着她离开。可是,甜甜站在原地不走,还用抗拒的眼神瞪着妈妈。
  冉女士明白女儿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信息,她想得到任何东西时都是这种誓不罢休的眼神。
  冉女士有点儿生气,不免加重了语气说:“甜甜听话,快走!妈妈回家要给奶奶炖汤,晚上还要加班呢!”
  没想到,女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是我的红舞鞋,必须给我买!”
  冉女士十分尴尬,情急之下生气地呵斥女儿:“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家里不是有很多双红舞鞋吗?”
  冉女士的话音没落,甜甜突然坐在地上用手捂着眼睛哭闹得更凶了,气得冉女士忍不住在她背上拍了一下。结果甜甜竟然在地上打着滚儿哭喊起来,引得周围的人都来围观,还纷纷议论:“这孩子不是她亲生的吧?”冉女士更加尴尬,只好匆忙买下那双红舞鞋,抱起女儿逃也似的离开了超市。
  三、满足逆反的危害
  歌手丛飞和孙俪也有让人非常感慨的经历。
  丛飞短暂一生参加了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元,资助了183名贫困学生,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终年37岁。而就在他家徒四壁、生命垂危的时候,那些他曾经拼命工作省吃俭用资助的人,却还在向他伸手要钱,态度冷漠而强硬。
  孙俪也很憋屈,因没有满足多年资助对象为了换好手机和谈恋爱而花钱的要求而被诽谤。
  这种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叫“感恩边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叫“满足逆反”。
  阿城为什么缺乏对父母的关心?就是因为他习惯了父母给予他的物质满足!甜甜为什么必须得到红舞鞋?就是因为她的要求从来都没有被拒绝过!阿城和甜甜的表现和乞丐的心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减少(或得不到)满足带来的心理逆反反应。
  满足逆反会给提供满足者(主体)和被满足者(客体)双方带来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尤其当客体是受教育阶段的孩子时,对孩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这个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满足逆反弱化孩子能力。本来孩子是具有能动性和发展性的人,但是一味地给予满足就会降低孩子积极主动探索的愿望,削弱孩子的智慧和意志力,将孩子的积极主动因素转化为消极被动因素,限制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第二,习惯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就是放纵孩子,助长孩子自私的人格发展,孕育孩子贪婪的人性。在孩子的意识形态中,满足我的需要或者顺从我的意愿是家长应该的,因此接受起来心安理得,天经地义,固化了孩子不合理认知,导致他们不懂得感恩也不会感恩。
  第三,习惯满足使孩子养成的价值观念必将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存在冲突,影响孩子人际交往。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遵守两个原则:一是相互性原则,指相互重视与支持;二是平等性原则,即交往双方期望建立平等的关系并感到安全、放松和尊严,在这两个原则交往中的孩子才能感受到平等,并懂得尊重。而父母习惯满足孩子则打破了这两个交往原则,使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认为“我”始终是满足的对象,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我”的利益,乃至轻微的得失就可能引起他们较大的防卫反应。
  四、实施建议:教育孩子要有所给予有所不给予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疼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和职责,但是,家长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形同亲手栽种罂粟花,让孩子变得无情无义。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有所给予有所不给予,给予要讲究条件和技巧。
  1.引入公平价值意识和感恩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人,家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就应该感恩。在生活细节中,父母每次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都要求孩子有精神层面上的感恩回馈,或者用恰当的劳动表达感恩——这绝不是难为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建立起付出与回报的公平观念。
  2.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如果确实并非急需的,一般不要当下满足。延迟满足是一种教育策略,主要通过给孩子留有一个期待的空间,在这个期待过程中孩子一定会产生思考:什么时候给我?到底还给不给我呢?我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然后,父母要给孩子提出条件,最好是让孩子通过自主劳动或者获得荣誉得到满足。
  3.落实多种奖励方式。孩子的任何需要,如果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和能力获取的,都会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因此,家长在落实奖励措施时,尽量丰富奖励形式。比如,学习成绩进步给予几朵小红花,在外面做了一件好事奖励几颗星星等,然后把孩子获得的小红花、小星星等兑换成孩子喜欢的玩具或学习用品。这些小措施往往能产生大作用,让孩子体验到来之不易的真正含义,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4.条件限制。不是任何要求都给予孩子满足,要采取有条件性的给予。即便是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也要让孩子明白满足其要求的理由,或者对满足要求提出适度的条件。如,我们给你买了这双名牌运动鞋,是因为你在体育运动方面非常出色;你得到这双运动鞋之后,自己要保养好它,并坚持运动等。这样的条件孩子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我放学回到家,刚推开房门,就听到表妹喊:“哥哥,快来帮我看看这道关于利息的数学题!”于是我走过去,让表妹读了一遍题,引导她从题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列好了方程。她開心地说:“谢谢哥哥,你真棒!”忽然,一阵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走进厨房,是姑姑在做饭。我从小跟着姑姑长大,她非常勤俭节约,一枚小小的硬币在她手中也能发挥大作用。姑姑很爱劳动,在她的影响下,我和表妹不浪费一分钱,绝不做败家子,我们还经常参加
