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学特色发展困境探因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74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特色发展是地方大学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進入了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地方大学得到了极大发展,在本科院校数量中占据绝对优势,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为争创国际一流,培养精英型人才的研究型大学和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都特色鲜明,定位和发展目标都相对明确。而为数众多的地方大学,受到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分类标准研究薄弱,社会学历意识强烈,国家政策向高水平大学倾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发展目标定位逐渐趋同,致使各校之间盲目攀比,很多院校不切实际提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争取更多硕士点、博士点上,盲目追求升格,不能合理定位,更谈不上特色化发展。从而削弱了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造成人才培养目标“雷同化”严重,最终在激烈的院校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和人才学习需求的差异化趋势。
  因此地方大学不能忽视特色化发展。地方大学如何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在国家高等教育中的位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持特色化发展的原则。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缺乏办学特色,或者为了特色而特色,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特色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及发展途径。
  二 特色的概念与内涵
  (一)特色的界定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调查报告认为,“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
  在教育部進行“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之初,便有意识地将“特色项目”作为一级指标,用以评价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引导高校重视学校的办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指出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進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二)特色发展的内涵
  针对特色存在的界说不同,有的强调学校的办学模式,有的注重某门优势学科实力,有的关注校长的办学作风。但无论哪一者,似乎都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都是突出了学校文化的某一或某些方面。“可以说,抛弃了‘文化’这一熏染于学校、作用于学校并渗透弥漫于学校的社会现象,办学特色则无从谈起。从一定意义上讲,所谓办学特色,就是要创办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这种学校在文化的各层面——精神、制度、行为乃至物质设备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文化特质”。这里的特质,是指文化特有的性质或品质,抽象为一种精神或理念。这种与其它学校不同的文化特质即为该校的办学特色。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一所高校的特色发展,本质上是该高校依据自身的基础和相对优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其独特、传统的文化特质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
  三 特色发展困境探因
  (一)大学的主体意识迷失与社会定位模糊
  从认识的过程来看,个人或者组织都是首先认识到外部的环境特性,后认识到内部的特性,从关注度来讲通常也是对外界的关注超过对内部情况的关注。表现在大学中,就是对外部环境的关注、认识强于对内部存在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从当今地方大学发展特色的困境看主要体现在外部因素方面。
  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革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大学的功能得到了拓展,成为知识的工厂、科技進步的“孵化器”,社会進步的“加速器”,大学也由处在社会边缘的“象牙塔”,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
  现代的大学也在适应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变革中,在实用目的的驱动下发展演变为克拉克·科尔所说的“多元化巨型大学”,“它有若干个目标、若干个权力中心、为若干种顾客服务,它不崇拜一个‘上帝’,没有明显固定的顾客,而是为多种市场服务和关心大众”。正是由此,大学成了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工具,也因此,大学失去了其独立性,大学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由、超越、批判精神的社会组织,它对人的精神教化和人文关怀的社会功能也得到削弱。这种变化直接表现在大学的主体意识模糊与大学的社会定性和定位的不确定。
  实现大学的特色发展,就是发展大学的个性。本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没有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而是有着相同的发展目标,相同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同的人才培养规格、相同的大而全的格局,没有发掘自身的优势,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也即是大学更多的体现出共性的一面,大学的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中国大学整体活力缺乏。
  (二)体制、竞争与高等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高等学校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成长,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实行的是统一的规划、统一的管理,大学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和课程计划、教师聘用等等都是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大学只要执行即可。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这种统一的管理体制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大学没有办学的自主权,相应的大学就缺少了发展的主动权和积极性,進而形成了一种体制的依赖。这种强制的统一剥夺了大学的自由发展权力,直接导致了大学缺少个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千校一面”。
  其次是没有建立一个适合各种各类大学发展的,合理的竞争环境,这其中有政策管得过死的原因,也和在特殊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求旺盛有关。这些原因导致大学发展积极性不高,发展不发展一个样,消极度日的思想蔓延。并直接导致大学本体意识的模糊,竞争意识的薄弱,其结果就是对本校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知道本校的优势和劣势,不清楚本校和他校的不同,盲目照搬其他大学的经验,盲目求大求全,甚至很多基础薄弱的大学也加入到争创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行列,在基础建设上盲目扩张,在学科专业上一哄而上,这种毫无特色,违反科学的发展模式表现为大学定位不明。
