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暂停熔断机制看股市政策的制定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更要注重政策协调,谨慎呵护金融生态系统,用严肃的监管净化这个生态系统,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干预这一生态系统。
  股市,是一个事关利益各方的场所,每一笔交易,有挣钱的,就有亏钱的,卖者和买者总是一样多。如果股市政策被舆论绑架,证监会没有一套自己的监管哲学,则必然难以适应如今的证券生态市场,直接导致政策随意性增大,让更多股民遭殃。
  救市的关键是救经营,救那些仍有前途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关键是其资产负债表的安全。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前途了,直接倒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数万亿元的救市资金用来直接帮助有关企业转型,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会如虎添翼。如果直接拿去买股票了,将远不如公开市场操作中买入债券投放货币的效力,这些流动性几乎是完全沉淀。中国股市中没有所谓的敌对势力,所以也不需要类似当年狙击索罗斯时的“盈富基金”。
  救经营也不是高价购买企业资产。价格是推动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最好工具,在有前途的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用直接注资的方式廉价地获取股权或资源,以确保国有资产和纳税人资产保值增值。没有救助价值的企业,直接让它破产。只有当旧的泡沫破灭,社会资源价格才会下降,新的企业家才能够利用廉价的基础设施进行创新。否则,高企的要素价格将成为阻碍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最大阻力,国家有再多创新扶持基金都是徒劳。
  1 政策不应指挥指数,改革要靠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改革靠的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指数高低没有关系。拿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来说,说的是传统过剩产能要清理,新兴产能的建设要支持。如果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的股价一路上涨,这些产能还能被清理吗?如果过剩产能霸占了社会资源,就会导致其他新兴行业的资源短缺,或者导致其他新兴行业必须支付高昂成本去获取资源。这样,转型能成功吗?
  也有人说,要把新兴产业股票都炒上去,才能支持产业转型。这也是一个误导。如果新兴产业的股价炒上去了,乃至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涨幅,一个理性的创业者或投资者,应该把股票卖掉。获得资金之后去做更多的事情,支持更多新兴产业,才是对社会更大的贡献。
  阻止没落产业的股价下跌,或催化新兴产业的股价上涨,都不是政府该做的事情。政府要做的,是资本市场建设,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金融工具设计自己的投资,实业经营者有更多的渠道参与到资本市场中,能够借助完善的资本市场更好地推动自己的发展。政府能给企业的是一个表演和施展的舞台,而不是股价。如果政府给了企业高股价,理性的股东应该兑现离场。
  股灾时,政府要救的并非股价,也救不了股价,否则就没有历史上那么多的股灾了。政府要救的,是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关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或是那些因股价下跌可能遭遇巨大风险的金融系统。救助的方式,应该是在这些金融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廉价地获得其资源,既帮其渡过难关,也大赚一笔,实现救市资金(纳税人的钱)的保值增值。
  2 救市资金应救助企业经营
  纵观2015年6月底以来施行的各类救市政策,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使用局部暴力手段,这对市场的伤害是系统性的。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也曾救市。在道琼斯指数从2007年10月的14198.10点高位下跌,直至跌到6469.95点的过程中,美国并未动用财政资金从二级市场大手笔买股票,而是用最低的价格获得那些最有价值的资产。如果公司不值得救了,美国政府是不会花钱的。
  2008年9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Hank Paulson召集华尔街十几家投资银行的负责人开会,商讨雷曼兄弟的命运,Paulson指出,除非能在股市开市前为雷曼兄弟找到买家,否则就只有倒闭这一条路,但是美国政府不会为任何人收购雷曼兄弟出资担保。
  但美国政府救了两房。因为这是牵动金融系统的关键企业,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也不是直接买股票,而是为其债务担保,救助其经营。这一对“政府赞助企业”的信用支持,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既然购买“两房”债券的人获得了比美国国债更高的利息,所以也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美国政府没有理由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其埋单。
  巴菲特也曾出手救市。2008年9月下旬,巴菲特同意对高盛注资50亿美元。作为回报,他获得了高盛市值50亿美元的优先股,同时获得了普通股认股权证,被允许以11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高盛另外价值50亿美元的普通股,尽管当时该股股价为125美元/股。对于优先股部分,高盛公司承诺每年支付伯克希尔公司10%的分红,但有权随时回购本公司股票,代价是在巴菲特出价的基础上再加价10%。2011年4月,高盛公司支付55亿美元从伯克希尔公司手中回购了这些优先股。按累计13亿美元的红利计算,这笔交易的优先股部分给伯克希尔公司带来了总计18亿美元的收益。再来看权证部分,巴菲特的公司不必花50亿美元去购买高盛普通股,相反,高盛届时将以股票的形式支付14亿美元的差价。这就意味着巴菲特从这笔对高盛公司历时4年半的长线投资中可轻松获得总计达32亿美元的收益,投资回报率高达64%。尽管在其后的几年里高盛的股价表现并不好,远远逊于辉瑞、苹果等,但巴菲特凭借其“优先股+认股权证”的特殊交易结构大赚一笔。
  美国政府救活了两房,从而保住了整个房地产次级债系统;巴菲特在高盛困难的时候救了高盛,维护了高盛的稳定。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把钱直接交给了业务的经营者,直接注入到了公司本身,而不是在二级市场接盘,没有为投机客接盘。接盘侠看起来很英勇,但对企业经营毫无裨益。毫无疑问,国家队的资金,万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如果用来支持有关公司的经营,尤其是符合“供给侧”转型方向的公司的经营,效果一定是立竿见影的,股价会得到很好改善。而如果浪费在接盘上,这些钱一分也不会用于公司的实际经营。
  3 救市政策不应被情绪裹挟
  证券市场是一个系统性生态系统,尤其是在近年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金融系统成了一个多系统共生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维系一个复杂生态系统,靠的一定是某种自然法则——我们称之为市场哲学。有几个基本的市场哲学,我们必须要清楚,管理层也必须要清楚。   3.1 买卖无关乎道德,只是证券市场的交易而已
  在2015年7月,中国股市出现了一个怪事,看空的和卖股票的被指责为卖国贼、汉奸。让人不解的是,如果买者和卖者如果不是一样多,这股市是怎么成交的?如果一样多的话,难道一半股民是卖国的?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不是用手里的钱傻傻地买股票托市,那样最终不过成为历史的烟尘而已。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家,在泡沫破灭之后,恰恰能够利用廉价的社会基础设施,从事新的产业。如果你仍然傻傻地用自己的钱托市,让旧的泡沫不破灭,新的企业如何能够获得廉价的基础设施,如何获得廉价的资源?
