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碳减排”与欧盟雄心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19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欧元霸权的途径——让所有国家都来购买欧盟掌握的新型能源技术
  
  欧洲人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拉丁帝国”梦和对“拉丁民族精神”的向往,法国哲学家科耶夫曾对“拉丁民族精神”进行了描述,说它包含“一种深刻的美感”和“非常别致的均衡感。”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耶夫所设想的“拉丁帝国”理念已经发展成为欧盟,其拉丁精神也变成为欧洲精神。
  欧洲这片大陆资源储量相对较少。煤炭虽然有,但难与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相比,石油就更少。
  欧洲的资源禀赋使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并不占优势,让美国占得了先机,在全世界的抢油大战中,欧洲只能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喝汤,看着美国吃肉。
  欧洲由于资源禀赋的原因,极力想摆脱对煤炭与石油的依赖,不让自己的经济受到能源的威胁。发展可替代能源,基本上成了欧洲各国领导人的共识。
  撒切尔夫人上任后,一直有两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是英国煤炭工人的罢工,撒切尔上台前的卡拉汉政府就一直被煤炭工人的罢工所缠绕,成为他下台的导火索;第二个是中东石油危机,对中东原油高度依赖的英国经济受到严重的威胁。
  英帝国辉煌的时候也是其煤炭产量最高的时候,1913年开采量曾达2.9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随后英国煤炭开采量大幅下降,英国也从世界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来。
  核能虽然不排放二氧化碳,但它的安全性仍受到质疑。当全球气候变暖理论出现后,终于让撒切尔夫人逮到一个发展核能的机会,为大英帝国找到有保证的能源供应。撒切尔夫人一次到英国皇家学会,拍出一堆钱,对科学家们说:“你们用这些钱去证明全球气候变暖理论吧。”
  领导一声断喝,英国气象学会就创立了一个气候模型,开始向新成立的一个国际委员会“政府间气候委员会”(IPCC)提供基础资料,英国政府和IPCC的姻缘也正式建立。
  法国由于没有足够的煤炭及石油资源,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均没有太大的作为,这直接导致了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同样,德国因为石油而受制于人,也窝了一肚子火。
  因此,英、法、德三国都有发展可替代能源的潜在动力和紧迫感,这关乎欧洲的整体利益,关乎欧盟的国际地位。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德国、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国在新兴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电、潮汐能等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由于有丰富石油、煤炭资源,美国则在节能环保方面建树不多,其优势主要在于传统的军工、航天和信息技术领域。
  与传统能源的低成本而言,在国际贸易中,欧盟手中的新兴能源技术并没有为欧盟赚取太多的利益,这显然是欧洲人心有不甘的地方。
  而在推动人类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中,欧盟的技术储备仍显不足,仍是美国吃肉,欧盟所占的便宜并没有美国大。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芯片和软件,从英特尔及微软这两个超级恐龙,我们就能感觉到美国在信息技术上的霸气,而这只是一部分。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与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相比,欧洲的力量实在有限,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如何才能在国际事务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呢,靠实力说话这条路明显走不通。
  欧盟手中的底牌只有新能源技术,这才可能成为欧盟复兴的重要手段,寄托了欧盟伟大的梦想。
  而要让全世界都使用新能源技术,光靠一张嘴肯定是不行的,欧盟必须有制衡的手段。经过欧盟这只巧手的精心编织,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末日恐慌、二氧化碳减排等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也有了内在的联系。
  要防止全球变暖,避免人类的灭顶之灾,就只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原本只占温室气体一小部分的二氧化碳便成了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所以所有国家都要减排二氧化碳。
  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使用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所产生的,降低煤炭、石油的使用必然提高新能源的使用,而新能源技术主要在哪里呢,答案当然是欧盟。
  当所有国家都用了欧盟的核能、太阳能、风能时,欧盟也实现了它崛起的梦想。
  这个过程多么完美。
  欧盟那么卖力把自己树立成“碳减排”的领导者,没有利益谁干啊?
  欧盟光赚到新能源技术转让的钱就满足了吗?如果有人这样想,那就太小看欧盟的智慧了,费了这么大劲搞环保、搞减排就为了赚这些辛苦钱吗?
  欧盟还有更大的抱负,那就是欧元霸权。欧盟也要像美国人那样,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赚钱,欧盟要让欧元成为世界的主要流通货币,让中国把他的外汇储备都换成欧元。
  这才是欧盟的终极目标。
  当然,要实现欧元霸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目张胆地搞,那不是拆美国的台吗?美国人花了上百年的工夫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美元霸权就这么容易让欧盟给搞垮了,那也太小瞧山姆大叔的智慧了吧。
  所以,欧盟搞欧元霸权,只能是鬼子进村,悄悄地进行。
  欧盟为了建立欧元霸权,给他披了一个“碳金融”的外衣。当然,“碳金融”也是碳减排的延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碳金融”这套体系是怎么运转的呢,这就得从《京都议定书》开始,看它是如何为欧盟的减排战略服务的。
  《京都议定书》的核心是减排。按欧盟的逻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少越好,地球就可以避免“温室效应”了,人类就被拯救了。
  为了鼓励各国进行减排,《京都议定书》引用了市场经济的机制,它的核心就是如果你不减排也可以,那么你拿钱去其他已经减排的国家那里去买指标。就像新中国成立前抓壮丁一样,有钱的地主老财的儿子按义务是要报效党国的,如果你不想让儿子去做炮灰,也可以,就出钱给那些愿意去的人家,让别人帮你去。
  这样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吧,只要你减排得多,你还可以赚钱,如果没达到任务,那么你只好出血了。
  这下就涉及一个总量的问题了,不然不好算谁增排了多少,谁减排了多少,接下来这个游戏才可能展开。因此,每个国家按不同的发展水平、历史排放情况,都会规定一个“净排放量”,如果你今年进行了植树造林,那么可以从净排放量中减去。
  前面把条条框框都定下了,下面就是交易环节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交易机制:
  其一,排放贸易机制(ET)。一个发达国家将自己超额完成的减排义务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指标的发达国家,出让方自然要从其排放额度中扣除卖出去的额度。
  其二,联合履行机制(JI)。一个发达国家向另一个发达国家以技术和资金投入的方式实现减排的项目,由此实现的减排额度可以转让给投入技术和资金的缔约方。
  其三,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和技术投资实现减排目标的项目,由此产生的减排任务算作发达国家的减排额度。
  《京都议定书》毕竟是为实现欧盟最大利益而量身打造的,欧盟在新能源技术上的优势可以大放异彩,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了。因此,它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只要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就可以了。
  
