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运河,是一条承载着密集文化基因的大动脉,苏州在这条动脉上,以“古城”优势占据重要一席。沿线景点众多,各种遗产也是极为丰富。
大运河遗产苏州段全长73千米,其中包含五条河道、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及三处附属遗存。但实际走过之后,就发现从望亭到平望的这条大运河简直是一座建筑的博物馆,有着桥梁、河道、堤岸、驿亭,也有衙署、寺庙、古塔、园林、民居、祠堂、会馆等多个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不可多得的宝贝,叫人叹为观止。
古桥
行走路线:北津桥、南津桥、兴贤桥、山塘桥系列、吴门桥、行春桥、宝带桥、五龙桥、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
从前在浒墅关镇上,无论上学、买菜,还是去吃海棠糕、绿豆汤,都离不开那几座桥:大运河从无锡进苏州的第一座古桥北津桥、南面的南津桥,还有文昌阁附近的兴贤桥。
与运河水多处融汇的山塘河水之上,也分布着一些古桥。横跨河上的有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有白姆桥、毛家桥、白公桥等,而对岸竖贯之桥还有小普济桥、引善桥等。眼睛看花了没?
水陆两开盘门踞。作为盘门重要一景的吴门桥,地处吴门桥街道,记者站在桥上,脚下古运河分卧两侧,粉墙黛瓦的楼宇立于河岸,似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上方山茶磨屿东的行春桥,苏州人都晓得,著名的“石湖串月”,便是发生在此。
纵观苏州那么多的古桥,不得不说最壮观的还是长虹卧波宝带桥。宝带桥的桥身长,孔数多,结构精巧,在中外古代建桥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今天来到宝带桥,桥面两侧并没有栏杆,但在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上,记者看到宝带桥桥面两侧却有连续的铸铁桥栏。的确去仔细一看,桥面两侧桥板上还残留着部分固定桥柱的孔洞与铁条的残根。而在宝带桥北堍,曾有一座“武庙”,最早用于祭祀姜太公及历代良将。据说,清代所建,寺庙当年是被日寇飞机炸毁,这一说法是否属实,还有待考究。
澹台湖边,除了宝带桥,还有一座闻名已久的五龙桥。五龙桥地势险要,历史上是兵家必争地,经过多次重建、重修。今天的五龙桥,依然外观俊美,足以看出此桥的筑造技术不一般。
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都是与古运河有关的文物遗存。位于吴江城区北门外、横跨京杭大运河的三里桥,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后数次重建。现存的三里桥距今约有130年,登上桥顶,只见桥面石上镌刻“轮回”图案。此图案,在古代是佛教“因果报应”的反映,让人们在过桥时记住要广积功德。三里桥还有一个特别处,在东桥台建有纤道,来往船只上的背纤人可沿着这纤道从桥下通过。安民桥,是江南水乡少见的陡拱桥。以前,桥东堍有弥陀殿寺,清顺治初年该寺曾在桥上建关帝阁,后圯。安民桥巍然矗立着,桥身爬满了蔓生木本植物,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苍龙横卧在碧波上。而安德桥,位于平望镇区东南,气势雄伟,是镇上最高的一座古桥。
塔庙
行走路线:戒幢律寺、寒山寺、李鸿章祠、云岩寺塔、瑞光寺塔、平望城隍庙、小九华寺
戒幢律寺,就是西园寺。它南临阊门运河。西园寺山门的结构和气派,在江南很少见。枫桥为古驿道必经地,今天作为枫桥景区的“一古”,寒山古寺的钟声,声声入耳,也入心。古往今来,枫桥人来人往,也早已成为诗意的象征。如今,景区还恢复了明清街坊、江枫草堂、惊鸿渡等旧观,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
