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发展到今日,不管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泛在学习”都成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这愈加引起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高度重视,这是新型教育发展逻辑的必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泛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坏境和学习方法,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泛在学习;音乐教育;科技手段;教育资源
近几年,随着课标的进一步深化,音乐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针对现如今音乐课堂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音乐教学活动不再是固定、单一、统一的教学模式,正渐渐向“音乐综合课”转型,目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老师采取更多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与学生共同享用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嬉戏中学习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鉴于这些理念,我们开展了“泛在学习”在音乐学习中的运用和研究。
一、“泛在学习”概念及其特点
“泛在学习”(U-Learning),又称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指时时刻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得所需的任何教学信息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身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展开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
“泛在学习”具有持续性、可访问性、直接性、交互性、主动性、场景性的特质。持久性,应是指学生一直维持在学习状态,并且学习过程应是连续的、无缝的。可访问性,指学生经由信息化设备可以访问到文字、视频、动画等等任何方式的学习数据。直接性,是指学生不论是在哪里,都可以直接从服务器或是从对等校园网中获取信息,通常是及时的,例如,点击学习在线视频即可实现即时观看。交互性,是指学生可以用同步或是异步的方法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实现教学信息交互、学习互动。主动性,应是指当服务器辨识到已注册教学信息的学生迈入所属区域时,能主动发送相应的教学内容,供给该类学生选择,主动提供服务。场景性,应是指教学的情景可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或是所需的知识可以以自然有效的方法被展现出来,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注意问题情境的特点。
二、“泛在学习”在音乐学习中的运用
(1)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预先制作讲课PowePoint课件,通过图象、音响、视频、三维动画等等媒体教育资源,把难点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具体化、清晰化地呈现抽象具体内容,降低教学活动难度。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真正的行动派,让五官全频道接受知识,与此同时进行“多功能”协调和“立体式”的滲透途径,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音乐欣赏课的预习内容,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读书郎智慧课堂、电子书包,以及为学生特意打造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音乐厅”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利用线上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内容涵盖全国乃至全球的音乐厅、剧院等线上资源,让学生通过在线音乐厅就能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地欣赏世界顶级大师演奏的作品。课后还能将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的短视频共享到“云音乐厅”,供学生们一起欣赏和探讨。
(2)在教材内容中的运用。老师将音乐课堂内外的知识与欣赏放到“云音乐厅”,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空间里以多样的方法登入“云音乐厅”展开学习,熟悉教材内容,学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立体化”的实效性,提高教科书利用效率,将有限的课堂延伸为无限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研发“泛在学习网”,以音乐慕课视频教育资源为主,具体内容包含音乐教科书中所有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创建多个音乐主题教育资源,并引导学生们去研发条形码课程,积极表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发学习”“无缝学习”“个性化学习”,形成具有泛在学习特色的现代化音乐学习模式。
(3)在课外活动中的运用。“泛在学习”以人为中心,以学习具体任务本身为焦点的本质,决定了学习实质上是自足或是自发的一种行为。
课外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利用起来,如,大厅橱窗、走廊、植物园、外墙等,构建“泛在学习”课程,展示艺术作品,形成一个“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具有艺术气息的泛在学习型校园。实现让“每面墙说话”“长在墙上的艺术课程”。校园里每个角落都展示着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每件作品,上面附有二维码,只要学生或老师扫二维码,便可以看到想要看到的表演、名曲欣赏等等内容。在教室外墙展示古今中外各种乐器的图片,上面附有二维码,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乐器的介绍,以及听到相应乐器的演奏效果。
创建AR艺术馆,AR艺术馆里收藏有种类丰富AR艺术书籍,利用VR技术开展情景感知的泛在学习,将学习者在物理空间感知不到的自然真实场景在信息空间中呈现,实现物理和信息空间中的场景融合。
每年举办艺术节、合唱比赛、儿童剧展演,让每个学生拥有展示平台。用文艺汇演开启家、校、社区的联动构建“泛在课程”的大门,打破校内与校外的隔阂,将一切可用的线上线下资源汇聚起来,构建学生与家长、教师共同成长的“泛在平台”。每周开展一次个人才艺展演,整个展演是由学生和老师、家长协商确定,并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家长、学校协助完成。将展演视频以短视频形式发送至“云音乐厅”。
教育发展到今日,不管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泛在学习”都成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这愈加引起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所高度重视的问题,这是新型教育发展逻辑的必然。作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体系,“泛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坏境和学习方法,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可是现如今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现需要电子化技术手段、电子化学习教育资源、复合教学策略以及网络支持服务等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撑。令人高兴的是,2020年7月江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研究课题《泛在学习在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已开题。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及该课题主持人,笔者将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更加深入地开展“泛在学习”方面的研究,使得其演变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剑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泛在学习教学模式优势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