  二、欧盟为何要帮助中国发展风电
  
  这下我们可以看看在中国风电的问题上,欧盟为什么在较长时间内甘当活雷锋,为中国风力发电等新兴能源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既然《京都议定书》是欧盟最先捣鼓出来的,当然自己得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因为欧盟对外进行交易是一个整体,所以在别人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可以先给欧盟内部的企业制定减排目标,自己先把这套系统运转起来。
  因此,看起来中国的风力发电与欧洲的碳减排八竿子打不着,但因为有了碳减排这个工具,也沾了点亲,一下就成一家人了,你搞风力发电等新兴能源技术,自然有些没有达标的欧洲企业或国家来购买。
  不是欧洲人仁慈,也不是为了人类崇高的减排事业而愿意出血,实在是迫不得已,自己搞超了,违反了自己定的规矩,想要再进行生产,只好乖乖交钱买减排指标。
  
  三、欧盟的如意算盘
  
  《京都议定书》看起来像一个慈祥的圣诞老人,通过清洁能源机制(CDM)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和资金,但它却暗藏杀机,一旦进入游戏,那就由不得你了。
  第一个是各国每年的排放指标怎么定,谁说了算,如果指标定得高一些还好说,一旦指标定低了,你想要多排时,对不起,就得向排得少的国家购买,那可是真金白银。
  第二个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量标准及测量的技术,具体排了多少不可能由自己说了算,那得有相关的机构进行认定。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世界上众多国际组织都牢牢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多少话语权,很多事都是由发达国家说了算,这从IPCC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不用说,倒霉蛋肯定是发展中国家,欧盟可以不断开发出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它可以不断提高碳减排水平,发展中国家要么跟在欧盟屁股后面穷追猛赶,要么不再用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如果两者都行不通的话,就乖乖地去买欧洲的节能技术。
  《京都议定书》不是规定了发展中国家可以随便排,而发达国家才需要履行减排的责任吗?不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吗?
  对不起,你签字的时候没有看仔细吗?一切都得按规矩来。《京都议定书》明明有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欧盟精心设计的局让你掏几个钱就完事了吗?还没有呢。
  所有与“碳金融”相关的交易都是欧元结算的,欧元是碳交易的基准货币。
  如果《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内容得以全面实施,碳排放的全球交易将使欧元被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碳交易中的国家所接受,并变成仅次于美元的世界货币。
  石油不是与美元捆绑,进而形成石油美元,成为维护美国霸权的基石吗?现在欧盟将碳交易与欧元捆绑,那不就可以重新铸就欧元的国际地位了吗?如果碳交易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那个市场的规模将远远超过目前的金融衍生品。
  老欧洲将在欧元霸权中获得新生。
  这才是法国总统萨科奇、德国总理默克尔不遗余力地推动碳减排背后的雄心,如果能成功推动碳减排及碳交易,那萨科奇和默克尔将名垂欧洲发展青史。
  如果说二氧化碳正成为使地球不断变暖、毁灭地球的隐形杀手,那么不进行减排,肆意排放二氧化碳的国家便是毁灭人类的撒旦,而欧洲人就变成我们这个时代拯救地球的“新耶稣”。
  欧盟靠着“碳减排”树立起人类新的道德规范,掌握了人类面向未来的话语权,这使欧洲人较美国人及中国人等有一种天然优越感和使命感。
  “碳减排”如今已经成为欧洲人的一种新宗教,它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可以用来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增加欧盟内部的认同感。
  一石多鸟,欧盟这个如意算盘可谓打得非常精到。■
其他文献
我们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经常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如“离毁灭只有6度”,仿佛好莱坞大片《后天》、《2012》等即将变成现实。  2009年底,世界气象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表《2008年温室气体公报》。公报说,2008年大气中的大多数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加,可长期留存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创下工业革命以来的新纪录。  公报的数据显示,2008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为38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名正则言顺,意思是凡事都得有个理由,否则办起事来麻烦。  