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统整路径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ecom_god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现有小说教学存在模式化、片面化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充分发展的需求,基于此,结合整本书阅读“整体性”的思想统整高中小说教学“片面化”的不足,革新小说教学环节,以期望对高中小说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 高中小说;统整教学;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思想
  小说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文体之一,对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纵观高中语文教材,小说常以单篇、节选或是名著导读的形式出现,虽然这可以缓解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但终究是权宜之计,长此以往,小说教学未免有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浅尝辄止,不仅不符合深度阅读的教学理念,更会阻碍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以及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整本书阅读的思想最早源于我国古代传统教育,后经近现代时期叶圣陶、夏丏尊等语文教育家的发展,以及当代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经过前后近百年的发展,整本书阅读思想历久弥新,对语文阅读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鉴于此,本文以整本书阅读“整体性”的思想统整高中小说教学“片面化”的不足,鼓励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课外指导等方面统整高中小说教学。
   一、 统整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发展与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息息相关。从高中小说教学现状看,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效似乎无法适应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当前高中小说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师生语文素养的“一斑”发展,要促进核心素养的“全豹”发展势必要进行扩展与延伸学习。因此要借助于整本书阅读的途径,帮助高中小说教学发挥促进教学主体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整本书阅读对提升核心素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这两大教学主体方面。在教师层面,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备课时常常依靠教学参考资料选择教学内容,教师没有时间、没有动力甚至没有兴趣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自身不进行整本书阅读,却要给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这违背了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教学理念。因此,借助整本书阅读研读高中小说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当前小说教学的不足,更可以促进师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一同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在阅读中教学,在教学中阅读,将小说文本阅读活动与教学过程相融合,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阅读过程,掌握学生的阅读困难,同时学生也更容易进行榜样学习,以教师为榜样,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阅读能力。语文是进行语言文字与运用的学习活动,小说就是语言文学的载体,因此阅读怎样的小说,学生就进行什么样的语言学习,高中生的各項心理机制都趋向成熟,其语言文字学习的深度也必然要加深。曹文轩先生曾说:“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曹文轩先生的言论很清晰地揭示了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高中生阅读整本书是教学需要,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均大有裨益。
   二、统整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路径探析
   1.改善教学,培养兴趣,双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因而要做好小说教学的阅读工作,就要统筹设计教学目标,保障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思想统筹高中小说教学,其教学目标首先旨在通过对整本书阅读思想及理念的研究,为实施高中小说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方便教师和学校对小说教学进行有效的改善,更新小说教学策略,优化小说教学模式,打造民主、和谐、温馨、自然的高中语文学科生态课堂,推动高中小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其次也是依托小说教学落实整本书阅读思想,培养师生的整本书阅读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高中小说教学以及整本书阅读的认识与理解,促进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读课文语言特点,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小说整本书的兴趣、甚至继承和发展《红楼梦》所包含的优秀文化。
   2.立足选文,关联全书,精简教学内容
   为突破教师教教材的僵硬局面,在设置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将小说选文作为引子,立足于整本书进行前后关联,实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小说教学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其主要教学内容,在放眼全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三要素,提炼教学内容,即学会前后关联,梳理人物形象;放眼全局,探索情节因果;关联全书,理解环境内涵。
   (1)前后关联,梳理人物形象
   高中小说课文主要分为中长篇小说的节选文以及短篇小说,由于受教材篇幅限制,经典中长篇小说选入教材时,往往是以“节选”的方式,同样短篇小说入选教材时,为了符合教材以及单元的要求,也会作出适当删减。因此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多地来源于小说人物在特定情节环境下呈现的性格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原著人物形象的多样性,这也是现有高中小说教学“片面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引领学生由选文到整本,由局部到全局,采用前后关联,梳理人物形象的方法。
   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教材中的选文是《红楼梦》整本书中的第三回,其主要内容是借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形,引出《红楼梦》一书中的主要人物,初步展示贾府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基于教材选文分析林黛玉的人物特点,可以总结出林黛玉初入贾府,行为举止处处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可是林黛玉的形象并非如此单一,教师若是直接补充其形象的其他方面,基于选文又毫无依据,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只局限于选文,便无法全面完整地概述人物特点,那么教师可以采用前后关联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中有关林黛玉的章节,探析林黛玉多元化的人物形象。类似于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特点也可以由此延伸,作为巩固学生探析人物形象的教学内容。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为例,学生在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时,仅从“山神庙”这一章节入手,可以总结出林冲武艺高强、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但是在《水浒传》中林冲的人物分析是十分耐人寻味的,要从林冲被逼梁山的一系列情节逐步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林冲的人物特点。为了更全面地分析林冲的形象特点,还需要引导学生站在原著角度分析人物。《水浒传》中有关林冲的出场回目有: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七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
   ......
