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习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一、什么是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并具有克服学习活动中各种困难的毅力。
所谓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个人对学习数学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数学具有无可代替的推动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数学,学习往往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学知识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二、学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的原因
数学的教学内容来就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不像语文有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对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方面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变通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只会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就会使使学生都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解题机器,把学生湮没在了题海之中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和恐惧感,不愿再学数学。
(一)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结构严密、抽象的特点,它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就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从客观上就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而学习数学要涉及大量的在他们看来是枯燥无味的运算,这又构成学习中的又一对矛盾。再就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习惯于机械记忆,而数学知识则要求在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的基础上以某种结构的形式进行记忆和储存,并要求能灵活运用,这又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气氛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对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方面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变通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只会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就会使使学生都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解题机器,把学生湮没在了题海之中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和恐惧感,不愿再学数学。
(三)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对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起来感兴趣一些,对较难的知识学起来则要低沉一些。特别是他们自己一开始就认定是较难的内容。这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凡是有成功的体验,就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兴趣:反之,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感觉得难学或者就已经认定这些知识他是学不好的,那么,首先在他们的心理上就有一种压力,也就是在心理上就已经打了败仗。如果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不但无兴趣可言,而且是注定学不好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丰富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为教学服务,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插图,这些插图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或爱好相吻合并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中应该恰当地运用插图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及运算概念。寓教学于娱乐之中,使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学习兴趣不断增强。
2.充分利用题目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在低年级教材中,题目内容大多与小动物、玩具或学习用具有关,这些内容均能迎合儿童心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这些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题目内容大多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实际或天文地理等科学常识有关,其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趣味因素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这种既感到好奇,又希望得出结论的心理支配下去进行学习。
(二)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氛围中激趣
1.故事、猜谜、设疑激趣
丰富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猜谜语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它形象、生动,而且有趣。以这样的形式导人新课,显得既新颖别致,又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
“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启迪思路的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化课堂氛围
要有一点幽默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恰当的幽默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是教师恰当的幽默可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并获得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如果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或者是在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的激发下引起的求知欲望的冲动而影响课常纪律,这时若通过一些恰当的幽默的语言来暗示学生就比用严厉的批评的效果好得多,这样既达到了批评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又没有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并及时鼓励
要使学生以最佳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就要设法减轻学生学习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掌握知识充满信心。其方法是随时告诉学生:本节知识并不难。以此来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并适当地将学习内容与过去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简略地给学生进行引导式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间的结构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明确要学习的新知识新在哪里,从而排除学生“难学”的心理,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穩定学习情绪的目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学的知识并不难,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随时遇到困难,这就需要随时给学生以鼓励,随时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以坚定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因此,对那些较难一些的内容或问题,那怕是学生的解答或回答不很完整或不尽合理,只要其中有正确的成份,教师都应针对正确的成份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并及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修正错误,同时适当地给他们提供思维的材料,指示思维的方向,使他们始终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随时有成功的体验,仍然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1.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辽宁省昌图县平安堡乡中心小学)
一、什么是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并具有克服学习活动中各种困难的毅力。
所谓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个人对学习数学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数学具有无可代替的推动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数学,学习往往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学知识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二、学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的原因
数学的教学内容来就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不像语文有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对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方面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变通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只会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就会使使学生都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解题机器,把学生湮没在了题海之中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和恐惧感,不愿再学数学。
(一)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结构严密、抽象的特点,它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就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从客观上就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而学习数学要涉及大量的在他们看来是枯燥无味的运算,这又构成学习中的又一对矛盾。再就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习惯于机械记忆,而数学知识则要求在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的基础上以某种结构的形式进行记忆和储存,并要求能灵活运用,这又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气氛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对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方面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变通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只会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就会使使学生都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解题机器,把学生湮没在了题海之中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和恐惧感,不愿再学数学。
(三)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对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起来感兴趣一些,对较难的知识学起来则要低沉一些。特别是他们自己一开始就认定是较难的内容。这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凡是有成功的体验,就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兴趣:反之,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感觉得难学或者就已经认定这些知识他是学不好的,那么,首先在他们的心理上就有一种压力,也就是在心理上就已经打了败仗。如果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不但无兴趣可言,而且是注定学不好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丰富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为教学服务,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插图,这些插图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或爱好相吻合并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中应该恰当地运用插图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及运算概念。寓教学于娱乐之中,使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学习兴趣不断增强。
2.充分利用题目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在低年级教材中,题目内容大多与小动物、玩具或学习用具有关,这些内容均能迎合儿童心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这些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题目内容大多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实际或天文地理等科学常识有关,其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趣味因素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这种既感到好奇,又希望得出结论的心理支配下去进行学习。
(二)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氛围中激趣
1.故事、猜谜、设疑激趣
丰富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猜谜语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它形象、生动,而且有趣。以这样的形式导人新课,显得既新颖别致,又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
“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启迪思路的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化课堂氛围
要有一点幽默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恰当的幽默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是教师恰当的幽默可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并获得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如果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或者是在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的激发下引起的求知欲望的冲动而影响课常纪律,这时若通过一些恰当的幽默的语言来暗示学生就比用严厉的批评的效果好得多,这样既达到了批评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又没有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并及时鼓励
要使学生以最佳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就要设法减轻学生学习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掌握知识充满信心。其方法是随时告诉学生:本节知识并不难。以此来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并适当地将学习内容与过去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简略地给学生进行引导式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间的结构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明确要学习的新知识新在哪里,从而排除学生“难学”的心理,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穩定学习情绪的目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学的知识并不难,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随时遇到困难,这就需要随时给学生以鼓励,随时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以坚定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因此,对那些较难一些的内容或问题,那怕是学生的解答或回答不很完整或不尽合理,只要其中有正确的成份,教师都应针对正确的成份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并及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修正错误,同时适当地给他们提供思维的材料,指示思维的方向,使他们始终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随时有成功的体验,仍然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1.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辽宁省昌图县平安堡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