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最关键时期,所以此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情来看,总是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及自信,自然语文教学成效会不断下降,非常不益于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进行了分析,期望能为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投入;低产出;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追求高效化的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这门课程更是如此。老师需要不断分析语文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原因,在其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加強对学生各方面的引导与点拨,相信必然能使学生逐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情感,增强自身的语文学习动力,成功从“高投入低产出”的泥沼中走出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导致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分析
(一)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较多高中语文老师看来,高中语文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应对高考,是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所以为了快速实现此目的,在课堂中总是习惯性地将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罗列出来,进行灌输性的教学,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以此来有效应对考试。在此种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过于被动,很难有主动参与学习及活动的想法,使得师生间、生生间没有有效的互动与交流,自然会局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思维的发散。此种教学模式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只是具备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与素质教育追求的教学目标完全是相反的。
(二)重视题海与时间战术,忽视对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较多高中语文老师看来,学生既然理解能力差,就可以采取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此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老师教学的核心不是如何高效学习语文、掌握要点方面,而是将更多的时间都放到了机械练习中,却未意识到学生本来理解得就较为模糊,即使进行了反复练习,也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可以说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实际掌握情况依然是较为匮乏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在此种不正确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会逐渐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性心理及思想,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如何能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灵活掌握与融会贯通目的呢?
(三)重视加强性教育,忽视心理的疏导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较多学生并不具备利用自己的力量化解压力的能力,长此以往由于老师这样加强性的教育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趋增、任务逐渐加重,自然学习心理压力较大。这便是近些年高中生频繁出现跳楼自杀等恶性事件的根源所在。所以老师要积极去研究学生的身心情况与心理特征,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性的疏导,给予高中生感受学习乐趣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 成效。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少投入高产出”的策略分析
(一)尊重学习主体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从成绩目标教学中走出来,根据高中生的实际身心特点着手,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目的。首先,要积极从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多研究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平台,并真实这样去做。如可以不必再进行按部就班的重难点讲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在学习《信条》课文时,老师反复讲解此“信条”重点,还不如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及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明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及情感,相信比老师反复的重难点讲解要更具效果。其次,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当然此评价必须要以鼓励为主,以便于教与学都顺利与有序进行。
(二)强化学生对学习技巧的掌握
学习和做事一样,都存在一定的技巧,想要使语文教学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技巧的引导,不要再单纯地告诉学生具体答案,而是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学习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一篇课文的学习要教会学生如何抓重难点,以此来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技巧,具有从疑问处着手学习的能力,并善于和学生合作突破学习重难点。其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提升立体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使学生更具针对性与方式性,更好地灵活运用知识。
三、总结
毋庸置疑,高投入低产出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存在此种现象,如存在要及时从根源上去改进,要给学生提供快乐学习、有技巧学习、轻松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马元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与道德的渗透[J]. 教育现代化,2017(32)
[2]罗容.基于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8)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投入;低产出;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追求高效化的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这门课程更是如此。老师需要不断分析语文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原因,在其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加強对学生各方面的引导与点拨,相信必然能使学生逐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情感,增强自身的语文学习动力,成功从“高投入低产出”的泥沼中走出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导致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分析
(一)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较多高中语文老师看来,高中语文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应对高考,是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所以为了快速实现此目的,在课堂中总是习惯性地将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罗列出来,进行灌输性的教学,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以此来有效应对考试。在此种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过于被动,很难有主动参与学习及活动的想法,使得师生间、生生间没有有效的互动与交流,自然会局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思维的发散。此种教学模式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只是具备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与素质教育追求的教学目标完全是相反的。
(二)重视题海与时间战术,忽视对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较多高中语文老师看来,学生既然理解能力差,就可以采取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此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老师教学的核心不是如何高效学习语文、掌握要点方面,而是将更多的时间都放到了机械练习中,却未意识到学生本来理解得就较为模糊,即使进行了反复练习,也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可以说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实际掌握情况依然是较为匮乏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在此种不正确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会逐渐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性心理及思想,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如何能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灵活掌握与融会贯通目的呢?
(三)重视加强性教育,忽视心理的疏导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较多学生并不具备利用自己的力量化解压力的能力,长此以往由于老师这样加强性的教育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趋增、任务逐渐加重,自然学习心理压力较大。这便是近些年高中生频繁出现跳楼自杀等恶性事件的根源所在。所以老师要积极去研究学生的身心情况与心理特征,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性的疏导,给予高中生感受学习乐趣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 成效。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少投入高产出”的策略分析
(一)尊重学习主体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从成绩目标教学中走出来,根据高中生的实际身心特点着手,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目的。首先,要积极从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多研究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平台,并真实这样去做。如可以不必再进行按部就班的重难点讲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在学习《信条》课文时,老师反复讲解此“信条”重点,还不如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及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明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及情感,相信比老师反复的重难点讲解要更具效果。其次,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当然此评价必须要以鼓励为主,以便于教与学都顺利与有序进行。
(二)强化学生对学习技巧的掌握
学习和做事一样,都存在一定的技巧,想要使语文教学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技巧的引导,不要再单纯地告诉学生具体答案,而是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学习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一篇课文的学习要教会学生如何抓重难点,以此来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技巧,具有从疑问处着手学习的能力,并善于和学生合作突破学习重难点。其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提升立体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使学生更具针对性与方式性,更好地灵活运用知识。
三、总结
毋庸置疑,高投入低产出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存在此种现象,如存在要及时从根源上去改进,要给学生提供快乐学习、有技巧学习、轻松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马元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与道德的渗透[J]. 教育现代化,2017(32)
[2]罗容.基于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