9岁的琪琪是一个特别聪明好学的女孩。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她的学习成绩不错,课堂表现也很好,老师都说她思维敏捷、热爱阅读。  然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随着学习难度加大,课业负担加重,琪琪学习上出现了状况:面对大量的选择题时,她总是非常纠结,每做一道题都是迟迟拿不定主意,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甚至到了考试的时候她会把大量的选择题空着不做。  琪琪的妈妈说,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出选择时,琪琪也经常表现得十分纠结,
问:作为家长,我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非常欣喜,也不吝啬对他的夸奖。但很多时候我感觉我的夸奖很无力,孩子的反应也不好,不是冷漠地扭过脸,就是默默地低下头。总之,没有一点备受鼓舞的样子。是我的夸奖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还是别的原因,我百思不得其解。  程翔  答:儿童教育研究发现,赞美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的。  研究者让不同的儿童解数学题。解完一组题后,研究者给了每个孩子一句反馈。对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智
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市。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佐治亚大学进修。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研究,对青少年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著作有《角色理论研究》《差
认 识麦克是因为学网球。他说他的儿子汤姆5岁开始打网球,现在已经开始参加欧洲的网球赛事了。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体育在国外孩子的成长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麦克告诉我,西班牙总人口4000万,个个都是体育迷,运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一样,没有人会考虑为什么要吃饭。让儿子学网球是为了培养他对体育的兴趣,使体育成为孩子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麦克说,西班牙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
中国妈妈很辛苦,但是有些时候她们“累却不被丈夫、孩子认可”。下面列举妈妈们的8种累,请你对照一下,看看其中是否有你的影子。如果有,请赶快走出来,不要再做出力不讨好的妈妈了。  第一种累:太勤快,活得太操劳  中国妈妈常挂嘴边的话是:“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拉扯”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养育孩子的操劳与辛苦。为孩子,天不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放学后给孩子辅导功课,深更半夜洗衣服。勤劳朴实是中华民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父亲是一名作风严谨的老军人。在父亲的引导下,兄弟姐妹和谐友爱、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受家风影响,朱军善于用信件与儿子沟通,至今保持着和儿子一个月一封信的习惯。在成长的路上,儿子低调懂事,拒绝朱军出席自己的家长会,并让妈妈衣着朴素出席家长会……  传承家风写信与儿子互动  朱军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7人,父亲是位老军人。朱军17岁参军,在新兵营训
女儿与“富二代”成好友  2015年10月8日下午,女儿媛媛放学回来,脸上有种掩饰不住的兴奋。没等我发问,她上来就是一句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话:“哇噻,牛莉太牛了,简直就是我的偶像!”看着我疑惑的神情,媛媛讲了下午放学后发生的事情。  下午放学后,媛媛骑车往家赶,几个高年级男生骑车嬉闹着横冲直撞,一个粗壮的男生被同伴的车子别了一下,无法控制平衡,一下子撞到了旁边的媛媛。因为惯性太大,媛媛被撞翻在地,书
问:孩子慢慢长大,似乎变得不听话起来。但凡想让他干点啥,就算是为了他好,我们也总得给他谈条件,买个这买个那,否则他不干。对此,我很生气,让他去特长班还谈条件,干脆别去好了,这样我们还省钱。可孩子的爸爸劝我:“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别较真。”但是不较真,孩子学习好像是为了我们似的,这怎么行呢?  杨妮妮  答:首先,谈条件并不是鼓励。  鼓勵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获得成就感,以
“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学校放暑假后,弟弟小坤打电话说他和弟媳要去国外出差半个月,想把女儿小丹送我家让我照看一阵子。我连忙答应,心中不禁窃喜:小丹比我女儿瑶瑶小几个月,俩孩子都上五年级,不在一个学校。但是,小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偶尔数学考不了100分,弟弟一家就紧张得开家庭会议,找原因,定措施;而瑶瑶考到90分,我和老公就兴高采烈恨不能广而告之。我一直想让瑶瑶跟小丹取取经,这回,“学霸”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