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活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探析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LOK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活教育”是由我国著名作家聂圣哲先生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不断完善孩子会做的事,帮助孩子们尽早独立生活,立足于社会。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劳动,督促孩子从三四岁起开始做家务,学习各类劳动,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人品、情感、鼓励教育都融入了里面。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增强幼儿的信息,培养幼儿学习解决的问题,从而顺其自然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养活教育”;生活习惯;学习能力
  一、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幼儿在2-7岁的阶段,已经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事情的思考,虽然只是表象思考的能力。三岁之前幼儿虽然没有入园,但是他们已经可以对简单的事情进行处理,例如: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把自己的鞋子拿过来给妈妈等等,刚开始他们是在成人的引导下进行活动,随着时间慢慢的变化和年龄的增长,幼儿意识上也有了慢慢的变化,从刚开始的“游戏”转变为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是良好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幼儿虽然年龄小,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但是在每个活动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顺其自然的,例如:刚开始幼儿小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是特别的好,在扔垃圾的时候一次性肯定不会扔进去,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扔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幼儿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的过程,第一次力气比较大没有扔进去,第二次肯定会力气小一点等这种情况,在此过程中也是锻炼幼儿做事的耐心,如果从一开始都是家长进行包办代替那么幼儿的小肌肉不能够得到锻炼,从而做事情一次性没有成功而放弃,幼儿意志得不到锻炼。在日常生活会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一位奶奶从小带孙子,孙子语言发展还没有成熟,当孙子要东西时用手去指一指,奶奶就很快的给拿到孙子手里,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不用说话奶奶就能理解他的想法,无需用语言表达,大家可想而知此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发展到哪个程度,更不是说让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教育,第一教育为幼儿入园奠定了基础,当幼儿入园时我们会看到不同性格、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相差很大的幼儿,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代养人对幼儿教育观的不同,步入幼儿园我们有统一的常规要求,来要求来自不同家庭的幼儿,在家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幼儿在接受教师的要求时很积极向上,遇到挫折时会勇敢的面对和想办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的过程很轻松,对于在家包办代替的幼儿在接受教师的统一常规要求时,会有强烈的排斥,因为在家里这些事情都会有人给他做好,不需要自己动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被动督促的学习哪个更有效率打家都会显而易见。
  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幼儿自我服务慢慢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自我服务已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开始服务他人,能够初步的了解家人工作的辛苦,会主动的给家人拿鞋换鞋、倒水,做一些简单的烹饪或者冷餐,当她们做这些时会遇到不同的麻烦和困难,同时在前期经验的积累下他们不会手忙脚乱,而是有条不紊的想办法解决和寻求他人的帮助,经过一系列的生活锻炼幼儿思考问题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意志得到了磨炼,自信心也建立起来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就很容易了。
  二、行动是幼儿获得有效经验的重要途径 :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幼儿在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熱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经过几次夏天才知道夏天是热的。1富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导地下,瓦特烧水,看见蒸汽推动壶盖便知道蒸汽也能推动机器。在这些科学家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常中蕴含着大道理,在孩子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幼儿也获得了经验,在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
  “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一类。说只师推向出来的。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为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我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来源。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1、结合幼儿“最近发展区”
  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老师要结合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具体了解幼儿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因材施教,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幼儿在都有发展。
  1. 良好行为习惯游戏化

  大家知道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与同伴和成人交流和生活能力,行为习惯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的区域给幼儿提出规则和绘本来引导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想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在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都是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教师可以自制一些可爱幼儿受欢迎的卡通动物玩教具和锻炼生活技能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家里教师多进行家园配合,让家长配合完成,并及时的进行表杨幼儿以及家长。
  1. 良好行为习惯语言化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处于从单音词向句迈进的时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能锻炼幼
  儿的语言能力,又可以指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当幼儿遇到挫折和逆反心理时我们要适当的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给予幼儿信心,当幼儿取得进步时我们不能泛泛的表杨要具体到很小的细节,同时也不能幼儿感到困难就因此放弃,家长进行包办代替。
  幼儿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这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和坚持,人生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您的教育观和引导、坚持将会在孩子成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对其以后的学习、为人处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育应从幼儿自我服务、良好行为习惯、学会感恩开始,让孩子做自己会做的事,学不会做的事情,从而得到发展、成长。
  作者简介:唐瑭(1992年4月),女,汉,籍贯江苏徐州,本科毕业,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课题项目:《基于“养活教育”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编号:KT13033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所以幼儿园应当要充分抓住这一时期,不断提升语言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阐述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并作出总结。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必要性和意义;现状与问题;应对举措  3岁-6岁是幼儿学习语言、提升语言功能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很好奇,表
期刊
摘 要:随着盲教育的不断发展,有效实施盲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盲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出发,分析了如何有效地对盲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盲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盲教育近年来迅速发展,然而在盲教育中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关于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1]张洪涛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盲人群体在抑郁、焦虑、孤独、自卑、偏执、敌对这六个维度上表
期刊
摘 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负责任、不科学的。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更加离不开惩罚教育。正确认识惩罚教育的作用,消除对惩罚教育的误解,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惩罚教育的效果,是每一个教育参与者必须思考的。  关键词:惩罚教育;学校教育 ;惩戒权  近年来,很多教育参与者以及专家对“赏识教育”是大力提倡,同时又将“惩罚教育”作为对立面,边缘化为不可踩踏的“雷区”。但是惩罚教育是否就一无是处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  关键词:家校共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家校共育。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是由教育合力中的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和以学校教师
期刊
摘 要: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探究性行为是一种常见、基本的外在表现形式。特别是大班幼儿,探究性行为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开展有关大班幼儿探究性行为的研究,有利于让教师和家长更好的把握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时机。本研究以常熟市某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大班幼儿及教师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幼儿探究性行为的定义存在偏差,常常认为是“捣乱行为”,从而扼杀了幼儿的探究欲望。所以针对此现状,本研究提
期刊
摘 要: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初中学生养成遵守纪律、服从裁判、待人礼貌、顾全大局的良好作风。初中体育教师努力发挥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的教学内容,并且将其贯穿和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起到育人作用。本文探讨在体育的教学目标中渗透育人功能;在体育的教学内容中体现育人功能;在体育的教学方法中提高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体育;育人功能;方法  奥运之父顾拜旦有一句名言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它让学生从书本堆里得到暂时的解脱,让学生亲近生活,亲近自然,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事物中进行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要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师的观念,让他们重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更要利用好农村生活中的丰厚自然资源和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农村小学中的实践活动
期刊
摘 要: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发展其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1]。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角色游戏中深度学习的“萌芽”,基于幼儿的需要,支持其深度学习的发生,更好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深度学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新《规程》总则第三条将原来的“体、智、德、美”改为“德、智、体、美”,可见,国家对幼儿园德育教育放到首位,所以我们要多途径多维度的开展德育课程。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社会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
期刊
摘 要:在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势必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引入“技能树”这一概念,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技能进行先后顺序的梳理,以及各项技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力图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技能树”的构建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兴手段。  关键词:新文科;戏剧影视文学;技能树  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构建专业技能树,是新文科背景下学科融汇的必然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