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观念: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向导”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hua021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顺应数学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刷新数学教育观念,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向导”. 通过“导辩”、“导变”、“导编”,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适当引导.
  关键词:创设;情景;优化;教学刷新观念;导辩;导变;导编
  自新课改以来,顺应数学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很多,正是这些理念促进了师生活力的焕发. 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现实教学中,总觉得还有些欠缺,笔者在与学生座谈时,也常有下列“现象”出现.
  现象1: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心潮激荡,可是轮到自己解题时却无从下手,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现象2:有些学生对书本中的定义倒背如流,可是一到解题,就束手无策,头脑一片空白.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头脑中存在大量的既没有深刻理解,又不能有效提取的惰性知识.事实上,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把学生放在探究的位置上,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主动去发现,他们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它需要学生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包括思想、观点、方法)进行有效组合与沟通. 《新课标》也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要互动,并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实现在教师指导下或引导下的“数学化”过程、“再创造”过程. 教师不仅仅是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
  由此,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刷新观念,当好学生的“学习向导”. 本文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学习向导”,结合三个教学片段,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
  如何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向导”
  1. “导辩”
  辩,就是辩解、辩论、分辨、辩驳,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 教师要想当好学生的“学习向导”,就需引导学生“思辨”,具体做法有:①努力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书本内容、观点;设法替换其中的关键字、词、句,并与原题进行比较(自辩);②把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讲给其他学生听;与其他学生进行辩论;与其他学生交流,体会问题的本质属性(互辩). 只有通过辩论、剖析,才会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才能内化并纳入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课堂实录片断一:游戏中的数学
  每次摸奖交3元;袋中放10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8个球分别标记为1,2个球标记为5,每次从中取出两个球,两球的标记之和作为奖金数. 长此以往,庄家能获利吗?
  学生:肯定是庄家获利. (根据经验猜测,几乎是异口同声)
  教师:我们不妨来摸几次,试一试吧.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
  学生:跃跃欲试. (几次下来,有几个学生私下交流,不一定庄家获利)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设抽签者获利的可能值为ξ,可得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
  设共抽了5400次,则抽签者每抽一次获利的可能性为5400×=0.6
  教师:这里的0.6反映的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以上例子给数学期望下一个定义吗?如何理解期望、(平均数、均值)等含义?如果你是庄家,你会如何设置奖金数呢?(一个个问题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教师要提供“辩材”,将教材与课程标准等课程资源恰当地“翻译”、改编成适合于学生讨论的问题情境,通过全体学生的认真思考、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合作交流,促使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 同时给学生暴露已有观念的机会,从而也让教师有了进一步了解学生、了解产生错误的根源的机会. 本节课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期望的定义,而是利用大家熟悉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交流、剖析、探索,发现问题,每人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地反思、修正,给他们提供一个争论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历经知识产生的过程.此法的好处在于:1.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利于改进教学;2. 使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3.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进了彼此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2. “导变”
  变,是指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变通.要想当好学生的“学习向导”,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变”,在学习公式、定理时,注意变化,增强或削弱条件,看结论有何变化,条件与结论能否相互转化,能否推广,可否等价转化(变形)成几种形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其他问题有无借鉴作用,等等. 让学生在变形、变化中消化吸收知识,发展自身的知识网络.
  课堂实录片断二: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应用
  教师:利用公式tan(α±β)=,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1:我会求tan75°的值了. (这是上节课留给学生思考的题)
  学生2:式子也可求了. (哦?有学生有疑问)
  教师:学生2,你能解析给这些同学听吗?
  学生2(胸有成竹地):不就是倒过来用吗?(对啊,不就是tan45°=1,刚才有疑问的学生恍然大悟)
  学生3:式子又可求了,只要变形为,就可逆用公式得以解决. (好,已有了逆用公式的思想)
  教师:若α+β=45°,且tanα,tanβ有意义,求证:tanα+tanβ+tanα·tanβ=1.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学生4:把公式变形为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即得.