李鸿章祠在山塘街845号,亦名“靖园”。祠堂颇具园林韵味,典雅建筑、古树名木、假山亭阁,勾画得匠心独运。沿着山塘一路到虎丘,那座守望姑苏的不倒“灯塔”,最先引入眼帘。云岩寺塔是大运河进入苏州城的一个重要节点,其排水系统通过虎丘山环山河水系与山塘河连接,再汇入大运河。从此,山与水相连,路同河不分。这座塔不仅是古城地标,更是过去船家眼中的“灯塔”,指引着船队在运河中向南前行,望见虎丘,便到苏州。
在苏州人心中地位同样重要的瑞光塔,经历了数十年的保护修缮。先后多次在塔内发现的珍贵文物,足以证明此塔不凡。
平望城隍庙,正名昭灵侯庙,祭祀唐代李明。此庙在平望安德桥北堍,原巡检司署东侧,京杭大运河西岸。新中国建成后,城隍庙改为粮食部门的仓库,现存粮厫四幢,院场千余平方,殿宇全废,但存有一道昔日围墙,气势宏伟,引人遐思。
小九华寺是吴江恢复的第一批寺庙之一,南濒莺豆湖,东沿运河。太平天国战乱期间,寺院毁于兵燹。后经过数次重修,至民国年间业已基本恢复旧观。如今,藏经阁北面到河边还在建设,宝塔已造好。
亭园
行走路线:御亭、耦园、四亭子
望运阁、御亭、望亭驿等历史文化建筑,与南河港等水系遗存,还有古长洲苑、月城、皇亭碑等古址遗存构成了“运河上的繁华图”。一座御亭,蕴藏着一代帝王的雄心。经修复的御亭坐落在望亭运河公园里,在川流不息的大运河畔,彰显着北太湖的历史沉淀。
巷子是古城的时光之谜。从热闹的平江路拐进小新桥巷,一路都是姑苏老城厢。沿着运河徐步走到尽头,便见一道高墙深锁院落,三面临河,一面通街的耦园,隐匿其中。东园的西北角上,有一小小的运河接驳码头,乃当年园主游船出行之处,在苏州园林中实属难得。还有“山水间”后头的听橹楼和魁星阁,登高可观运河景观,听橹桨之音。
苏州人一定没听说过四亭子,其实它在京杭大运河复线烂溪与麻溪的交汇处,这里河面开阔。旧时两溪上没有桥,过河必须摆渡,摆渡时如四个角都有人,需等一段时间。后来地方绅士出资在四角各建一座凉亭,让渡客有歇脚避雨处。从此,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四亭子”。20世纪50年代,四亭子东南角和西北角尚有两座亭子。
城阁
行走路线:城濠里、文昌阁
浒墅关运河西岸兴贤桥南的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历史上,文昌阁几度重修。现阁丘高10米多。文昌阁寄托了人们对文运闳开的期盼。
城濠里,在平望镇京杭大运河东岸。元至正十七年(1357),吴王张士诚在平望筑平望土城,土城周围三里,东为旱门,南、北、西三门水陆并通,后被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所破,其旧址称为“城濠里”。城濠里有一桥,叫城濠桥,亦名永安桥,现改为水泥平橋。 驿站
行走路线:望亭驿、横塘驿站
在成为水上枢纽的同时,在陆地上望亭也成为江南重要的驿站。今天在望亭历史文化街区内,也恢复了望亭驿等旧址。紧邻大运河的吴门桥街道,辖区内的横塘驿站是全国运河沿线仅存的两处水陆驿站之一。历经沧桑,仅存驿亭。去年横塘驿站进行了高标准修缮,恢复古驿站、水码头等文化遗存,还原历史风貌。
会馆
行走路线:全晋会馆、岭南会馆、陕西会馆
大运河是古代“商务通道”,因商而生的会馆应运而生。全晋会馆是古代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者,今天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所在地,依然承担着南北曲艺文化交流的使命。阊门内外也云集了众多会馆,岭南会馆、冈州会馆、陕西会馆、江西会馆等。历史悠久的岭南会馆,是明万历年间广东某地士商所建。民间也有叫“广州会馆”的。修复后的会馆,已成为山塘旅游的一个亮点。
名人故居
行走路线:潘世恩宅、许宅、玉涵堂、明德堂、八慵园
钮家巷的清代状元宰相潘世恩宅,其建造用料、工艺讲究、装修精细,在苏州现存清代早中期住宅中有着较高的文物价值。走到山塘街西段,在充满市井生活味的巷陌中间,许宅的一座古朴无华的砖雕门楼引人注目。相比“山塘雕花楼”,“许宅”这个名更让人记得深。山塘街250号许宅,是清末名医许鹤丹的家宅,亦是许大夫行医之地。这座雕花楼精美绝伦,含蓄沉静,堪称“姑苏城外第一宅”。
