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乡村里的故宫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百年历史的大宅子
  
  陈慈黉故居,位于汕头澄海的隆都镇前美村,是著名旅外侨胞陈黉利家族在家乡建造的许多宅第的总称。这是一所真正的,有近百年历史的大房子。宅子到底有多大呢?民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说是每天日出时开窗,开到正午时全宅内窗户才能开完而最先打开的窗又要开始关了,一直关到日落,所有的窗户方才能全部关上。
  


  陈黉利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华侨家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被誉为“泰华八大财团之首”,“富甲南洋”,至今历六代百余载,仍然兴旺发达。此家族自其先辈陈焕荣和陈慈黉父子先后在香港南北行即现文成西街创办“乾泰隆”、在泰国曼谷创立“陈黉利行”经营米业,逐渐致富后,从1871年起,历经三代人,相继在家乡兴建了12座宏伟壮观的宅第。
  这里说的陈慈黉故居,仅是指1910年起在南美新乡兴建的“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它数座连片,鳞次栉比,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连同中间池塘和规划未建的花园在内,总计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总建筑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506间,这是潮汕乃至全国解放前稀有的华侨住宅建筑群,甚至有人称之为是“隐藏在乡村里的故宫”。建这样的宅子究竟花去了多少银子,谁也说不清。仅举一例:善居室有11个字是请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华世奎题的,传说在那时,华世奎为人每写一个字,要收银元1000枚。
  
  古今相糅、中西合璧的潮汕民居建筑典范
  
  宅第的建筑格局是:既紧密相联,又相对独立。“三庐书斋”是中西结合的别墅式建筑,3座大宅第是中西结合的“驷马拖车”式建筑。在大宅第内,居中的是中国式的“硬山顶”平房,外围房屋则是两层洋楼,形成一个内低外高,类似城寨的方形大庭院。楼屋顶既有架梁盖瓦的传统结构,又有栏杆阳台的西式结构。在至高处还设置了望台,居高临下,总观全宅,便于防盗和防火防涝。宅第的主厅堂是“四点金”房局,两侧火巷(也称双背剑)则仿北京故宫的江西宫格式,分成若干个小院落,构成大院套小院,大屋带小房的住宅网络,加上梯楼、天桥和通廊,萦回曲折,四通八达,甚至楼屋顶还用红砖铺有人行道,上下相通,扑朔迷离,陌生人进去如入迷宫。
  每座宅第的造型既相似又各有千秋。“郎中第”是双龙虎门、双庭院,大庭院前又辟有一附院。“寿康里”的外围,前面是栏杆式围墙,左右和后面是二层楼,形似马蹄。院中东北角特意建造一个优美别致的“小姐楼”,作为未婚姑娘读书住宿之处。“善居室”是特大型的“驷马拖车”式建筑,双后包,栏杆、阳台、天桥极多,是陈慈黉故居中最宏伟、最壮观的一座。“三庐”书斋则小巧玲珑,别墅模式,外观秀丽,引人入胜。
  宅第的装饰,中西结合十分明显。如在古朴典雅的支柱或附墙柱上采用各式西方花柱头;数不尽的门窗既有中国式的方形,也有西式的圆形和拱形;门廊和窗套既有潮汕嵌瓷,也有西方的石膏泥塑;其装饰花纹有传统的“书卷”、花鸟图案,又有西式的几何图形。更令人诧异费解的是,在通廊石柱梁上将英文字母点缀于花纹之中。陈宅采用近百种釉面砖,巧妙地把各个门斗墙面、地面铺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宅中许多石木构件,件件均为艺术品,有浮雕、通雕,也有阴刻,有花鸟虫鱼、线条和花样。宅内还有许多书法石刻,各种字体琳琅满目。尤为珍贵的是在“善居室”内,在繁多的书法石刻中,竟有近现代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吴道瑜和清末落选状元朱汝珍的亲笔字迹。
  4座大宅分属陈慈黉的3个儿子,“郎中第”是陈慈黉次子陈立梅的宅第,开建于1910年,至1920年建成,占地面积占1506.1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158间。“寿康里”是陈慈黉长子陈立勋的宅第,开建于1922年,至1930年建成,占地面积4097.2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116间。“三庐”书斋是“寿康里”的附属建筑,占地面积799.2平方米,有厅房30间,它与“寿康里”同时开工,同时竣工。“善居室”是陈慈黉幼子陈立桐的宅第,始建于1922年,到1939年因日军侵占汕头而被迫停工。它占地面积最大,为6861平方米,大小厅房也最多,有202间。
  来到故居,在进入大门之前,先要经过一个水塘,然后穿过偌大一个广场,广场一侧是一排房子,另一侧才是真正的宅院宅院有三进、四条花巷、九个院落,叫善居室——这还只是故居四座宅第中的一个。善居室内四通八达,后楼和外花巷外的房子都是两层楼的,有宽阔的走廊,外侧的房子和中心院落之间也有天桥相连。只要进了房子,不必担心日晒雨淋,几乎可走遍所有的房间。我没测算过走完所有的房子要多少时间,只觉得无尽的走廊连着无尽的走廊,重重门背后还是重重的门,只有门上的、窗上的雕花不断变化着风格,提醒着我又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恍然之间,早已忘了自己是身在何处。
  陈慈黉故居建筑风格,被认为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其设计师是谁却成了一个谜。据陈宅的老管家回忆,故居举建时,并未请任何设计师,只请风水先生看了风水,甚至连图纸都没有,全凭主人一张嘴,工头一把竹尺,主人指到哪儿,工头就比到哪儿,工头比到哪儿,工人就建到哪儿,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建得不满意就推倒重来,居然最后建得还有板有眼,而那些复杂的花纹、那些暗藏了英文字母的花纹是谁想出来的,又是怎么告诉工匠们,使他们能够一点不差地刻出来就没人知道了。
  
