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老师讲解教材,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学习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解惑能力、自学能力. 高数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引进很好地实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规律、总结归纳,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意识培养
0. 引 言
“问题导学法”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来认识数学,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 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
1. 结合教学实际,加强问题导学意识
来自应试教学的压力,大部分教师把过多的时间用来讲课,满足于灌输,只怕自己讲得不够仔细,怕学生听得不清楚,不厌其详,这种僵化的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地禁锢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大量的知识记忆往往适得其反,让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 所以在这不得不强调一点: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负责教授教材内容,还要负责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问题导学法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以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授鱼”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总之充分利用设置问题进行导学,能够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从学校到年级再到班级,普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也都有不同深度的差异. 问题导学这种新式教学方法,充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所以广大高中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加强问题导学意识,把握好每节课,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2. “问题导学”的具体教学程序
2.1 前置诊断,导入新课
课前提醒学生预复习,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抢答或练习等形式有重点地对旧知识进行回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有利于向新知识平稳过渡,通过旧知识把新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知识迁移,来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章节时,就先带领学生回忆初中数列的讲解,全体学生都积极回忆初中数列知识,不断激活原有知识,随后我做了这样的设计:讲述了国际象棋发明的故事,提出系列问题:(1)每个棋格中的麦子数有什么关系?(2)他要的麦子到底有多少?(3)如何计算它们的和?就是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导入新课!前置诊断,尽可能地注重知识系统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2 设置问题,开展讨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寻找提出问题的点,来启发学生. 问题设置需要注意几点原则:要有启发性,拓展学生思维;要有层次性,培养学生推理论证,逻辑缜密的能力;针对性,切记脱离教学目标;难易性,一切要以学生为基础,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激励性,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自信心的来源;贯穿性,尽可能地贯穿设疑,培养学生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 结合我的实践教学,做了相关总结:针对教材、贴近学生、题量恰当、难易适度、把握时机.
得知奇偶性概念,随即而来的就是判断奇偶性,简单的幂函数,学生可以通过图形进行判断,但是复杂点呢?对于奇偶性的判断,我在授课时就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实践来总结规律:
T(师):如何判断函数奇偶性?
S(生):根据定义还有图形性质.
T:请大家判断下f(x) = x x-1和g(x) = 2x x3的奇偶性.
S:概念可以判断奇偶性,函数图像能帮助判断奇偶性,但如果不知道函数图像的时候怎么判断函数奇偶性?
再次设疑,让学生研究f(x) = x3和f(x) = x2.
T:f(x) = x3中,f(-1)和f(1),f(-2)和f(2)有何关系?
S:f(-1) = -f(1),f(-2) = -f(2).
T:f(x) = x3中,对于任意的x∈R,f(-x)和f(x)有何关系?
S:f(-x) = -f(x).
T:在函数f(x) = x2中,f(-x)和f(x)有何关系?
S:f(-x) = f(x).
T:猜想:若f(x)是奇函数,f(-x) = -f(x);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 = f(x).
S:应该可以.
随即,我对学生的猜想加以肯定,引入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再让他们自己来判断f(x) = x x-1和g(x) = 2x x3的奇偶性. 这种问题导学方法,不仅能解开学生的疑惑,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2.3 探索升级,点拨指导
当然数学探索不应该只为教材,这是好的习惯,亦是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如果有时间也应尽可能地拓展知识,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索. 这样既是知识应用和技能检验的过程,也是发现、解决问题,完善规律和知识认知的过程.
2.4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课堂教学是信息接收、传递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完全吸收和消化,需要课后及时的归纳总结,总结知识点、重难点,归纳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信息网,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适当的时候条理性的选择进行运用. 与此同时,及时的归纳总结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培养和检测了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教学总有终止的一天,自己学习是永久的,自律是他律的必然结果和归宿.