【关键词】泛在学习;音乐教育;科技手段;教育资源
近几年,随着课标的进一步深化,音乐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针对现如今音乐课堂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音乐教学活动不再是固定、单一、统一的教学模式,正渐渐向“音乐综合课”转型,目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老师采取更多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与学生共同享用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嬉戏中学习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鉴于这些理念,我们开展了“泛在学习”在音乐学习中的运用和研究。
一、“泛在学习”概念及其特点
“泛在学习”(U-Learning),又称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指时时刻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得所需的任何教学信息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身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展开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
“泛在学习”具有持续性、可访问性、直接性、交互性、主动性、场景性的特质。持久性,应是指学生一直维持在学习状态,并且学习过程应是连续的、无缝的。可访问性,指学生经由信息化设备可以访问到文字、视频、动画等等任何方式的学习数据。直接性,是指学生不论是在哪里,都可以直接从服务器或是从对等校园网中获取信息,通常是及时的,例如,点击学习在线视频即可实现即时观看。交互性,是指学生可以用同步或是异步的方法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实现教学信息交互、学习互动。主动性,应是指当服务器辨识到已注册教学信息的学生迈入所属区域时,能主动发送相应的教学内容,供给该类学生选择,主动提供服务。场景性,应是指教学的情景可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或是所需的知识可以以自然有效的方法被展现出来,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注意问题情境的特点。
二、“泛在学习”在音乐学习中的运用
(1)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预先制作讲课PowePoint课件,通过图象、音响、视频、三维动画等等媒体教育资源,把难点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具体化、清晰化地呈现抽象具体内容,降低教学活动难度。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真正的行动派,让五官全频道接受知识,与此同时进行“多功能”协调和“立体式”的滲透途径,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音乐欣赏课的预习内容,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读书郎智慧课堂、电子书包,以及为学生特意打造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音乐厅”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利用线上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内容涵盖全国乃至全球的音乐厅、剧院等线上资源,让学生通过在线音乐厅就能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地欣赏世界顶级大师演奏的作品。课后还能将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的短视频共享到“云音乐厅”,供学生们一起欣赏和探讨。
(2)在教材内容中的运用。老师将音乐课堂内外的知识与欣赏放到“云音乐厅”,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空间里以多样的方法登入“云音乐厅”展开学习,熟悉教材内容,学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立体化”的实效性,提高教科书利用效率,将有限的课堂延伸为无限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研发“泛在学习网”,以音乐慕课视频教育资源为主,具体内容包含音乐教科书中所有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创建多个音乐主题教育资源,并引导学生们去研发条形码课程,积极表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发学习”“无缝学习”“个性化学习”,形成具有泛在学习特色的现代化音乐学习模式。
(3)在课外活动中的运用。“泛在学习”以人为中心,以学习具体任务本身为焦点的本质,决定了学习实质上是自足或是自发的一种行为。
课外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利用起来,如,大厅橱窗、走廊、植物园、外墙等,构建“泛在学习”课程,展示艺术作品,形成一个“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具有艺术气息的泛在学习型校园。实现让“每面墙说话”“长在墙上的艺术课程”。校园里每个角落都展示着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每件作品,上面附有二维码,只要学生或老师扫二维码,便可以看到想要看到的表演、名曲欣赏等等内容。在教室外墙展示古今中外各种乐器的图片,上面附有二维码,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乐器的介绍,以及听到相应乐器的演奏效果。
创建AR艺术馆,AR艺术馆里收藏有种类丰富AR艺术书籍,利用VR技术开展情景感知的泛在学习,将学习者在物理空间感知不到的自然真实场景在信息空间中呈现,实现物理和信息空间中的场景融合。
每年举办艺术节、合唱比赛、儿童剧展演,让每个学生拥有展示平台。用文艺汇演开启家、校、社区的联动构建“泛在课程”的大门,打破校内与校外的隔阂,将一切可用的线上线下资源汇聚起来,构建学生与家长、教师共同成长的“泛在平台”。每周开展一次个人才艺展演,整个展演是由学生和老师、家长协商确定,并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家长、学校协助完成。将展演视频以短视频形式发送至“云音乐厅”。
教育发展到今日,不管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泛在学习”都成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这愈加引起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所高度重视的问题,这是新型教育发展逻辑的必然。作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体系,“泛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坏境和学习方法,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可是现如今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现需要电子化技术手段、电子化学习教育资源、复合教学策略以及网络支持服务等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撑。令人高兴的是,2020年7月江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研究课题《泛在学习在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已开题。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及该课题主持人,笔者将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更加深入地开展“泛在学习”方面的研究,使得其演变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剑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泛在学习教学模式优势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