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之中,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经管类专业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分析了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然性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思政元素的提炼,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专业课;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74
1 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019年10月,教育部发文《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有信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重要的途径,两者必须同向同行,双管齐下,缺一不可。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符合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2 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经管类专业人才需求质量和结构都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需借助学科专业知识对思政教育形成辅助与强化,在重视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美好心灵,既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深挖经管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德育要素”,打通思想政治与个人知识增长、道德养成的内在关联,处理好“知识性逻辑”与“规范性逻辑”之间的关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确保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注重“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融合,把专业课程教学作为价值与科学连接的“精神中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促使课程思政形成广泛共识,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3 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经管类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挖经管类专业课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要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准则意识,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积极认知并领悟其积极内涵,在认知领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个人的具体行动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责任意识与担当、提高个人敬业、友善修养,感受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并通过适当的形式演绎出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客观地看问题,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培养个人品德修养,诚信做人,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人格。
4 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4.1 学校方面
高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动者。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高校要充分发挥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挥和领导,担负育人责任。
4.1.1 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领导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有效领导和引领作用,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执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加快网络平台构建,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4.1.2 充分发挥系部、教研室的作用
经济管理专业所在系部直接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要充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以教研室中的不同专业为单位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在明晰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系统部署,统筹推进。开展针对思政资源融入課程的教研活动,教师集中讨论,相互学习借鉴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4.1.3 构筑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体系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科学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落实领导听课和督导听课制度,深入教师一线,积极总结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经验,确立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从学生角度设立具体细化的评价标准,对课程思政改革情况进动态评价,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一部分。
4.2 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者,是高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关键。经管类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把自身培养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育人之师,将价值观融合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积极认知、领悟内涵并积极践行。 4.2.1 激发培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
课程思政是对教师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教师的理想信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思想高度和专业素养决定着学生成才的高度。经管类课程较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经管类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提升育人意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学习党的理论,提高政治敏感度和自身道德修养。教师要关注时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会议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积极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自身承载的育人职责,注意自身行为的规范。
4.2.2 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思政若能有点睛效果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长期的积累,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挖掘思政元素,找到有效的抓手,全盘考虑,从每一个节点上融入,在理解所讲授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主动挖掘并充分加工利用不同课程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找准切入点,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课堂组织教学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
4.3 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对象也是最终检验者。课程思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洗礼,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水平。从经管类专业人才需求来看,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将教育教学向理想信念、知识能力、社会担当等多个维度延伸,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品行端正、人格健全的大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需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衡量标准,学生能否掌握马克思主义,具备中国政治经济认识自觉和认识自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解決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国家发展大势,认识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清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深入社会实践并关注现实问题,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勇于担当、励志勤奋,不仅培养学生“专业成才”,更关键是“精神成人”,成为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惠娟.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29):103-105.
[2]段琪,宗毅.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19,(11):67-68.
[3]康雅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9.
[4]冯惠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1):79-84.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专业课;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74
1 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019年10月,教育部发文《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有信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重要的途径,两者必须同向同行,双管齐下,缺一不可。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符合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2 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经管类专业人才需求质量和结构都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需借助学科专业知识对思政教育形成辅助与强化,在重视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美好心灵,既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深挖经管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德育要素”,打通思想政治与个人知识增长、道德养成的内在关联,处理好“知识性逻辑”与“规范性逻辑”之间的关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确保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注重“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融合,把专业课程教学作为价值与科学连接的“精神中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促使课程思政形成广泛共识,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3 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经管类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挖经管类专业课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要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准则意识,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积极认知并领悟其积极内涵,在认知领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个人的具体行动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责任意识与担当、提高个人敬业、友善修养,感受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并通过适当的形式演绎出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客观地看问题,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培养个人品德修养,诚信做人,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人格。
4 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4.1 学校方面
高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动者。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高校要充分发挥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挥和领导,担负育人责任。
4.1.1 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领导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有效领导和引领作用,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执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加快网络平台构建,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4.1.2 充分发挥系部、教研室的作用
经济管理专业所在系部直接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要充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以教研室中的不同专业为单位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在明晰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系统部署,统筹推进。开展针对思政资源融入課程的教研活动,教师集中讨论,相互学习借鉴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4.1.3 构筑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体系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科学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落实领导听课和督导听课制度,深入教师一线,积极总结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经验,确立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从学生角度设立具体细化的评价标准,对课程思政改革情况进动态评价,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一部分。
4.2 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者,是高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关键。经管类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把自身培养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育人之师,将价值观融合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积极认知、领悟内涵并积极践行。 4.2.1 激发培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
课程思政是对教师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教师的理想信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思想高度和专业素养决定着学生成才的高度。经管类课程较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经管类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提升育人意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学习党的理论,提高政治敏感度和自身道德修养。教师要关注时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会议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积极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自身承载的育人职责,注意自身行为的规范。
4.2.2 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思政若能有点睛效果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长期的积累,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挖掘思政元素,找到有效的抓手,全盘考虑,从每一个节点上融入,在理解所讲授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主动挖掘并充分加工利用不同课程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找准切入点,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课堂组织教学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
4.3 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对象也是最终检验者。课程思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洗礼,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水平。从经管类专业人才需求来看,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将教育教学向理想信念、知识能力、社会担当等多个维度延伸,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品行端正、人格健全的大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需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衡量标准,学生能否掌握马克思主义,具备中国政治经济认识自觉和认识自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解決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国家发展大势,认识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清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深入社会实践并关注现实问题,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勇于担当、励志勤奋,不仅培养学生“专业成才”,更关键是“精神成人”,成为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惠娟.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29):103-105.
[2]段琪,宗毅.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19,(11):67-68.
[3]康雅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9.
[4]冯惠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