3. 结 语
正如叶圣陶所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问题导学”目的即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观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力. “问题导学”为学生的创造、数学知识的应用开启的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意识培养
0. 引 言
“问题导学法”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来认识数学,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 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
1. 结合教学实际,加强问题导学意识
来自应试教学的压力,大部分教师把过多的时间用来讲课,满足于灌输,只怕自己讲得不够仔细,怕学生听得不清楚,不厌其详,这种僵化的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地禁锢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大量的知识记忆往往适得其反,让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 所以在这不得不强调一点: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负责教授教材内容,还要负责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问题导学法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以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授鱼”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总之充分利用设置问题进行导学,能够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从学校到年级再到班级,普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也都有不同深度的差异. 问题导学这种新式教学方法,充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所以广大高中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加强问题导学意识,把握好每节课,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2. “问题导学”的具体教学程序
2.1 前置诊断,导入新课
课前提醒学生预复习,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抢答或练习等形式有重点地对旧知识进行回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有利于向新知识平稳过渡,通过旧知识把新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知识迁移,来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章节时,就先带领学生回忆初中数列的讲解,全体学生都积极回忆初中数列知识,不断激活原有知识,随后我做了这样的设计:讲述了国际象棋发明的故事,提出系列问题:(1)每个棋格中的麦子数有什么关系?(2)他要的麦子到底有多少?(3)如何计算它们的和?就是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导入新课!前置诊断,尽可能地注重知识系统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2 设置问题,开展讨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寻找提出问题的点,来启发学生. 问题设置需要注意几点原则:要有启发性,拓展学生思维;要有层次性,培养学生推理论证,逻辑缜密的能力;针对性,切记脱离教学目标;难易性,一切要以学生为基础,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激励性,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自信心的来源;贯穿性,尽可能地贯穿设疑,培养学生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 结合我的实践教学,做了相关总结:针对教材、贴近学生、题量恰当、难易适度、把握时机.
得知奇偶性概念,随即而来的就是判断奇偶性,简单的幂函数,学生可以通过图形进行判断,但是复杂点呢?对于奇偶性的判断,我在授课时就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实践来总结规律:
T(师):如何判断函数奇偶性?
S(生):根据定义还有图形性质.
T:请大家判断下f(x) = x x-1和g(x) = 2x x3的奇偶性.
S:概念可以判断奇偶性,函数图像能帮助判断奇偶性,但如果不知道函数图像的时候怎么判断函数奇偶性?
再次设疑,让学生研究f(x) = x3和f(x) = x2.
T:f(x) = x3中,f(-1)和f(1),f(-2)和f(2)有何关系?
S:f(-1) = -f(1),f(-2) = -f(2).
T:f(x) = x3中,对于任意的x∈R,f(-x)和f(x)有何关系?
S:f(-x) = -f(x).
T:在函数f(x) = x2中,f(-x)和f(x)有何关系?
S:f(-x) = f(x).
T:猜想:若f(x)是奇函数,f(-x) = -f(x);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 = f(x).
S:应该可以.
随即,我对学生的猜想加以肯定,引入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再让他们自己来判断f(x) = x x-1和g(x) = 2x x3的奇偶性. 这种问题导学方法,不仅能解开学生的疑惑,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2.3 探索升级,点拨指导
当然数学探索不应该只为教材,这是好的习惯,亦是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如果有时间也应尽可能地拓展知识,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索. 这样既是知识应用和技能检验的过程,也是发现、解决问题,完善规律和知识认知的过程.
2.4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课堂教学是信息接收、传递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完全吸收和消化,需要课后及时的归纳总结,总结知识点、重难点,归纳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信息网,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适当的时候条理性的选择进行运用. 与此同时,及时的归纳总结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培养和检测了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教学总有终止的一天,自己学习是永久的,自律是他律的必然结果和归宿.
3. 结 语
正如叶圣陶所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问题导学”目的即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观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力. “问题导学”为学生的创造、数学知识的应用开启的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