   引导学生走进原著,阅读以上小说情节,了解林冲经历的动态发展变化。将人物回归到原著中,回归到他本来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对林冲的形象才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2)放眼全局,探索情节因果
   情节线索是小说中一条看不见的珍珠项链,将小说的人物与事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整本书就是完整的情节发展载体,而教材中的选文只是这条珍珠项链上的某一颗珍珠,它必定是与其他珍珠相互关联,选文与原著的情节也必然是环环相扣的,为知情节全貌,就要放眼全局,探究情节发展的因果。
   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很多学生会认为这篇课文晦涩难懂,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选文篇幅简短,无法完整地交代情节发展,以至于不清楚林黛玉为何进贾府,其前因后果无从考证;第二,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以上两点是学生遇到小说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同时《林黛玉进贾府》是整本书中第三回,前后关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课文时,不能就选文直接教学,要学会用教材教,可以预先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的重要内容,辅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原因,以及曹雪芹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埋下的伏笔,这样学生才能更透彻地理解文本,学会阅读。
   (3)关联全书,理解环境内涵
   环境作为小说教学的“三要素”之一,虽不及小说人物那般惹人注目,小说情节那般耐人寻味,但却是引领情节发展,交代故事背景与深化小说主旨的重要线索,同时把握环境描写的深意,这对学生理解小说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课文中提到贾政书房看起来有一些十分不协调的色彩,家具的陈设呈“半旧”样子,其中“半旧”一词虽是对家具陈设的描写,但却耐人寻味,贾府是高门大户,为何家具是半旧,不是新崭崭的样子,教师可以从这一环境细节入手,向学生引出贾府富贵已久的背景,同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贾府由盛转衰的铺垫。
   3.师生协作,联结课外,综合运用方法
   教学方法揭示的是教师怎样教以及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李卫东老师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1],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统筹规划,还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以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与深度理解。
   (1)教师立足学情,选择阅读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依据文本的不同特征进行诊断,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之前,需要对小说的文本进行分类。比如,从高中必修教材涉及到的小说来看,《边城》属于现代中篇小说,《红楼梦》和《水浒传》属于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彷徨》则是现代短篇小说集,它们在篇幅长短和内容难易程度上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应各取所长。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针对此类小说教学,教师可采取重点细讲、示范阅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论述时,提到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的内容,为全面了解其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对整本书中有关林黛玉的章节进行阅读学习,但教学任务量过大,课堂教学时间无法全部完成,教师就可以先进行重点讲解选文内容,重点教授学生阅读归纳的方法,以便学生课下时间自主学习与研究。像《彷徨》这类短篇小说,篇幅短。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将《彷徨》与鲁迅的其他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学生深刻理解鲁迅的小说特点,重点在于学生阅读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2)学生迁移应用,综合运用阅读方法
   立足于整本书阅读的小说选文教学,学生的自主阅读是保障其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影响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因素又是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方法一般指读书策略,也指某些针对性的读书方法。[2]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精读、跳读、略读等,学生要在掌握這些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迁移,实现阅读方法结合的最优化。正所谓“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方法进行示范讲解与分析,学生才能在自主阅读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学习。
   《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讲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文本进行阅读方法的案例分析,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时,对阅读方法进行巩固、迁移甚至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3)学生合作探究,解读选文与整本书
   学生与小说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但面对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甚至是几百页的鸿篇巨制,仅靠个性化阅读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学生在与小说文本对话前提下,还要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也就启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将学生自读、教师导读以及生生共读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交流机制,实现小说内涵解读的深入探究,以及学生思维火花的深度碰撞。
   4.科学评价,助力阅读,提高评价效果
   学贵有思,教师要通过小说选文教学引导学生对小说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习惯以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评价环节,不管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其根本目标都是对教学目标完成程度的检验。教学目标的设定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展开,那么评价时教师就要兼顾各个层面,实现评价的规范化。为缓解高中好紧张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利用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教学开始前进诊断性评价,依据学情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中进行过程评价,调试教学设计;教学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估学习效果。    (1)规范化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价,而规范化评价主要是指评价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布鲁姆曾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过程又细分为难度不同的六个认知维度,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与创造。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参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进行由浅入深的检测。例如,为检验学生是否认真阅读文本,教师可以针对文中的特定细节进行考察,这就是事实性知识的范畴,也是认知维度中记忆的层级;为检验学生对小说的语言风格的感知,教师可以针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进行检验,这属于概念性知识,也是认知维度中理解、分析或运用的层级。