当年岳飞被害风波亭时,秦桧一干人等给岳飞编织的罪名是“莫须有”,后人将之理解为“说不定有”,但经过认真考证,参考宋人语言习惯,“莫须有”应该理解成“怎么没有?”,这是在韩世忠等人责问秦桧时,秦桧用这句话来显示自己对韩世忠的不屑一顾,岳飞背的罪名是不听号令,私自逗留等。  与岳飞的死相同,对于“二氧化碳”背负起导致“全球变暖”这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在1948年12月创建初始阶段,百废待兴,困难重重。怎样才能尽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金融体系,对于刚脱下军装的干部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担任第一任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后改称行长)的南汉宸,运用统战法宝,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通过艰苦创业,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被金融界誉为“无产阶级银行家”、“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奠基人”,赢得了时人的普遍称颂和后人的深切怀念。
期刊
饱受讥笑的起跑姿势    第1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有9大项,分别是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网球、自行车、体操、击剑、古典式摔跤。田径比赛作为主体项目,引起了强烈关注,特别是男子100米的比赛。比赛现场,7万名观众挤满了拥有47排座位的看台。男子100米比赛时预赛分成3组进行,各组前两名进入下一个轮次的决赛,其中美国的托马斯·伯克(1875年——1929年)在预赛中跑出了11秒8的最好成绩,伯克是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曾发生过一起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治诈骗案。    他从小学会了  偷鸡摸狗的勾当    这起诈骗案的丑角叫李万铭。他出身于一个地主兼营商业的家庭。他家开过粮栈、酒铺和山货店。为了赚钱,其父向酒里兑水,往山货中掺假,以次充好;为了招揽生意,却在柜台上挂起“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招牌。这种刁钻刻薄的奸商作风和弄虚作假的欺骗行径,耳濡目染地影响着李万铭。他从小就
期刊
李克农是中共情报和特务机关的负责人,被誉为“中共特工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所有元帅、大将、上将中唯一一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将军。毛泽东曾经两次评价李克农说:“李克农、钱壮飞等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如果不是他们,当时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包括周恩来这些同志,都不存在了。”    一、毛人凤策划暗杀毛泽东    毛人凤比李克农大1岁,是浙江江山人,与国民党军统魔头戴笠不仅同乡,还是同窗好友。194
期刊
(公元79年8月24日)      小普林尼(约公元62年——约公元113年):古罗马散文作家。大普林尼的外甥和养子。  大普林尼(公元23年——公元79年):古罗马作家。历任高级军职,后被韦斯巴芗帝任命为舰队提督。火山喷发时从事观测和救援工作,中毒窒息而死。  正是维苏威火山的这次喷发湮埋了庞贝城和赫库兰纽姆城。    我的舅父当时驻守在米塞努,他是一位很有主见的舰队指挥官。8月24日午后不久,
期刊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席卷大江南北。运动爆发之际,我只是山西省临汾县屯里公社南孝村学校一名9岁的小学生。运动结束了,我也从中学校门走出,成为一名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青年。     “文革”期间,毛主席发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和“学生不但要以学为主,还要兼学别样,要学工、学农、学军”的教育号召,一场脱胎换骨的教育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
期刊
岩泉寨是湖南大山中的一个小自然村,环境恶劣,交通不便。  一天,公社领导忽然来到岩泉寨,对队长说,不久将有一批常德知识青年到这里插队落户,要做好欢迎他们的准备工作。过了两天,县知青办负责人送来6名学生样的男孩,集体住在我家门前的一栋队屋内,美其名曰“知青居住专户”。  常德娃子进入“农村广阔天地”,一切都感到新鲜,也为封闭的山村带来了生机。里面有一个人称“秀才”的娃子,不仅人长得好,而且很守规矩。
期刊
你一定听说过钓鱼,可你听说过钓书吗?  这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就读崇一中,和其他三名同学被分到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内居住。四合院的几间房,一间是教师住,一间是实验室,一间是图书馆,一间堆放杂物,我们4人——李治承、尤奇贵、章少才和我,就住在杂物房和图书馆拐角的一间偏屋内。  那时“文革”结束才3年,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只给老师借参考书,还有好大一部分被“文革”列为“黄毒害”的书,根本没有清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