  主体意识迷失的大学在定位上的不清晰,在发展理念上的不科学直接导致我国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也相应造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人才培养规格的单一,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一种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是对大学生个人的不负责,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得到纠正。
  (三)政府对大学评价和决策中指标的统一性要求导向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普遍实行了大学发展评价,大学评价对增强大学的发展意识,促進大学的特色发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可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大学评价,都是由政府主导的,第三方的评价还没有形成或是没有得到广泛认同。而且我国大 学的评价既有评价、检验的功能,又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其评价指标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大学评价的指标虽然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大学有一定的区别,也有按照专业和学科的分类评价,可是其主要特征是统一的,这就给不同的大学以统一的导向,强化了大学发展的一致性。
  类似于大学评价中的各种具体指标也在政府部门的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支持力度。而这种没有区别具体对象的统一的指标导向,也促使大学发展目标,发展模式趋同,从而抹杀了大学的个性,照成了大学主体性的迷失。
  (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失衡
  在大学内部同时存在着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他们的存在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局限性,行政权力更多的体现在权力的共性上,而学术权力更多的体现权力的个性上。
  行政权力的基本取向在于效率和约束。效率体现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它要求的是有效、快速地处理大学的各项事务;约束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行为准则,用以保证组织的活动、和目标得以正常進行和实现。
  学术权力的基本取向在于平等和自由。平等指学者必须尊重各自的独立,“它要求有一种结构,其中的成员有平等的权力参与决策,而每个人有权按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旨在最低限度上受学校的支配”。自由是指“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压力,如教会、国家或经济利益的影响”。
  四种取向只有达到了平衡或者说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达到了平衡和协调,大学的权力结构才能得到最大的优化,权力才能对大学的各种事物作出最优的决策。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这种平衡与协调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决策偏向了行政权力一方,自由与平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制。
  这一问题比较明显的表现在大学校长的任用和任期上。众所周知,一所大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有什么样的校长,一般的说,中外取得重大成就的大学必定有杰出的大学校长,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长的眼光、魄力、个性将对大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大学校长由政府直接任命,这一方面造成一些人将校长的职位作为晋级跳板,在不懂或者不遵循教育规律的情况下,以官员而不是教育家的行为模式治理学校,对学校的长期发展产生消极错误影响。
  在大学校长的任期上也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在校长任期过短,大学的发展不像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过短的任期有可能因“政绩工程”而影响学校的发展。对于具有先進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校长应该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带领学校实现特色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虽然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不尽相同,但在加强大学通识教育这一点上是基本一致的。通识教育课程一般是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组成,每一类课程又包括数門课程。近些年来,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在通识教育方面也加强了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我国自建国以来,各高校一直实施的是较狭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的是专門教育:重理轻文,理工分
期刊
本文以实际项目应用为基础,以Delphi7为开发平台,分析和学习纺织CAD软件基本功能以及棉袜制造工艺,开发实现了应用于棉袜花型设计的针织CAD系统。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
年轻淘宝卖家“过劳死”折射出网店创业者的艰辛。淘宝网每天停运或倒闭的卖家数量近万家,经营压力主要来自客户投诉以及平台违规处罚。
期刊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收官之作——大型舞剧《孔雀》将于8月23日在昆明首演,随即开始全球巡演。
日前,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以及省外常住非户
一 高等教育招生体制的约束  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以高考为核心的招生制度,这种高度统一和集中的招生制度使高考制度几乎是我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惟一的链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这种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科技素质的需要,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一方面,这种招生制度仅以文化知识作为惟一的评价手段,难以衡量一个人的全
期刊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特别是自主移动机器人已成为机器人技术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城市安全、国防和空间探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路径规
近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首届荷花文化旅游节开幕,万亩荷田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迎接八方宾朋,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增添了一份纯洁的美在里面,美不胜
一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  以山西省某高校为例,本人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第一,考试作弊屡禁不止。随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每一个学生都想在考试之中取得好成绩,然而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考试,在考试时作弊不断,队伍日益庞大,手段也越累越精进,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的考试“枪手”,专门帮别人应付各种考试。在本次的调查中也显示有37%的同学承认自己曾在考试之中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