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低段年级中,学生课堂作业拖拉现象较多,不仅影响其课堂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良好习的惯养和优秀品质。本文试图通过对几个个案解析,挖掘作业拖拉背后的本质,对这些不良行为作出简单的梳理,尝试从教师,家庭,学生三方面提出干预措施和思考,对采取的措施作后续的反思和跟进。
【关键词】作业拖拉量化评价
龙应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来》大家都不陌生,她告诉我们孩子有慢的权利,我们要学会等待花开,静等孩子对某件事物的新发现,静等孩子对研究事物的细致和突破,静等孩子在某个阶段有更好的发展。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每次提到作业拖拉,总有几个孩子的作业比别人慢一拍,或不专心,或做事拖磨。在低段由于学习内容不多,督促后,大部分能完成学习任务。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像数学中一些工具性的学习技能,需要学生练习对比中,达到巩固,思辨和提高。由于学生对待问题,有的可能是不会做,拖延时间什么都不完成;有的解决问题不够专注,边玩边做;有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总觉得是别人让我学,很被动,最后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别的孩子相比,相差很多。这种拖拉现象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因此,笔者结合教学观察,对一些案例进行整理解析,并从中引发一些思考。
一、作业推拖个案解析
(一)不会做,磨时间
案例:小叶是4班的一个孩子,上课的时候,表面观察,似乎听得很认真,好像总看着黑板在思考着问题,但是当你目光与他交流的时候,有时找不到他的眼神,表情安静,目光游离。课堂上让孩子动笔练习,他总是落后其他小朋友。其他孩子已经面批完毕,错题讲解清楚,但是孩子的本子总是迟迟不交。催着他,很着急地思考,最后再次关注他,还是大片没完成。
相同的时间里,小叶的学习效率比较低,需要更多的时间对内容消化,因此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慢慢地班级其他的小朋友也习惯了。笔者联系孩子家长,家长说在家里碰到的是同样情景,督促急了,他会自言自语说:"我笨啊,我真的很笨,想不出来。"听着让人一阵酸楚。
案例解析:
1.缺乏自信导致拖磨时间
俗话说十个手指都有长短,每个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是各不相同,有些分析能力强,有些动手能力强,有些反应迟缓,这些都正常。对于大班额,教师的关注不可能面面俱到,像小叶这样在班级中默默无闻的,上课不闹出大动静,教师的关注会减弱。每次教师讲解的内容,小叶在理解上慢一拍,跟不上节奏,反馈跟不上,孩子自然而然会走神,学习兴趣一时难以激发,觉得每次都跟不上。慢慢的与周围同伴拉开差距,自卑感油然而生。
当小叶需要独立完成课堂任务时,他从心底觉得没底气,采用拖延逃避的方法应对。一次站在孩子边上,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用图表示,其实这个方法刚有板书,在独立完成时,总是磨蹭着不写,笔者问道"15-7=这个算式你可以怎样算呀?""15中有一个十和一个5,5减7不够,可以从一个十中去掉7,这样还剩下3,3与5相加就是8。"孩子其实说得挺好,"你说得挺好呀,把你说的用图表示在本子上。""我怕我做错。"学生不自信,纠结对错的时候,时间在无形中消逝。
2.缺乏方法导致拖磨时间
在低段因为识字的要求增加,一些操作的要求对识字量少的孩子困难较大,学生不理解题意,更不知怎样完成。当学生面临独立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无从下手,只有对着问题拖延时间。很多有陪读经验的父母每次与笔者沟通,都有同一感受"字不认识啊,孩子就一动不动地盯着,或者注意力马上转移,等着家长帮忙读题"。帮忙读题之后,学生尝试解决。识字不解决,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积累,拖磨时间依旧,家长帮忙读题,识字积累失败,对家长仍旧依赖,如此恶性循环。
(二)会做,懒于做
案例:
小蔡的《课堂作业本》当天没完成,一不留神溜回家。与其家长联系,希望孩子补好后明天带学校,家长答应。早上一到教室就径直向她座位走去。"作业本呢?"。"没带"一个低低的声音。"写了吗?""写是写了,妈妈还教我一点。"一脸的诚恳。
老师:"请你好好想一想,希望你能够想出来,你到底有没有写!"孩子还是很肯定得说,于是,笔者说:"那好,老师相信你,我想你肯定也是做好了,那么现在就让你麻烦你妈妈带过来吧。"催了几下,他都默默不语,我已经什么都明白了:根本没写。
小蔡的特殊还在于即使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有时的表达问题思考时,有其独到见解,只是不稳定,好的时候能让老师惊喜不已,差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为此,我时常与其父亲取得联系,促进双方面的交流,总结。最后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蔡聪明,懒惰,喜欢拖作业或者不做作业。这样的孩子,我曾经苦口婆心地引导她,也严厉地批评她,我曾经希望在一切常规的教育方法如批评和引导中寻找好的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来面对班上这个特殊孩子,但效果甚微。