  教师:(1+tanα)·(1+tanβ)=2呢?大家猜猜看当α+β=60°,且tanα,tanβ有意义,有何结论?   学生3:老师,当α=β时,就有tan2α=,就是下一节的二倍角公式. (教师及时表扬)
  学生5:这里的“tanα+tanβ”与“tanα·tanβ”使我想起了韦达定理.
  教师:那你能编一个题目吗?
  学生5:已知tanα,tanβ是方程6x2-5x+1=0的两根,求α+β的值.
  教师要精心设计“变材”,充分挖掘典型例子的作用,对公式的学习要从三个层次来理解、掌握,即“正用、逆用、变形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一个个问题的不断探索,在式子的“变形”、条件的“变化”上下工夫,通过“变式”教学,不仅仅学习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这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变化中消化吸收知识,纳入了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延伸了知识网络,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3. “导编”
  编,就是编辑、编写、改编. 要想当好学生的“学习向导”,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编”,通过编写、改编题目,从命题者的角度思考如何串联考查这些知识点,如何改编问题,设计问题,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
  课堂实录片断三:三角函数复习课(3)
  教师:已知函数f(x)=2cosx·sinx+
  -sin2x+sinxcosx,请大家设计几个问题来研究这个函数的性质. (分成若干组讨论后,推选一人发表,大家绞尽脑汁、气氛热烈)
  学生1:求函数的周期. (该学生成绩较差,但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印象较深,笔者当众给予表扬)
  学生2:求函数的定义域. (哈哈,很得意,他认为这个最容易)
  学生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有点心虚,声音很轻)
  学生4:求函数的值域.
  学生5:求它的对称轴方程;还有对称中心. (另一学生马上作补充)
  学生6:考虑它的图象能不能由y=sinx的图象经变换而得到.
  学生7:生4的问题太简单,应加一个条件x∈0
  ,.
  学生8:原函数的表达式太繁,应先化简,其结果是y=2sin2x+
  ,所以以上几个问题我都会解决. (该生很自信,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如何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值得去探索的一个课题,教师要精心组织“编材”,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内容设置要有弹性,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编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管基础好的,还是差的,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真正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也利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勤奋刻苦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述说、倾听、质疑、反驳、解释与反思,也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交流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等基本素养.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应力求典型性、代表性,知识点的涉及力求全面而题量不宜太多,“以点带面”、“串线组面成体”,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克服了就题论题、“题海战术”,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点思考
  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开始,我们要及时刷新观念,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 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向导”.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向导”.
  2.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的素材. 要当好“学习向导”这一角色,就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主动建构).
  3.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更新、不断总结经验的艺术. 课后的及时反思相当重要,特别是作为年轻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新理念的形成、发展,都需要理性的思考,只有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知得失,改革才会少走弯路,这本身就是数学的思维方式,是数学的精神:理性精神!(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华东师大马文杰博士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通过情感驱动作用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文浅谈如何通过情感的驱动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情感驱动;高中数学;学习内生力  数学作为科学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存在形式,其对于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兴趣,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久的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的
通常所说的“3+1”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学生的精讲精学、合作互动、检测展评.如将这三种教学形式引入到教学中,那么教学方式使用范围就会更广,从而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收到较
有时候生气他的“有一天哲学”。  他总说:“有一天”。  他说,有一天,等我站稳了脚步,我们就可以去度蜜月。  他说,有一天,等我学完该学的东西,我就会回到你身边。  他说,有一天,等我们有了五千万,我们就可以退休去做想做的事情。  他说,有一天,等到我们退休了,我就再也不会离开你的身边。  当他说着有一天的时候,手臂围绕着身体画着大大的圆圈。圆圈外是车水马龙,圆圈里则是一个又一个的梦。  我说,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要做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动起来,教师就要在课前充分的预设,为生成创设条件,在课中因势利导、适时调整,有效利用生成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
新课程在高中教学实施多年,其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深入教师的心中,新课程所提出的“数学要注重实际应用”的教育理论、“数学概念学习要积极主动建构”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分层作业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选择空间,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发挥作业的最大效益,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复习;作业;设计  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以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而作业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