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谈到在高校的艺术教育日益火爆的今天,高校艺术生的生源却参差不齐,在播音主持这个专业领域里,成了有些学生拿到大学文凭的捷径,那么这样模式下产生的结果是一系列的,所以要做出改变的不仅是教育系统,还有社会认知、家庭观念等许多方面。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教育
艺考它像一个多棱镜,每个考生在这上面都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一面。只是,在今天社会才只有一面:“艺考培训——包录取”,我很好奇这几个字眼,因为曾经在我们那个年代,“包录取”这几个字显得是何等奢侈?也许,对于考生及家长来说这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可对于整个行业规则来讲它的透明度如何体现?也许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还曾记得我们读书那会儿,网络并不如今天这般发达,可以说是闭塞,更没有那么多铺天盖地的考前培训。也不知道原来还有播音主持专业、表演和编导专业。本人是一个非常爱朗诵的人,因为内向的性格所以小学五年级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来疯狂地喜欢朗诵,只要看到好文章都要抄下来,收音机里滚动播放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在悠长的旋律下,我像电台的播音员一样开始自圆自画,很喜欢那种让心灵起舞的感觉,因为情感与作品可以如此契合,后来上高三了才知道有学校在选拔这样的才人,这个专业叫播音与主持艺术,报着试一试的感觉参加了,就报考了一个学校,奇迹般地通过了,才有了后来的专业训练,才有了今天的这份教学工作。这一切都是如此简单,所以我相信有明星说的,因为陪某某朋友考试,无奈自己最后通过了,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特质中原来是带有艺术天分的,或大胆、或具幽默感、或具洞察力、或有充沛的情感爆发力,而这一切都并非后天在考前培训机构就可以获得。
而今天的一些艺考培训机构,打着所谓的包录取,来抓取眼球,赚取高考的利润,使得艺术专业成了低分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一条捷径,这个从我所理解的艺考逻辑上有很大出入。我并不排除有些学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开发出一定自己的艺术潜能从而通过艺考。但是在我参加考试的那个年代和今天我自己作为一名考官对艺术考试的标准看来,艺术生,尤其是以后将要活跃在舞台、镜头和话筒前的未来的专业从业者们,他们的标准应该以天份为主,比如,身高、长相、声音条件、艺术感觉等等,大部分属于先天身上所带来的,或长期的训练所至,而不是一两年或几个月的培训所能够完成的艺术开发。比如有些学习舞蹈的学生很多人可能从十岁甚至更小开始就背井离乡的去外地学习跳舞,这样的训练有5年甚至十年,才面对艺考进行考试。而有的学生只在艺考前一年甚至半年的时间去参加艺考的培训学几个动作,却也考上了一个本科的大学。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来讨论他们是如何通过考试的,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学生在通过考试后,进入大学对他们自己有什么害处。
很多这样的学生在通过极短的时间培训,而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考上了大学的艺术专业,这样的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并且觉得自己有很强的艺术天赋,而保持一个正确的艺术学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有着西南明星梦工厂之称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的学院院长和教师回忆他们所培养的明星主持人的成长之路,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播主专业成名的主持人,绝大部分人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他们的成功源于心态和性格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力。”而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有很高的艺术天份,或者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走捷径的方式获得成功,所以就造成了他们晨练不来,上课迟到等现象,而且这样的情绪和思想还可能会蔓延,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天赋过人,而他自己也确实没有通过多久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就把自己的一些错误的标准转述他人,而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总是喜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天才的形象,没有过人的天赋,却有着天才的心态和处事态度,这是很可怕的。