往东面走,有明代大学士吴一鹏故居,即玉涵堂。其中的精華便是这小小的后花园—— 真趣园,园子不大,五脏俱全。实景版昆曲在此上演,惟妙惟肖。
石湖湖畔有许多村镇,目前风貌保存较好的要数蠡墅古镇。蠡墅老街上现尚存明德堂、三德堂等清代民居建筑。明德堂现存单体建筑可分南北两路,据悉,明德堂原先砖雕墙门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铭记,今无存。三德堂原有七进,现存一进。宅子沿河而筑,北侧有永兴桥,环境清幽。
八慵园在平望安德桥的北边。沿京杭大运河逶迤着一条古街,在这条街南段,即姚家弄与陈家弄之间,便是八慵园的遗迹所在。据载,八慵园的最初主人是清代画家吴格。宅子布局是前店后园,前面是镇上老字号——吴会丰南货茶食店,店后与内宅花园相连。八慵园内有十六景,即八慵斋、得真堂、卧雪廊、小梅花庵、画眉楼、避暑亭等。不幸的是,1937年,日寇两架飞机侵袭平望,使一代名园从此消失,然而今人在心里也期盼着该园能够得到重建。
古纤道
行走路线:吴江运河古纤道
纤夫行迹今犹在。运河古纤道,在吴江城南运河西岸,始筑于唐元和五年,称“松江堤”。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整修时,在堤上复以巨石,长九里,名“九里石塘”,全长1500多米。
今漫步松陵镇南郊京杭大运河西岸,一条宽阔的绿化带自北向南逶迤,带内香樟吐翠,池水涟涟,小桥曲折,假山嶙峋,凉亭飞翘,更有那用一块块大青石垒筑而成的运河古纤道舒展着雄健的身姿,向前蜿蜒。
堤岸
行走路线:石湖、郭新河遗址、頔塘
石湖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从吴越争霸开始,便留下了太多人文遗存。今游石湖,既是看山水,也是望变迁。吴堤、越堤、石堤、杨堤和范堤五条堤坝长虹卧波于水面上,历朝历代的名人大家,无不以游石湖为趣,筑墅石湖而居为乐。
位于吴中郭巷街道的郭新河两岸,遗址所在处,地势平坦,西面不远处便是京杭大运河。当年郭新河开挖过程中,地下出土了大量文化遗产,对遗址造成一定破坏。文物部门最终将其命名为“新郭河遗址”。
如今,京杭大运河吴江段尚有支线,名頔塘。頔塘,原名荻塘,又称西塘。西晋太康年间 (280—289) ,吴兴太守殷康发动民众开东塘,筑堤岸,障西来诸水之横流,导往来之通道,开凿自湖州至平望110里河道。塘岸成为太湖南岸最早修筑并成型的环湖大堤。此河位于太湖南缘,因沿岸芦荻丛生,故名荻塘。唐贞元八年(792),湖州刺史于頔疏浚并整修荻塘,之后,为纪念于頔的功德,荻塘改为頔塘。
两千五百多年来,大运河苏州段,留给后人以无尽的历史人文遗产,无数胜迹、往昔、故事和体会,仍然存活在今人的生活空间和思想记忆里,这也是古韵苏州的滋味所在。
参考书目:《吴运流长》《大运河苏州古城段遗产研究报告》
大运河遗产苏州段全长73千米,其中包含五条河道、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及三处附属遗存。但实际走过之后,就发现从望亭到平望的这条大运河简直是一座建筑的博物馆,有着桥梁、河道、堤岸、驿亭,也有衙署、寺庙、古塔、园林、民居、祠堂、会馆等多个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不可多得的宝贝,叫人叹为观止。
古桥
行走路线:北津桥、南津桥、兴贤桥、山塘桥系列、吴门桥、行春桥、宝带桥、五龙桥、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
从前在浒墅关镇上,无论上学、买菜,还是去吃海棠糕、绿豆汤,都离不开那几座桥:大运河从无锡进苏州的第一座古桥北津桥、南面的南津桥,还有文昌阁附近的兴贤桥。
与运河水多处融汇的山塘河水之上,也分布着一些古桥。横跨河上的有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有白姆桥、毛家桥、白公桥等,而对岸竖贯之桥还有小普济桥、引善桥等。眼睛看花了没?
