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网络舆论的形成与特点,其次分析了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如何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论 形成 特点 必要性 引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当前,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在深入研究、分析和把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等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牢固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形成和特点
  
  1.形成。
  所谓舆论,是指“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传统舆论的载体主要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形成、反映、引导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今,网络作为新兴的功能强大的“第四媒体”,不仅影响着传播方式,而且影响着舆论形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影响力的扩大和网民人数的不断上升,网络舆论成为一种重要的舆论力量。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舆论主体复杂、舆论客体分散、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交互性强等特点,网络舆论变得极其复杂而且难以控制,对传统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高校网络舆论的形式主要是:校园网络新闻媒体、校园博客、校园BBS、QQ群等,对师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通过在网上发帖、跟帖、撰写博客文章表示支持或反对,进行热烈讨论。
  2.特点。
  (1)影响的群体相对固定。高校网络舆论影响的群体主要是高校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网络舆论特点符合大学师生行为特点和思维、情感、心理习惯的需要。高校师生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沟通交流。高校师生文化背景相同,所关心的事情和话题也相同,对自身这个群体有高度的认同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亚文化圈。此外,学生家长、校友和关心高等教育的人也会受到影响。
  (2)影响的群体素质较高。高校师生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在网上发表的很多观点见解深刻,精辟独到,不仅对高校师生,对社会舆论也常常会起到很大的影响。
  (3)话题丰富、内容复杂。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非常广泛,以学校建设、发展和师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为主,同时也有高校师生对社会和国际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表现在:突发事件、高校热点、社会热点、学术争鸣、学校发展、后勤服务、教师教学,等等。可以这样说,大到两国争端,小到食堂饭菜,都有可能成为话题中心,引起师生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
  (4)观点个性化、多元化。现在的高校师生都喜欢独立思考,不轻易盲从,对于各种热点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喜欢对权威观点提出怀疑和挑战。这样,对同一个问题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此外,由于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能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
  
  二、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可以了解师生思想动态,有利于汇集意见、疏通矛盾、化解不良情绪。
  校园网络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自由平台。网络舆论是公众民意的集中反映和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和影响,公众的意见很多时候难以直接、顺畅地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有时也很难让公共部门获知。公众在网络上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是目前为止成本最低、传播最迅捷、表达最方便的方式。网络舆论在舆论界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发挥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力。
  2.校园网络舆论对高校形象造成很大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高校的形象直接关系到高校在人才市场和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网络舆论对高校形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正面的网络舆论可以为高校塑造良好的印象,而负面的舆论则会对高校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
  3.网络舆论为大学生开辟了新的信息渠道,增加了了解社会、参与表达的窗口。
  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关于网民年龄的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9%,而高校学生正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非常关注网络舆论,而且非常热衷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高校的网络舆论对于师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大学生思想还不太成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思想偏差,容易消解权威,异化主流思想。所以高校一定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
  