1.家长放手不管
小蔡的父母是家政公司的,每天忙于公司的工作,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学校的要求到了家中没有家长的及时跟进,没有督促,很难让学生养成较好地习惯。家长口头允诺会管孩子,但是总是忙于说工作忙,没时间。因此,家长不重视孩子习惯方面的培养。
家长的的忽视,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或是心血来潮要求孩子好好努力,或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家长的心理被孩子摸得清清楚楚,更不利于坏习惯的纠正。
2.懒于完成
因为只是老师一味的要求,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节奏紧,回家完全放松,对比下,松散的节奏更加舒服,强化懒惰的心理。父母要求不高,学校老师严格要求,两边一对比,他就逃往家的一边,推拖不完成。
(三)不会支配时间的作业拖拉
案例:小洲是3班的孩子,平时课堂的作业总是拖到放学后完成回家,把他留下来,一边督促他完成,他就是拿着笔慢慢写,当发现笔者在批作业时,他马上停下来,左顾右盼,希望能够找到玩的机会。当笔者盯着他时,他又开始写了,能够较快地完成。一不留神,疏忽了,他的课堂练习总是到放学留下补完。
1.缺乏自由安排时间的机会
小洲的父母对孩子非常严格,自己在文化上吃亏,总想让孩子有出息。因此回家的学习任务排得满满的。孩子每天被妈妈盯着完成各项内容,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有一次,课间活动笔者找孩子谈话,"老师知道你有个聪明的脑袋,可是上课总是思想开小差,把学习的时间当成玩,放学的时间留下补课堂练习,你在家里也这样?"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老师,在家里我都没有时间玩,妈妈总是让我做作业,都不出去玩。"
听着孩子的讲述,真替孩子担心,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缺乏休息娱乐的时间,憋着一股劲无处释放,于是就拼命在被排得满满的学习时间,想着法的玩。长此以往也就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没有自由安排时间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永远是被动的,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磨。更重要的是,没有自由安排时间的机会,他无法感受怎样安排时间是合理与充实的。
2.不及时干预不良作业习惯
作业拖磨,注意力不集中,时刻想着玩,反映在联系上,字迹不端正,整洁。小洲的家长更关注的是他做了多少,对于字迹整洁与否,学习态度端正与否,都忽视了,认为做总比不做好,做得多总比做得少好。在问题初现端倪的最佳期没有及时干預,这样对不良习惯进行强化,今后的纠正过程将更加痛苦和漫长。
【关键词】作业拖拉量化评价
龙应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来》大家都不陌生,她告诉我们孩子有慢的权利,我们要学会等待花开,静等孩子对某件事物的新发现,静等孩子对研究事物的细致和突破,静等孩子在某个阶段有更好的发展。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每次提到作业拖拉,总有几个孩子的作业比别人慢一拍,或不专心,或做事拖磨。在低段由于学习内容不多,督促后,大部分能完成学习任务。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像数学中一些工具性的学习技能,需要学生练习对比中,达到巩固,思辨和提高。由于学生对待问题,有的可能是不会做,拖延时间什么都不完成;有的解决问题不够专注,边玩边做;有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总觉得是别人让我学,很被动,最后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别的孩子相比,相差很多。这种拖拉现象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因此,笔者结合教学观察,对一些案例进行整理解析,并从中引发一些思考。
一、作业推拖个案解析
(一)不会做,磨时间
案例:小叶是4班的一个孩子,上课的时候,表面观察,似乎听得很认真,好像总看着黑板在思考着问题,但是当你目光与他交流的时候,有时找不到他的眼神,表情安静,目光游离。课堂上让孩子动笔练习,他总是落后其他小朋友。其他孩子已经面批完毕,错题讲解清楚,但是孩子的本子总是迟迟不交。催着他,很着急地思考,最后再次关注他,还是大片没完成。
相同的时间里,小叶的学习效率比较低,需要更多的时间对内容消化,因此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慢慢地班级其他的小朋友也习惯了。笔者联系孩子家长,家长说在家里碰到的是同样情景,督促急了,他会自言自语说:"我笨啊,我真的很笨,想不出来。"听着让人一阵酸楚。
案例解析:
1.缺乏自信导致拖磨时间
俗话说十个手指都有长短,每个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是各不相同,有些分析能力强,有些动手能力强,有些反应迟缓,这些都正常。对于大班额,教师的关注不可能面面俱到,像小叶这样在班级中默默无闻的,上课不闹出大动静,教师的关注会减弱。每次教师讲解的内容,小叶在理解上慢一拍,跟不上节奏,反馈跟不上,孩子自然而然会走神,学习兴趣一时难以激发,觉得每次都跟不上。慢慢的与周围同伴拉开差距,自卑感油然而生。