水陆两开盘门踞。作为盘门重要一景的吴门桥,地处吴门桥街道,记者站在桥上,脚下古运河分卧两侧,粉墙黛瓦的楼宇立于河岸,似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上方山茶磨屿东的行春桥,苏州人都晓得,著名的“石湖串月”,便是发生在此。
纵观苏州那么多的古桥,不得不说最壮观的还是长虹卧波宝带桥。宝带桥的桥身长,孔数多,结构精巧,在中外古代建桥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今天来到宝带桥,桥面两侧并没有栏杆,但在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上,记者看到宝带桥桥面两侧却有连续的铸铁桥栏。的确去仔细一看,桥面两侧桥板上还残留着部分固定桥柱的孔洞与铁条的残根。而在宝带桥北堍,曾有一座“武庙”,最早用于祭祀姜太公及历代良将。据说,清代所建,寺庙当年是被日寇飞机炸毁,这一说法是否属实,还有待考究。
澹台湖边,除了宝带桥,还有一座闻名已久的五龙桥。五龙桥地势险要,历史上是兵家必争地,经过多次重建、重修。今天的五龙桥,依然外观俊美,足以看出此桥的筑造技术不一般。
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都是与古运河有关的文物遗存。位于吴江城区北门外、横跨京杭大运河的三里桥,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后数次重建。现存的三里桥距今约有130年,登上桥顶,只见桥面石上镌刻“轮回”图案。此图案,在古代是佛教“因果报应”的反映,让人们在过桥时记住要广积功德。三里桥还有一个特别处,在东桥台建有纤道,来往船只上的背纤人可沿着这纤道从桥下通过。安民桥,是江南水乡少见的陡拱桥。以前,桥东堍有弥陀殿寺,清顺治初年该寺曾在桥上建关帝阁,后圯。安民桥巍然矗立着,桥身爬满了蔓生木本植物,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苍龙横卧在碧波上。而安德桥,位于平望镇区东南,气势雄伟,是镇上最高的一座古桥。
塔庙
行走路线:戒幢律寺、寒山寺、李鸿章祠、云岩寺塔、瑞光寺塔、平望城隍庙、小九华寺
戒幢律寺,就是西园寺。它南临阊门运河。西园寺山门的结构和气派,在江南很少见。枫桥为古驿道必经地,今天作为枫桥景区的“一古”,寒山古寺的钟声,声声入耳,也入心。古往今来,枫桥人来人往,也早已成为诗意的象征。如今,景区还恢复了明清街坊、江枫草堂、惊鸿渡等旧观,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
李鸿章祠在山塘街845号,亦名“靖园”。祠堂颇具园林韵味,典雅建筑、古树名木、假山亭阁,勾画得匠心独运。沿着山塘一路到虎丘,那座守望姑苏的不倒“灯塔”,最先引入眼帘。云岩寺塔是大运河进入苏州城的一个重要节点,其排水系统通过虎丘山环山河水系与山塘河连接,再汇入大运河。从此,山与水相连,路同河不分。这座塔不仅是古城地标,更是过去船家眼中的“灯塔”,指引着船队在运河中向南前行,望见虎丘,便到苏州。
在苏州人心中地位同样重要的瑞光塔,经历了数十年的保护修缮。先后多次在塔内发现的珍贵文物,足以证明此塔不凡。