以语音类科目为例,我们都知道一些错误的朗诵和发音方法往往要通过很久的训练才能发现,因为我们自己如果没有虚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或虚心比较往往发现不了,而这些学生往往教师给他指出了错误,他们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有错误,还认为是自己的特点,这样错误不仅是在学校,有时会带到他毕业,甚至是从业之后。长此以往,一届一届的学生下来,不仅是对一个学校,而是对整个行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有些培训班的老板自己都不是艺术专业从业人员,甚至没有艺术学习的背景,他们在教师的选拔上,就有很大的误区,比如,一个稿子,有的老板就单纯的认为男声应该厚重,所谓的气息就是用气声说话,高音的实声的朗诵,就是用嗓子喊等错误的判断方法来判定他们教师的人选,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教师的开支,去聘请一些,大学刚毕业,甚至是在校大学生去给学生教课,使得在这些培训班的学生们在人生第一次接受系统的艺术培训时,就确定了他们错误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不仅仅是影响到他们自己,还影响到大学教师的教学。
在有时,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面对这样的学生,不得不先改掉他之前错误的习惯和认知,再进行教学。例如,台词、朗诵一类的课上,有的学生在朗诵文章时,开头第一个字总是习惯性的拖字,往往影响了整段甚至整片文章该有的节奏和意境。语音或声乐类的课上,有的学生为了体现自己男声的所谓的厚重的标准去故意压嗓子。有些女生又喜欢挤着嗓子说话,甚至在唱歌和朗诵时习惯性的嗲声嗲气的说话等。在形体类的课上,以错误的姿势压腿,不仅没有纠正形体的错误,长期还会导致骨头变形。以上的这些例子只是众多现象中的一小部分,而这样的错误,实际非常耽误时间,大学的专业教师们又不能坐视不管,于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纠正错误,而不是传授知识。这也可能是为什么现在有些顶尖的专业类院校,反而喜欢一张白纸的原因之一吧。因为比起从头教起来说,毁掉之前的认知再教要费尽而且成功率要高的多。
所以今天我提出的现在快餐式的艺考培训现象,不仅仅是在影响着艺考和教学,而是在影响着整个行业,在这样的艺考快餐的现象之下,除了要靠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艺考的考官们要有非常坚定的原则之外,也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共同进行。而学生的家长们不要把艺考当成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去拿到一个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捷径,因为就算你的孩子拿到了一个大学文凭,而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今天,一张纸已经说明不了什么了,一张大学文凭也成为不了一块有力的敲门砖。有真正的学识和专业能力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所以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艺术学习的天赋,请不要帮他去开那扇不属于他的错误的门,因为最后承担痛苦的还是你自己的孩子。所以要做出改变的不仅是教育系统,还有社会认知、家庭观念等许多方面。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教育
艺考它像一个多棱镜,每个考生在这上面都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一面。只是,在今天社会才只有一面:“艺考培训——包录取”,我很好奇这几个字眼,因为曾经在我们那个年代,“包录取”这几个字显得是何等奢侈?也许,对于考生及家长来说这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可对于整个行业规则来讲它的透明度如何体现?也许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还曾记得我们读书那会儿,网络并不如今天这般发达,可以说是闭塞,更没有那么多铺天盖地的考前培训。也不知道原来还有播音主持专业、表演和编导专业。本人是一个非常爱朗诵的人,因为内向的性格所以小学五年级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来疯狂地喜欢朗诵,只要看到好文章都要抄下来,收音机里滚动播放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在悠长的旋律下,我像电台的播音员一样开始自圆自画,很喜欢那种让心灵起舞的感觉,因为情感与作品可以如此契合,后来上高三了才知道有学校在选拔这样的才人,这个专业叫播音与主持艺术,报着试一试的感觉参加了,就报考了一个学校,奇迹般地通过了,才有了后来的专业训练,才有了今天的这份教学工作。这一切都是如此简单,所以我相信有明星说的,因为陪某某朋友考试,无奈自己最后通过了,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特质中原来是带有艺术天分的,或大胆、或具幽默感、或具洞察力、或有充沛的情感爆发力,而这一切都并非后天在考前培训机构就可以获得。
而今天的一些艺考培训机构,打着所谓的包录取,来抓取眼球,赚取高考的利润,使得艺术专业成了低分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一条捷径,这个从我所理解的艺考逻辑上有很大出入。我并不排除有些学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开发出一定自己的艺术潜能从而通过艺考。但是在我参加考试的那个年代和今天我自己作为一名考官对艺术考试的标准看来,艺术生,尤其是以后将要活跃在舞台、镜头和话筒前的未来的专业从业者们,他们的标准应该以天份为主,比如,身高、长相、声音条件、艺术感觉等等,大部分属于先天身上所带来的,或长期的训练所至,而不是一两年或几个月的培训所能够完成的艺术开发。比如有些学习舞蹈的学生很多人可能从十岁甚至更小开始就背井离乡的去外地学习跳舞,这样的训练有5年甚至十年,才面对艺考进行考试。而有的学生只在艺考前一年甚至半年的时间去参加艺考的培训学几个动作,却也考上了一个本科的大学。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来讨论他们是如何通过考试的,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学生在通过考试后,进入大学对他们自己有什么害处。