   (2)多样化评价
   多样化评价主要是指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检测,评价的形式不同,得出的效度也会呈现差异,教师在选择评价形式时,要根据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内容的特点进行抉择。例如,对事实性知识的评价,主要是识记的内容,如果直接采用背诵或者口述的方式,学生则会丧失积极性,教师也是为了检查而评价。但是教师如果革新评价形式,采用交流会的方式,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读书交流会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任务,读书交流会是相对来说效率最高的评价形式。在氛围轻松的评价形式中,学生可以就小说内容畅所欲言,或者小组谈论总结小说文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概念性知识的评价,主要是理解、分析与运用的层级,教师就可以采用发放性的问题進行考核。就像鲁迅的短篇小说,如果教师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师就可以设计小说中纵横比较的相关内容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3)连续性评价
   连续性评价主要是指评价的手段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般意义上,教师习惯于总结性评价,忽视诊断性评价以及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形式只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教学,对中长篇小说来说,诊断性评价与过程评价必不可少。中长篇小说的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加上整本书的拓展延伸,并非一两个课时就能结束。因此教师要在进行小说教学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情,学生对小说选文与整本书的认知情况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对收效甚微的教学方法,或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影响后续教学。
   5.疏通内外,保障连贯,加强课外指导
   整本书阅读的思想意味着教师需要打通课堂内外的通道,既然学生的阅读行为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教师的课外指导也要适时进行。教师要尽可能地保障小说阅读教学在课外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兼顾课内外教学指导的双线发展。为了有效进行课外指导,首先教师要综合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课外意味着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沟通,因此借助网络社交平台等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的无形课堂。这时教师不能在像课堂教学一样,抠细节、抓文本,教师此刻更要注意对学生阅读进程、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方法的反馈与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文本,不如教学生方法,教师对阅读方法多加指导,胜过千百篇文本的灌注。其次,教师通过“无形课堂”进行阅读指导的学习效果,那么教师也要注意在有形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度交流与指正,这不仅是为了衔接课外指导的有效性,更是为了弥补课外指导的盲点,课外指导毕竟是远距离教学,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对于阅读盲点、难点,教师要利用课上时间进一步讨论与检测。
   三、结语
   整本书阅读较于单篇、节选类文本的学习,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盲目用整本书取缔节选文本也是不智之举。因此,将两者融合,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是当下的明智之举。在不改变现有教材选文的基础上,拓展相应的整本书阅读,既可以辅助选文教学,加深学生对教材小说选文的理解与学生,又可以激发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与能力。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从教学评价到课外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在小说教学中渗透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在整本书阅读中进行选文学习与拓展。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25):14.
   [2] 黄厚江.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先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0):18.
  [作者通联: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散文作者总是力图让文章“着我之色”,向读者袒露真实的自我,表达独特的感受。这正是散文阅读教学的立足点,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深刻体会。所以,散文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思,让学生真正走近作品,了解作品独特意蕴,体悟作者真情,从而获得真切情感体验。
吕叔湘先生说:“很多问题表面是新的,骨子里是老的.”新课改背景下对叶圣陶精读教育思想的再探析,一方面是为了印证叶圣陶精读思想在当下阅读教学中依旧具有指导价值,另一方
研究聚焦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路径、培养评价四大主题,探索教育家型校长的有效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被精准定位为“VETPL五维素养人才”;培养内容设计为“高层次理论研修+
在诊断式校长培训实践中,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需求的聚焦热点.为了帮助校长穿越文化的概念与理论丛林,摆脱实际建构困扰,实现学校文化的有效管理,本文给出学校文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人物,代表着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通过剖析哈姆莱特的忧郁与延宕的深层原因,揭示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根源。
摘 要 本文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对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要求,以及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中对评价过程的实际需要,旨在寻找于在线教学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高效便捷的能够辅助进行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工具。   关键词 信息化;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  一、概念界定   教學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判,从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服务的一类活动。   从现行的《普通高中语
现代学校处于开放的社会体系中.学校内外各种矛盾的激化、社会不同领域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诱发或者转化为校园危机.学校管理者如何采取危机干预原则确保师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
在江苏省常州市工业重镇横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校学生数的65%以上.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育,就成为乡镇学校急
在寻根式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贯穿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思想,指导学生读一个人,读一类文,读一本书:近观单篇神思之妙,纵览群文章法之同;仰观整本经典的智慧,俯察历代名
育新学校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小初衔接教育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有利于中小学合力进行小学六年级学生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家庭教育、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