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是爱的宣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他曾在诗中自述道:“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1849年,当奥地利与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壮美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休止符。“用笔杀敌”也成为他歌唱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尤丽娅是一位匈牙利伯爵的女儿,貌美端庄,裴多菲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与其相识,狂热地追求她,但遭到尤利娅父亲的极力反对。尤丽娅钦佩裴多菲的诗才与革命意志,冲破家庭藩篱,与裴多菲结为伴侣。裴多菲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爱情诗,其中大部分是写给森德莱·尤丽娅的。
  《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7年裴多菲写给未婚妻森德莱·尤丽娅的一首情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和激昂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
  《我愿意是急流》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急流、荒秫、废墟、草屋、云朵和破旗”等,或荒芜冷落,或凋敝残败。而笔下的“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则显得美好热情,欢畅明丽。
  诗人出身贫苦,尤丽娅·森德莱却是伯爵的女儿,论身份,论地位,悬殊较大。诗人以一连串的意象“自贬”,是一种真实的、准确的爱情定位,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紧紧抓住爱人的内心,用“自贬”的方式来反衬爱人的高贵,让诗人仰望着的爱人能够更好地感受、理解和接受自己。
  贯穿全诗的“我愿意”表达了裴多菲面对爱情的义无返顾、一往无前,人们仿佛听到教堂结婚进行曲声中新郎坚定而沉稳的声音——“我愿意”。是的,为了爱,他愿意,愿意奉献他的所有,愿意为这份爱坚守一生,愿意将另一个人视为他自己。“我愿意”,短短的三个字,包含了诗人无比厚重、深切的情感。它是诗人爱的宣言,是相伴终生的承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愿意”作为诗的主旋律响彻全篇。仅三个字的力量却足以使听者动容。并将诗人对爱的专注、投入与激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除却反复响起的主旋律外,作者俨然对爱情更加鲜明的表白。他运用了大量意象设想了爱情中双方所处的位置,这些意象生动鲜活,准确无误地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我坚强(“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我的爱人快乐(“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的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我勇敢(“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的作战……”),我的爱人温馨(“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的攀援上升。”——我沉静(“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我的爱人进步(“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的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的缓缓闪现。”——我坚韧(“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我的爱人成功(“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的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的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我坦荡(“在广漠的空中懒懒的飘来荡去”),我的爱人辉煌(“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很多教师把《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定位在为爱情“牺牲”和“奉献”上,这是不够的。裴多菲的爱情宣言,必须坦坦荡荡,必须证明自己,必须赢得爱人的芳心。于是,我坚强,我勇敢,我沉静,我坚韧。我坦荡;于是,我的爱人快乐、温馨、进步、成功、辉煌;于是我赢得了爱,赢得了幸福。
  有人把《我愿意是急流》当成政治抒情诗来解读,违背了裴多菲的意志,是一种贴标签式的政治幻想。
其他文献
圆转技法又称为圆形结构技法。它是指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或物等从原点开始,经过一番运动之后,又回到原点的写作方法。作家晓苏把这种技法称为“圆型结构”,他说:“在这种圆型结构中,往往上一个片段的结尾是下—个片断的开头,如此循环往复之后,便构成了一个意味无穷的圆”①。  圆转技法源于古老的美学思想。“圆”作为一个无缺的文化原型,构成了中华民族“圆满美”的心向。许多作品都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的模式就是这种心
怀古咏史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历史遗迹等的描述,借以表达作者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是也。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就是通过对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的描写,来寄托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
一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的偏差和实践的走样,近些年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一股“泛语文”现象(细分下去还有“乏语文”、“非语文”和“反语文”,我将这四者合称为“F4现象”)。这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惕,不少人对这种语文新课改中的新现象进行批判,这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泛语文”,顾名思义就是本真语文的泛滥化,语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当然有它独自的疆域,泛化语文教育自然会稀释了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削弱它的功能,模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以我之体验,中国文化和艺术最忌一个字——死,最宝贵的是——活。要教活学生,就要教他们涵咏玩味的功夫。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读死书。  新课改后,语文教学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满堂灌到学生满堂讨论,从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到学生的任何想法都得到肯定,从一味遵从教材和权威到漫无边际的创新解读……  天马行空。信意由缰,不顾作品
当今中学的文学作品教学应注意作品的生命特质,重在探索作品蕴涵的生命精神,使阅读达到与生命共舞的境界。笔者结合多年的文学作品教学经验,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感悟意象的生命精神    诗歌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象、富有音乐美。诗歌的形式丰富多彩,但不管何种类型的诗歌,都以抒情言志为主,即便是叙事诗或旨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包涵诗情。可以说情绪和感情是诗的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分析这些考题,古诗鉴赏试题至少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即试题的综合性增强,开放性有所体现。    一 综合性    一是。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今年共有9道试题就考点中的某两个知识点进行了整体鉴赏的考查。如全国卷I的“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时
新课程语文教学虽然是课内延伸课外的大语文教学,但作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主阵地还是语文课堂。新课程一个基本的理念是学生“主动参与”,那么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提问启发策略才能十分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去“主动参与”呢?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中必须考虑它的性质、目的、内容、过程和教法。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新课程语文教学过程遵循的教学规律是语文认识规律,
每年的元宵佳节,总有烟花来助兴,今年也不例外。一到晚上,广场就被涌动的人群所挤满,几乎是全城出动,只为一睹那烟花的风采。  大家都知道,烟花在我国出现较早,主要用于盛大的典礼表演和各种喜庆活动上,而令我们印象最深的就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笑脸以及脚印的图案,让世人惊艳。看来烟花的色彩艳丽、造型多变,还真的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精彩,相信今晚的烟花也会格外美丽绚烂。  其实今晚的月亮也是
词语模是一种词语结构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词语模不限于构成新词,它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1]其中处于模标位置的词语叫做模标,处于模槽中的词语叫做槽语。(郭攀,2008)词语模“老XX”由模标“老”和模槽“XX”构成,本文即针对该词语模感情色彩的分类情况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先看模标“老”。“老”,《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
“零”与“零分”就其数学意义来说常表示没有数量,甚至还可以向下推衍出负的量;于生活中,通常也用来表示一种决然的否定,比如零容忍,或直接说“零分”,都表示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当“零分”与“作文”结合,就是对作文的零容忍,或者说是对作文价值的彻底否定。  最初,零分作文是零星的;但是,这几年零分作文却从全国各地中考、高考卷中源源不断地涌现,甚至今年汕头一市竟然出现了700多篇中考零分作文(E度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