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是教师向学生施加教学影响的主要依据。教材承载了社会主流的价值形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使得语文教材更是被赋予了诸多的功能。其教学目标中传递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和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前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语文版教材;价值取向;价值观量表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是向学生施加教学影响的主要依据。教材承载了社会主流的价值形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使得语文教材更是被赋予了诸多的功能。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尽可能理清其大致轮廓。以期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并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带给与自己有同样困惑的人们以些许感悟。
第一节 语文版高中教材介绍
这版教材是新课标之后编写的教材,由语文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版本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册:2004年初审通过,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册:2004年初审通过,2004年6月第1版
第三册:2004年初审通过,2010年1月第3版
第四册:2004年初审通过,2010年1月第3版
第五册:2004年初审通过,2006年12月第3版
这套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也很简洁,全部内容从包含插图、说明、目录、正文和附录。
正文每册选文的数量不等,第一册共有选文16篇,第二册共有选文共有24篇选文,第三册共选入25篇,第四册共有选文19篇,第五册共选入16篇文章。课文后也有相关练习,未明确地分成单元。
这套教科书每一册都有插图,图文并茂。
二、 教材价值取向统计及其分析
第一节 统计方法和过程
一、统计过程是根据价值取向价值类目表对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进行分析。
价值取向范畴 编 价 值 取 向 细 目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人格修养 A 品德操守(孝敬谦恭、仁爱友善、诚实守信)、理想追求、情感态度
家国情怀 B 家庭关怀、亲友情谊、家乡情感、国家情怀、民族精神、民族互存、革命事业、建设发展
社会关爱 C 社会追求、社会公德、奉献精神、社会现象
世界眼光 D 了解世界、造福人类 、追求和平、合作共赢
尊重自然 E 热爱自然、维护生态、优化环境、天人合一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文化视野 F 民族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化、多元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
语文知识 G 语言、文章、文学、文言等知识,听、说、读、写等知识
语文能力 H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初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高中)
方法与创新 I 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思维创新、学习创新、事业创新
第二节 统计结果的呈现
一、思想道德素养方面
(一)从家国情怀层面:
家国情怀主要包括家庭关怀、亲友情谊、家乡情感、国家情怀、民族精神等方面。
从人物形象与事迹方面体现家国情怀。如《陈情表》通过对李密与祖母的孝心及对国家的忠心的阐述,体现了李密的忠孝之心,表达了深深的家国情怀。
从景物描写寄托家庭关怀。如《项脊轩志》对南阁子和庭内枇杷树的描写寄托了对祖母和亡妻的思念之情。
(二)人格修养层面
人格修养层面主要包括品德操守、理想 、追求、情感态度等方面,而整套教材大都体现了人格修养的层面,诗词、古文更是明显,更多地展示了情感态度这方面。
从景物入手寄托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赤壁赋》、《兰亭集序》在与亲友畅游时表现了情感态度。
(三)社会关爱层面
社会关爱层面主要包括社会追求、社会公德、奉献精神、社会现象等主要方面。《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写的二战期间纳粹党对世界人民的伤害,从人性的角度展示世界人民应团结友爱。《落日》则是以日本投降为主要内容,揭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呼吁社会关爱。
二、科学文化素养方面
(一)文化视野方面
文化视野主要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化、多元文化。
以《汉家寨》、《古陶器》为例主要是从典型的民族文化事物入手,体现民族传统文化。
(二)方法与创新
方法与创新主要包括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思维创新、学习创新、事业创新等。
以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及赵翼的《论诗》为例,主要是展现学习应创新,学会变通。
统计图表
人格
修养 家国
情怀 社会
关爱 世界
眼光 尊重
自然 文化
视野 语文
知识 语文
能力 方法与创新
必修一 12 9 3 2 3 3 3
必修二 15 8 7 4 2 2 2
必修三 10 7 1 1 1
必修四 10 9 11 1 10 6 2
必修五 12 4 2 2 9 6 1
第三节 统计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价值取向的分类统计,在总共100篇选文之中,除去小部分无法归类的教材选文之外,体现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选文一共有70篇,占分析选文总量的70%;体现了科学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的选文共有9篇,占分析选文总量的9%。思想道德价值取向选文总篇数是科学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的六倍多,占据了绝对优势,显而易见现今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更趋向于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看,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是指向人的理想目标的。这里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教育界疾声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实质上阴霾不散,重视结果多过过程的传统让我们的教材指向了更加高远的理想目,而至于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与方式相较而言却地位次之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即将迈向成年,教材中价值观的输出也跳脱了小学与初中阶段鲜明、具体的方式,致力于更高层次价值体系的确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I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语文版教材;价值取向;价值观量表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是向学生施加教学影响的主要依据。教材承载了社会主流的价值形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使得语文教材更是被赋予了诸多的功能。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尽可能理清其大致轮廓。以期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并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带给与自己有同样困惑的人们以些许感悟。