  广场上的红头船
  
  陈慈黉故居门口的广场上,有一红头船雕塑,喻示着陈慈黉家族发达始自红头船。陈慈黉的父亲陈焕荣幼时家贫,后在红头船上当船员多年,渐渐有了积蓄,于是自购船只成为船主,且常免费搭载同乡漂洋过海,资助其去异乡创业,陈氏家族也从此走上兴旺之路。
  红头船就是货船,清乾隆年间,因为进口大米需要,清政府准许江、浙、粤诸省商人可到暹罗(泰国)贩米回内地交易。随着大米贸易的兴起,汕头澄海的樟林港迅速成为重要贸易口岸和大米的集散地,樟林港的红头船北上可直抵天津,南下可达新加坡。当时,许多背井离乡谋生的潮汕人因为没钱乘客船,便搭红头船往泰国等地。据载,从1821~1858年30多年的时间里,侨居暹罗的华侨由44万骤增至150万,其中大多数是从樟林港搭乘红头船去的,红头船因此对华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甚至成为一种标志。
其他文献
1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我坚信与河西走廊并行的祁连山南麓,存在一条同样重要同样繁忙的通道。这条经河谷、高原和越过祁连山大坂的路,是由马蹄敲打出来的。  头绪首先是在被称为古秦州的天水时理出的——当时,我正在调查农村义务教育,住在宾馆里。晚上,灯下,细读带来的历史地理书籍。“南由路”的字眼从古籍中烙进脑海。后来,又到甘南临夏,这里秦汉至唐宋,
期刊
三门峡水库的败笔远不止于此。  让我们溯黄河而上,走得更远一些,去寻找和潼关、陕州同遭浩劫的蒲州古城吧。  这几乎是无人不晓的王之焕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历史上的鹳雀楼建在蒲州城边。一首诗,成就了一个著名诗人。一首诗,定格了一座名楼——这就是蒲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坐标。  在上中学时,便知道横贯山西的“同蒲铁路”。同是大同,晋北的煤都——蒲就是黄河边上的蒲州。但后
期刊
“山上不长草,墙上加墙墙不倒,房上能赛跑”的所谓“三宝”之说。房顶上能赛跑是撒拉人住房的特点。    走进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撒拉族人的家园——循化,那异彩纷呈的山川沃野,那巧夺天工的奇山异水,无不展示着高原江南独有的魅力。撒拉族,一个向着太阳追寻纯净乐土的神奇民族就生活在这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循化,走进这个神奇的民族,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屋顶上能赛跑的房子    循化县地处青
期刊
不说唯一  你是世界高地上的奇迹  吐谷浑的后裔  演绎出拉仁保和吉门索的神奇  不说最美  你是西部天空下的彩蝶  赤列山的雪水  浸润开花儿与少年的心扉  一口古井酿琼浆  十二盘坡引凤凰  土乡彩虹之乡  青稞酒美誉四方  土乡刺绣之乡  轮子秋飞舞吉祥  土乡土族之乡  阿姑温柔善良  阿吾热情大方  明媚的阳光  照在沙塘河上  安召索罗罗  圆了六百年七彩梦想  ——《彩虹之乡》  今
期刊
