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见雄雌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x542398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河南省实行新课标考卷以来,一道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了很多老师和考生的注意,它就是选做题中的第四小题,无论是文学类文本还是实用类文本都具备的,它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分值是8分。
  这道题的设题方式灵活。材料方面的纵横杂谈自不必说,出题方式也是变化多端,给人以云山雾罩、扑朔迷离之感,似乎让很多学生甚至包括一些老师都感到无所适从。笔者近三年一直在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试着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心得晒出来,希望能多大家有所帮助。
  2011、2012年的新课标全国卷题设置的如下:
  12、(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血的故事》)
  13、(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下笔不觉师造化》)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
  12、(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马裤先生老舍》)
  13、(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对这一道题给分标准一般是这样的: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每点2分。
  笔者在两年的高三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此题的操作往往存在以下误区
  (1)答题不规范。有的缺少观点句。探究题只要有观点就能得到2分,等于送分,但有的考生竟然忘记摆出观点,白白失掉分数,十分可惜。还有的不分要点,笼统作答,写成一片。考生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只想到一个理由;有的是思路混乱,不知该如何分点,索性不分。
  (2)答非所问。如题干问的是“你认为那个题目更合适”,考生应该从所给的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并给出理由。但有的考生却答“两个题目各有千秋,都很合适”。还有的考生不谈合适的理由,而大谈不合适的理由。
  (3)文章理解不当,导致探究有误。理解文章是第一步,但感觉有些学生往往是泛读文本后就轻率下笔,以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4)要点不周全,顾此失彼。不少考生答题时思路狭窄,因要点不全而失分。
  (5)分论点与举例分析不兼顾。探究题答题时要做到有理有据,但有的考生只有分论点的陈述,没有结合文本举例分析,显得空洞;还有的只有例子的罗列,没有任何说理分析,缺少支撑。
  (6)观点阐释不充分,理由单薄。探究题的答题模式一般是先摆出一个总观点,再从不同角度(3个左右)对这一观点加以阐释。但有的考生看上去也写得很满,其实只是从一个角度阐释的。
  (7)喧宾夺主,过多引用文本之外的事例。如对于“苦难造就成功”这个话题,一学生的答案是:张爱玲经历了儿时的苦难造就了她的“雅”;贝多芬正是因为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创作出举世皆惊的《英雄》《命运》交响曲;司马迁惨遭宫刑才能创造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霍金正是由于帕金森综合症(事例错误:霍金的病应为“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才会更专注,才会有黑洞理论的诞生。过多的脱离文本让人觉得答案华而不实。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两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中,,在指导学生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感觉有了些点滴的收获,现整理如下:
  第一步,精准阅读文本。文本很关键,是做题的第一步。笔者并不主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揣摩句段文意上,但是一定要重视文本,找准关键,可以说在没有正确把握文意之前,最好不要贸然下笔。
  第二步,审清题意,注意细节。如果说刚才的第一步是跟学生的文学素质有关,还存在很多不可操作的因素的话,那么这第二条可是对每一个同学都适用的,而且直接跟给分要求紧紧挂钩,可以说关键之至。“得审题者得高分”我经常在学生面前说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对做某些题确实重之又重,比如诗歌鉴赏。这一道创新题的答题也是如此。让你选择你就先选择,让你表明观点你就议论,让你结合文本分析你就从文中找例子,让你联系实际你就从生活中截取……切记:题目里要求的每一处都是给分点。
  第三步,规范答题。不敢说本题的答题是形式大于内容,但可以肯定的说,本题的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在形式方面本题必须要分层答题,总分、分总、总分总都比较适合本题的答题形式,记住——一定要有小标题。在内容上,基本上可以遵照这样的一个模式:先亮明观点,再阐述分论点,同时结合文本或是联系实际加以论证,必要时末尾再加以总括。
  第四步,要点周全。“要点周全”看似抽象,不好把握。其实联系文体、分析生活、注重逻辑都能给我们以灵感。
  当然还有一些方面,因为上面列举的有反面,再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自己的一点所得,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辞》中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其实只要自习观察、用心留意,终会云开雾散、辨开雌雄来。
其他文献
【摘要】孩子的早期阅读已倍受家长重视,家长也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家长应在环境创设、兴趣激发、亲子阅读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让孩子充分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收获和成长。  【关键词】家长愉快阅读  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1~6岁期间形成的。由此可见,早期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在孩子早期阅读的认识上仍存在诸多不足
期刊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和幸福体验,以人本主义理念鼓励人们采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认识人类的潜能和优秀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幸福感;情绪体验;心理能量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兴起于美国心理学界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主要标志,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在与消极心理学
期刊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树立崇高目标,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初中历史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历史可看作“豆芽儿学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加之文字学科的学习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  关键词:设置悬念;创造请景;电教媒体;学习兴趣;历史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教育,提高学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我们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者,每个人都不可以无动于衷。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推动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下面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教师要先“心动”,再“行动”  高效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之低效所提出的一个命题。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
期刊
[摘要]: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化是每个教师实施教学理想目标。如何实现高效课堂,除了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和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外,还须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去落实。本文从把握教学目标、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优化教法、教会学法等几方面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教法;学法  高效课堂应是最近教师们都耳熟能详的最热门的一个词。“高效课堂”的提出点燃了老师们
期刊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  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富有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则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
期刊
语文是什么?语文学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这一系列看起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要想回答好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当我们在漫无边际的沙滩上寻找出路的时候,《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粉墨登场了。它给我们诠释了语文课程的真正内涵,像一盏明亮的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的语文课改方向。  一、语文是什么  《2011版课标》将“语文”定位于“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
期刊
“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新的课程设计在设计时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到更多,学会更多。我想针对新课程设计的特点,结合自己在教学时的体会,阐述以下两个问题:生活中的语文和语文中的生活。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
期刊
新的时代对教师也有新的要求,不能再做“教书匠”,而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笔者认为做新型教师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做有“心”教师,善于思考  当你读报时,不妨思考:如今的报纸标题为什么这么长?这么具体?当你参观世博会,看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旨时,不妨思考:为什么用这样一句口号?它想表达什么理念?当你在报刊上看到一篇时文时,不妨思考:它为什么被编辑选中?当你看到一个城市徽标时,不妨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根本追求,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如何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正确认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数学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