很多这样的学生在通过极短的时间培训,而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考上了大学的艺术专业,这样的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并且觉得自己有很强的艺术天赋,而保持一个正确的艺术学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有着西南明星梦工厂之称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的学院院长和教师回忆他们所培养的明星主持人的成长之路,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播主专业成名的主持人,绝大部分人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他们的成功源于心态和性格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力。”而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有很高的艺术天份,或者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走捷径的方式获得成功,所以就造成了他们晨练不来,上课迟到等现象,而且这样的情绪和思想还可能会蔓延,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天赋过人,而他自己也确实没有通过多久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就把自己的一些错误的标准转述他人,而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总是喜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天才的形象,没有过人的天赋,却有着天才的心态和处事态度,这是很可怕的。
以语音类科目为例,我们都知道一些错误的朗诵和发音方法往往要通过很久的训练才能发现,因为我们自己如果没有虚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或虚心比较往往发现不了,而这些学生往往教师给他指出了错误,他们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有错误,还认为是自己的特点,这样错误不仅是在学校,有时会带到他毕业,甚至是从业之后。长此以往,一届一届的学生下来,不仅是对一个学校,而是对整个行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有些培训班的老板自己都不是艺术专业从业人员,甚至没有艺术学习的背景,他们在教师的选拔上,就有很大的误区,比如,一个稿子,有的老板就单纯的认为男声应该厚重,所谓的气息就是用气声说话,高音的实声的朗诵,就是用嗓子喊等错误的判断方法来判定他们教师的人选,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教师的开支,去聘请一些,大学刚毕业,甚至是在校大学生去给学生教课,使得在这些培训班的学生们在人生第一次接受系统的艺术培训时,就确定了他们错误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不仅仅是影响到他们自己,还影响到大学教师的教学。
在有时,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面对这样的学生,不得不先改掉他之前错误的习惯和认知,再进行教学。例如,台词、朗诵一类的课上,有的学生在朗诵文章时,开头第一个字总是习惯性的拖字,往往影响了整段甚至整片文章该有的节奏和意境。语音或声乐类的课上,有的学生为了体现自己男声的所谓的厚重的标准去故意压嗓子。有些女生又喜欢挤着嗓子说话,甚至在唱歌和朗诵时习惯性的嗲声嗲气的说话等。在形体类的课上,以错误的姿势压腿,不仅没有纠正形体的错误,长期还会导致骨头变形。以上的这些例子只是众多现象中的一小部分,而这样的错误,实际非常耽误时间,大学的专业教师们又不能坐视不管,于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纠正错误,而不是传授知识。这也可能是为什么现在有些顶尖的专业类院校,反而喜欢一张白纸的原因之一吧。因为比起从头教起来说,毁掉之前的认知再教要费尽而且成功率要高的多。
所以今天我提出的现在快餐式的艺考培训现象,不仅仅是在影响着艺考和教学,而是在影响着整个行业,在这样的艺考快餐的现象之下,除了要靠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艺考的考官们要有非常坚定的原则之外,也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共同进行。而学生的家长们不要把艺考当成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去拿到一个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捷径,因为就算你的孩子拿到了一个大学文凭,而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今天,一张纸已经说明不了什么了,一张大学文凭也成为不了一块有力的敲门砖。有真正的学识和专业能力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所以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艺术学习的天赋,请不要帮他去开那扇不属于他的错误的门,因为最后承担痛苦的还是你自己的孩子。所以要做出改变的不仅是教育系统,还有社会认知、家庭观念等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