我们的车到了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后,又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东南方行驶了近40公里,到了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我们去了北岭乡。那里满眼是饥渴焦黄的山梁,土质平房稀稀落落地散落在大地上。东乡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一丈多高的土墙围住,内有空地。有的四面盖屋,有的三面盖屋,有的朝南朝西向阳面盖横折的两面房,也有的只盖一排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整个建筑除了门、窗以及梁
期刊
一些历史的风景正在人们的淡漠中远去。  如果我们驱车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过了中南海新华门,橙红的夕阳照临,远远地,正前方街心出现了绿岛和碧树环抱着笔直耸立着的双塔。汽车从塔下划一个弧线绕过,这时传来风铃清脆的声响,那是一幅怎样怡人的景象,心身与视觉的疲劳,会顿时消除。  毫无疑问,这绿岛与双塔和天安门、金水桥一起,将成为长安街上经典的风景。  长安街上有过双塔?  是的。西长安街路南侧曾有大庆寿寺,
期刊
对扎根在草原,奔腾在马背,歌唱在草原,舞动在蓝天下的游牧爱族——裕固族而言,转场,是他们的生活轨迹,迁徙是他们的生命轮回。  从降生那天起,他们就注定了永远的迁徙,随着四季的轮换,沿着那条恒久不变的、走过无数次的转场牧道,年复一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从孩提一直走到暮年。一生一世,恪守着与大自然的约定,恪守着与草原的约定。  无论要走上多远,无论过程多么艰辛,他们都坚定不移地朝水草丰美的牧场迁徙,
期刊
地险天成第一关,  巍然积石出群山;  登临慨想神入泽,  不尽东流日夜潺。  这是古代诗人赞叹积石山的优美诗篇。积石山位于西北甘南高原,这里水草肥美,是宜农宜牧的好地方。数百年来,保安族子子孙孙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谱写着本民族的历史,创造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    一进入“保安三庄”之一的大河家镇,我们就找了一个老向导——保安族同胞马荣,他今年61岁,退休前是一名历史教师,
期刊
沿着丝绸之路,不停的跋山涉水,我们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它与俄罗斯山水相连,是我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  布尔津县风景独特,境内拥有久负盛名的高山湖泊、雄伟壮丽的冰川河流,气象万千的原始森林,绚丽多姿的草原秀色,令人神往的高山雪原,巧夺天工的雅丹地貌,绝无仅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悠久淳朴的人文古迹。而有着“亚洲唯一瑞士风光”之称的喀纳斯自然生态景观区也在该县境内。除了美丽的自然风
期刊
席慕容的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轻而易举的勾起了我们对蒙古族的好奇心,我们沿着既定路线,一路前行,来到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来到了肃北草原,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父亲的草原”。  千里肃北草原,绿草茵茵,羔羊撒欢,牧民正忙着抓绒剪毛。在上盐池湾,下石包城的路上还看到成群的黄羊在河边吃水,凶悍的野驴在草原上奔跑,真使人大开眼界。  徜徉在那芳草萋萋,绿海连天的宽阔胸怀里,语言是那样的苍白,感情却又
期刊