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于贯彻执行学校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过程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影响就不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和知识。因此我们在对落后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觉悟,采取和风细雨般的民主对话,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落后生的心坎上,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的不足。
要转变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不仅要转变其认识,还必须要去转变他的情感。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情感阻力,并有效地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做到情理相融,相互促进。由于学生气质、性格各不相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先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别是在转变纪困生时,更需要根据其性格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事例
王同学是一个情绪型性格的孩子,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娇生惯养,行为受情绪影响较大,因此他的某些行为总是引起别人的反感,导致许多同学指责他,班级中同学都不喜欢他。在这种环境中反而刺激了他的逆反心理,在他眼中只有别人的不是。犯了错误时总是想尽办法找出别人话语中的漏洞为自己辩驳。总之要让别人注意他。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他也把大喊大叫、顶撞老师、攻击他人、与老师作对等行为视为理所当然,潜意识也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一天一节语文课后,课代表告诉我课没上好,都是王某的问题,说他在课上怎样说笑,还跟老师顶嘴,影响了同学的学习,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我听后很不满,同时感到气愤,更气他怎么这么不求上进,于是就想叫他来问个明白。但是转念一想:不能因为他平时的某些表现和课代表的一句话,就断定是他的问题,那样不仅对他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不易对他进行教育,反而有可能激化矛盾。
于是我先找到任课老师了解了情况。果然本节课上不止王某一个人的问题,全班有不少学生都在课堂上说了话,只是声音不像王某那么大而已。带着这样的信息我回到班里。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忐忑不安又有些期待的表情,我打算再听听学生们的意见。于是问道:“听说上节课没上好?”没想到一句话竟立即引起一阵骚乱,很多学生都开始指责王某,他一听猛地站起来大声喊叫:“是我吗?是我吗?你们谁敢说你没说话,站起来看看。”就这样边喊叫边指着几个学生,大有要打架的气势。学生们纷纷住了嘴,都看着我,好像在等待我批评王某。而我则情绪激动地说:“我已经了解过了,这节课的确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在座的不少人都有责任,没有权力指责他,大家都先想想自己的问题!”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安静了,特别是王某,用惊讶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小声嘀咕着回到座位上,低头不出声了。随后我严厉批评了在课上表现不好,刚才又不停指责王某的学生。我发现王某虽然不出声,但却会不时抬起头来满意地四下望望。
放学后,我单独留下了王某,他显然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当我问起他的课堂表现时,他开始还只是说别人怎么不遵守纪律,渐渐地在我的引导下承认了自己的问题,而且态度很认真。
二、分析
王某这次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要求,影响了课堂秩序,事后还不肯承认,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违反纪律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引起别人的注意,借此显示自己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带动性;
二是当他违反纪律时,就会有老师跟他交流,他借此可以施展自己辩解的能力,进而得到一种心理满足感;
三是正如他课后自己所说的,这样做是随大流,其他学生上课说话他也说,有人做伴,允许别人犯错误,就允许他犯错误,而且在大家都有问题的情况下,就有人和他一起承担后果,这样在他看来似乎个人的问题小得多,或是根本没有他的问题。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没有当众批评王某,给他留下了充分的内心活动余地,更留下了让他反思自己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即使他没有刻意思考什么,但从情感上已经可以接受我,无形中就消除了他的戒备心,这就有利于接下来心平气和地教育。
三、做法
为了彻底地帮助王某,同时也是为了把我班的纪律搞好,我特地召开了一次“我眼中的某某同学”的主题班会。许多同学都在班会中谈到了王某,当然说出了他的许多缺点,但也有同学说了他的几个优点,如:头脑反应灵活,平时乐于助人,乐于奉献,有领导才能等等。于是我同班干部商量让王某担任负责管理班级纪律的副班长。我还专门教他如何当班干部才有威信。这样一来没有了领头捣乱的,而且在副班长头衔的管制下王某带头作表率,其他同学也老实了。老师们都愿意到我们班上课了,都说王同学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稳定情绪,注意教师言行的导向性。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集体,解决问题的情况要透明化,让学生感受到有始有终,又要求、有检查、有落实,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总之,要搞好班级工作,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要忍受莫大的委屈,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坚信:一份耕耘,定会有一份收获。