平望城隍庙,正名昭灵侯庙,祭祀唐代李明。此庙在平望安德桥北堍,原巡检司署东侧,京杭大运河西岸。新中国建成后,城隍庙改为粮食部门的仓库,现存粮厫四幢,院场千余平方,殿宇全废,但存有一道昔日围墙,气势宏伟,引人遐思。
小九华寺是吴江恢复的第一批寺庙之一,南濒莺豆湖,东沿运河。太平天国战乱期间,寺院毁于兵燹。后经过数次重修,至民国年间业已基本恢复旧观。如今,藏经阁北面到河边还在建设,宝塔已造好。
亭园
行走路线:御亭、耦园、四亭子
望运阁、御亭、望亭驿等历史文化建筑,与南河港等水系遗存,还有古长洲苑、月城、皇亭碑等古址遗存构成了“运河上的繁华图”。一座御亭,蕴藏着一代帝王的雄心。经修复的御亭坐落在望亭运河公园里,在川流不息的大运河畔,彰显着北太湖的历史沉淀。
巷子是古城的时光之谜。从热闹的平江路拐进小新桥巷,一路都是姑苏老城厢。沿着运河徐步走到尽头,便见一道高墙深锁院落,三面临河,一面通街的耦园,隐匿其中。东园的西北角上,有一小小的运河接驳码头,乃当年园主游船出行之处,在苏州园林中实属难得。还有“山水间”后头的听橹楼和魁星阁,登高可观运河景观,听橹桨之音。
苏州人一定没听说过四亭子,其实它在京杭大运河复线烂溪与麻溪的交汇处,这里河面开阔。旧时两溪上没有桥,过河必须摆渡,摆渡时如四个角都有人,需等一段时间。后来地方绅士出资在四角各建一座凉亭,让渡客有歇脚避雨处。从此,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四亭子”。20世纪50年代,四亭子东南角和西北角尚有两座亭子。
城阁
行走路线:城濠里、文昌阁
浒墅关运河西岸兴贤桥南的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历史上,文昌阁几度重修。现阁丘高10米多。文昌阁寄托了人们对文运闳开的期盼。
城濠里,在平望镇京杭大运河东岸。元至正十七年(1357),吴王张士诚在平望筑平望土城,土城周围三里,东为旱门,南、北、西三门水陆并通,后被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所破,其旧址称为“城濠里”。城濠里有一桥,叫城濠桥,亦名永安桥,现改为水泥平橋。 驿站
行走路线:望亭驿、横塘驿站
在成为水上枢纽的同时,在陆地上望亭也成为江南重要的驿站。今天在望亭历史文化街区内,也恢复了望亭驿等旧址。紧邻大运河的吴门桥街道,辖区内的横塘驿站是全国运河沿线仅存的两处水陆驿站之一。历经沧桑,仅存驿亭。去年横塘驿站进行了高标准修缮,恢复古驿站、水码头等文化遗存,还原历史风貌。
会馆
行走路线:全晋会馆、岭南会馆、陕西会馆
大运河是古代“商务通道”,因商而生的会馆应运而生。全晋会馆是古代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者,今天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所在地,依然承担着南北曲艺文化交流的使命。阊门内外也云集了众多会馆,岭南会馆、冈州会馆、陕西会馆、江西会馆等。历史悠久的岭南会馆,是明万历年间广东某地士商所建。民间也有叫“广州会馆”的。修复后的会馆,已成为山塘旅游的一个亮点。
名人故居
行走路线:潘世恩宅、许宅、玉涵堂、明德堂、八慵园
