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的“点金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雖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尤其是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学习中,进而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学法指导的意义所在。因此,针对“大气的压强”这节内容就非常有必要结合实验来加深或纠正学生的错误。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有效的方法来设计“大气压强”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大气的压强,进而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要求。
  关键词:学法指导大气压强实验教学设计演示实验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贫穷的孩子遇到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对路边的一粒小石子点了一下,它变成了一块金子,老人把它送给孩子,孩子却摇头。老人又用手指把一块大石头变成金块送给他,孩子还是摇摇头不要,老人顺手把对面一座山变成金山送给他,孩子仍然摇头不要。老人生前的责问他“金山还不要,那你要什么?”孩子不慌不忙的说:“我要你的手指头”。这就好比我们学生的学习,学生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点金术”而非“金山”。因此,教师需要教会的是学生如何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不仅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还痛苦。所以,教师不能“心太软”“把什么问题都自己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寻找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笔者就以《大气的压强》为例,简单阐述一下通过一定的学法指导来完善教学设计。
  1.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随时随地都与大气亲密接触。那么这层厚厚的大气有没有受到重力?对我们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压强?教师在讲解这节内容时,可以适当的导入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大气压强产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科学源于生活,因此作为导入实验,不一定要很复杂,很难,最好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自己课后也能动手实践。比如,用一个透明的饮料瓶,在里面装满热水,然后迅速倒完,立即拧紧瓶盖,让学生观察产生的现象。
  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
  取两只试管,一只较细,一只稍粗,较细的试管刚好能够放进稍粗的试管里,并能在里面自由移动。在稍粗的大试管内装满水,把较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手扶小试管,将大试管倒置,放开手。你将看到什么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这两个实验很好的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大家一起来做几个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或者演示实验来真真切切感受一下大气压强的神奇之处。
  2.科学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1. (1)实验一:马德堡半球实验
  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结合一些模拟演示实验,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比如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用两个橡皮半球模拟该实验,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讲台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
  为什么两个大力士没有把它们分开呢?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匹时,才把半球拉开。刚才的实验,我们同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
  学生:放气(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
  学生:空气。
  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个实验很好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2. (2)实验二:瓶吞鸡蛋
  首先,剥一个光滑的熟鸡蛋,然后在广口瓶中倒入一些热水,过几分钟后将热水倒掉,迅速将剥好的鸡蛋放在广口瓶口,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一会儿鸡蛋就会慢慢挤入广口瓶中,过几分钟,整个鸡蛋就会落到瓶底。
  这个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学生甲:瓶外的大气压比瓶内的气压大,因为压强差将鸡蛋压人瓶中。
  学生乙:广口瓶中倒入热水后使瓶内温度升高,倒出热水后迅速压上鸡蛋,把瓶内外空气隔绝,当瓶子冷却后,瓶内温度降低,气压变小,而外界大气压不变,于是外界大气压就把鸡蛋压入瓶中。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巩固学习,老师特意将“瓶吐鸡蛋”留给学生课后去动脑完成。在书本原有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或安排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动脑实践,能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此外,在解释实验现象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自己来解释原因,这样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以及语言概括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初中生而言,只有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的学习科学知识,自主思考并探索科学中的奥秘,发觉并解释身边的科学现象,在学习中不断收获成功的乐趣。
  教师应当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才能产生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善于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教会学生真正做到“用耳、用眼,会听、会看,动手、动脑,会记、会思”,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科学八年级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2] 沈世飞,《中学物理》,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4月08期
  朱妍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1.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学生不容易完成的体育动作,在练习这些动作之前,可以借助“游戏”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比如,体育教师在教授某些动作前,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似游戏的设计,这些游戏可以是练习方法,也可以是练习形式,这样就为学生熟练掌握新动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  2.提高学生兴奋度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小学生要
期刊
本 课 教材1.投掷:复习侧向滑步推铅球。  2.素质: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  课 的 任 务通过复习侧向滑步推铅球,使其技术得以巩固,同时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投掷能力。  通过素质练习发展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均衡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侧向滑步推铅球 难点:滑步与最后用力的结合  教学内容时间体育基础知识内容组织教法与内容练习  时间  次数  一、开始  二、准备  三
期刊
1.单课教学内容  能听、说、认读单词:strong star. 能听、说、认读并运用句型: Can Sam play football? Yes, he can./No, he can’t  2.单课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认读单词:strong star. 能听、说、认读并运用句型: Can Sam play football? Yes, he can./No, he can’t  2)
期刊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我们尝试了项目学习。项目学习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小组讨论,组间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3课题
期刊
摘要:4R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对于提升教学水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4R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4R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4R理论;中职;体育课堂教学  改革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才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培养地基的作用并
期刊
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而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则能使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憾,达到发扬优点,修正缺憾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
期刊
摘要:就适龄儿童而言,一般小学生年龄多为6-12岁,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着眼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建设,并对课程教学中的方法进行反思,侧重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阐述,期冀能够助益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升,即在“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引下,用教师的一桶水,保证学生的每一杯水。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方法;三位一体;翻转课堂  一、问题引入
期刊
1、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能够珍惜友谊、热爱和平,并对圆舞曲这一音乐体材感兴趣。  2、2.知识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了解三拍子指挥图示及自然大调音阶。  3、3.过程方法:通过模唱、练唱、合唱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流畅优美、热情。  教材简析C大调,3\4拍,小快板,一段体结构,具有圆舞曲的基本特点。共六个乐句。
期刊
一、一、教学背景分析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多角度多层次阅读作品,获得体验和发现。”  2.《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進意见》:  “高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
期刊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六册教材14页两位数乘法问题解决(二)  教学目标:  1.(一) 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除法、乘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讓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特征。  (二)2.方法与过程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