  3.2 职业经理人要为股东负责
  股灾期间的另一桩怪事,便是很多金融公司纷纷拿出自有资金救市,甚至公开表态不减持。这看起来好像是义举,但实际上,这些公司用的是谁的钱来托市?是股东的钱。亏钱也同样是股东的。凭什么拿股东的钱去亏损?
  如果让僵尸企业霸占着中国的资源和基础设施,还搞什么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还能有什么创新可言?为了利益而忽视风险控制的企业,就应该接受市场的惩罚。雷曼兄弟倒下了,但华尔街依然是全球的金融核心。
  3.3 资产管理人要为资产持有人负责
  作为资产管理人,基金经理和各类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在股市下跌的时候,也被道德绑架,他们被要求维护市场稳定,不要卖股票。如果他们内心坚定认为市场会下跌却不卖股票,就是对资产持有人的不负责,违背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基本信托原则。这时候,基民也好,还是各类其他资产持有人也好,就应该赎回产品,倒逼资产管理人卖出股票。
  3.4 市场的生命力在于交易,交易自由是风险自担的前提
  如果不尊重交易的基本原则,任性地践踏这些规则,导致市场没有交易,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不成熟的熔断机制之所以千夫所指,正是因为它直接关闭了交易,导致风险无法在交易中化解。股市也是一个接力游戏,4000点的时候,有人看多,也有人看空;3500点的时候,也是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即便跌到了3000点、2500点,甚至2000点以下,同样是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只要交易是自由的,每个主体都能够在自己承受范围内承担风险,错了就出局,市场主体也是吐故纳新。
  中国的经济金融系统已经成长为一个超级复杂的生态系统,该怎么管?自然界中,有很多简单粗暴地对付生态问题的做法。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地区为了遏制某种生物而引入其天敌,结果由于这个天敌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很快酿成灾难。证券市场也一样,如果不尊重市场规律,简单粗暴地救市、限制价格、禁止交易,会导致证券生态系统的其他环节瘫痪,从而诱发全面危机。
  3.5 证监会不应被舆论裹挟,要有独立客观的监管哲学
  证监会1月7日晚间答记者问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这就是说,证监会也没办法,社会呼声高,专家都建议要引入熔断机制,舆论都要求引入熔断机制,现在引入了,错在专家和舆论。
  2015年发生在中国股市的大动荡,令亿万股民伤痛欲绝,于是许多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引进美国股市的“熔断机制”,认为引进这个机制,一定可以提高中国股市的稳定性,可以规避暴涨暴跌的风险。专家当时还要求政府立即出资救市,成立“股市平准基金”,买股票。
  专家,之所以称为专家,是因为在某一个领域很有研究。提出以上建议的专家,有谁是专门研究“熔断机制”的?专家在专业领域之外,不该伪装专家。而政府的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真正的专家。熔断机制是否需要与现行的涨跌停制度、“T+1”制度、金融衍生产品体系相协调,是需要政府做全面论证的。
  证监会不应被舆论裹挟,要有自己的政策哲学、监管哲学。任何制度,都要全面论证,而不应只听取个别专家意见。任何政策,都要未雨绸缪,不应该在每个市场下跌的当晚惊慌失措。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更要注重政策协调,谨慎呵护金融生态系统,用严肃的监管净化这个生态系统,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干预这一生态系统。
  收稿日期:2016-01-11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的管理服务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人们对医院的档案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新时期档案管理的新目标,同时也是计算机信
目的 调查和分析医院感染病例危险因素,为感染预防奠定实践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患者共计23033例在住院期间存在的医院感染情况,并做分析统
1995年1月1日rn《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结合实际、顺应时代,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本文首先对大数据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以期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转型策略一、关于大数据的概述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各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我国将逐步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市场上销售的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追根溯源,查明责任,依法处理.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绝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也在逐渐加快现代化进程.在这一形势下,各个行业的发展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不断增多,电线电缆与其他材料相比,其自身特性较为明显.所以在实际应用过
A股也好,外围也罢,对于这样的熔断机制刚出来时都有一定的恐慌性的心理因素存在。这与机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熔断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1988年10月1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与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熔断机制。根据规定,当标普指数在短时间内下跌幅度达到7%时,美国所有证券市场交易均将暂停15分钟。  1 国外熔断机制的发展  放眼全球,美国、法国、韩国、日本、
近年来,峨眉山市人社局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就业工作,发挥企业扶贫的积极性,精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创新灵活帮扶就业,建立“政府+企业+残疾人”就业扶贫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型优质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国际上大银行纷纷顺应企业大力开展供应链建设的需求,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助于帮助核心企业强化供应链建设,是拓展并深化与核心企业合作关系的有效手段;同时,借助核心企业的增信对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批量化营销,有助于降低银行在发展小企业业务时面临的风险,并能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是针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构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