  三、如何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
  
  1.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化调控,既体现着学校主流舆论的方向,更体现着学校对网络舆论的监管,标志着学校在鼓励和促进网络传播进步的同时又规范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同时,可以使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规范化的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做到有规可依。
  2.利用高校主流媒体进行引导,用主流的声音引导网络舆论。
  具有强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高校主流媒体肩负着建立和维持传播秩序、引导舆论的重任。通过加强高校校报、广播、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建设,提高权威性和吸引力,关注校园热点,主动引导、加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
  3.加强高校校园BBS、博客的管理。
  高校的校园BBS、博客必须实行实名制管理和审核制相结合的网络言论管理。要明确校园网不是发牢骚的地方,而是沟通交流的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要让网民遵守一个规则:网上可以随意发言,但必须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任。
  4.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
  以院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为主体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在网上就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参与评论、主动发帖、积极跟帖、主动引导网络舆论,化解矛盾,同时传播积极、健康、高雅的文化。
  5.利用网络调查引导校园网络舆论。
  网络调查是一种互动形式很强的调查,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意愿、要求、看法和特定事件的舆论支持度,并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参考、改进各项工作,对网络舆论实现正面引导。
  6.加强技术手段在网络舆论引导上的作用。
  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管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等技术手段也可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7.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高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要让现代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建设性地享用网络传媒资源,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选择和批判能力,提倡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加强对上网者的自我约束。
  8.加强网上舆情收集处置工作队伍和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建设。
  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是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此项工作把从各个方面获得的零散、孤立的网络信息分门别类,提取有用的信息,分别进行加工处理,将原始信息变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的形式。通过对网上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可以增强准确把握师生思想动态的能力,预测发展趋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避免群体事件的发生。在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分类别、分对象、分轻重缓急地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反馈,防止个体不良情绪发展为群体不良情绪,防止群体不良情绪演变为不可控事件。
  9.建立网络危机处理机制。
  高校網络危机指高校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在网络上的反映,这需要高校及时公布事实真相,防止流言、谣言或妄言的传播,或及时作出权威性的解释,平息事态,在快速、权威的反应中建立自己的网络威信,防止各种流言、谣言占领网络舆论阵地。要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损失,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必须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昊.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于亚光,王想平.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3]吴先琳,陈权.对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4月第10卷第1期.
  [4]胡忠青.利用网络调查引导校园网络舆论.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3).
  [5]郭志新.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校园网络舆论及引导.理论界,2006.3.
  [6]敬菊华,张珂.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中国青年研究,2007.10.
  [7]吴先琳.论高校新闻媒体与校园网络舆论.经济师,2007,(6).
  [8]王怀民.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中国教育报,2009.2.9.
其他文献
2008年6月11—12日,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评比研讨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观摩课和专家点评的形式呈现。其中的12堂观摩课犹如12首不同的歌,演奏着不同的曲调,使我经久地回味,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听课研讨活动,我感觉到高中美术教师都在认真实践新课程的理念,认真研究高中美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大胆进行教学实验,同时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
期刊
摘 要: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口语没有列入高考成绩行列。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在上speaking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将其剪切,学生很少有机会张开嘴巴说英语。英语是一种工具,不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更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巧妙地重组教材,这样语言教学才真正有了生命力。  关键词: 口语 高考 冲突 重组 生命力    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对教学评价要求越来越客观,教师常需要对诸如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SPSS统计软件能够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方便快捷。本文以高三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为例,介绍该软件在日常教学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SPSS统计软件 日常教学统计分析 应用    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仍然是判断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手段,教师常需要进行诸如考试成绩等的统计分析,但是从信息的采集、分析、处
期刊
摘 要: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大多数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较差。因此改革教法,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的创新模式:建立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依据创新教育思想確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考核制度 改革    当今英语
期刊
摘 要: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弥尔顿的《梦亡妻》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弥尔顿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本文通过对两诗进行比较,从而探寻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苏轼 弥尔顿 悼亡诗 文化心理    死亡和爱情都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若以爱情为经,死亡为纬,那么通过诗人微颤的手细密织成的就是一首首痛彻怀想的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作者以“任务引领型”教学为切入口,通过挖掘基础英语课程中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层设计工作任务,创设相关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在工作情景中通过小组合作运用英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从而在基础英语课堂中提升其职业能力。  关键词: 职业能力 任务引领型 中职 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期刊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南浔古镇旅游景观文献翻译中存在的物质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旨在提高旅游翻译的质量,克服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  关键词: 南浔古镇旅游景观 文献翻译 文化差异 词汇空缺 词汇冲突    南浔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如今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然而由于物质文化差异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启发式提问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从八个方面:正面启发、反问启发、观察启发、情境启发、推理启发、判断启发、对比启发、扩散启发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启发式提问 应用    学史明志,历史教学的重点在于启迪孩子思考。课堂上教师的言语恰当,能引导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启发式教学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正问启发    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是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积极分析了当前的一些校企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以一线教育者的身份提出了弹性学制建立的必要性,并积极对弹性学制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弹性学制 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理论知识的单一化和市场经济的复杂化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对学校提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素质的思考。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
期刊
摘 要: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于通过学习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来培养具有某一专业技能,并具有跨语言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师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新教学内容和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着力点。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学元素 质量    我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