当小叶需要独立完成课堂任务时,他从心底觉得没底气,采用拖延逃避的方法应对。一次站在孩子边上,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用图表示,其实这个方法刚有板书,在独立完成时,总是磨蹭着不写,笔者问道"15-7=这个算式你可以怎样算呀?""15中有一个十和一个5,5减7不够,可以从一个十中去掉7,这样还剩下3,3与5相加就是8。"孩子其实说得挺好,"你说得挺好呀,把你说的用图表示在本子上。""我怕我做错。"学生不自信,纠结对错的时候,时间在无形中消逝。
2.缺乏方法导致拖磨时间
在低段因为识字的要求增加,一些操作的要求对识字量少的孩子困难较大,学生不理解题意,更不知怎样完成。当学生面临独立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无从下手,只有对着问题拖延时间。很多有陪读经验的父母每次与笔者沟通,都有同一感受"字不认识啊,孩子就一动不动地盯着,或者注意力马上转移,等着家长帮忙读题"。帮忙读题之后,学生尝试解决。识字不解决,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积累,拖磨时间依旧,家长帮忙读题,识字积累失败,对家长仍旧依赖,如此恶性循环。
(二)会做,懒于做
案例:
小蔡的《课堂作业本》当天没完成,一不留神溜回家。与其家长联系,希望孩子补好后明天带学校,家长答应。早上一到教室就径直向她座位走去。"作业本呢?"。"没带"一个低低的声音。"写了吗?""写是写了,妈妈还教我一点。"一脸的诚恳。
老师:"请你好好想一想,希望你能够想出来,你到底有没有写!"孩子还是很肯定得说,于是,笔者说:"那好,老师相信你,我想你肯定也是做好了,那么现在就让你麻烦你妈妈带过来吧。"催了几下,他都默默不语,我已经什么都明白了:根本没写。
小蔡的特殊还在于即使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有时的表达问题思考时,有其独到见解,只是不稳定,好的时候能让老师惊喜不已,差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为此,我时常与其父亲取得联系,促进双方面的交流,总结。最后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蔡聪明,懒惰,喜欢拖作业或者不做作业。这样的孩子,我曾经苦口婆心地引导她,也严厉地批评她,我曾经希望在一切常规的教育方法如批评和引导中寻找好的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来面对班上这个特殊孩子,但效果甚微。
1.家长放手不管
小蔡的父母是家政公司的,每天忙于公司的工作,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学校的要求到了家中没有家长的及时跟进,没有督促,很难让学生养成较好地习惯。家长口头允诺会管孩子,但是总是忙于说工作忙,没时间。因此,家长不重视孩子习惯方面的培养。
家长的的忽视,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或是心血来潮要求孩子好好努力,或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家长的心理被孩子摸得清清楚楚,更不利于坏习惯的纠正。
2.懒于完成
因为只是老师一味的要求,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节奏紧,回家完全放松,对比下,松散的节奏更加舒服,强化懒惰的心理。父母要求不高,学校老师严格要求,两边一对比,他就逃往家的一边,推拖不完成。
(三)不会支配时间的作业拖拉
案例:小洲是3班的孩子,平时课堂的作业总是拖到放学后完成回家,把他留下来,一边督促他完成,他就是拿着笔慢慢写,当发现笔者在批作业时,他马上停下来,左顾右盼,希望能够找到玩的机会。当笔者盯着他时,他又开始写了,能够较快地完成。一不留神,疏忽了,他的课堂练习总是到放学留下补完。
1.缺乏自由安排时间的机会
小洲的父母对孩子非常严格,自己在文化上吃亏,总想让孩子有出息。因此回家的学习任务排得满满的。孩子每天被妈妈盯着完成各项内容,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有一次,课间活动笔者找孩子谈话,"老师知道你有个聪明的脑袋,可是上课总是思想开小差,把学习的时间当成玩,放学的时间留下补课堂练习,你在家里也这样?"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老师,在家里我都没有时间玩,妈妈总是让我做作业,都不出去玩。"
听着孩子的讲述,真替孩子担心,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缺乏休息娱乐的时间,憋着一股劲无处释放,于是就拼命在被排得满满的学习时间,想着法的玩。长此以往也就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没有自由安排时间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永远是被动的,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磨。更重要的是,没有自由安排时间的机会,他无法感受怎样安排时间是合理与充实的。
2.不及时干预不良作业习惯
作业拖磨,注意力不集中,时刻想着玩,反映在联系上,字迹不端正,整洁。小洲的家长更关注的是他做了多少,对于字迹整洁与否,学习态度端正与否,都忽视了,认为做总比不做好,做得多总比做得少好。在问题初现端倪的最佳期没有及时干預,这样对不良习惯进行强化,今后的纠正过程将更加痛苦和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