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因此班主任的任何实践和探索都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以便从中找出规律,进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这些实践还很不够,一些想法还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要转变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不仅要转变其认识,还必须要去转变他的情感。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情感阻力,并有效地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做到情理相融,相互促进。由于学生气质、性格各不相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先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别是在转变纪困生时,更需要根据其性格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事例
王同学是一个情绪型性格的孩子,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娇生惯养,行为受情绪影响较大,因此他的某些行为总是引起别人的反感,导致许多同学指责他,班级中同学都不喜欢他。在这种环境中反而刺激了他的逆反心理,在他眼中只有别人的不是。犯了错误时总是想尽办法找出别人话语中的漏洞为自己辩驳。总之要让别人注意他。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他也把大喊大叫、顶撞老师、攻击他人、与老师作对等行为视为理所当然,潜意识也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一天一节语文课后,课代表告诉我课没上好,都是王某的问题,说他在课上怎样说笑,还跟老师顶嘴,影响了同学的学习,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我听后很不满,同时感到气愤,更气他怎么这么不求上进,于是就想叫他来问个明白。但是转念一想:不能因为他平时的某些表现和课代表的一句话,就断定是他的问题,那样不仅对他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不易对他进行教育,反而有可能激化矛盾。
于是我先找到任课老师了解了情况。果然本节课上不止王某一个人的问题,全班有不少学生都在课堂上说了话,只是声音不像王某那么大而已。带着这样的信息我回到班里。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忐忑不安又有些期待的表情,我打算再听听学生们的意见。于是问道:“听说上节课没上好?”没想到一句话竟立即引起一阵骚乱,很多学生都开始指责王某,他一听猛地站起来大声喊叫:“是我吗?是我吗?你们谁敢说你没说话,站起来看看。”就这样边喊叫边指着几个学生,大有要打架的气势。学生们纷纷住了嘴,都看着我,好像在等待我批评王某。而我则情绪激动地说:“我已经了解过了,这节课的确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在座的不少人都有责任,没有权力指责他,大家都先想想自己的问题!”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安静了,特别是王某,用惊讶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小声嘀咕着回到座位上,低头不出声了。随后我严厉批评了在课上表现不好,刚才又不停指责王某的学生。我发现王某虽然不出声,但却会不时抬起头来满意地四下望望。
放学后,我单独留下了王某,他显然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当我问起他的课堂表现时,他开始还只是说别人怎么不遵守纪律,渐渐地在我的引导下承认了自己的问题,而且态度很认真。
二、分析
王某这次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要求,影响了课堂秩序,事后还不肯承认,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违反纪律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引起别人的注意,借此显示自己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带动性;
二是当他违反纪律时,就会有老师跟他交流,他借此可以施展自己辩解的能力,进而得到一种心理满足感;
三是正如他课后自己所说的,这样做是随大流,其他学生上课说话他也说,有人做伴,允许别人犯错误,就允许他犯错误,而且在大家都有问题的情况下,就有人和他一起承担后果,这样在他看来似乎个人的问题小得多,或是根本没有他的问题。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没有当众批评王某,给他留下了充分的内心活动余地,更留下了让他反思自己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即使他没有刻意思考什么,但从情感上已经可以接受我,无形中就消除了他的戒备心,这就有利于接下来心平气和地教育。
三、做法
为了彻底地帮助王某,同时也是为了把我班的纪律搞好,我特地召开了一次“我眼中的某某同学”的主题班会。许多同学都在班会中谈到了王某,当然说出了他的许多缺点,但也有同学说了他的几个优点,如:头脑反应灵活,平时乐于助人,乐于奉献,有领导才能等等。于是我同班干部商量让王某担任负责管理班级纪律的副班长。我还专门教他如何当班干部才有威信。这样一来没有了领头捣乱的,而且在副班长头衔的管制下王某带头作表率,其他同学也老实了。老师们都愿意到我们班上课了,都说王同学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稳定情绪,注意教师言行的导向性。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集体,解决问题的情况要透明化,让学生感受到有始有终,又要求、有检查、有落实,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总之,要搞好班级工作,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要忍受莫大的委屈,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坚信:一份耕耘,定会有一份收获。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因此班主任的任何实践和探索都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以便从中找出规律,进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这些实践还很不够,一些想法还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