钮家巷的清代状元宰相潘世恩宅,其建造用料、工艺讲究、装修精细,在苏州现存清代早中期住宅中有着较高的文物价值。走到山塘街西段,在充满市井生活味的巷陌中间,许宅的一座古朴无华的砖雕门楼引人注目。相比“山塘雕花楼”,“许宅”这个名更让人记得深。山塘街250号许宅,是清末名医许鹤丹的家宅,亦是许大夫行医之地。这座雕花楼精美绝伦,含蓄沉静,堪称“姑苏城外第一宅”。
往东面走,有明代大学士吴一鹏故居,即玉涵堂。其中的精華便是这小小的后花园—— 真趣园,园子不大,五脏俱全。实景版昆曲在此上演,惟妙惟肖。
石湖湖畔有许多村镇,目前风貌保存较好的要数蠡墅古镇。蠡墅老街上现尚存明德堂、三德堂等清代民居建筑。明德堂现存单体建筑可分南北两路,据悉,明德堂原先砖雕墙门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铭记,今无存。三德堂原有七进,现存一进。宅子沿河而筑,北侧有永兴桥,环境清幽。
八慵园在平望安德桥的北边。沿京杭大运河逶迤着一条古街,在这条街南段,即姚家弄与陈家弄之间,便是八慵园的遗迹所在。据载,八慵园的最初主人是清代画家吴格。宅子布局是前店后园,前面是镇上老字号——吴会丰南货茶食店,店后与内宅花园相连。八慵园内有十六景,即八慵斋、得真堂、卧雪廊、小梅花庵、画眉楼、避暑亭等。不幸的是,1937年,日寇两架飞机侵袭平望,使一代名园从此消失,然而今人在心里也期盼着该园能够得到重建。
古纤道
行走路线:吴江运河古纤道
纤夫行迹今犹在。运河古纤道,在吴江城南运河西岸,始筑于唐元和五年,称“松江堤”。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整修时,在堤上复以巨石,长九里,名“九里石塘”,全长1500多米。
今漫步松陵镇南郊京杭大运河西岸,一条宽阔的绿化带自北向南逶迤,带内香樟吐翠,池水涟涟,小桥曲折,假山嶙峋,凉亭飞翘,更有那用一块块大青石垒筑而成的运河古纤道舒展着雄健的身姿,向前蜿蜒。
堤岸
行走路线:石湖、郭新河遗址、頔塘
石湖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从吴越争霸开始,便留下了太多人文遗存。今游石湖,既是看山水,也是望变迁。吴堤、越堤、石堤、杨堤和范堤五条堤坝长虹卧波于水面上,历朝历代的名人大家,无不以游石湖为趣,筑墅石湖而居为乐。
位于吴中郭巷街道的郭新河两岸,遗址所在处,地势平坦,西面不远处便是京杭大运河。当年郭新河开挖过程中,地下出土了大量文化遗产,对遗址造成一定破坏。文物部门最终将其命名为“新郭河遗址”。
如今,京杭大运河吴江段尚有支线,名頔塘。頔塘,原名荻塘,又称西塘。西晋太康年间 (280—289) ,吴兴太守殷康发动民众开东塘,筑堤岸,障西来诸水之横流,导往来之通道,开凿自湖州至平望110里河道。塘岸成为太湖南岸最早修筑并成型的环湖大堤。此河位于太湖南缘,因沿岸芦荻丛生,故名荻塘。唐贞元八年(792),湖州刺史于頔疏浚并整修荻塘,之后,为纪念于頔的功德,荻塘改为頔塘。
两千五百多年来,大运河苏州段,留给后人以无尽的历史人文遗产,无数胜迹、往昔、故事和体会,仍然存活在今人的生活空间和思想记忆里,这也是古韵苏州的滋味所在。
参考书目:《吴运流长》《大运河苏州古城段遗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