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 顺逆说。
  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比如解答“三年级种树25棵,四年级种树是三年级的2倍,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种几棵?”先让学生用综合法从条件到问题依次说出思路,再让学生用分析法从问题到条件说出思路。学生顺逆分别说清思路后,再列出算式“25×2-25”。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流畅,思路还不够清晰,还要再让学生看算式“25×2-25”,再进行第二次“顺逆说”:先让学生说第一步“25×2”表示什么?再让学生说第二步“25×2-25”表示什么?最后先说第二步、再说第一步。在解答文字题时,也可进行顺逆说的训练。如“3个1/5比2个1/4多多少?列出算式“1/5×3-1/4×2”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出“1/5×3-1/4×2”的意义,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2 转换说。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如已知“A与B的比是3:5”,可引导学生联想说出:(1)B与A的比是5:3;(2)A是B的3/5;(3)B是A的5/3;(4)A比B少2/5;(5)B比A多2/5;(6)A是3份,B是5份,一共是8份,等等。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3 辩论说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老师问学生:“计算圆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二、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1 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45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2 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针对解题模式的干扰进行变题训练,如学生学习了工程问题后,求合做工作时间,容易形成这样一种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形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1 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难理解的题,要增添一些与之数量关系相同,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先解熟悉的题,再解生疏的题。如要解答:“某专业户要种一块300平方米的果树,行距2米、棵距1米,种完这块地要多少棵树苗?”可首先补充另一题:“在一块300平方米的操场上站队做操,每两排纵队之间相距2米,前后两人之间相距1米,按这样站队,站满这个操场一共要多少人?”因两题思路相通,解法相同,先解贴近学生生活的补充题,再解原题,迁移自然,默化易成。
  2 联系正误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3 联系题型对比。
  在小学数学题型中,归纳起来,不外乎是概念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和图式题等几大类。像计算式题、文字题、应用题、图式题大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只是用四种不同的描述形式表达而已。比如“6个苹果吃了2个,还有几个?”除用这种“应用题”的形式描述外,还可以用最简单的算式“6-2=?”来描述,也可以用一句话“6减2的差是多少?”或一幅线段图(或实物图)来描述。根据这种知识内在的联系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汇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其他文献
期刊
云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加强资源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资源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从我国财政收入组成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资源类非税收入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税收管理而言,非税收入管理起步较晚,资源类非税收入征管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资源类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因此,对资源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显得日益重要。把激励机制引入到医院职业道德建设中来,既是现代医院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医务工作者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活动情境和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和主动探究愿望。然而,教材所面对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具有一定的地方局限性。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教材功能?如何有效地处理教材?让教材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数学课堂呢?  一、读懂主题情境,充分发掘内涵  主题情境图是现有教材中的一大特色,以场景的形式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
期刊
On May 18, in a speech via video link from Beijing at the opening of the 73rd World Health Assembl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nounced five concrete measur
期刊
我是一名新教师,第一节课我就跟学生强调怎样上好数学课,数学的用处,怎样学习数学,怎样做人!最后我讲了一句:“相信这些以前很多老师都跟你们提过,希望你们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但是,出乎意料:大部分学生说:“很少(讲德育),都是讲知识的。”顿时,我想,现在虽说是素质教育,但是还是以分数为主!所以有些教师,为了多点时间让学生学习知识考高分,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与学科知识是相辅相存的,适当的德育
数学纠错本是指学生摘抄数学作业、练习和考试中错题的专用本子。它可以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它的实施凸显“错误”的内在价值,使之成为宝贵的学习资源。纠错本应用得有成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可体现教师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理念的改进。  一、对纠错本的真确认识  高一年级是高中学习起始阶段,虽然不少学生都按照教师要求使用“纠错本”,但由于对“纠错本”的认识比较模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