第一节 语文版高中教材介绍
这版教材是新课标之后编写的教材,由语文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版本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册:2004年初审通过,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册:2004年初审通过,2004年6月第1版
第三册:2004年初审通过,2010年1月第3版
第四册:2004年初审通过,2010年1月第3版
第五册:2004年初审通过,2006年12月第3版
这套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也很简洁,全部内容从包含插图、说明、目录、正文和附录。
正文每册选文的数量不等,第一册共有选文16篇,第二册共有选文共有24篇选文,第三册共选入25篇,第四册共有选文19篇,第五册共选入16篇文章。课文后也有相关练习,未明确地分成单元。
这套教科书每一册都有插图,图文并茂。
二、 教材价值取向统计及其分析
第一节 统计方法和过程
一、统计过程是根据价值取向价值类目表对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进行分析。
价值取向范畴 编 价 值 取 向 细 目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人格修养 A 品德操守(孝敬谦恭、仁爱友善、诚实守信)、理想追求、情感态度
家国情怀 B 家庭关怀、亲友情谊、家乡情感、国家情怀、民族精神、民族互存、革命事业、建设发展
社会关爱 C 社会追求、社会公德、奉献精神、社会现象
世界眼光 D 了解世界、造福人类 、追求和平、合作共赢
尊重自然 E 热爱自然、维护生态、优化环境、天人合一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文化视野 F 民族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化、多元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
语文知识 G 语言、文章、文学、文言等知识,听、说、读、写等知识
语文能力 H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初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高中)
方法与创新 I 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思维创新、学习创新、事业创新
第二节 统计结果的呈现
一、思想道德素养方面
(一)从家国情怀层面:
家国情怀主要包括家庭关怀、亲友情谊、家乡情感、国家情怀、民族精神等方面。
从人物形象与事迹方面体现家国情怀。如《陈情表》通过对李密与祖母的孝心及对国家的忠心的阐述,体现了李密的忠孝之心,表达了深深的家国情怀。
从景物描写寄托家庭关怀。如《项脊轩志》对南阁子和庭内枇杷树的描写寄托了对祖母和亡妻的思念之情。
(二)人格修养层面
人格修养层面主要包括品德操守、理想 、追求、情感态度等方面,而整套教材大都体现了人格修养的层面,诗词、古文更是明显,更多地展示了情感态度这方面。
从景物入手寄托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赤壁赋》、《兰亭集序》在与亲友畅游时表现了情感态度。
(三)社会关爱层面
社会关爱层面主要包括社会追求、社会公德、奉献精神、社会现象等主要方面。《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写的二战期间纳粹党对世界人民的伤害,从人性的角度展示世界人民应团结友爱。《落日》则是以日本投降为主要内容,揭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呼吁社会关爱。
二、科学文化素养方面
(一)文化视野方面
文化视野主要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化、多元文化。
以《汉家寨》、《古陶器》为例主要是从典型的民族文化事物入手,体现民族传统文化。
(二)方法与创新
方法与创新主要包括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思维创新、学习创新、事业创新等。
以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及赵翼的《论诗》为例,主要是展现学习应创新,学会变通。
统计图表
人格
修养 家国
情怀 社会
关爱 世界
眼光 尊重
自然 文化
视野 语文
知识 语文
能力 方法与创新
必修一 12 9 3 2 3 3 3
必修二 15 8 7 4 2 2 2
必修三 10 7 1 1 1
必修四 10 9 11 1 10 6 2
必修五 12 4 2 2 9 6 1
第三节 统计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价值取向的分类统计,在总共100篇选文之中,除去小部分无法归类的教材选文之外,体现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选文一共有70篇,占分析选文总量的70%;体现了科学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的选文共有9篇,占分析选文总量的9%。思想道德价值取向选文总篇数是科学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的六倍多,占据了绝对优势,显而易见现今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更趋向于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看,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是指向人的理想目标的。这里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教育界疾声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实质上阴霾不散,重视结果多过过程的传统让我们的教材指向了更加高远的理想目,而至于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与方式相较而言却地位次之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即将迈向成年,教材中价值观的输出也跳脱了小学与初中阶段鲜明、具体的方式,致力于更高层次价值体系的确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I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